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存有争议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斑块均与认知障碍有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改善认知功能。颈动脉疾病导致认知障碍可能与低灌注、白质病变、无症状梗死、腔隙性梗死和神经元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可能会导致认知损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能解除颈动脉狭窄,提高脑灌注量,进而可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干预后的并发症和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眼和脑的短暂性缺血发作,也可以表现为相应脑供血区的缺血性脑卒中。如果无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则被称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无症状性颈动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脑血管疾病引起脑的缺血性或出血性损害,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是中老年期常见病和世界上第2位死因,也是获得性认知障碍的第2常见病因,仅次于神经变性病所致的痴呆。早年把考虑与年龄一动脉硬化性痴呆称为脑功能不全;1974年Hachinski提出多梗死性痴呆;1993年Roman等国际工作组提出一套用于血管性痴呆研究的诊断标准;由于近年研究进展,发现脑血管病变可引起痴呆,但也可产生非痴呆情况,尤其是后者直接关系二级预防。所以,2003年国际上基本达成共识,即以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通称脑血管病变相关的认知障碍情况。一般估计,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7%,80岁以上可达30%-40%,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30%。住院资料统计显示,约1/3卒中患者可能发生痴呆。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患病率,在30年内将成倍增长,因此是老年人健康、疾病和社会照料服务必需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多数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对认知损害有直接影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可不同程度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颈动脉疾病患者认知损害的机制可能与低灌注、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以及脑自发栓子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解除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除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日益引起重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均可改善认知功能.解除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改善可能与脑血流灌注增加、白质病变减轻以及无症状腔隙性梗死发生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目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疾病,且疗效不佳,因此,对AD早期出现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诊断尤为重要。颈动脉狭窄与MCI关系密切,该文就颈动脉狭窄与MCI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及特点。方法选择149例确诊LI患者,在发病后35 d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对不同部位LI认知功能障碍、同一部位不同面积认知功能障碍及首次发病与多次发病患者认知障碍进行比较。结果丘脑和基底节区综合得分最低,分别为20.35±2.33、20.98±2.21,而各项评估中视空间和定向力以小脑和脑干最差,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命名、语言功能以大脑皮质损伤严重,抽象思维以丘脑梗死患者损伤最轻,而注意、回忆以内囊、基底节区病灶影响最大,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LI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而与病灶面积无明显关联,反复多次发作的腔梗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某社区45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IMT的测量;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是否有认知功能异常分组,比较两组IMT厚度的差异及IMT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认知功能异常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IMT分级增加,MMSE得分降低.以文化程度分为文盲组、小学组和中学以上组,各组颈动脉IMT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r=0.45,P<0.05;r =0.47,P<0.05;r =0.49,P<0.05).结论 颈动脉IMT可以作为反映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敏感指标,对老年患者,应定期复查IMT以及早发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少是由无症状颅外颈动脉病变所致,及时采取内科和外科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卒中的发生。本文综述了颅外颈动脉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分类、卒中危险度、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手术麻醉后数天内发生的意识、认知、定向、思维、记忆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是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发病率为3%~61%~([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方法,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卒中发生率~([2-3]),但POCD的发生率可达19.0%~71.6%~([4-5])。POCD可以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康复延迟,甚至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POCD  相似文献   

12.
杨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02-4303
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CI)病人具有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轻度记忆认知损伤,但仍不满足痴呆诊断标准,目前将其归为过渡为痴呆前的认知功能障碍期〔1〕。临床上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LI)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MLI对于MCI进展为痴呆是否具有相关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报道显示MCI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38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8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为病例组,其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行蒙特利尔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测定。结果 1病例组和对照组蒙特利尔量表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2病例组视空间执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以改善患者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小血管病是指颅内小动脉和做动脉病变引起脑的缺血或出血损害,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亚型。其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和脑做出血。脑小血管病的临床分类主要包括腔隙综合征、Binswanger脑病、脑淀粉样血管病、伴有皮质下腑梗死和白质肭痫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有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其它较少见的小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则丰要为静灶腑血管病(静灶腔隙性脑梗化、脑微出血和部分白质疏松)、各类腔隙综合征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10年3月,共220例患者进行CEA227例次。其中男性145例,女性75例。年龄51~88岁,平均66.4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128例,31例术前曾患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检查,手术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均70%,同时对侧颈动脉伴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有48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6例,其中25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外周血管病变42例并同期处理。结果:2例患者术后30d内出现脑出血,其中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30d病死率0.45%。1例舌下神经损伤,4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术后随访6~72个月,随防到155例,随访率70.5%,1例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余均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异常检出情况,并探讨该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37例颈动脉斑块伴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信息问卷、MoCA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调查和收集患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从而分析老年颈动脉斑块伴狭窄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异常情况;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73例和MCI组164例,采用SPSS 24.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MCI的危险因素。 结果 老年颈动脉斑块伴狭窄患者MCI的检出率为48.66%,左侧颈动脉狭窄组患者MCI(56.38%)检出率要高于右侧颈动脉狭窄组(3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近一月平均睡眠<8h(OR=2.973)、高血压病程(OR=1.304)、体重指数(OR=1.260)、血小板计数(OR=1.033)、糖化血红蛋白(OR=1.205)是其危险因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左侧颈动脉斑块伴狭窄的患者罹患MCI的风险较右侧颈动脉斑块伴狭窄的患者高;近一月平均睡眠<8h、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血小板计数、糖化血红蛋白是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伴发M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态大小及相关因素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韦氏记忆测试量表,对急性脑梗死3个月后的280例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确诊认知功能障碍32例;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及脑梗死部位及大小,选择同时期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血管二维超声技术检测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态大小,同时检测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在高血压持续时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双颈动脉斑块总面积、双颈动脉软斑块面积、胆固醇、血糖、叶酸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剔除高血压持续时间、总胆固醇等因素,双颈动脉斑块总面积仍是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Exp(B)=1.684,95%CI为1.304-2.179,P<0.01)。结论颈动脉壁斑块形态及大小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死3个月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王拥军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72-873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其中卒中是成人致残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常见疾病。我国卒中发病率较高,现患病例约有500~700万,年发病率150/10万,病死率为120/10万,每年有195万新发病例,约有156万人死于卒中。我国的脑血管病有两大特点:(1)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逐渐降低,但我国还在持续上升;(2)复发率高、病死率高。每年直接治疗支出就达到97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出院之后预防和康复的费用,估计将达到300亿元。  相似文献   

19.
有关血管病变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后期就曾有病理学家提出了"动脉硬化性痴呆"这一概念,后演变成现今表述的血管性痴呆(VaD)。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比,VaD具有相对的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但VaD这一概念将伴  相似文献   

20.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是血管性痴呆(VD)的前期阶段,是防治VD的最佳时机,因此早期识别mVC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人是腔隙性脑梗死(LI)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高危人群,探索老年人LI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用蒙特利尔智能评价量表(MoCA)对120例老年LI病人的VCI及其与病变部位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