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早期诊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急诊入院的92例脑卒中患者立即采静脉血进行自动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1),脑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1),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对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磁共振(MRI)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引入医学领域,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变得非常容易,但MRI及CT价格昂贵,目前仅在县级以上的医院才有条件使用,对于县以下的医院尚无经济条件引进此类设备(尤其贫困山区).因此这类医院的医生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必须依靠自身的临床经验,结合部分切实可行的检验,如脑脊液化验等,得出初步诊断,但误诊率非常高.许多作者对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进行过动态观察[1,2],发现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血液白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对其病理生理作了较全面的叙述.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早期诊断有何帮助研究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改变特点,评价其对于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V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指数、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2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幕下脑出血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率显著高于幕上脑出血患者(P〈0.01),后循环脑梗死患者VEP异常率显著高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P〈0.01);脑出血患者VEP—P100峰潜伏期与其血清NSE水平及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VEP异常变化可客观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对后循环病变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急性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进行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观察其与意识障碍及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意识障碍组和死亡组白细胞计数均值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较各自神志清楚组和生存组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组意识障碍发生率和近期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各自白细胞计数正常组.结论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脑卒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参考因素之一,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关系。方法以5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33例,脑出血组24例,并以5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IgG抗体(CagA-Hp-IgG)阳性率,并以CagA-Hp-IgG检测结果将脑卒中分为CagA-Hp-IgG阳性组及CagA-Hp-IgG阴性组,比较2组C反应蛋白(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探讨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关系。结果对照组CagA-Hp-IgG阳性率34.6%,脑梗死组阳性率60.6%,脑出血组阳性率66.7%,CagA-Hp-IgG阳性率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CagA-Hp-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CagA-Hp-IgG阳性组CRP、IMT及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CagA-Hp-Ig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通过细胞毒素的释放及对机体的促炎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白细胞计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梗死灶体积大小以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对124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 h抽取肘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MMP-9水平,并进行白细胞计数.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入院以及出院时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结果脑梗死组MMP-9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以及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MP-9水平与预后呈等级正相关(r=0.180,P=0.046).白细胞数增高组脑梗死与腔梗构成比、病死率、MMP-9水平明显高于白细胞数正常组,而治疗有效率则明显低于白细胞数正常组.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水平、白细胞计数可能与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大小以及近期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CK、CK-MB及cTnI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对经颅脑CT/MRI及临床表现确诊的2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第1、3、5天进行CK、CK-MB及cTnI动态观测,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及患病后1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CK、CK-MB及cTnI异常的分别有70例、40例和22例。33.04%(76/23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存在心肌标志物异常;(2)大脑半球梗死的患者CK、CK-MB和cT-nI水平与其它部位脑梗死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CK、CK-MB及cTnI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P〈0.01;P〈0.01;P〈0.05),而脑梗死患者早期CK-MB及cTnI水平与患病后1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值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可出现心肌标志物异常,且与脑部梗死部位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伴高血压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人群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266例脑卒中患者(204例脑梗死,62例脑出血)和140非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脑卒中组Hcy平均值和高Hcy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Hcy水平中度以上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高Hcy伴高血压比例相对单纯高血压或单纯高Hcy成倍数增加.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或伴高血压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伴高血压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脑卒中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与便秘5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与便秘的关系。方法 57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I)组23例;腔隙性梗死(LI)组23例;脑出血(ICH)组11例,观察各组便秘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卒中者第1周便秘发生率50.88%,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P〈0.05)。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57.1%,明显高于非基底节卒中者(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发生便秘,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较非基底节区脑卒中者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特点,评价其对于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S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指数、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2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发病后4d内各型脑卒中患者的SEP—P15、N20、P25和P40峰潜伏期较正常对照显著延长(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SEP异常率高于发病后5~12d测定结果。发病后4d内,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血清NSE水平和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SEP—N20峰潜伏期异常反映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脑损伤和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昏迷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及脑出血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分为脑梗死康复脑梗死组和脑出血康复脑出血组各21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配合康复治疗,1次/d,30rain/次,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2组治疗30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治疗前ADL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ADL评分分别增加135.69%和199.51%,且2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异均显著(P〈0.01);治疗后脑出血组增加的ADL评分与脑梗死组相比较多(17.52±3.62)分,且2组治疗后ADL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药物并配合康复治疗可提高2组的整体疗效和ADL指数,且脑出血康复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0例ACI患者发病l d内、第7d和第l4d内的血清B-FABP,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 10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l d内、第7d和第l4d血清B-FABP含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在急性期(发病1d内)B-FABP敏感性达68%;腔隙性梗死组B-FAB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全前循环梗死组的B-FABP水平高于后循环梗死组与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0.05),后循环梗死组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0.05);B-FABP水平在小病灶梗死组高于大病灶梗死组、中病灶组(P〈0.01),而大病灶梗死组高于中病灶组(P〈0.05);B-FABP水平在轻型组高于重型组、中型组(P〈0.01);重型组高于中型组(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B-FABP水平变化与梗死部位、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高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潜在、快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抵抗与脑卒中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糖(FPG)、胰岛素水平(FINS)、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同时采用李光伟等提出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方法进行计算。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IS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组FINS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5),其ISI较脑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IR,IR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脑梗死患者IR比脑出血患者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并与30名体检健康者进行对照,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PR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间血清CRP水平比较,重型组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测定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随访观察120例首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组),14例发生脑梗死(11.67%)(B组),28例2次以上TIA发作而无脑梗死事件(23.33%)(C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TIA和/或脑梗死发生24h内及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A组、B组和C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和C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hs-CRP水平与TIA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它对TIA患者演变为脑梗死事件有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浆Hcy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0例非急性脑卒中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将研究对象(400例)分为不同临床亚组各类型急性脑梗死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初发组与复发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高Hcy水平比率,对脑梗死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2)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初发患者,且高Hcy水平比率(49/97)亦高于初发患者(98/31)3)(P〈0.01);(3)1年内和1年后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4)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与高Hcy水平、糖尿病有关(P〈0.01)1、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与高血浆Hcy水平有一定关系,高血浆Hcy水平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410例脑梗死患者与12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2组间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尿酸增高率48.8%,高于对照组的23.0%(P〈0.01)。尿酸正常者脑梗死组颈动脉、股动脉斑块检出率34.3%、1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增高者脑梗死组颈动脉、股动脉斑块检出率67.5%、3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17.2%(P〈0.01)。在脑梗死组中,有动脉硬化情况者尿酸水平和高尿酸百分比高于无动脉硬化情况者;与无动脉硬化情况患者相比,随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且高尿酸百分比逐渐升高(P〈0.01)。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中,血尿酸水平起重要作用。通过检查血尿酸、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可早期预防脑梗死,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成分的变化。方法: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成分检测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患者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R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C*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01),与对照组比较男性患者白细胞(WBC)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急性脑梗死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0例ACI患者及40位正常人的血清MBP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ACI患者血清M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MBP水平与脑梗死分型(TOAST分型)有一定的关系。结论ACI患者血清MBP水平明显升高,及时测定ACI患者血清MBP水平对该病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东菱克栓酶对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拟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的2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和纤维蛋白原(Fbg)检测.结果 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评分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评分指数下降率最高(P〈0.01),并伴纤维蛋白原大幅降低(P〈0.01).结论 东菱克栓酶对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