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丛淑萍  范秀玉 《铁道医学》1998,26(3):158-159
探讨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的功能。方法 应用经皮质,脊髓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50例DM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DM组异常率82%;表现为皮质,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小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传导时间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对MEP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 (亚临床病人 )病程与神经传导速度 (NCV)的关系。方法 选择DM伴典型周围神经病变病人 (有症状组 ) 5 7例 (病程 5年以下 2 2例 ,5年以上 35例 )及DM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病人 (无症状组 ) 15 3例 (病程 5年以下 12 0例 ,5年以上 33例 ) ,分别测定主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 ,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10例DM病人 ,12 6例NCV异常 ,异常率 6 0 %。有症状组异常 4 9例 ,异常率 85 96 %。无症状组异常 77例 ,异常率 5 0 33%。有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下与 5年以上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无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上异常率高于病程 5年以下 (P <0 .0 5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下异常率以前者为高 (P <0 0 5 )。病程 5年以上异常率二组相似 (P >0 0 5 )。二组病例异常以SCV为多 ,尤以无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下显著 (P <0 0 1)。结论 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 ,随病程延长 ,NCV异常率也越高。为减少DM亚临床神经病变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风险 ,及早发现DM ,严格控制血糖 ,动态观察NCV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方法:对30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全部采用双侧正中神经及双侧胫神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周围神经系统传导速度减慢,下肢损害高于上肢。证明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与微血管病变有关。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早期治疗提供了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的功能。方法应用经皮质、脊髓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50例DM患者进行观察。结果DM组异常率82%(41/50);表现为皮质、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波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传导时间(CMCT)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对MEP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DM患者的锥体束及神经根、周围神经功能均存在明显异常。MEP结合神经电图(ENG)、体感诱发电位(SEP)等可对DM的神经系统功能提供全面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可累及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其神经电生理改变常早于临床〔1〕。SEP既能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又能提示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本文通过对 84例糖尿病人的SEP检测 ,评估SEP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的敏感性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自 1998- 0 3~ 0 8在我院住院的DM患者 84例 ,诊断符合WHO标准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均行SEP检测 ,其中 ,Ⅰ型糖尿病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年龄 10~ 4 5岁 ,平均 3 2 6岁。病程 2~ 15年 ,平均 5 4年。Ⅱ型糖尿…  相似文献   

6.
诱发电位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糖尿病患者应用WD4000型神经电位诊断仪行SEP检查,同时均行临床神经系统物理检查。结果:经SEP检查神经病变阳性率为75%,而物理检查方法仅为214%。结论:SEP可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做到早期诊断,从而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对 8 0例糖尿病患者和 40例正常人进行上肢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SN)和下肢感觉诱发电位 (SEPST)检查。结果80例糖尿病患者SEPSN异常率为 60 % ,SEPST异常为 80 % ,结论 :SEPSN、SEPST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一种较灵敏的有效检测方法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早期自觉症状少,有些病人出现慢性并发症后才被诊断[1],造成患者预后不佳,寿命缩短.日本学者指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并称之为三大并发症(简称"三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均为血糖增高导致微血管病变[2,3].笔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糖尿病病程与三大并发症的关系,旨在提高医患人员对糖尿病病程的认识,以便早期、合理治疗,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及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无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的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诊断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并统计分析其与糖尿病病程及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结果:102例中有37例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异常,并与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有一定关系(P<0.01和P<0.05)。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体感诱发电位可以早期诊断亚临床型周围神经病变,且病程越长、糖基化血红蛋白越高,亚临床型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达50%~60%.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并随着年龄老化其发病率将逐年升高。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般末梢神经首先受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及植物神经病变较常见,而且常为慢性进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kudzuvine root on 3 kinds of brain evoked potentia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DM2). Methods: Forty-six cases of DM2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they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orally with 50 ml of normal saline or 50ml of kudzuvine root decoction containing kudzuvine root 0.4 g/ml. The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 and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in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40 min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1) SSEP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taking normal saline (P>0.05), whi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re appeared a significant delay in peak latency (PL) of N13 wave (N13PL) and a significant shortening in N20PL and interpeak latency (IPL) between N13 wave and N20 wave (N13-N20 IPL) after kudzuvine treatment ( P<0.05 or P<0.01). But the differ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of SSE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2) BAEP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P>0.05), whi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Ⅰ -Ⅲ IPL and Ⅰ -Ⅴ IPL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both P<0.01). (3) VEP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 P>0.05), whi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amplitude of P100 wave increased obviously (P<0.01). But the difference of various VEP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Kudzuvine could shorten the latent period of brain evoked potential and the central transmission time, increase the amplitude of cortex wave and turn it back to normal, thus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accommodate the brai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M2.  相似文献   

12.
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异常率为91.7%。该检查对神经系统的病损定位准确,可作为早期诊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77-80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6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NDR组、NPDR组与PDR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吸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病程、血脂水平(TG、TC、HDL-C、LDL-C)水平。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分析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1)150例患者82例发生DR,发生率54.67%。其中63例为NPDR,占76.83%,19例为PDR,占23.17%。(2)PDR组FBG、2h PG、HbA1c、TC、TG、LDL-C水平最高,HDL-C水平最低,其次为NPDR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病程最长,其次为NPDR组,NDR组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FBG、2hPG、TC、TG、LDL-C是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是保护因素(P0.05)。(4)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88)。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侧常见并发症,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是其发生的影响因素,而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病变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胃电图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75例T2DM患者根据肌电图结果及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分为无病变组31例、轻度病变组21例及中重度病变组23例.所有患者均行空腹及餐后胃电图检查,对3组的胃电图平均幅值(AP)、平均频率(DF)、反应面积(RA)、餐后/空腹功率比进行比较,并比较3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病程、F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结果 3组患者体质指数、FBG、糖化血红蛋白、TG及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病变组患者的病程均短于其他两组(P<0.05),而轻度病变组与中重度病变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空腹AP、空腹RA、空腹及餐后D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中重度病变组餐后AP、餐后RA及餐后/空腹功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T2DM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胃电图异常,而随着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加重,患者胃电图异常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8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及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T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高血压、吸烟史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PN组患者腓总神经的MCV及腓浅神经的SCV值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及糖尿病病程联合诊断DPN的ROC...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DPN)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测定了156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NCV、MNCV),同时测定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NCV)总异常率为58.3%,SNCV与MNCV异常率分别为62.9%和56.5%(P<0.01),上肢与下肢NCV异常率分别为57.5%和62.7%(P<0.05);并发现随病程延长,NCV异常率逐渐增加,NCV与HbA1c、餐后血糖(PBG)、UAER呈显著负相关,与空腹血糖(FBG)无明显相关;伴NCV异常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低切变率明显高于NCV正常组。结论 DPN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及早防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糖尿病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氨基胍(AG)对其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NGF治疗组(D N组)、糖尿病AG治疗组(D A组).分别于病程3、6、9、12个月进行各组大鼠的VEP测定.结果:与CON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在各实验时点的V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P<0.01);6个月及9个月时,D N组及D A组的潜伏期均较DM组缩短,且差异显著(P<0.05),而波幅仅见6个月时部分回升;12个月时.除D A组波幅较DM组略有回升外,其余改变与9个月时类似.结论:NGF和AG能够改善DM导致的大鼠VEP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病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控制水平的性别差异。方法将近年来收治的所有146例糖尿病病程<5年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男性80例,女性66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血糖(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PG)、血脂(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清蛋白(GSb)、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小时尿糖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体重指数(BMI)水平。结果短病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男性年龄明显小于女性(P<0.05),而且,男性的尿酸、24小时尿糖定量、总甘油三酯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却明显低于女性(P<0.05)。结论在短病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代谢紊乱较女性严重,男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早期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的经验。方法 将88例伴有不同程度糖尿病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沙坦,弥可保联合应用)和对照组(单用弥可保),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膀胱残余尿量,以治疗组更为明显;两组痛觉障碍等自觉症状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显著。应用氯沙坦患者中有1例血钾轻度升高,停药后降至正常。结论 在控制好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沙坦与弥可保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