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脾益气法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对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依据“脾主四肢、肌肉”理论治疗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然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组、活血化瘀组。在治疗后第5、10、15天于创面中心区取材,采用组织固定切片后行CD31和PCNA染色,运用多功能显微镜(ZEISS Axioskop2)观察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肉芽组织中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治疗后第5、10、15天健脾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同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速度和胶原化速度都比模型组和活血化瘀组快。结论:健脾益气法能有效促进严重创伤后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且比传统疗法在创伤早期单纯应用活血化瘀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Hyaluronan对创面组织中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yaluronan对创面愈合组织中的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型猪背部的去中厚皮片创面(共128个)分为实验组和自身对照组,在实验组创面上分别应用0.5%、1.0%及2.0%的Hyaluronan,测定术后第3、7、14、28天各创面愈合组织中的bFGF及EGF含量。结果Hyaluronan能促进创面愈合组织中EGF含量的增加,同时能相对抑制愈合组织中bFGF的增加。结论Hyaluronan通过对创面组织中的生长因子水平的调控,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能减轻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MMP 7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2 (TIMP 2 )的变化以及创面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其的影响。 方法 制作 30 %TBSA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 ,分为单纯烫伤组和bFGF治疗组。于伤后 3、6h和 1、3、7、14d取创面皮肤标本 ,检测再上皮化率及胶原含量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真皮内成纤维细胞MMP 2、MMP 7和TIMP 2的表达变化。另取 6只正常大鼠作为假烫组 ,分别检测上述各项指标。 结果  (1)伤后 3~ 14d ,bFGF治疗组再上皮化率高于单纯烫伤组。 (2 )伤后 3h~ 3d ,bFGF治疗组和单纯烫伤组胶原含量持续下降 ,7~ 14d开始回升 ,但仍低于假烫组 (P<0 .0 5 )。 (3)伤后 1d ,单纯烫伤组MMP 2、MMP 7和TIMP 2表达增多 ,7d时达到高峰 ,持续到 14d。(4 )伤后 3~ 6h,bFGF治疗组MMP 2、MMP 7的表达与单纯烫伤组相似 ;伤后 1~ 14d ,3者的阳性表达强于单纯烫伤组。 结论 烫伤大鼠创面中细胞外基质的活动会影响皮肤的胶原沉积 ;MMP 2、MMP 7、TIMP 2的表达变化是组织修复的重要步骤 ,与bFGF加速创面愈合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皮瓣损伤后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制作大鼠皮瓣模型.实验组创面使用bFGF在皮瓣距离蒂部2、5、8 cm处分别注射bFGF 100 U(约0.025 ml)于皮瓣基底部,于第1、5、10天各重复1次,共3次,对照组创面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其创面愈合时间及血管的变化,并分别取相同部位皮瓣组织块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实验组大鼠皮瓣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3.0±0.56)d,创面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增多,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增多.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大鼠皮瓣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刺激内皮细胞分裂,促进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形成,从而加速皮瓣损伤后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取胚胎、新生和成年大鼠皮肤,经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与切片后,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EGF和bFGF的定位与表达特征。结果 EGF的阳性表达可见于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发育阶段大鼠皮肤,主要位于表皮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bFGF在新生和成年大鼠表皮及真皮呈强阳性表达,但在胎鼠皮肤则为弱阳性乃至阴性,结论 EGF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呈强阳性表达,表明其对上皮的发生、表型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十分重要。而大鼠胚胎皮肤bFGF低表达或缺乏的结果表明它可能是动物胚胎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和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电烧伤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电烧伤组(56只).于伤后6h和1、3、7、14、21、28 d,每时相点处死8只电烧伤组大鼠,留取创面肌肉组织和血清样本.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VEGF蛋白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VEGF的表达定位,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对MVD值与VEGF表达强度行相关性分析.取未经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大鼠腿部腹侧肌肉组织及血清进行上述指标检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两两比较LSD-t检验. 结果 (1)电烧伤组大鼠伤后6h及1d,创面组织肌纤维断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明显;伤后3d有新生血管生成;7d时肉芽组织及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多.(2)电烧伤组大鼠伤后6h及1、14 d,血清VEGF含量分别为(43±11)、(44±11)、(74±27)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5±9)pg/mL(t值为4.001~5.724,P值均小于0.01).(3)与正常对照组肌肉组织VEGF蛋白表达量(0.21±0.09)比较,电烧伤组各时相点大鼠创面组织VEGF蛋白表达量均升高,伤后7d达峰值,为0.63±0.13(t =4.965,P<0.05).(4)电烧伤组早期炎性细胞VEGF表达强阳性,后期以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为主.(5)电烧伤组伤后3、7、14、21、28 d,创面组织MVD值和VEGF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0.834,P<0.01). 结论 电烧伤后不同阶段,VEGF在大鼠创面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各不相同,其改变与伤后体液渗出及创面愈合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 EGF)和睾丸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与大鼠精子生成的关系。 方法  40只性成熟期雄性 SD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G)、去颌下腺组 ( SG)、去颌下腺加腹腔注射 EGF I组 ( SG-EGF I)和 II组 ( SG-EGFII) ,每组 1 0只。SG-EGF I和 SG-EGF II分别腹腔内注射 EGF0 .2 5和 0 .50 μg·kg- 1·d- 1。大鼠常规喂养 48d,断头取血和睾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 EGF水平 ,病理检查睾丸生精功能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睾丸组织 EGF-R的表达。 结果 大鼠血清 EGF水平SG-EGF I组明显下降 ( P<0 .0 5) ,SG组有非常显著下降 ( P<0 .0 1 ) ;睾丸生精功能中、重度障碍 ;间质细胞 EGF-R表达明显减少 ( P<0 .0 5)。补充不同剂量的 EGF对睾丸生精功能有不同影响。 SOG、SG-EGF I和 SG-EGF II大鼠睾丸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 EGF-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EGF对精子发生具重要的调控作用 ,血清 EGF水平和睾丸间质细胞 EGF-R高表达与睾丸生精功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创面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及其受体(PDGFR)α的动态表达,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的机制。方法应用γ射线单次照射Wistar大鼠,制作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照射组,55只),以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大鼠作为创伤对照(创伤组,55只),另取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不同时相点各组大鼠创面内PDGF-A、PDGFR-α和PDGF-A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肤中PDGF-A及PDGFR-α表达为阴性;创伤组大鼠炎症反应期及肉芽组织期(伤后3~9d)PDGF-A的积分吸光度(IA)值为20.0±1.6、28.3±1.0;照射组炎症反应期及肉芽组织期(伤后14~28d)其PDGF-A的IA值各为14.0±1.2、20.3±1.2,PDGF-A及PDGFR-α和PDGF-AmRNA的表达较创伤组明显减弱,至瘢痕形成期(伤后55d)时表达进一步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内PDGF-A及PDGFR-α的表达减弱,可能是创面难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缺血皮层脑组织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电穿孔法将bFGF基因转染MSCs,免疫组织化学及双标记法鉴定bFGF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血脑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7、14d发现转基因MSCs缺血脑组织表达bFGF。MSCs移植组和转基因MSCs移植组比较,移植后7、14d的TGF-β1mRNA表达系数分别为(0.42±0.04、0.52±0.06)和(0.33±0.05、0.36±0.04),后者更显著的降低其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染bFGF的MSCs移植后表达bFGF,并显著下调缺血脑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大鼠深Ⅱ°烫伤创面再上皮化作用及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6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n=6)、B组(单纯烫伤组,n=30)、C组(bFGF治疗组,n=50)。利用大鼠5%深Ⅱ°烫伤模型,于伤后1、3、7、14和21d采取创面边缘皮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创面边缘上皮及深层皮肤附件上皮整合素-β1(integrin-β1)、角蛋白19(K19)和PCNA以及上皮钙依赖性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皮肤中,整合素-β1、角蛋白19、PCNA和E-cadherin表达主要集中在Wistar大鼠表皮层的基底部及毛囊球部。皮肤烫伤初期,以上指标变化不显著。7—14d时,整合素-β1和角蛋白19同时阳性表达的细胞有所增强,PCNA和E—cadherin的表达增强。当局部外用bFGF后,创伤初期(1—3d)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d,阳性表达角质形成细胞出现在创缘的棘层与颗粒层,毛囊根部的阳性标记细胞强于对照组。结论bFGF促进深Ⅱ°烫伤大鼠创面愈合与加速启动创缘表皮基底层的表皮干细胞以及皮肤附件上皮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EGF的表达。结果:创伤组伤后5~10d,肉芽组织内EGF表达呈强阳性;照射后21~28d,放射性溃疡肉芽组织内EGF表达呈弱阳性,较创伤后5~10d明显减弱。结论:辐射诱导的肉芽组织内EGF表达减弱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延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蛆虫分泌物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溃疡组织bF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及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 取3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 g,制备DM大鼠溃疡创面模型.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创面涂以丝光绿蝇蛆虫的分泌物,对照组不予处理.术后1~21 d观察创面大体情况,7、14、21 d分别记录两组溃疡面积;术后14 d取两组溃疡组织,制备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3、7、14 d取溃疡表面分泌物行常规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感染情况;术后7、14、21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切片,显微镜下对bFGF、CTGF阳性表达细胞进行计数分析.结果 实验组创面清洁,新鲜肉芽生长,无脓性分泌物,愈合情况良好,无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对照组创面渗出、糜烂严重,创面不断加大加深,愈合情况不良,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率为60%.术后7、14、21 d实验组溃疡面积分别为(1.83±0.23)、(0.39±0.08)cm2和0,对照组分别为(2.18±0.67)、(3.57±0.53)、(3.94±0.67)c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上皮组织新生,创缘炎性坏死物减少,纤维瘢痕形成;对照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坏死组织较多.术后7、14 d,实验组bFGF阳性表达数分别为23.76±3.34、52.76±4.84,对照组为18.88±2.16、46.04±4.00;实验组CTGF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8.76±3.24、46.52±4.07,对照组为12.52±3.03、40.52±3.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两组bFGF及CTGF阳性表达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蛆虫分泌物能提高DM溃疡组织bFGF、CTGF的表达,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预防组织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沙棘籽油加速大鼠肛周脓肿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制备成功肛周脓肿术后创面SD模型鼠共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G1,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组(G2,给予高锰酸钾);复方沙棘籽油纳米乳化液低剂量治疗组(G3);复方沙棘籽油纳米乳化液中剂量治疗组(G4);复方沙棘籽油纳米乳化液高剂量治疗组(G5);造模后各组实验大鼠创面用相应实验药物均匀涂抹,2次/d,连续给药14 d。观察治疗5 d、8 d、14 d后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创面表皮生长因子(EGF)、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白细胞介素-8(IL-8)、前列腺素E2(PGE2)表达情况。结果:创面处理后5 d、8 d、14 d,G5组、G4组、G3组、G2组、G1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依次升高(均P <0.05)。术后14 d,大鼠创面IL-8表达水平为G2组相似文献   

14.
外用中药对兔创面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黎强  章明  王维佳 《中国骨伤》2004,17(3):135-137
目的 :探讨外用中药对白兔创面愈合不同时期肉芽组织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的影响与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手术方法造成背部的深创面白兔 85只。随机分成愈创膜组、生肌愈皮膏组和凡士林组。 3组创面分别应用相应药物治疗。分别于术后第 3、5、7、11、15天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创面肉芽组织EGF含量。结果 :术后第 3、5、7天 ,2个中药组创面肉芽组织中EGF含量均高于凡士林组 (P <0 .0 1)。且 2个中药组第 5天时EGF含量均达到整个愈合过程中的峰值 ,在第 7天时仍保持高浓度。而凡士林组第 7天时才达到高峰。第 11、15天时 3组EGF含量逐渐减少 ,各时间点 2个中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愈创膜及生肌愈皮膏均能增加早、中期白兔创面肉芽组织的EGF含量 ,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隋继强  韩岩  吴红  郑岩  易成刚  郭树忠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42-1345,I0001
目的: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合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合bFGF、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EGF,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联合克隆基因 (VEGF bFGF)治疗兔下肢动脉缺血模型后新生血管和侧支形成状况。方法 应用 40只家兔制成下肢缺血模型 ,其中VEGF bFGF组 10只 ,VEGF组 12只 ,空载体组 8只 ,生理盐水 (NS)组 10只。构建pcDNA3 /VEGF和pcDNA3 /VEGF bFG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缺血部位肌组织 ,行下肢血管造影。结果 血管造影计数显示 ,VEGF bFGF组在转染后 14d(1.98± 0 .2 2 ) ,2 8d (1.81± 0 .5 2 ) ,5 6d(2 .2 1± 0 .44 )和 3个月 (2 .10± 0 .2 2 ) ;VEGF组在 2 8d(1.3 8± 0 .2 9) ,5 6d(1.94± 0 .2 5 )和 3个月 (2 .2 4± 0 .3 1) ,新生血管形成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VEGF bFGF真核表达载体可以获得局部高效表达 ,刺激新生血管生成 ,建立侧枝循环 ,改善肢体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组生长激素 (rhGH)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烫伤大鼠肝、创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 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 ,每日早上 9点皮下注射rhGH 0 .3IU/d ,疗程 1 0d。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IGF Ⅰ /IGFBP 3浓度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用rhGH治疗 1 0d ,烫伤大鼠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的表达、血IGF Ⅰ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 ;而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提前 3d。结论 rhGH可通过增加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的表达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干预下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尿蛋白定量变化、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改变, 探讨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TR组)、阿霉素肾病组(ADR组)、激素治疗组[GC组、泼尼松12 mg/(kg·d)]、大黄素联合泼尼松治疗组[EMD组、大黄素100 mg/(kg·d)+泼尼松12 mg/(kg·d)]。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 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造模前1 d, 造模后第7、14、21、28天时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造模后28 d处死大鼠, 测血生化指标, 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法和Brown-forsythe法。结果造模前1 d, 4组大鼠之间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F=0.016, P>0.05);14 d时24 h尿蛋白定量:ADR组[(87.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共转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注射4.6 Pμg pcDNA3.1/IGF-I+脂质体2000+生理盐水);B组(注射3.6μg pcDNA3.1/HSV-tk+脂质体2000+生理盐水);C1组和c2组(均注射2.3μg pcDNA3.1/IGF.I+1.8 μg pcDNA3.1/HSV-tk+脂质体2000+生理盐水);D组(注射3.0 μg pcDNA3.1+脂质体2000+生理盐水).每组6只大鼠,均于伤后即刻及7、14、21、28 d于大鼠左后背部创缘皮下注射上述混合物,其中C2组大鼠另于伤后29、30、31、32 d皮下注射丙氧鸟苷(2.5 mg/100 g).称量烫伤大鼠体质量,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5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GF-I基因在创面局部及肝脏组织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IGF-I水平,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创面局部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C1、C2组Fb凋亡情况.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urkey法处理.结果 A、C1和C2组大鼠体质量于伤后7~35 d呈现增加趋势,与B、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64、4.519、5.009、13.449、5.877,P值均小于0.05);该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B、D组(F值分别为5.286、100.880、152.380、127.850、147.750,P值均小于0.05).A、C1和C2组大鼠创面组织Fb中IGF-I出现阳性表达,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未出现IGF-I阳性表达.各组大鼠血清中IGF-I含量为(1185±170)~(1270±130)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55,P=0.838).B、C1、C2组大鼠创面组织中HSV-tk基因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显示C2组大鼠Fb出现凋亡,C1组大鼠未见此现象.结论 利用脂质体将pcDNA3.1/IGF-I peDNA3.1/HSV-tk基因转染于烫伤大鼠创面周围,可促进创面愈合,对瘢痕增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VEGF、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其它组;7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VEGF,bFGF、EGF,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中VEGF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