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525例脑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及头颅CT检查,其中83例患者并发癫痫,不同部位脑瘤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额叶40.9%,顶叶40.4%,颞叶30%,多发肿瘤16.6%,大脑深部1.2%,而枕叶及幕下脑瘤无1例发生癫痫。通过比较不同部位脑瘤的癫痫发生率及不同病理性质脑瘤的癫痫发生率发现:脑瘤并发癫痫首先取决于脑瘤的部位,其次才是病理形态。本文还对以脑瘤为病因的症状性癫痫的早期诊断及误诊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525例脑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及头颅CT检查,其中83例患者并发癫痫,不同部位脑瘤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额叶40.9%,顶叶40.4%,颞叶30%,多发肿瘤16.6%,大脑深部1.2%,而枕叶及幕下脑瘤无1例发生癫痫。通过比较不同部位脑瘤的癫痫发生及不同病理性质脑瘤的癫痫发生率发现:脑瘤并发癫痫首次取决于脑瘤的部位,其次才是病理形态。  相似文献   

3.
晚发性癫痫     
在20~25岁以后初发的癫痫称晚发性癫痫(L(?)P),约占癫痫((?)P)患者总数的25%,年发病率约为总人口的70/10万,它与青少年发病的EP在病因、发作类型、脑电图(?)及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就近年来国外文献综述如下。 一、病因 (一)脑瘤:在中年以后开始发作的EP中,脑瘤为常见病因,尤其是生长较慢的肿瘤如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其次为多形胶质母细胞瘤、颅咽管瘤、胆脂瘤、转移性肿瘤等。皮层浅表肿瘤比脑深部肿瘤易引起EP。约1/3脑瘤患者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头皮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特点,比较EEG不同波形特征与aSAH继发癫痫的关系,探讨头皮脑电图波型对aSAH后癫痫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312例aSAH患者脑电图资料,出院后平均随访半年以上.按照有无癫痫发作分为:发作组和非发作组.按癫痫发生时间分为早期癫痫组和晚期癫痫组.将头皮脑电图波形分为:Ⅰ型(正常脑电图)、Ⅱ型(慢波类型)、Ⅲ型(爆发性慢波类型)、Ⅳ型(典型棘尖波类型)和V型(电发作类型),分别比较各组的头皮脑电图波形特征.结果 ①312例aSAH患者中有44例诊断为癫痫,其癫痫发生率为14.1%,其中早期癫痫24例(7.7%),晚期癫痫20例(6.4%).②发作组和非发作组患者脑电图类型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组中脑电图类型以Ⅲ型和Ⅳ型为主(84.1%),非发作组以Ⅱ型为主(79.5%).发作组中,Ⅲ型、Ⅳ型和V型的比例(95.5%)显著高于非发作组(19.0%).③早期癫痫组和晚期癫痫组患者脑电图类型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癫痫组以Ⅲ型最多(70.8%),晚期癫痫组以Ⅳ型最多(80.0%).结论 头皮脑电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Ⅲ型、Ⅳ型和V型为aSAH继发癫痫的高危波型;Ⅲ型、Ⅳ型可能分别与早、晚期癫痫有关.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1975~85年1月1,262例癫痫的脑电图,其中的986例同时辅用了过度换气和(或)闪光刺激以诱发癫痫电活动的发生。全组中,继发性癫痫大发作(特别是脑外伤所致者)的病例较多。结果,正常脑电图383例(30.35%),临界脑电图78例(6.18%),异常脑电图301例(63.47%)。对癫痫发病年龄、病程与发作类型、异常脑电图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癫痫的病因(包括继发性大发作的病因)和颞叶癫痫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和分析脑瘤患者术后并发癫痫的护理措施.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脑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并发癫痫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在6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66.66%(40/60);有16例患者恢复良好,有4例患者发生重度残疾.结论 :脑瘤患者术后采用一定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癫痫的发生率,且能促使患者快速恢复病情,从而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癫痫患者,其中脑部脓肿4例,脑梗死7例,脑血管畸形17例,脑瘤38例,脑部炎性脱鞘13例,患者均接受MRI和头颅CT检查,评估头颅CT、MRI联合头颅CT诊断癫痫及癫痫不同部位病变准确率。结果 MRI联合头颅CT诊断癫痫准确率为96.20%,高于头颅CT的4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头颅CT诊断脑血管畸形、脑瘤、脑部炎性脱鞘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92.31%,高于头颅CT的11.76%、78.9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联合头颅CT诊断癫痫准确率较高,可为病变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参考,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癫痫发作后麻痹又称托德麻痹,可为脑瘤的早期症状,往往未被认识和重视而延误诊疗。本文报告8例,百发症状为癫痫并有托德麻痹,均手术治疗。病理报告良性和恶性脑瘤各4例。入院前被误诊为原发性癫痫、脑血管病等,本文对误诊原因及如何减少误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廖双  钟雪飞 《重庆医学》2021,50(23):4079-4082
目的 探讨婴儿期局灶性癫痫对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癫痫发作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诊断并治疗的婴儿期局灶性癫痫患儿25例,随访时间至少18个月,分析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25例患儿均经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证实为局灶性起源癫痫.起病年龄中位数为6.38个月(1~15个月),男女比例为1.27∶1.00,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8.40个月(18~60个月).10例诊断为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13例诊断为癫痫脑病(包括2例婴儿痉挛症),另外2例为无法归类癫痫患者.发作期放电起源部位以颞区居多(36.00%),其次是枕区(20.00%)和额区(20.00%).整个队列一共使用了6种抗癫痫药物(AEDs),其中以左乙拉西坦(LEV)使用率最高(37.50%),其次为奥卡西平(OXC,17.86%)和丙戊酸钠(VPA,16.07%).首次单药治疗选择最多的AEDs为LEV.首次单药、二联用药或换用第二种AEDs、三联用药或换用第三种AEDs的抗癫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00%、52.17%和59.09%.VPA(n=4)和OXC(n=2)在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中的应答率均很高(100%).癫痫脑病患儿中84.62%(11/13)使用了大于或等于3种AEDs仍有频繁发作,仅1例使用VPA联合LEV后发作控制.25例患儿无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婴儿期局灶性癫痫的药物治疗反应及临床转归与癫痫分类密切相关,VPA可作为一线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0.
廖双  钟雪飞 《重庆医学》2021,50(23):4079-4082
目的 探讨婴儿期局灶性癫痫对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癫痫发作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诊断并治疗的婴儿期局灶性癫痫患儿25例,随访时间至少18个月,分析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25例患儿均经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证实为局灶性起源癫痫.起病年龄中位数为6.38个月(1~15个月),男女比例为1.27∶1.00,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8.40个月(18~60个月).10例诊断为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13例诊断为癫痫脑病(包括2例婴儿痉挛症),另外2例为无法归类癫痫患者.发作期放电起源部位以颞区居多(36.00%),其次是枕区(20.00%)和额区(20.00%).整个队列一共使用了6种抗癫痫药物(AEDs),其中以左乙拉西坦(LEV)使用率最高(37.50%),其次为奥卡西平(OXC,17.86%)和丙戊酸钠(VPA,16.07%).首次单药治疗选择最多的AEDs为LEV.首次单药、二联用药或换用第二种AEDs、三联用药或换用第三种AEDs的抗癫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00%、52.17%和59.09%.VPA(n=4)和OXC(n=2)在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中的应答率均很高(100%).癫痫脑病患儿中84.62%(11/13)使用了大于或等于3种AEDs仍有频繁发作,仅1例使用VPA联合LEV后发作控制.25例患儿无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婴儿期局灶性癫痫的药物治疗反应及临床转归与癫痫分类密切相关,VPA可作为一线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深部肿瘤术中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手术探查或手术治疗的116例深部肿瘤患者采用20-30ml空针,9号注射针头,对手术中暴露的肿瘤组织进行直视下抽吸,抽吸物涂片自然干燥后,进行瑞-姬氏和AgNOR染色,油镜下进行细胞学综合诊断。结果 116例肿瘤患者经术中单纯细胞学形态学诊断为恶性肿瘤65例(56.0%),良性肿瘤51例(44.0%)。与AgNOR染色结果结合后,其术中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78例(67.2%),良性肿瘤38例(32.8%)。细胞学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显著高于术中组织学快速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完全相符56例(48.3%),基本相符60例(51.7%),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结果,总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术中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准确率高(达100%),诊断时间短(0.5h左右),并且针吸创伤小,其并发症和假阴性均低于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是用于深部器官、组织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临床及时对深部器官、组织肿瘤的正确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青海地区120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瘤样病变的病变部位、性质、年龄及性别进行分析。结果为良性肿瘤634例(52.66%),以血管瘤和涎腺混合瘤最多见。恶性肿瘤232例(1.27%),以鳞状细胞癌居第一位,平均患病年龄48岁,随年龄增长,逐年递增。囊肿306例(25.41%),多发生在去下腺。瘤样病变32例(2.66%),多为牙龈瘤。本组良性肿瘤女性高于男性,血管瘤居第一位。良恶性肿瘤之比为2.73∶1,与国内有关报道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140例儿童颅内肿瘤,其中胶质瘤105例(75.0%),分别位于幕上33例(31.4%)和幕下72例(68.6%);常见类型为星形胶质瘤(33.6%),髓母细胞瘤(20.0%)和室管膜瘤(19.3%)。其它类型颅内肿瘤35例。本组35例术后放疗的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8%,50.0%,44.4%和42.8%。其预后因素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的MRI诊断。方法使用Philips Gyroscan ACS-NT 15型1.5T超导系统、Synergy专用脊柱线圈对76例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患者进行MR检查。结果脊髓空洞症39例(1例合并脊髓纵裂),脊髓纵裂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30例(其中28例合并其他SD病变),椎管内胚层组织肿瘤30例,其中脂肪瘤14例、表皮样囊肿7例、皮样囊肿2例、肠源性囊肿3例、畸胎瘤4例。皮样窦道2例,骶尾骨发育不良4例,脊膜膨出4例,脊髓脊膜膨出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8例,对其MR表现进行分析。结论MRI能正确、全面地诊断包括椎体畸形在内的大多数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病变,但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鉴别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5.
高位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学华  朱诚 《上海医学》1993,16(10):569-571
本文报告高位颈段脊髓肿瘤70例,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36.6岁。病变位于脊髓外硬膜下48例,髓内21例,硬脊膜外1例,均经手术治疗。结果70例中有51例恢复工作,占73%,生活能自理5例,占7.1%,另8例生活仍不能自理,占11.4%。在院内死亡2例,占2.85%。文章着重强调了手术操作技巧,术中应该注意维持患行的正常呼吸功能及术后的妥善处理等问题,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院眼科自1979年1月至1987年12月八年间收治的肿瘤患者中,109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资料比较完整,现将其做扼要分析。基本情况109例眼部肿瘤患者,男性58例(53.2%),女性51例(46.8%);良性69例(63.3%),恶性40例(36.7%)。年龄最小者二月,最  相似文献   

17.
后颅窝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附1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明  张诗林 《重庆医学》1994,23(5):259-261
报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后颅窝肿瘤153例,听神经瘤49例(32%),髓母细胞瘤26例(17%),血管母细胞瘤20例(13%),星形细胞瘤19例(12.4%),室管膜瘤14例(9%),脑膜瘤及转移瘤各为7例(4%),胆脂瘤6例(4%),脉络丛乳头状瘤4例(2.6%),少支胶质瘤1例(0.6%),并根据好发部位对后颅窝肿瘤的CT特征和定性诊断、鉴别诊断进行讨论,认为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年龄、肿瘤好发部位及相关的影像学资料,方可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where histopathology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rmed Forces Medical College, Pune were scrutinised covering a period of 10 years. We came across 325 cases of nephropathies. The sample comprised of 92.6% adults and 7.4% children. 79.7% were males and 20.3% were females. The patient population comprised of 35.1% serving soldiers, 37.8%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27.1% not related to Armed Forc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only light microscopy findings. It was observed that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 was the commonest entity and comprised of 61.5% of all the nephropathies. 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as not only the commonest primary glomerulopathy (23.5%) but the commonest nephropathy as well. The other primary glomerulopathies in descending order of frequency were,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22.5%), 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21.5%),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9%), minimal change disease (7.5%), membranous glomerulopathy (7%),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5%) and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4%). We had only 14 cases (4.3% of all nephropathies) of secondary glomerulopathies, amongst which amyloidosis was the commonest cause. We came across 2 cases (0.6% of all nephropathies) of Alport''s syndrome. In the other nephropathies, 22.2% were 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s and 5.5% were malignant kidney tumors. In 5.8% renal biopsies, no significant pathology was seen on light microscopy.KEY WORDS: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Glomerulonephritis, Nephropathy  相似文献   

19.
20.
对67例肿瘤病人进行了手术中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并对其印片结果进行分析。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5.6%;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7.1%,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94.1%。表明本法不失为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