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值得推广的球周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作者随机对102例114眼分别施行球后和球周麻醉,经比较,球周麻醉较球后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并可避免球后麻醉的并发症,值得推广.一般情况:共102例114眼.男54例,女48例,年龄12~57岁.其中球后麻醉46例50眼,白内障34例,青光眼4例,视网膜脱离4例,其它内眼手术4例.球周麻醉50例52眼,白内障38例,青光眼8例,视网膜脱离4例.另有3例行双眼手术,一眼行球后麻醉,另一眼行球周麻醉,所有术眼均由同一医师同样手法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球后麻醉发生球后出血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活动中,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所做的1196例(1200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球后麻醉发生球后出血的处理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6例1200眼球后麻醉中,发生球后出血4例4眼,发生率0.33%。其中外伤性白内障1例1眼,老年性白内障3例3眼。球后麻醉拔针后发生出血2例2眼,手术进行中发生出血2例2眼。手术开始前发生出血者,经过压迫止血有效者5min后进行手术,无效者,暂停手术,1周后表麻下手术。手术进行中开始出血者,经压迫无效,中止手术。1周后表麻下继续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经如上处理后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球后麻醉发生球后出血者,根据发生时间、出血量的多少、眼球突出程度、眼压及眶压的高低,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1970年自Kelmin介绍球周麻醉后,经不断改进,已在世界各地被给纷纷采用。作者对比了1991年以来的6年间白内障手术球后麻醉与球周麻醉,在操作、镇痛、固定眼球、减少并发症方面,结果证明球周麻醉优于球后麻醉,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l.对象:lopl年2月一lop年1月,观察比较白内障后术病人m例,其中球周麻醉35例,球后麻醉25例,年龄25-83岁,两组男女之比分别为15:m及12:13,其中球周麻醉囊内摘出10例,囊外加入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球后麻醉囊内摘出10例;囊外加入工晶状体植入术15例。2.方法:入院后随机分在球周麻醉和球后麻醉…  相似文献   

4.
球周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手术及其它眼前段手术,传统而普遍采用的是球后阻滞麻醉加眼轮匝肌麻醉。因其并发症仍偶有发生,有时相当严重。眼科医生为寻找更加完善的麻醉方法,因而产生球周麻醉。作者自1994年应用球周麻醉行白内障手术300例,取得理想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  相似文献   

5.
改良式球周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0年Kelman介绍球周麻醉后,经不断改进,已被世界不少地区医院使用.作者从1992年10月起,用球周麻醉代替球后麻醉,得到与球后麻醉相同的镇痛、固定和软化眼球的效果,并避免了球后麻醉引起的并发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29眼).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52~82岁,平均68.7岁;老年性白内障20例(2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例(2眼);虹膜睫状体炎并发白内障2例(3眼).手术方式全部为囊内冷冻摘除术.麻醉效果:Ⅰ级:眼轮匝肌完全松弛,眼球固定不动;Ⅱ级:眼轮匝肌松弛,眼球仍有轻微运动,或眼球及眼睑均麻痹不全;Ⅲ级:麻醉达不到要求.  相似文献   

6.
球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球周麻醉下成功施行眼科手术33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3例,青光眼4例,裂源性网脱6例。用计分法主观评价三种手术球周麻醉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显微)的麻醉效果最为满意。球周麻醉具有球后麻醉和眼轮匝肌麻醉的双重效果,它不但可以替代球后麻醉,还可免除面神经阻滞麻醉。由于麻药仅注射在眼球周围,不达球后,故能避免球后麻醉所引起的球后出血及突发性黑蒙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传统白内障手术常规麻醉方法为球后及球周麻醉,应用一个多世纪以来,被公认是安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但近年来对其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随着白内障显微手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对于麻醉方法的选择也在不断更新。为观察和评价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1998年2月-21304年12月对119例(128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进行了观察,麻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部分医院[1,2]在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球周麻醉代替传统的球后麻醉,取得较好的效果,因其操作简便,合并症少,正越来越受到眼科工作者的欢迎。我院应用球周单点小剂量麻醉于内眼手术79例101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至9月住院的内眼手术病人为观察对象,共79例101眼,其中男34例,女45例,年龄10~87a,平均60.4a。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5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  相似文献   

9.
球周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丽莉 《眼科新进展》2001,21(3):152-152
近几年来我们将球周麻醉 [1 ]联合球后麻醉 [2 ]应用于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眼球内容剜除术 ,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球周麻醉联合球后麻醉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16例 2 38眼 ,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 2例 2眼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6 2例 6 4眼 ,眼球内容剜除术 3例 3眼。1.2 麻醉方法 用 2 0 g· L- 1 盐酸利多卡因与 7.5 g· L- 1 盐酸布比卡因等量混合 ,每毫升加透明质酸酶 15 U,无禁忌症时亦可加 1g· L- 1盐酸肾…  相似文献   

10.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日益普及,球后、球周麻醉应用很广泛,但有时有一些并发症。相比之下表面麻醉的并发症很少。现将我院于1999年4月~2000年3月在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09眼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一年之内对418 例(482只眼)的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时采用此法。结果 术后并发症大为减少,手术成功率提高。结论 与球后、球周麻醉相比,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05-06/2008-12在我科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均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IOL,手术中观察麻醉效果,并术后随访3d观察视力和结膜反应。A组: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126眼);B组:上方结膜下浸润麻醉联合表面麻醉(89眼);C组:球后麻醉(86眼)。结果:三组全部286例301眼患者,手术全程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后囊破裂,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术后结膜反应,A组和C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视力,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结论: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安全而优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行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85例(97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 所有患者在表麻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18min。患者配合良好,无一例改为球后或球周麻醉。术后1周视力≥0.2者90眼,占92.8%;视力≥0.5者58眼,占59.8%;视力≥0.8者34眼,占35.1%。结论 表面麻醉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是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效果肯定,适合在基层和防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巩膜上腔麻醉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菊仙 《眼科研究》2003,21(3):305-306
目的 探讨巩膜上腔麻醉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观察242例270眼巩膜上腔麻醉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都能很好配合手术,无一例改行球后或球周麻醉。巩膜上腔麻醉的并发症为球结膜水肿、球结膜下出血。无一例发生球后麻醉的并发症。结论 巩膜上腔麻醉对于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大多数眼科医生采用球后及球周麻醉方法,如何减少手术麻醉时的并发症,在保证手术安全下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表面麻醉的可行性.我们在1999~2001年间,对60例64眼应用0.4%倍诺喜眼液麻醉,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方法对短眼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眼轴长在20.01-22.10mm共80例10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对短眼轴白内障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表面麻醉比球周麻醉低,结论:表面麻醉比球周麻醉更适合于短眼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相似文献   

17.
叶剑  袁容娣  贺翔鸽 《眼科》2001,10(1):16-18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两组共375例(400只眼)白内障分别在表麻下及球周麻醉下施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天、1周、3个月视力无显著差异;关发症:后囊破裂及角膜水肿发生率,两组间相差不显著;球周麻醉组发生眶内出血2只眼,暂时性上睑下垂26只眼,暂时性复视9只眼。结论: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术是安全有效的。在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手术的基础上,表面麻醉下手术较球周麻醉下更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方法 96例(125眼)白内障,表面麻醉下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中:虹膜脱出13眼,晶状体后囊破裂9眼。术后:角膜内皮条样浑浊29眼,片状浑浊10眼,前房纤维素样渗出7眼。结论 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避免了球周、球后麻醉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对晶状体核的处理较关键,亦是易产生并发症的步骤。  相似文献   

19.
眼周麻醉     
比较了眼周麻醉(127眼)与球后麻醉(130眼)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眼周麻醉具有球后麻醉同样的麻醉效应,避免了球后麻醉的主要并发症,介绍了眼周麻醉的操作方法,讨论了眼周麻醉的优点,推荐眼周麻醉取代球后麻醉,尤其适用于晚期青光眼和高度近视眼的眼部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采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来完成手术。根据术后并发症少、安全、省时、痛苦少的比较来选择一种相对安全的麻醉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9-03/2010-03我院经治白内障患者361例398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随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球后麻醉、表面麻醉。结果:球后麻醉组显效184例、有效11例。表面麻醉显效190例、有效13例。术中并发症:后囊破裂:球后麻醉5眼,表面麻醉6眼。球后出血:球后麻醉1眼。角膜水肿:均在1wk内恢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采用表面麻醉安全、省时、患者痛苦少、避免了球后麻醉经常报道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