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鸽翔 《中国药房》2014,(46):4328-4330
目的:了解首次住院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用药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我院首次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两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药物使用种类上,首次与多次住院患者使用频率排前5位的均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首次住院患者用药频率最高的是奥氮平,多次住院患者用药频率最高的是氯氮平;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单一用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上明显高于多次住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苯海索片、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苯二氮类药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单一用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上均高于多次住院患者,氯氮平较少用于首次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现状,探讨临床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特点。方法:随机抽查本院2008年住院的700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排序为: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奥氮平。单一药物治疗496例,占70.86%;二联或三联用药204例,占29.14%。DUI≤1。结论: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结构倾向合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应以单一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的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465例患者涉及47种药物治疗方案,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物175例(37.6%),联用2种种抗精神病药物262例(56.3%),联用3种种抗精神病药物28例(6.0%),联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住院患者中非常多见;氯氮平使用率和处方占有率排在第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占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的主导地位;公费医疗患者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明显高于非公费医疗患者.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取代了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并且患者费用支付方式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丽  罗小年  王传跃 《中国药房》2010,(10):883-885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1日共770例精神病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有734例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共涉及药物治疗方案30种;单用1种抗精神病药治疗者676例(87.8%),利培酮190例(24.7%)、喹硫平144例(18.7%)、奥氮平123例(16.0%)分列前3位;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苯二氮类药及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降糖药、调血脂药联用比例较高。结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替代传统抗精神病药,其单一用药占临床治疗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统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逐年增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增幅较大,已成为一线治疗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呈下降趋势。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临床治疗中整体用量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用药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儿不同年代使用精神药物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相隔15年,1年内住院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病例资料共306例,比较两组使用精神药物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年前组用药前三位为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以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15年后组用药前三位为利培酮、氯氮平、奎硫平,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儿临床用药由典型抗精神病药转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氯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作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1日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山东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1日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62.96%);氯氮平的使用频率排在首位;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内。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调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调查表,以2008年9月11日为调查日,对本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前5位依次为:氯氮平(48.1%)、氯丙嗪(18.4%)、利培酮(11.0%)、舒必利(9.7%)、奋乃静(8.7%)。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大多数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占主导地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频率较低;苯二氮卓类(BZD)应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脑科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WHO推荐的以DDD数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计算我院2007—2009年3年间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金额等指标并进行排序。结果:抗精神病药的年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逐年提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虽然日用药金额普遍较高,但由于其优点突出,已逐渐被临床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因价格低廉等原因仍占有不小市场份额。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排序靠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为患者及医生提供更好的合理用药服务。方法采用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2011~2014年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DDC)和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各年度的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为6.49%,DDDs年均增长率为4.91%,两者上升趋势明显;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typical antipsychotics)DDDs排序始终占据前列,最高达86.27%。结论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较为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精神障碍的一线用药,而典型抗精神病药(typical antipsychotics)的使用则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11.
625例精神病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时点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8月5日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用药资料进行分析,将其结果与200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居前5位的依次为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抗抑郁药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舍曲林、帕罗西汀和曲唑酮。苯二氮类药物应用频率有所下降。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用药方案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救治病区流浪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日法,对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日剂量、联合用药情况、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1例精神疾病患者中,药物使用日剂量排序前3位的药品为利培酮208例(38.5%)、氯丙嗪51例(9.4%)、苯海索44例(8.1%);本院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占主导地位,利培酮是首选治疗药物;精神药物的使用以单药为主,有207例(59.0%),二联用药112例(32.0%)。结论:本院救治病区精神药物的使用结构合理,基本符合我国目前精神药物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压控制达标的住院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373例诊断患高血压,出院转归为治愈和好转的住院患者降压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Excel和Access软件统计分析药物品种、使用人数和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使用频率与金额居前3位的是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和血管扩张药;DDDs最高的3个品种为左旋氨氯地平、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各大类抗高血压药的DUI为0.5~1.1,各品种DUI为0.13—1.84。出现144种用药方案,以单独用药、二联或三联用药为主。结论:住院高血压患者合并症多,联合用药有利于血压控制达标,并降低药物利用指数,我院降压药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毛叶萌 《中国药房》2014,(42):3952-3957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疾病分类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院2011-2013年840例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用药医嘱,对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发病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精神分裂症及分裂型障碍(55.1%)、心境障碍(9.9%)和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5.1%);不能确诊的疾病分类的状态诊断约占病例数的20%。治疗精神疾病及相关药物医嘱数最多(约占68%),其中抗精神病药占到35.30%;其他药品占总用药医嘱数的约30.96%。用药例次最高的也是抗精神病药,为1 570例次;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抗抑郁药(5),表明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的平均次数高于其他药物。结论:目前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品说明书,多数缺少儿童青少年适应证的使用信息。临床医师需评估疗效与风险后,谨慎使用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住院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处方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处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①总体上氯氮平处方量第一,但在住院时间短的住院患者中氯氮平的使用率并不高;②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明显增加;③单一用药在住院患者中占主导地位;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范围之内。结论:各种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型药物的使用占主要地位,单一用药成为临床用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药物利用的客观指标,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住院患者使用的麻醉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有麻醉药品12种,包括注射剂6种、口服片剂5种、外用贴剂1种。药品金额排前3位的麻醉药品是注射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麻醉药品消耗主要分布在肿瘤内科、微创介入科、麻醉科、普外科、重症监护室等。芬太尼透皮贴剂、可待因片、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40 mg/片)和硫酸吗啡片的DUI>1,其余7种麻醉药品的DUI<1。结论:我院麻醉药品消耗基本用于肿瘤患者及手术麻醉和镇痛中,符合麻醉药品用药管理规定。其中,手术镇痛以舒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为主,癌痛治疗以羟考酮缓释片、吗啡注射液为主。我院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用药方向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但是消耗量和DUI仍偏小,特别是口服剂型。  相似文献   

1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给药方案时点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给药方案的现状。方法:采用一日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16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35例,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及口服药品名称、剂量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前5位依次是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氯丙嗪,给药方案以抗精神病药治疗最多,其次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苯二氮革类药(BZD)、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BZD。结论:抗精神病药联用心境稳定剂和(或)BZD有利于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5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爱荣  武改梅 《中国药房》2007,18(32):2493-2494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现状。方法:统计我院2005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处方,记录处方数、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用药总量、用途等;以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5种麻醉性镇痛药的DUI均≤1.00,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贺海珊 《中国药房》2014,(42):3963-3965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历204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4例患者中,有193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94.6%,使用品种有25种;单用占69.9%,二联用药占29.0%,三联用药占1.0%;使用的抗菌药物总用量最多的为头孢替唑,用药频度(DDDs)排序第1位的为头孢硫脒,头孢菌素类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我院儿科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医院需进一步加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