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磺酸是一种条件必须氨基酸,是细胞内高丰度的一种自由氨基酸。牛磺酸主要通过牛磺酸转运体(Taurine transporter,TAUT)摄入细胞。本研究探讨牛磺酸转运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表达。通过RT-PCR,测定TAUT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mRNA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AUT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大鼠主动脉组织切片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均可表达TAUT。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转录及翻译TAUT。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后斑块面积的比例的变化。探讨牛磺酸防治AS的可行性及其机理。方法 AS饲料喂养及球囊损伤手术建立AS大鼠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及3个牛磺酸干预组,分别将1.0%,3.0%,5.0%牛磺酸加入饲料进行喂养。90d后检测血NO,AngⅡ含量和ACE活性及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比例。结果 模型组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ngⅡ含量,ACE活性和斑块面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牛磺酸作用后NO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AngⅡ含量和ACE活性及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比例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或〈0.05).结论 牛磺酸有上调NO含量,下调AngⅡ含量和ACE活性的作用,从而起到防治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牛磺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肌和主动脉组织促增殖因子(ATⅡ,ET,NE,DA)的影响。结果表明,SHR心肌、主动脉组织AT Ⅱ,ET含量显著增加,而DA,NE含量则呈消耗性减少。口服牛磺酸能纠正SHR心肌组织牛磺酸的缺乏,降低心肌、主动脉ATⅡ,ET含量,增加DA,NE含量,同时显著降低大鼠血压。提示牛磺酸的降压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血管组织促增殖因子的生成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对高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大鼠腹主动脉狭窄和高盐摄入引起高血压模型上,观察到口服牛磺酸治疗4周后均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和收缩压,42.2%的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并能抑制EH患者和高血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的升高,增加高血压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主动脉组织中的牛磺酸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牛磺酸在降压作用同时伴缩血管物质的降低和舒血管物质的增加,为牛磺酸抗高血压辅助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对内皮剥脱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在整体和细胞水平上观察了牛磺酸对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内皮损伤可导致VSMC增生,使内膜增厚。应用牛磺酸后可抑制内皮损伤诱导的VSMC^3H-TdR和^3H-亮氨酸掺入的增加及内膜增厚,并对内皮损伤诱导的VSMC钙内流增加及细胞钙含量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提示牛磺酸对内皮损伤诱导的VSMC增生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抑制钙内流,降低钙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应用牛磺酸后,观察牛磺酸对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的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变化的影响。提示:①动物模型上用牛磺酸组较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机会少,LVEC和±LVdp/dtmax较对照组升高,LVPDP和CPP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内蛋白漏出和丙二醛含量均明显减少;②用牛磺酸组内皮素含量较对照组低(P<0.01)。在体外循环前4个阶段,血管紧张素Ⅱ在两组中的变化规律相似,但术后24小时,用牛磺酸组血管紧张素Ⅱ较对照组为低;③在用牛磺酸组的各个阶段,丙二醛含量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证明牛磺酸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指出体外循环前后应用牛磺酸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抑制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牛磺酸转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牛磺酸转运的影响 ,采用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和3 H标记的牛磺酸 ,并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牛磺酸转运。实验发现 ,同型半胱氨酸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转运牛磺酸 ,1 0 0 μmol L和 50 0 μmol L同型半胱氨酸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牛磺酸转运的最大速率 (Vmax)较对照组分别降低 31 % (P <0 .0 5)和 51 % (P <0 .0 1 ) ,但组间Km值无显著差异 ;5mmol LH2 O2 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牛磺酸摄入 ,Vmax较对照组降低 48% (P <0 .0 1 ) ,但Km值增加 45 % (P <0 .0 1 ) ,其转运效率 (Vmax Km)较 50 0 μmol L同型半胱氨酸组更低 (3 .72± 0 .32比 5 .33± 0 .69,P <0 .0 1 )。 2 0mmol L牛磺酸和 50 0 μmol L同型半胱氨酸同时孵育 ,血管平滑肌细胞牛磺酸转运较 50 0 μmol L同型半胱氨酸组增加 ,Vmax增加 35 % (P <0 .0 5) ,两组间Km值亦无显著差异 ,转运效率增加 40 % (P <0 .0 5)。结果提示 ,同型半胱氨酸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牛磺酸转运 ,其机制不能用同型半胱氨酸产生过氧化物来解释 ,外源性给予牛磺酸可拮抗同型半胱氨酸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牛磺酸转运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L-精氨酸和牛磺酸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VSMC3H-TdR参入。结果HCY可促进VSMC增殖。L-精氨酸及牛磺酸均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CY诱导的VSMC增殖,且合用L-精氨酸和牛磺酸的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纯应用L-精氨酸或牛磺酸组。结论L-精氨酸和牛磺酸均可抑制HCY诱导的VSMC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野百合碱 (MCT)性肺动脉高压 (PH)中的作用。方法 :用 MCT复制大鼠慢性 PH病理模型 ,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肺组织中 VEGF的表达。结果 :发现 VEGF可在正常大鼠肺血管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和软骨组织中表达 ,并且 MCT组 VEGF表达的相对含量在肺血管平滑肌 (177±7)和支气管平滑肌 (172± 6)均较正常组 (血管平滑肌 13 6± 8,支气管平滑肌 13 8± 12 )呈显著增强 (P<0 .0 5)。结论 :MCT性 PH中 VEGF在肺血管平滑肌的过度表达参与 MCT性 PH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牛磺酸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在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观察了大鼠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以及牛磺酸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大鼠心肌组织RA,ACE活性显著升高(P<0.01),ATI和ATII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牛磺酸治疗组大鼠较未治疗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ACE活性和ATI,ATII含量的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RA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心肌组织RAS功能亢进参与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过程。牛磺酸抑制心肌组织RAS功能对减轻糖尿病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管损伤影响离体平滑肌细胞增殖与钙稳态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球囊剥脱术在体损伤血管,于术后3天和10天取出血管做平滑肌细胞培养。结果发现,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DNA和蛋白质合成加速,细胞数目增多。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钙内流增加,胞内钙含量升高。应用10μmol·L ̄(-1)异搏定不但对钙稳态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对血管损伤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血管损伤可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钙稳态失衡可能是血管损伤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动静脉结构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时肝外门脉系统血管结构成分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5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动静脉和9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动静脉,分别作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胶原纤维染色和Mason三色染色,采用图象分析技术检测脾动脉、脾静脉壁中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的相对含量.结果门脉高压脾静脉壁增厚,管腔增大,内膜出现不规则的增生,呈结节样斑块,增生的内膜主要为平滑肌细胞,中膜、外膜明显增厚,平滑肌纤维肥厚增生,相对含量增多(P<001),胶原纤维相对含量减少(P<001).而脾动脉平滑肌相对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相对值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门脉系统血管发生反应性改建,平滑肌增生,胶原相对量下降;脾静脉内膜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样”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G蛋白抑制肽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贴块法行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α-SM-actin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以血管紧张素Ⅱ为刺激因子,并加入不同浓度的G蛋白抑制肽27,分别利用MTT法、Bradford法和直接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总蛋白含量、细胞数量的变化. 结果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细胞总蛋白含量和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加入浓度≥10 μg/L 的G蛋白抑制肽27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总蛋白含量和细胞数量均较血管紧张素Ⅱ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 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能被G蛋白抑制肽27所拮抗.  相似文献   

14.
程卫方 《内科》2007,2(4):614-6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hary syndrome,ACS)的发生是炎症细胞介导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出血及血栓阻塞冠状动脉血流所致。斑块有两种:(1)稳定性斑块,特点是:纤维帽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多、胶原含量高,脂质核心,小炎症细胞少,不易破裂,也称硬斑块;(2)不稳定性斑块,特点是脂质含量多,纤维帽薄,胶原与平滑肌细胞少,炎症细胞多,  相似文献   

15.
肖志超  马业新  王波 《山东医药》2007,47(27):77-79
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培养Wistar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MTT比色法测定粉防已碱(Tet)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抑制增殖率;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免疫印记法测定NF-κB(p65)及其抑制物(I-κBα)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测定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体外活性。发现Tet能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VSMC胞核NF-κB表达,同时抑制胞浆I-κBα磷酸化;同时显著抑制NF-κB体外活性。提示Tet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机制与调控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对老年雄性大鼠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牛磺酸和β-丙氨酸对老年雄性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牛磺酸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通过在老年雄性大鼠(18月龄)饮水中添加牛磺酸和β-丙氨酸(牛磺酸转运抑制剂)30 d,测定牛磺酸对老年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活性/含量.结果 牛磺酸和β-丙氨酸对老年大鼠NOS活力和NO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牛磺酸能显著提高老年雄性大鼠T-AOC、CAT和GSH-Px活力以及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而β-丙氨酸可显著降低老年雄性大鼠T-AOC、SOD和CAT活力以及GSH含量,极显著提高MDA含量.结论 牛磺酸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和抗氧化功能,减轻自由基的损伤效应,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从而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人体血管生理性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存在血管平滑肌正常增殖,而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过程中,则表现出血管平滑肌的异常增生。在这些病理变化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其中钙激活钾通道(KCa)的活性改变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KCa已被证实在细胞增殖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现,中电导KCa(IKCa)在增生型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一些研究还发现大电导KCa(BKCa)活性改变在血管平滑肌增殖的早期起作用,现对KCa在血管平滑肌增殖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上,分别采用MTT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方法等,检测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对VSMC生长率、细胞周期及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OX—LDL可呈浓度依赖性损伤VEC的形态、减少上清液中NO含量、升高上清液中ET-1含量。终浓度为1001μg,/ml的ox-LDL与VEC共同孵育24h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明显促进VSMC生长、提高PCNA表达及增加细胞周期S期细胞数。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受到OX—LDL损伤时,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可能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压培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压培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物活性检测,观察高压培养对平滑肌细胞增殖、PDGF和AngⅡ的影响。结果 高压培养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MAPK活性增加,同时平滑肌细胞分泌PDGF、AngⅡ增加。结论 高压培养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PDGF、AngⅡ增加,进而促进MAPK活性增加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血管损伤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总动脉挤压术制备血管再狭窄模型,设假手术组、手术组、氯沙坦组,HE染色法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颈总动脉TGF—β1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动脉各层结构正常、清晰,无明显血管平滑机细胞(VSMC)增殖,颈总动脉损伤大鼠VSMC大量增殖,内膜显著增厚,氯沙坦组VSMC增殖程度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颈总动脉损伤大鼠血浆Ang11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管平滑肌TGF-β1。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手术组比较,氯沙坦组血浆AngⅡ含量无显著差异,血管平滑肌TGF—β1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AngⅡ与TGF-β1,参与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氯沙坦可通过阻断AngⅡ的作用与降低TGF—β1表达实现抗血管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