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清酶测定结果可溯源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通过对酶标准品的测定 ,探讨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可溯源性。方法 向参加研究的实验室 (50家 )各发放酶校准品 1支 ,各实验室用常规方法测定校准品 ,记录检验结果 ;计算校准品测定结果总体均值与标示值间的偏倚。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的测定结果均值与标准品标示值的相对偏差≤± 10 % ,分别为 6 3 % ,5 5% ,-5 9%和 -5 0 % ;碱性磷酸酶 (ALP)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标准品标示值间的相对偏倚为 -3 6 6% ,淀粉酶测定结果的实验室间CV为 2 9 2 %。结论 我国临床实验室对血清酶的测定结果有向国际标准溯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胆汁酸作为诊断肝脏病变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它随病情的加重而明显升高。本文对118例确诊为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进行了测定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做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胶管有良好的弹性,所以常被人们用作连接管,实验室中也常用它做为定量加液器与加液头之间的连接。然而若把它用在存放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基质液的定量加液器的连接管上,将会出现下述情况:存留在乳胶管中的基层,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导致ALT测定的不显色或显色不完全。 相似文献
4.
虽然脂肪肝常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其肝纤维化的发生率约25%,且约1.5%-8.0%的患可进展为肝硬化。因此,对脂肪肝患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出入境人员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指导,对保障出入境人员身体的健康,降低人群中脂肪肝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作对台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经超声诊断为脂肪肝628例,与超声检查正常的115例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乙肝患者血清HBeAg S/CO值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HBV感染的指标为血清HBV抗原、抗体5项(两对半),以及HBVDNA.其中HBeAg和HB-VDNA被认为是反映HBV病毒复制活跃程度的指标,且两者在血清中的检出率呈正相关[1]. 相似文献
7.
室间两种检测系统测定血清酶的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实验室两种检测系统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2文件,以TBA-40FR检测系统为比较方法,以GLAMOUR2000检测系统为实验方法,测定40例患者新鲜血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检测系统的AST、ALP测定结果有可比性,而ALT、γ-GT无可比性。结论不同检测系统间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以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曲淑萍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6):871-87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肝功能检查中两个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酶指标。由于各自主要分布的器官组织不同,两种酶结果的高低以及ALT/AST比值不同,对于诊断肝胆疾病类型以及慢性肝炎的转归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临床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测定方法均为速率法。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肝功能异常而ALT和AST测定值非常低甚至为负值的情况。另外重度脂血的标本ALT和AST也现现负值的情况,通过观察反应曲线也出现异常,经稀释后重新测定结果良好,反就曲线正常。现将几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异常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5~10月对在本科室体检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411名进行调查,了解其ALT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ALT异常发生率为9.37%,ALT异常发生与其户籍、性别、年龄、来深圳工作时间、文化程度、月收入相关,均P0.05。结论来自城市、男性、年龄较大、来深工作时间较长、文化程度较高、月收入较高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ALT异常发生率较高,应对该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降低ALT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HIV抗体检测工作质量,保证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发现HIV感染者。[方法]采用弱阳性外部对照质控品S/CO比值对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进行室内质量控制(IQC)。[结果]做好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的IQC工作,保证了日常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比性。[结论]弱阳性外部对照质控品S/CO比值可控制HIV抗体初筛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对监测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清酶测定室间质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或组织中)酶催化活性水平,是根据摩尔消光系数计算酶活力单位,并不使用标准品来计算,又因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酶测定结果的室间变异明显大于其他测定项目,实验室间的可比性差,易给临床诊断、治疗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12.
室内质量控制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准确度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是血站筛检献血员血及临床诊断相关肝炎病毒感染的必检项目 ,为保证其测定的准确性 ,实验室均应采取适当的室内质量控制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实验室并没有使用室内质控物进行严格的室内质控和对所用检测试剂的质检。为了解室内质控物的使用及检测试剂对HBsAg免疫测定准确性的影响 ,我们对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以下简称部中心 )上述指标室间质量评价的医院和血站实验室进行了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1 参评实验室 :为参加部中心 1999年HBsAg免疫测定室间质量评价的全国 40 9家医院和 …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利用胆囊声像图变化来判断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损害程度。方法超声测量41例健康志愿者和33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胆囊的长径和短径,以及急性肝炎患者胆囊壁的厚度,计算胆囊面积和胆囊壁厚-面积比;利用生化仪以速率法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将肝炎组胆囊壁厚度、胆囊面积和胆囊壁厚-面积比分别与ALT值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比较。结果健康志愿组胆囊壁光整,壁厚为(0.11±0.07)cm,胆囊面积为(22.1±4.97)cm2。胆囊壁厚-面积比为(0.0095±0.0023)cm-1,ALT值为(23±11)IU/L。急性肝炎组的胆囊壁厚度为(0.82±0.22)cm,胆囊面积为(16.36±4.87)cm2,胆囊壁厚-面积比为(0.0517±0.0176)cm-1;ALT值为(1737.46±784.03)IU/L;以上参数(胆囊壁厚度、胆囊面积、胆囊壁厚-面积比、ALT值)与健康志愿组相应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急性肝炎组的ALT值与该组胆囊壁厚-面积比之间存在着直线回归和相关性,(Y=87.26+28477.79x,r=0.72,P<0.05);ALT值与胆囊壁厚度及胆囊面积之间无直线相关性。结论1.胆囊声像图的改变是可以反映ALT的高低,从而可间接反映肝脏实质细胞的损害程度,至少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如此;2.胆囊壁厚-面积比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比较合适的超声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组织器官,参与机体的代谢、解毒、排泄、凝血等各种生理功能。肝脏病变时,其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酞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脂酶(CHE)、总胆汁酸(TBA)、及AST/ALT比值七项指标,来观察五种肝病: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非黄疸型)、 相似文献
17.
室内质量控制(IQC)是由实验室人员采用一系列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实验室工作的可靠性程度,旨在监测和控制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确性,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的管理方法,是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艾滋病(HIV)初筛实验室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HIV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影响因素也较多,各种影响因素均可导致结果的不准确,因此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摸索出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方法,才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即刻法”与Levey-Jennings常规质控图(简称L-J质控图)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松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5):2112-2113
质量是临床实验室的生命线,因此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基础知识、一般作图方法等有着充分的了解。在质量控制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于失控后有迅速查找原因的能力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重要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9.
皇甫素慧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1):12-14
目的分析探讨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晋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微生物检验样本75例,选择疾控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质量控制后的微生物检验样本7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质量问题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质控前质量问题发生率较质控后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的仪器因素、方法因素、人员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前的环境因素、样本因素较质控后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可有效减少质量问题,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能够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实验室管理的不断规范化,积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和参加不同层次的室间质评已成为每一个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分析前和分析中因技术操作因素引起的各种误差已得到较大限度地控制.但是在基层医院的日常工作中,非技术因素在分析后质量控制中引起的各种误差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现将几种常见的非技术因素对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对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