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周宁  林国英  董友志  何海明 《武警医学》2004,15(11):817-819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366例血清中,有199例HBV DNA阳性,占54.4%.血清HB-/ml占65.2%;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占95.2%,≥106 copiessAg、HBeAg、抗阳性率占29.1%,≥106 copies/ml占17.6%.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5.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 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法对1344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和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检测,在HBV标志物阳性者314例中,PHSAR阳性107例占34.1%,在HBsAg、HBeAg、抗-HBc三者同时阳性的81例中,PHSAR阳性54例占66.67%;在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的125例中,PHSAR阳性15例占12.0%;在HBsAg、抗-HBc阳性的67例中,PHSAR阳性25例占37.3%;而在HBsAg阴性1030例标本中PHSAR均为阴性,提示PHSAR可作为HBV感染急性期及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其存在表明HBV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3例乙肝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LP、Pre-S1蛋白及HBV M,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LP的检出阳性率与HBV DNA的检出阳性率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 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 表达具有相关关系(r=0.902);LP检出阳性率与Pre-S1蛋白检出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HBV M模式检测LP检出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26例HBeAg阴性患者血清LP检测为阳性.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中HBV-LP的检测是对HBV M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e系统与HBV DNA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系统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 60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乙肝病毒标志 (HBV M)及血清HBVDNA含量 ,并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 慢乙肝患者e系统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抗 HBe阳性组 (P <0 .0 1 ) ,在各级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组 ,其HBeAg阳性率与抗 HBe阳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临床上不宜单独凭慢乙肝患者e系统的检测结果作为评判病人是否有HBV的复制的指标 ,而应采用荧光定量PCR法 ,动态观察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开展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术 ,以正确判断肝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病毒聚合酶抗体(抗-HBp)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构建HBV反转录酶/DNA聚合酶(HBV-Po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QE30-Pol,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用间接ELISA法检测274例乙型肝炎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HBp抗体,并与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比较。结果成功将HBV-Pol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并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在检测的27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HBsAg+/抗HBe+/抗HBc+,HBsAg+/抗HBc+患者血清中的抗-HB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8%、57.9%和13.2%,平均阳性率58.8%,而正常人血清抗-HBp均为阴性。运用此法测得的血清抗-HBp阳性率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59)。结论成功表达了HBV-Pol片段并且建立了血清抗-HBp抗体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Pol抗体的血清学意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各型HBV感染者50例的同份血清作了Pre-S_2蛋白与HBeAg、HBV-DAN检测,并与同期肝组织内HBcAg,HBsAg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50例HBV感染者均系1984~1988年收治的患者,其中重型肝炎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8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18例,甲乙型肝炎重叠感染者5例。 检测方法:(1)血清Pre-S_2蛋白ELISA检测药盒及血清HBV-DVA(斑点杂交试验)药盒均(?)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提供。(2)HBeAg(?)-HBe药盒由302医院免疫室提供(ELISA)  相似文献   

7.
昆明地区HBV感染的免疫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昆明地区HBV感染血清模式的分布特征,探求其免疫相关机制.方法 调查2000-2006年昆明地区的98 462例血清"两对半"检测结果,并选取其中涵盖了全部HBV感染模式的426份血清,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检测血清ALT及AST活性.以50份HBV血清标志全部阴性血清为对照.结果 共发现12种HBV感染血清模式,其中4种模式:"HBeAAg( )","HBeAg( )、抗-Hbe( )、抗-HBc( )","HBeAg( )、抗-HBc( )","HBsAg( )、HBeAg( )、抗-Hbe( )、抗-HBc( )"模式检出率均较低(P<0.05),属于少见模式;在其余8种模式中,"HBeAg( )"模式检出率低于另外7种模式(P<0.05),在12种模式中,"大三阳"模式、"HBsAg( )、抗-HBc( )"模式及4种少见模式HBV-DNA阳性率、复制水平及血清ALT和AST活性异常增高率均较高(P<0.05);"抗-HBs( )、抗-Hbe( )、抗-HBc( )"模式及"抗-Hbe( )、抗-HBc(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0%(3/50)、8.0%(4/50),HBV-DNA平均含量为1.074×103copies/ml,同时伴有2.0%(1/50)及6.0%(3/50)的血清ALT或AST异常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昆明地区HBV感染血清模式丰富,以7种模式较常见;近年来随着少见模式的出现,临床应加强对HBV复制及肝功能指标的观察以监测病情的活动性,一些被认为仅是既往感染而非"乙肝"标志的血清模式也可能出现HBV复制和肝功能异常,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抗SARS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以纯化的GST-N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SARS-CoVN蛋白多抗,间接ELISA法检测兔血清效价,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鉴定多抗的特异性。结果制备的抗SARS-CoVN蛋白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效价为1·2×10-5,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证实此抗体可与SARS-CoVN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SARS-CoVN蛋白多抗,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新兵人群中的感染状况,为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分散选点、整群抽样的原则,确定某部的调查对象,通过专人询问并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3~5 ml,分离置于-20℃保存备用,统一采用SPRI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HBsAg、抗-HBs、抗-HBc,ELIS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HBeAg、抗-HBe。结果所有受检人员HBsAg总阳性率为0.48%,抗HBs总阳性率为61.90%;城市新兵与农村新兵HBsAg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的新兵HBsAg、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部队预防HBV,应同等对待不同入伍年限和兵源地的入伍新兵,有近40%的新兵抗HBs阴性,故有必要广泛对新兵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LISA法测定HB cAg在HBV感染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布规律及与其他乙肝标志物的关系,探讨其在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和观察疗效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416例HBV感染者进行血清乙肝6项指标测定,按其不同阳性结果分9种模式对比分析。结果416例HBV感染者中HB cAg ELISA法测定阳性总检出率达56.7%,而70例未感染者及65例抗-HB s单项阳性者中无阳性检出。结论ELISA测定血清HB cAg在HBV感染者中的阳性检出具有特异性,并可作为疑有抗-HBe阳性“逆转”为HBeAg阳性者的筛选检测,对判断HBV复制程度、病程、疗效及预后评估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检测对于判定HBV DNA复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LHBs,Pre - S1和HBV 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1)在HBeAg阳性血清中,HBV DNA与LHBs、Pre -S1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HBeAg阴性血清中,HBV DNA与LHBs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与Pre -S1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90份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呈良好相关性(r=0.918),Pre - S1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的相关系数为0.765.结论 血清LHBs水平能反映HBV DNA复制程度,其与HBV DNA的相关性优于pre - S1,可作为评判HBV DNA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26510例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血清学标志物表现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 2 65 1 0例受检者血清标本中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IgM。 结果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共 1 9种 ,其中常见模式 1 2种 ,罕见模式 7种。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在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如何正确判断罕见模式的临床意义 ,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DNA载量及HBV前C/C变异与临床病变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4 6例 ,其中轻度 10 2例、中度 88例、重度 5 6例 ,分别应用ELISA、实时PCR法检测其血清中的HBV免疫学标志及HBVDNA含量。同时对HBeAg阴性而HBVDNA含量高拷贝的 3例轻度、6例中度及 8例重度患者血清 ,应用巢式PCR方法分离前C/C区全长基因 ,纯化后克隆入T载体 ,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10 2例轻度、88例中度及 5 6例重度患者中血清学标志HBsAg ,HBeAg,抗 -HBc阳性模式分别为 5 3例 (5 1.9% )、4 6例(5 2 .3% )、33例 (5 8.9% ) ;HBsAg ,抗 -HBe,抗 -HBc阳性模式分别为 37例 (36 .3% )、32例 (37.5 % )、2 1例 (37.5 % ) ;单独HBsAg阳性为 8例 (7.8% )、5例 (5 .6 % )、1例 (1.7% ) ;其他模式分别为 4例、5例、1例。HBVDNA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10E 5 .5 3拷贝 /ml、10E 6 .0 3拷贝 /ml、10E 6 .5 8拷贝 /ml。HBeAg阴性而HBVDNA含量 >10E 6拷贝 /ml的病例数分别为 3例、6例、8例。统计分析表明 ,轻、中、重慢性乙肝患者间血清学标志及HBVDNA含量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 ,而HBeAg阴性HBVDNA含量高拷贝的患者出现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17例患者血清的HBV分离株的前C/C  相似文献   

14.
新兵入伍前,在征集地按征兵要求进行体格检查,入伍后,又进行了严格的复查。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的检测,更是入伍前后检查的必测项目。即使如此,在部队所发生的传染病中,乙型肝炎(乙肝)仍占很大比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新兵征集时将乙肝病毒携带者带入部队,入伍后发病,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新兵入伍时乙肝病毒(HBV)携带状况,为今后部队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某部1994年度刚入伍新兵HBVM进行了深入检查,包括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用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院采用ELISA法检测了1348例小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各类感染人群和各型乙型肝炎血清中HBV—M,现就其各种模式状态与临床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热休克蛋白65增强小鼠对HBV DNA 疫苗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65的真核表达载体(pHSP65)对HBV 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H-2d)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肌内注射空载体pcDNA3,HBV DNA疫苗加HSP65佐剂(pHBVS2S pHSP65)或不加佐剂(pHBVS2S);ELISA法测定血清抗HBs抗体;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4 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s活性。结果:HBV DNA佐剂组免疫小鼠抗HBsAg抗体滴度虽高于不加佐剂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其IgG1/IgG2 a的比例不同于多肽免疫组,二者分别为0.395与10。佐剂组小鼠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量是不加佐剂组的2~3倍。CTLs细胞杀伤活性(E∶T=100)佐剂组与不加佐剂组分别为:(53.68±7.5)%、(42.81±7.7)%,差异显著(P<0.05)。结论:HBV DNA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CTLs反应;HSP65佐剂能够有效提高小鼠对DNA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有望成为DNA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的研究受到人们重视并取得很大进展,发现PHSAR的存在与HBV复制密切相关,是HBV的感染性标志之一。乙肝病人血清中PHSAR的检测已有报道,但检测尿液PHSAR的文献甚少。本文采用敏感的酶联免疫吸附法  相似文献   

18.
HBV不同模式感染者血清HBV-DNA与Pre-S_2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不同模式血清Pre S2 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742例HBV感染者血清 ,同时进行HBV DNA和Pre S2 检测。结果 HBeAg阳性血清中 ,HBV DNA和Pre S2 阳性率分别为 89.8%和 88 3 % ,均明显高于HBsAg阳性 (第二、三模式 )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 2 1 8%和 5 5 6 % )和Pre S2 (阳性率为 6 3 2 %和 81 2 % )的阳性率 (P <0 .0 1)。结论 HBeAg(+ )患者血清中 ,HBeAg ,HBV DNA和Pre S2 三者有较好的相关性 ,均可表示病毒复制活跃 ;HBsAg(+ )患者血清中 ,Pre S2 阳性率 (分别为 6 3 2 %和 81 2 % )明显高于HBV DNA阳性率 (2 1 8%和 5 5 6 % ) (P <0 .0 1) ,此时Pre S2 (+ )不能作为判断HBV复制活跃的确切指标。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临床诊断HBV感染,主要采用放免法或酶联法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e(下称IIBVM)。对HBe-Ag阴性病例,还可用分子杂交技术进一步检测其血或肝组织中的病毒核酸,但其检测极限与血清最低感染水平相差1000倍,仍会出现假  相似文献   

20.
人群中存在大量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携带者,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为深入了解部队人群中HBV感染状况,并为乙肝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我们对驻宁某部1593名官兵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对各类感染指标间的关系及其流行病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对象与方法1.对象:驻宁某部干部、战士1593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3.5岁。2.方法:检测HBsAg、抗-HBs用ELISA法,试剂购自解放军302医院,以S/N≥2.1判为阳性;抗-HBc用ELISA法,试剂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以抑制率≥50%判为阳性;HBeAg、抗-HBe用ELISA法,试剂购自北京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