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7例恩替卡韦治疗96周达到HBV DNA<500拷贝/ml且0.227PEIU/ml<HBeAg≤50.000 PE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接受ETV与PegIFN α-2a联合治疗12周后改为Peg-IFN α-2a单药治疗至48周(试验组),30例继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照组),分别在治疗的24、48周进行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评估.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ALT、HBsAg、HBeAg水平有可比性.治疗48周,试验组HBeAg阴转率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0.7%和37.0%,与对照组的16.7%和1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79和5.11,P值均<0.05).试验组HBsAg清除率和HBV DNA反弹率分别7.4%与11.1%,对照组无HBsAg清除和HBV DNA反弹(x2值分别为2.307 和3.519,P值均>0.05).治疗48周,试验组HBsA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866.0±2580.4)IU/ml对比(4335.8±2650.0) IU/ml,t=5.11,P<0.05]. 结论 恩替卡韦经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Peg-IFNα-2a治疗有助于实现HBeAg血清转换和HBsAg定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经治后,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恩替卡韦治疗至少1年且HBV DNA阴转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或延长至72周,恩替卡韦组患者予以续恩替卡韦治疗,观察至96周。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两组各17例;联合组中1例退出研究,6例干扰素延长至72周;恩替卡韦组均治疗及观察至96周。联合组患者HBsAg清除率:48周1/16(6.25%),72周2/16(12.50%),96周3/16(18.75%); HBsAg血清学转换率:48周0/17(0), 72周2/16(12.50%),96周2/16(12.50%)。恩替卡韦组24、48、72周时HBsAg清除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均为0。24、48、72、96周时联合组低HBsAg患者的比率均较高,HBsAg下降比率分别为59.22%、85.38%、76.11%、66.56%。联合组进一步分析示基线HBsAg1 500 IU/ml患者HBsAg下降比率均较高。联合组患者出现更多不良反应,但较轻。结论: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考虑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以期降低HBsAg水平,有助达到临床治愈目标,基线HBsAg水平较低的患者属于优势人群,疗程中根据应答结果调整方案,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恩替卡韦0.5mg/d,观者治疗48周时的应答情况(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抗-HBs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48周时,高ALT组HBV DNA阴转率为95.0%,低ALT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5);低ALT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依次为25.0%、25.0%、0.0%、0.0%,均明显低于高ALT组的55.0%、45.0%、1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0302,0.0015,0.0012);高ALT组中有3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48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恩替卡韦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恩替卡韦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36.7%对14.3%,26.7%对6.7%,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ALT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疗效相当,但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eAg阴转率稍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初治的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 w 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初治的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38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 ALT、HBV DNA、HBsAg、HBeAg、肌酐及治疗96 w 时的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基线 ALT 水平为(186.6±124.5) U/L,HBV DNA 水平为(7.3±1.1) log10拷贝/毫升,恩替卡韦治疗患者基线 ALT 水平为(190.8±116.8) U/L,HBV DNA水平为(7.5±1.5) log10拷贝/毫升 ml,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在治疗96 w 时,恩替卡韦治疗患者 HBV DNA 阴转率为98.2%,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的60.2%(P<0.05);恩替卡韦组 ALT 复常率为97.1%,与阿德福韦酯组的92.7%相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恩替卡韦组 HBeAg 阴转率28.8%,与阿德福韦酯组的26.2%相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降低患者血清 HBV DNA 载量方面优于阿德福韦酯,但在血清 HBeAg 转阴率、ALT 复常率方面两者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水平与恩替卡韦长期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根据治疗前HBeAg水平,将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A组19例,HBeAg≥1000 s/co;B组20例,HBeAg为100~999 s/co;C组20例,HBeAg< 100 s/co.回顾性分析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前HBeAg水平、治疗24周后HBeAg变化及其与144周疗效的关系.应用x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年龄、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BV DNA水平与HBeAg水平相关.59例患者治疗144周时ALT复常者58例(98.3%),HBV DNA水平达到检测限以下者56例(94.9%),HBeAg转阴30例(50.8%),HBeAg血清学转换26例(44.1%).3组患者ALT复常及HBV DNA转阴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46,P=0.3427;x2=2.2375,P=0.3267),而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484,P=0.0218;x2=7.6455,P=0.0219).C组患者治疗144周时HBeAg转阴率为70.0%,血清学转换率为65.0%,高于B组的55.0%和45.0%,以及A组的26.3%和21.0%.治疗24周时HBeAg 下降>1 lg s/co的33例患者,14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高达22例(66.7%),而其他26例患者仅有4例(15.4%)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P<0.01).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26例患者中已经有20例停药,其中3例HBsAg清除.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HBeAg的水平,特别是治疗24周时HBeAg下降>1 lg s/co者,对于恩替卡韦治疗144周的疗效,特别是HBeAg血清转换率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和24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并比较不同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时的血清HBV DNA下降值,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HBV DNA<104拷贝/ml患者的比例.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组患者的基础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均为50.0%,ALT复常率分别为52.5%和60.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0%和5.0%(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5.0%(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80%和70%,(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7.5%和75.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5.0%和32.5%(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5%和17.5%(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率,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12周时替比夫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思替卡韦组,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栀清肝汤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湿热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患者采用茵栀清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144周。观察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HBe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血清ALT、AST复常率及中医临床症候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学HBeAg阴转率、HBe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中医临床症候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ALT、AS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5)。结论:茵栀清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抑制HBV DNA复制,能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符合人选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恩替卡韦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4例;恩替卡韦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3例.治疗48周进行评估.数据行方差分析、t检验、Wilcoxon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基线HBV DNA、ALT、HBeAg、HBsAg水平和肝组织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各50例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6.0%和72.0%(X~2=0.421,P=0.51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患者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3.08±1.43)lg拷贝/mL,恩替卡韦组下降(3.79±1.36)lg拷贝/mL(t=2.544,P=0.01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阴转5例,占10.0%,恩替卡韦组阴转1例,占2.0%(X~2=2.837,P=0.20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血清转换3例,占6.0%,恩替卡韦组无转换患者(X~2=3.093,P=0.24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eAg阳性的34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占41.2%,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的33例患者中,5例发生HBeAg阴转,4例HBeAg血清转换(X~2=5.583,P=0.018;X~2=7.159,P=0.00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5例、恩替卡韦组有14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肝组织活检,治疗48周后肝组织学改善(Knodell评分下降2分以上)分别是11例和9例(X~2=0.277,P=0.599).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且肝组织学G≥2的慢性乙肝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血清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且安全性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 HBeAg 阳性 CHB 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 CIK 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24、48周肝功能、HBV 血清标志物和 HBV DNA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数据处理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检验,两组均值比较采用 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基线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第24周,两组患者 ALT、AST 均明显改善,ALT的复常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83.3%,AST 的复常率治疗组75%,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24、48周治疗组 HBV DNA 不可检测率分别为45%、65%、80%,对照组为40%、60%、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48周 HBeAg 阴转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33.3%,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为45%、对照组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过程中除治疗组1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轻度头痛或关节酸痛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后续随访肾功能和血常规均无异常。结论本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联合 CIK 免疫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好,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年的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58例采用LdT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HBeAg和HBsAg滴度与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为84.48%,HBV DNA阴转率为70.69%,HBeAg阴转率为50.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43.10%。与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相比,基线ALT〉5×ULN的患者HBeAg转换率显著增高(P〈0.05);与HBeAg≤100(S/CO)组相比,基线HBeAg〉200 S/CO的患者HBeAg的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HBV DNA≤6 log拷贝/ml组相比,HBV DNA〉7 log拷贝/ml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转换率下降显著(P〈0.05);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线HBsAg滴度对以上疗效指标无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HBeAg滴度低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LdT能有效恢复肝功能,抑制HBV复制和提高HBeAg血清转换;基线HBeAg滴度可预测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恩替卡韦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前HBeAg血清水平,将9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A组,HBeAg为大于76.5PEI U/ml,B组38PEI U/ml至76.5PEI U/ml,C组小于38PEI U/ml。前瞻性分析恩替卡韦治疗前HBeAg水平、治疗12周后HBeAg变化与96周临床疗效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组患者基线ALT水平、年龄及HBV DN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例患者96周时ALT恢复正常90例(100%),病毒学应答率89例(96.7%)。出现HBeAg转阴35例(38.9%),HBeAg转换28例(31.1%)。3组间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治疗96周时HBeAg转阴率为6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50%,高于B组的33.3%、30%,A组的23.3%、13.3%。治疗24周时HBeAg水平下降大于50%的35例患者,96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达21例(60%),而其他55例患者中仅有7例(12.7%)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论]不同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后,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存在明显差异。基线HBeAg血清学水平及治疗24周后HBeAg下降幅度可作为HBeAg血清学转换及远期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5例ALT<2×ULN且G≥2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Peg-IFN α-2a治疗组27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28例,接受48周治疗,数据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治疗24周时,Peg-IFN α-2a组有8例患者HBeAg被清除,占29.6%(χ2=9.71,P<0.01),其中6例HBeAg血清转换,占22.2%(χ2=6.98,P<0.01);2例HBsAg被清除,占7.4%.Peg-IFN α-2a组与恩替卡韦组HBeAg滴度分别下降(1179.8±582.6) PEIU/mL和(441.5±258.8) PEIU/mL(t=2.66,P=0.01).恩替卡韦组和Peg-IFN α-2a组分别与其基线相比,HBV DNA分别下降(4.520±0.694)lg拷贝/mL和(3.520±1.442)lg拷贝/mL(t=2.45,P=0.029).Peg-IFN α-2a组G3患者较G2患者有更高的HBeAg阴转率(χ2=4.23,P=0.041).结论治疗24周时,Peg-IFN α-2a在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HBeAg滴度下降较恩替卡韦有明显优势,恩替卡韦降低HBV DNA载量更为有效.在基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高患者中,Peg-IFN α-2a可能有更高的HBeAg清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国产恩替卡韦与合资恩替卡韦治疗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4周的疗效。方法 57例CHB患者接受国产恩替卡韦治疗,40例接受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国产药物治疗患者中血清HBeAg阳性39例,血清HBV DNA水平≥1×106 IU/m1者38例,合资产药物治疗患者HBeAg阳性26例,高病毒载量者2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24 w末,国产和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3651.7±1403.2)IU/ml和(3713.9±1117.5) IU/ml(P>0.05);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17.9%和19.2%(P>0.05);在高病毒载量患者,24 w末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lg (3.0±0.5)和lg (2.9±0.4),P>0.05];在低病毒载量患者,则分别为【lg (2.6±0.3)和lg (2.5±0.5),P>0.05】。结论 两种恩替卡韦在降低血清HBsAg水平、促进血清HBeAg阴转和抗病毒疗效等方面疗效确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在不同肝功能衰竭程度下使用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ACLF患者165例,其中应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72例,应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93例.观察患者生物化学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值、HBV DNA载量和病死率,比较两药在不同肝功能衰竭程度患者疗效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前MELD值>30分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后HBV DNA分别为(3.6±1.1)1g拷贝/mL和(3.7±1.4)1g拷贝mL(t=0.181,P=0.859);病死率分别为92.0%和91.8%(χ2=0.002,P=0.680).治疗前MELD值为23~30分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后HBV DNA分别为(3.2±1.1)1g拷贝/mL和(3.2±2.3)1g拷贝/mL(t=0.760,P=0.455);病死率分别为42.9%和54.1%(χ2=0.799,P=0.455).治疗前MELD值<23分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后HBV DNA分别为(3.1±1.0)1g拷贝/mL和(2.8±1.5)1g拷贝/mL(t=-0.740,P=0.464);病死率分别为3/19和6.3%(x2=1.227,P=0.455).治疗前不同MELD值范围患者的病死率比较,拉米夫定组(χ2=26.967,P=0.000)、恩替卡韦组(x2=41.260,P=0.000)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治疗前的肝功能衰竭程度相似时,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ACLF的短期疗效相当,且不同肝功能衰竭程度显著影响两药治疗后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4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HBeAg阳性CHB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50例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治疗。治疗后12、24、48、96周检测ALT、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定量。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HBsAg、HBeAg、HBV DNA等相关因素对HBeAg转换的预测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与HBeAg未转换患者在年龄、基线HBV DNA、12周和24周HBeAg及其下降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性别、HBsAg、HBV DNA的下降值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其中年龄越小、基线HBV DNA水平越低、12周和24周HBeAg水平越低及其下降值越大的患者在144周越容易发生HBeA的转换。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与24周HBeAg水平是预测144周HBeAg转换的独立相关因素。由年龄与24周HBeAg值构建的无创模型预测14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P0.001),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89%。结论:HBeAg阳性的CHB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年龄及24周HBeAg可作为HBV DNA转阴后预测144周HBeAg血清转换的良好指标,但HBsAg定量的检测并不能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7.
《肝脏》2020,(5)
目的验证HBsAg高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otitis B,CHB)患者存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用罗氏HBsAg ll quant ll试剂电发光法检测HBsAg定量并服恩替卡韦初治的CHB患者112例随访资料,HBsAg≥10 000 IU组51例,HBsAg10 000 IU组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比较两组患者在第4周、8周、12周、24周、36周及48周各监测点的ALT、HBV DNA定量、病毒学应答率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基线ALT、AST无统计学意义,HBsAg≥10 000IU组的年龄相对较小和HBVDNA的载量相对较大;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HBsAg≥10 000 IU组,ALT从基线(281.25±297.15)U/L降到(26.27±18.14)U/L,HBsAg中位数从251 454.54(IU/mL)降到17 309.11(IU/mL),病毒学应答率为50.98%,HBsAg10 000IU组,ALT从基线(228.03±246.84)(U/L)降到(22.15±12.92)(U/L),HBsAg中位数从4 432.51(IU/mL)变为25 016.47(IU/mL),病毒学应答率为85.25%,两组病例的病毒学应答率比较(P0.01)。结论提示HBsAg高量的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急性乙型肝炎和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后,HBsAg和HBeAg转阴;在36例接受阿德福韦酯和19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 DNA不可测率为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为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和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和21.1%(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朝晖 《肝脏》2017,22(10)
目的了解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及停药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炎门诊确诊为HBeAg阴性的CHB并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停药6月以上的患者121例,观察其停药6个月、12个月的HBV DNA水平、肝功能。结果停药6个月后有33%的患者HBV DNA5×10~2拷贝/mL,19.8%患者出现ALT升高。停药12个月后累计有45.5%的患者HBV DNA5×10~2拷贝/mL,30.6%患者出现ALT升高,用药大于5年的患者复发率最低。此外,基线HBV DNA水平2×10~5拷贝/mL的患者停药后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较基线水平10~7拷贝/mL者低。结论 HBeAg阴性的CHB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停药复发的比率随着抗病毒疗程的延长而减少,且基线HBV DNA水平与复发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早期ALT的变化。方法 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结果在60例患者中,30例患者在治疗后平均3周ALT达到峰值,他们治疗前HBV DNA平均载量为8.64±0.99lg拷贝/毫升,而另30例ALT未上升患者为7.09±1.33lg拷贝/毫升(P0.05);口服恩替卡韦治疗12周,ALT上升与未上升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3.3%和80.0%,ALT复常率分别为53.3%和76.7%(P0.05)。结论口服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0%患者会出现早期ALT上升,其意义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