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为动脉壁中层的分离,主要表现为胸背腹部的撕裂样疼痛,其病情凶险,若未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极易出现猝死,48 h内猝死率可达36%~72%。其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约占29%,部分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极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1]。由于部分患者无疼痛表现,诊断上非常困难,存在神经系统体征的这部分患者往往首诊于脑血管病科,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笔者将2014年3月至  相似文献   

2.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一组严重威胁生命的主动脉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D),壁内血肿(IMH),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主动脉瘤漏和主动脉横断伤.典型临床表现为急剧的、撕裂样的转移性胸背痛,疼痛一旦发作即达高峰.当病变累及到升主动脉时,疼痛可放射到前胸部或颈部;累及降主动脉时,疼痛可以放射到后背部[1~4].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6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基线资料、危险因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6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Stanford A型42例(61.76%),Stanford B型26例(38.24%)。相关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59例(86.76%)、吸烟26例(38.24%)、高血脂23例(33.82%),Stanford A型与B型之间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症状有胸部、背部或者腹部疼痛的有61例(89.71%),无明显疼痛的有7例(10.29%),同时主动脉夹层还可见到伴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肠梗阻等相关受累器官的病变症状。Stanford A型和B型主动脉夹层分别以胸痛和腹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病死率高而且临床表现多样,首诊医生需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杂志》2005,13(2):120-120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极其剧烈的疼痛,向背部放射或沿夹层的走向放射,例如远端主动脉夹层疼痛向腹部放射。  相似文献   

5.
<正>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突发腰背部撕裂样疼痛10 h于2018年5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10 h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腰背部疼痛,呈撕裂样并逐渐加重,伴有胸闷气短不适。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及呕吐。就诊当地医院,疑"主动脉夹层"可能,转诊我院,入院前CTA检查示:A型主动脉夹层,我科会诊后以"A型主动脉夹层"收住。既往高  相似文献   

6.
<正>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撕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使动脉壁两层分离,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主动脉夹层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可为突发、急起、剧烈而持续且不能耐受的疼痛,疼痛部位可为胸前区、肩背部、颈部、下颌、脸部或腹部及下肢等。但也有极少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本例患者看似毫无征兆,但其实存在某些发病危险因素。报道本案例旨在深入了解主动脉夹层存在的发病危险因素,从而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进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5岁,5h前在下棋时突感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疼痛,并向背部放射,伴有大汗,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测血压为0/0mmHg。经含服速效救心丸15粒后,至我院急诊科抢救,予以扩容、升压、止痛等对症处理后胸痛无明显缓解,出现腹部、右髂部剧烈疼痛,多次做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行腹部血管超声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患者19年前体检发现“主动脉弓瘤样扩张”,3年前发现高血压,最高血压150/ 100mmHg。其父已故,死因不详。其兄8年前猝死。入院查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心血管急性病例,典型症状表现为剧烈胸背部及腹部撕裂样疼痛,具有类似休克症状,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胰腺炎及肠梗阻。本文总结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误诊为急性胰腺炎及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探讨其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自然病程最为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症之一,主动脉夹层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其中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预后尤其凶险,未接受治疗患者自发病起24小时病死率33%,48小时病死率上升至50%[1]。除了引起疼痛症状外,主动脉夹层常常会累及分支动脉,引起诸多脏器的灌注不良,从而导致周围脏器功能不全,统称为灌注不良综合征[2]。下肢缺血就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脏器灌注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以中枢神经系统首发的AD(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AD病人20例,对20例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以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临床症状的AD病人占同一时期AD病人的15.87%。结论对伴有或者没有伴有胸部、腹部、腰部疼痛以及休克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变化的病人,一定要警惕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主动脉壁内血肿为没有内膜破口的主动脉夹层,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10%~20%。目前对其病理学发展过程尚有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认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背部疼痛,多呈撕裂样,临床转归各异,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胸痛3h,前胸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减少主动脉夹层误诊及漏诊 ,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确诊率。 方法 回顾分析 1 1 4例主动脉夹层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 4 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主动脉夹层并有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占总主动脉夹层患者的35 1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前有胸背疼痛占 90 %。 2 3例被误诊 2 4天± 1 6天 ,其中 1 7例被误诊为缺血脑卒中 ,3例误诊为脑出血 ,2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 ,1例误诊为脊髓出血。MR、CT、UCG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有极大临床价值。 结论 神经系统损害是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常见表现 ,并可同时伴有其它系统损害 ;MR、CT、UCG等影像学检查对早期确诊主动脉夹层有极大临床价值 ,可减少误诊 ,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致脊髓梗塞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67岁。以胸痛伴截瘫4天入院。入院4天前讲课过程中突觉两侧胸部压榨样疼痛,向腹部放射,随后出现双下肢感觉丧失,活动不能,大小便失禁。迅速到附近医院就诊,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无异常,胸腰椎核磁提示有主动脉夹层,脊髓未见异常。给予硝普钠静脉泵入后症状缓解。第二天复查胸部CT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Ⅲ型)后转入我院。患者既往高血压史20余年,平时血压一般为150/90mmHg(1mmHg=0.133kPa)。否认冠心病,脑卒中的病史。体格检查:BP:140/80mmHg,HR:70次/分,心脏专科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科查体:神清语利,眼动充…  相似文献   

14.
正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颅内动脉瘤(ICA)等疾病~[1],而合并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者非常少见,现报道1例。1病例资料患者,男,29岁,因"胸腹部疼痛1d"于2014年12月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天活动后突发胸腹部疼痛,位置位于心前区及上腹部,性质为撕裂样,呈持续性,休息后不缓解,伴后腰部疼痛,不伴有大汗。入院体检:体温36.5℃,呼吸18次/min,脉搏  相似文献   

15.
夹层主动脉瘤(AD)是一种临床预后极差的血管病变,临床诊断48h内死亡率高达36%~72%[1]。如病变累及其分支,死亡率更高;如累及肾动脉,死亡率可达50%~70%;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则死亡率可达85%[2,3]。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用于治疗急、慢性主动脉夹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5]。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延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其病变严重、表现复杂、起病急、病死率高,故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以胸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如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即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导致严重后果。1临床资料1.1主动脉夹层误诊为心肌梗死9例主动脉夹层分离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岁。有高血压史者6例[血压波动于130~180/80~110mm Hg(1mm Hg=0.133kPa)之间],低血压1例,晕厥1例,心衰1例,主动脉关闭不全杂音3例。心电图均有ST段抬高,下壁ST段抬高者7例,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首发症状与内膜原发破口位置和撕裂范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9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首发症状、疼痛部位、是否有转移性疼痛、撕裂范围等情况,分析不同症状与原发破口和撕裂范围的关系。结果:疼痛占夹层首发症状的91.2%,其中以胸痛(40.3%)、胸背痛(25.9%)和腹痛(11.7%)最多见,17.6%的患者合并有转移性疼痛。表现为无痛(包括晕厥、胸闷、气短)或仅为胸痛症状的患者以A型夹层多见(均P0.05)。而以背痛、腹痛、腰痛等为首发症状的多见于B型夹层(均P0.05),且此类患者的内膜撕裂终点多位于腹主动脉及以下血管,而首发症状为头、颈或咽喉部疼痛的患者夹层撕裂范围多局限于胸降主动脉。结论:主动脉夹层症状呈多样性特点,首发症状与原发破口位置和撕裂范围之间存在规律性,此有助于对急诊疑似主动脉夹层进行初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最常见的严重主动脉疾病,年发病率为(5~30)例/10万人,在美国每年约有1万例[1]。我国尚缺乏有说服力的发病率资料,但由于高血压控制率低,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美国。AD是一种高病死率疾病,未经治疗的AD患者发病48 h内平均每小时病死率增加1%[2],2周内病死率为80%。不同类型的患者病死率稍有差别,其中Stanford A型(A型)患者约2/3在急性期内死于夹层破裂或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多数患者死于发病后的早期,5年生存率约19%[3]。然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心电图表现特点,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我院就诊的120例疑似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诊断结果及心电图表现。结果以DSA结果为参照,动态心电图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灵敏度97.59%,特异度97.30%,准确率97.50%,阳性预测值98.78%,阴性预测值94.74%,其对Stanford A型、Stanford B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6%、97.37%,动态心电图与DSA诊断结果间具有高度一致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样改变、左心室高电压表现占比均高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良好,可对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分离(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未经治疗的病人约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2%,65~73%于2周内死亡,90%于3个月内死亡[1]。基本病变为主动脉壁中层变性坏死,内膜撕裂、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壁层中蔓延,并将中层撕开,向内外两侧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夹层血肿,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持续性撕裂样或搏动性疼痛。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氏综合征、外伤和手术等。现将我科对近年来收治的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