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干扰素α-1b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及经济-效益比。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另26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周和12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8.6%和61.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组的38.5%和84.6%(P﹤0.05);在治疗48周和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9.1%和76.7%,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92.3%和84.6%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13959.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54241.1;治疗期间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轻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结论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陈尉华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06,11(7):446-447
近10年来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最初的单用α干扰素治疗发展为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到近几年来提倡采用聚乙二醇化(Peg)干扰素α-2a或2b加上利巴韦林治疗,使得持久病毒应答率(SVR)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认为Peg干扰素α-2a或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是最有效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α干扰素或复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效果均优于单用α干扰素。  相似文献   

3.
罗生强 《肝脏》2011,16(1):71-72
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始于1998年。单用普通干扰素(IFN)治疗丙型肝炎的持续病毒应答(SVR)仅16%,而加用利巴韦林治疗后SVR提高到41%[1]。另有报道[2-3],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SVR为18%-39%,而联合利巴韦林后的SVR上升至54%-56%。  相似文献   

4.
最近10年来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有较大进展,从单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治疗发展到以IFN与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新近几年,由于pegyloated聚乙二醇干扰素(PEG)的应用,提倡PEGIFN/RBV联合治疗,提高了SVR率。  相似文献   

5.
Michael P.Manns  钱燕 《肝脏》2008,13(1):56-56
急性丙型肝炎未经治疗发展为慢性者的概率高达80%,如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则可防止慢性化,且90%以上患者可治愈。急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采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单药治疗达24周,如12周后患者HCVRNA仍为阳性,则开始采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目前,德国Network of Competence Hep-Net正在全国进行多中心研究比较单药治疗与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6.
评价单一或联合用药治疗某一疾病时,主要是看是否达到疗效的最大化并把不良反应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本世纪初,聚乙二醇干扰素Q(PEG-INFs)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未经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并与最大剂量的单一PEG-INFs治疗对比的Ⅲ期临床试验(48周)中,结果在意料之内。在这一疗程内,PEG-INFs联合利巴韦林的疗效最佳。在48周联合治疗的方案中,PEG-INFs联合利巴韦林比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梅蕾  祝卫东  朱跃红  陈俊飞  丁锷  衣展华 《肝脏》2014,(12):952-95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基因1b 型 CHC 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65.0%、82.5%、90.0%、82.5%,获得 RVR 者均获得 SVR;合并脂肪肝者获得 SVR 的比例低于无脂肪肝者(P <0.05);治疗过程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减量者8例,利巴韦林减量者6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 CHC 疗效良好;合并脂肪肝患者疗效低于无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普遍,但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8.
问: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期间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或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中,推荐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O-CSF)吗?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的剂量要降低吗?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virus C,CHC)结束后随访24周,患者血HCVRNA阴性可认为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  相似文献   

10.
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基于体重(WBD)给予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好于标准单一剂量(FD),尤其是对感染HCV基因1型的非裔美国患者而言。  相似文献   

11.
肖宏  陶慧峰  陈楠  张宇一 《肝脏》2011,16(5):393-394
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其疗效较好,超过60%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对于曾接受过以IFN为基础抗病毒治疗失败的CHC患者,则需探索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比较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安慰剂治疗HIV感染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868例未用过干扰素或利巴韦林治疗的HIV感染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加利巴韦林(800mg/d)组;  相似文献   

13.
丛瑞  尤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3):222+229-222,229
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已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本文报道1例男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标准治疗24周时,出现了1型糖尿病及酮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27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26例献血员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升高(t=4.366、P=0.003),CD8+T淋巴细胞数目降低(t=3.476、P=0.005),CD4+/CD8+比值升高(t=1.015、P=0.041);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时,患者CD4+T细胞下降(t=0.998、P=0.023),48周时CD4+T细胞继续下降(t=6.366、P=0.001),CD4+/CD8+比值增加(t=2.314、P=0.043)。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吕莹  陈晓蓉  巫善明 《肝脏》2011,16(6):476-477
丙型肝炎呈世界性流行,有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全球感染率均为3%,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50%~85%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其中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近年来,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联合利巴韦林已被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景点治疗,其病毒应答、生物化学和组织学的应答显著高于普通干扰素,早期病毒应答率也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0.5μg/k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或普通干扰素α-2b 3 MIU每周3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3.8%,而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8.1%,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相当(P=0.966).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但是没有与干扰素α-2b聚乙二醇化相关的特有的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没有反应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可能从增加多个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中受益。这种开放式模式,第2a期研究包括探索对以前治疗没有反应的1型慢性HCV的2l例患者(即,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12周后HCV RNA下降小于2log10的患者)。我们随机分配患者接受NS5A复制复合体抑制剂daclatasvir(60mg,每天1次)和NS3蛋白酶抑制剂asunaprevir的(600 mg,每天2次)单独组(A组,11例)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NF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方法:6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2周。随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10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组32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予以48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前12针治疗方案相同,治疗12针时的HCV RNA应答率,A、B两组分别为59%、61.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4针时HCV RNA的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7.2%、8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HCV RNA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9.7%、92.3%,治疗结束6个月时HCV RNA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2.1%、80.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12周后,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给药间隔期,改为10天1次皮下注射,可有效减轻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目前公认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但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耐受性差,限制了干扰素的应用。目前国内对老年人应用干扰素的报道不多,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例75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5岁。反复肝功能异常1年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101例慢性丙肝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0mg/(kg·d),疗程48周,分析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初始HCVRNA定量、ALT及GLU等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virologicresponse,SVR)的影响。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总的SVR率为50%,其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 response,EVR)患者实现SVR达100%,未获得RVR和EVR患者实现SVR为19.35%;高BMI值、发生脂肪肝的患者不容易达到SVR,而糖化血红蛋白、初始HCVRNA载量高、GLU、ALT及性别对SVR无影响。结论RVR、EVR可以预测SVR;BMI、是否合并脂肪肝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获得SVR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