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海娟  吕娜  黄丽华  马秀梅 《海南医学》2016,(23):3950-3952
目的 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5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手术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室和入室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两组平均交接时间、每月差错事件及护理满意评分,以及出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时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室时,干预组患者的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分别为(1.8±0.5)分、(1.7±0.6)分、(1.8±0.6)分和(1.7±0.4)分,对照组分别为(1.3±0.2)分、(1.3±0.3)分、(1.3±0.4)分和(1.1±0.4)分,两组比较,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交接时间、差错事件分别为(2.2±0.5)min、(4.5±0.4)次,低于对照组的(4.5±1.3)min、(12.5±3.6)次,而护理满意评分为(92.6±4.9)分,高于对照组的(79.5±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率为5.2%(3/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1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PACU麻醉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PACU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施麻醉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活动力、血压、意识、呼吸评分、并发症及麻醉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活动力、血压、意识、呼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活动力、血压、意识、呼吸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错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秦文琳 《新疆医学》2021,(3):352-355
目的 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麻醉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平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麻醉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时的Aldrete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ldret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减少并发症,便于连台手术的衔接,我院建立了一个拥有6张监护床位的麻醉恢复室和较完整的管理模式,对所有全麻病人及部分区域麻醉手术病人实施手术后监护。从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10992例手术病人实施麻醉恢复期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后并发症2275例次,取得了很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的创建与管理模式,为麻醉期恢复患者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方法我院从2009年3月起创建麻醉恢复室并加强管理,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恢复期护理服务。结果自创建麻醉恢复室后共为436例手术患者提供麻醉恢复期护理,及时发现出现麻醉并发症的患者62例,其中高血压7例,疼痛18例,肺通气不足12例,心律失常10例,低血压6例,低氧血症9例;在发现患者并发症后均给予有效处理,患者并发症均顺利缓解。结论创建麻醉恢复室并实施有效管理,可及时发现麻醉恢复期患者的高血压、疼痛、低血氧症等并发症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能够为手术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可加快手术患者的周转,大幅增加手术间利用率,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7.
董学芹  曹观海 《中外医疗》2011,30(2):151-151
为保障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参照美国采用的先进护理管理模式创建麻醉恢复室。本院也创建了完整的护理管理模式,并且建立了麻醉恢复室,具有监护床位10张,对所有接受全麻厦区域麻醇手术的病人实施常规麻醉后监护。  相似文献   

8.
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观察麻醉患者苏醒的场所,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作用尚未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常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需要医护人员精心观察,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提高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我院2007—2009年观察护理麻醉后恢复室患者760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护理工作程序化管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索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程序化管理模式。方法自行设计护理工作程序化管理方案,包括入科交接程序、监测护理程序、出科护理程序和管理评价机制。结果通过程序的应用,麻醉复苏成功率达97%,及时发现并发症。结论程序化管理可以保证患者尽早接受专科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护理水平,管理评价机制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管理更加有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PACU中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麻醉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Stewar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麻醉复苏室中高血压手术患者施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可帮助其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从整体上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可见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降低患者手术后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或病死率.方法 笔者所在科根据恢复室的专科特点,定并实施了麻醉后恢复室的监测和出室标准、两个交接班、完善的抢救设备、培养医护人员高技术水平和预见性、重视拔除气管导管后第一个20 min呼吸的监测等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恢复室启用至今共收治病例8万多例,龄自出生几小时至90岁不等,1例在恢复室复苏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实施麻醉后恢复室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可降低患者手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刘春容  王淼  何莉 《广州医药》2008,39(6):70-71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需求.方法 对6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情况进行观察总结,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以帮助患者在恢复室的平稳过渡.结果 与结论针对患者情况预见性地给予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可较好地预防或减轻麻醉恢复期间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口腔颌面外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恶性肿瘤的联合根治,各种大型颅颌面外科和颌面整形术的开展,手术操作日趋细微,耗时较长,因而加强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管理,对术后恢复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监测,保证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业务水平。特别是我院作为一个口腔专科医院,进入恢复室病人为经口、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 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所接收的2275例患儿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1774人,女501人,平均年龄(3.4±1.5)岁(1d~11岁),平均停留时间30min(20~60min).结果 100%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低氧血症(12%),术后寒颤(10%)、术后躁动(10%)、循环不稳定(2.5%),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01%)等.结论 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15.
丁媛 《吉林医学》2011,32(27):5829-5829
为了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减少和预防麻醉期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并节约连台手术患者的时间,自正式启用麻醉恢复室,设有床位6张,呼吸机2台,医护人员各1名,从科室成立至今共收治2 006例全身麻醉患者,成功抢救患者8例,效果比较满意。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不仅降低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手术期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麻醉后恢复室(recovery room)又称麻醉后监护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2年PACU成立以来,为小儿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平稳渡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经严密的观察与护理,均安全度过恢复期,现将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祖娟娟  杨青凤 《吉林医学》2014,(14):149-150
目的:总结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复苏与护理经验。方法:对90例ESD后带管入PACU的患者进行监护,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及护理。结果:90例患者在PACU发生皮下气肿1例,胃胀气1例,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4例,低氧血症5例,严重高血压5例,90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处理均恢复自主呼吸,拔除气管插管,安返病房。结论:加强ESD后患者麻醉苏醒期安全防护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的有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全身麻醉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病房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恢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呼吸异常发生率和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异常发生率、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恢复室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护理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方法:对麻醉恢复室容易出现的护理差错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处理有利于做好风险管理,更好地提出防范措施,以保证病人得到安全高质量的护理。结论: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