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致勃起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作用,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以及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他汀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头痛及皮疹等。1996年Bruckert等首先报告了他汀类药物可致勃起功能障碍(ED)。198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法国药物警戒系统收集到4471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其中有51例(1.14%)为ED,包括辛伐他汀19例,阿托伐他汀18例,帕伐他汀8例,瑞舒伐他汀4例,氟伐他汀2例。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ED的平均时间为62d(中位数29d,范围1~100d),其中25%的患者在9d内、75%的患者在75d内发生。约有57%的患者在停药后性功能恢复正常。他汀类药物引致ED的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胆固醇生成而影响甾体激素(包括睾酮)的合成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和心理状态有关。防治措施:他汀类药物应避免与其他可能引致ED的药物联用,如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贝特类降血脂药和β-受体阻滞剂;一旦发生ED,应停药或换用其他降脂药。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降脂药,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目前上市的品种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Tor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等”。这类药物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还可以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英国药物与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宣告,所有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及罗伐他汀等,均须警戒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业》2012,(22):19-19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5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他汀类药物,即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一类临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脂药,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的目的。国内上市的产品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是最广泛的可用药物治疗降低胆固醇水平,并控制其发展的处方药。所有的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预防。众所周知,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肝损害、癌症的风险和骨骼肌损害。因此,认识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风险是很重要的。根据发表的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分析和认识这类药物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及毒性的风险,并简要介绍了由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基于4年评述而制定的2013年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新使用指南。  相似文献   

6.
目的:冠心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兼高血脂患者124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所有冠心病患者接受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照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血脂降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接受相应药物治疗1年后,血脂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三酰甘油(TG)及血浆总胆固醇(TC)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应用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均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与阿托伐他汀药物相比,瑞舒伐他汀对治疗效果的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匹伐他汀(pitavastatin)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水解,阻止胆固醇的合成,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与已上市的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匹伐他汀具有更强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也可同时降低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且用量少,作用强。国外关于匹伐他汀单剂量和多剂量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人体对匹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高达80%,吸收快(tmax为0.5~0.8h),作用持久(t1/2约11h)。国内有研究初步探讨了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匹伐他汀2mg后的药动学。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匹伐他汀的人体药动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楠 《河北医药》2013,(17):2600-260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四种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120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四种他汀类药物治疗,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时分别测定血脂各项指标,对其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4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6.7%、86.7%及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均未发生肌病及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4种他汀类药物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脂,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35(IL-35)、核因子-κB (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51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通过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IL-35、NF-κB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血清IL-35、NF-κB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均升高,血清NF-κB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F-κ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均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瑞舒伐他汀对LDL-C的降低效果更明显,此外,瑞舒伐他汀能更好地控制体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statins)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基本药物。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存在着非胆固醇依赖的多效性,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促进血管新生,抗炎,抗氧化以及减轻血管和心肌重构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利军  罗五金  张新平 《医药导报》2013,32(11):1443-1450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数据、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实验,采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790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三酰甘油(TG)的效果更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42 ,95%CI(-0.55,-0.28),P<0.000 01]、[MD=-0.29,95%CI(-0.37,-0.22),P<0.000 01]、[MD=-0.20,95%CI(-0.27,-0.13),P<0.000 01];两种方案对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升高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阿托伐他汀降低TC、LDL C、TG的疗效更显著,明显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相关遗传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联性被充分研究,LDL-C的调控目标正朝着越来越低的方向发展,意味着患者需要接受降脂药物强化治疗。他汀类药物作为降低LDL-C的一线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有少数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时更容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通过搜索众多数据库中与他汀遗传标记物相关的研究,分析他汀类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的遗传标记物,为个性化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28例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服用,对照组每晚给予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服用,连续21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的变化和安全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同等剂量下,瑞舒伐他汀的调脂效果和安全情况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戴萍  金蜀蓉 《中国药房》2005,16(12):949-952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一类有效减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脂药物[1,2],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西伐他汀、美伐他汀及阿伐他汀等,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血脂紊乱的治疗.其共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3-羟-3-甲戊二酯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胆固醇合成.该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脏(25%的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随着实验和临床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许多非调脂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将开发其药理作用,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 - CR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以及 HDL - 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和血脂,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郑平  莫茹  毕磊 《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50-15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40例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给予起始剂量5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服药前后记录血脂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较小。结论标准剂量甚至较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有良好的降脂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在临床高血脂症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是一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18.
王瑞海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56-57,60
目的 观察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诊断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治疗时口服的两类他汀类药物分为A、B组,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同时设立75例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基础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情况,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A组和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各指标分别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的效果显著,两种药物均可通过降低血脂、控制炎性反应,改善心室射血功能及调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晓丽  梅霞 《中国药业》2009,18(11):68-69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0例),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d,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mg/d,均口服治疗,疗程为2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脂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2月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升高(P〉0.05),治疗2月后两组间调脂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且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医药》2013,(2):62-62
他汀类药物,即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一类临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脂药。国内上市的他汀类产品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针对其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向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发布此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他汀类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