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球蚴病     
泡球蚴病特点类似癌,后果严重。为寄生于狐,有时寄生于狗和猫小肠内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引起。内外科治疗虽能改善病情,但多数病例最终仍死于此病,因而亟待对此病进行多方面研究。不少国家部分地区存在此病:欧洲(包括奥地利、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瑞士、苏联部分地区)、北美洲(包括美国阿拉斯加等地和加拿大)、中国和日本。因误食病狐或病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来源(绵羊、牦牛、人)棘球蚴囊壁切制成4μm厚的冰冻切片和绵羊棘球蚴内原头节涂片作抗原,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人体包虫病并进行比较。结果认为羊源细粒棘球囊壁抗原和头节抗原对诊断人体包虫病有一定价值。将IFAT和其它免疫学方法合用,能提高包虫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囊虫病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用猪囊虫冰冻切片抗原作 IFA,64例己确诊的囊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为95.3%;41份非囊虫病流行区健康人对照,有38例阴性反应,阴性符合率为92.6%。与蛔虫、鞭虫感染无明显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5.
泡球蚴病研究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泡球蚴病研究回顾蒋次鹏兰州医学院包虫病研究室(兰州730000)本世纪60年代,对囊型包虫病(CE,由细粒棘球绦虫Eg的幼虫致病)作过二篇临床报道[1,2],对泡球蚴病或泡型包虫病(AE,由多房棘球绦虫EM的幼虫致病)却一无所知。直至70年代初,在为...  相似文献   

7.
马来微丝蚴断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丝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粉碎马来微丝蚴断片为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以诊断丝虫病。用血清和耳垂滤纸干血滴浸出液进行对比,结果两者检出率相似,认为后者可以代替前者。对微丝蚴血症114例和正常人血清191例同时作IFA试验,当血清滴度为1:10时,本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8及98.4%。在两种丝虫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人群作IFA试验,能检出其高低不同的微丝蚴阳性率,表明本法可应用于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8.
用同一组47例泡球蚴患者和115例对照血清比较研究了人、沙鼠和小鼠泡球蚴抗原的诊断价值。人、沙鼠和小鼠泡球蚴抗原的阳性率各为97.8%、100%和97.8%,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三者的假阳性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用沙鼠泡球蚴抗原检测时,95.74%病例的消光值在0.70以上,非常显著地高于人(48.94%)和小鼠(57.45%)抗原,P均<0.01。在1:1600以上抗体滴度组中,沙鼠泡球蚴抗原检出74.47%病例,非常显著地高于人(6.38%)和小鼠(29.79%)泡球蚴抗原(P均<0.01)。以滴度几何均数计,沙鼠泡球蚴抗原检测最高为1:1209,是小鼠泡球蚴检测的2.89倍和人泡球蚴抗原检测的3.32倍。说明在诊断人体泡球蚴病时宜用沙鼠泡球蚴抗原。以SDS-PAGE分离的人、沙鼠和小鼠泡球蚴抗原的蛋白质带数各为23、36和15。讨论了蛋白质带数与泡球蚴病诊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正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它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包虫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囊型包虫病(CE),又称细粒棘球蚴病;另一种是泡型包虫病(AE),又称多房棘球蚴病。AE的原发病灶几乎全部发生在肝脏,称为肝泡型包虫病(HAE),发生于肝外者非常少见,约占1%[1],由于其生长缓慢,患者的无症状潜伏期有5~15年之久,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中晚期,病变除侵犯肝内的重要的管道结构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外,也可直接侵犯邻近的脏器或  相似文献   

11.
泡球蚴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采自沙鼠体内的泡球蚴原头节,以1800个腹腔注入昆明种小鼠。依据感染率、血清抗体滴度、囊肿平均重量、囊蚴体积及囊蚴分布为指标,建立了泡球蚴病的小鼠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证明感染率为100%、囊蚴平均重量147.9mg/g体重、囊蚴平均体积11.4cm~3,感染鼠的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用沙鼠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一次腹腔接种,可引起小鼠继发性包虫感染的生物学和免疫学改变。从泡球蚴病小鼠接种到小鼠,感染率为84.6%,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进行药物筛选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人棘球蚴液抗原研究了5种免疫诊断试验诊断泡球蚴病的价值。结果:CIEP、E-CIEP、ELISA、ABC-ELISA和IFA的敏感性各为28.3%、95.7%、97.8%、95.7%和100%;假阳性率各为0.7%、0、2.1%、3.5%和0.7%。5种免疫诊断方法中,4种敏感性在95%以上,说明用人棘球蚴液抗原诊断泡球蚴病有实用价值。根据“三S”原则,E-CIEP结合ELISA是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泡球蚴病的可靠免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泡球蚴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青藏高原是泡球蚴病重要流行区。1991年起对西藏、四川、青海三省(区)11个县的调查结果,其中5县查到该病自然宿主,流行区均系海拔近4000m的纯牧区。终末宿主赤狐寄生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57.1%,藏狐为59.1%,犬11.5%-26.4%,成虫寄生数量从12条至20000余条不等,同时在两只藏狐肠内查见近10000条形态变异的虫体。中间宿主黑唇鼠兔寄生泡球蚴的感染率为3.5%,灰尾兔为6.7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是泡球蚴病重要流行区。1991年起对西藏、四川、青海三省(区)11个县的调查结果,其中5县查到该病自然宿主.流行区均系海拔近4000m的纯牧区。终末宿主赤狐寄生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57.1%(12/21),藏狐为59.1%(13/22),犬11.5%(12/104)-26.4%(14/53)。成虫寄生数量从12条至20000余条不等,同时在两只藏狐肠内查见近10000条形态变异的虫体。中间宿主黑唇鼠兔寄生泡球蚴的感染率为3.5%(4/113)-9.4%(24/256),灰尾兔为6.7%(5/75)。其中,藏狐与灰尾免为自然宿主新纪录。此外,大牲畜亦查见泡球蚴感染,其中牦牛0%(0/1033)-8.6%(66/766),绵羊0%(0/1193)-7.5%(3/40),猪3.1%(1/32)。但在牲畜内脏的泡球蚴发育不全,囊泡胚层细胞核稀少,无育囊与原头蚴,均属不育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用干血滴与棘球蚴液致敏的红细胞作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棘球蚴病,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自患者手指取血0. 2毫升,滴在普通纸或绘图透明纸上,晾干即成干血滴置冰箱(4℃)中保存备用,同时并按常规方法取血,分离血清用作对照。将绵羊红细胞用1:20,000的鞣酸处理后,并用人或羊的棘球蚴液致敏,即成致敏红细胞。  相似文献   

16.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人体旋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IFAT检测216份旋毛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74%,发病后第1周抗体阳性率70.59%,第2周升至91.30%,有显著差异(X^2=6.59,P〈0.025),至第3、4周分别达95.83%和100%,丝虫,日本血吸虫及包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及囊虫病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3.33%,22.22%及3.33%,旋毛虫幼虫抗原片在-20℃至  相似文献   

17.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IFAT检测216份旋毛虫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74%,发病后第1周抗体阳性率70.59%,第2周升至91.30%,有显著差异(x ̄2=6.59,P<0.025),至第3、4周分别达95.83%和100%。丝虫、日本血吸虫及包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及囊虫病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3.33%、22.22%及3.33%。旋毛虫幼虫抗原片在-20℃至少可保存2.5年而不丧失活性。IFAT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肝泡球蚴病或肝泡型包虫病(Liveralveolarechinococosis,LAE)发生误诊者仍屡见不鲜,现就我室20余年(1970-1998)所见的100例LAE作一临床分析及着重讨论作者的诊断经验与体会。1临床分析1.1地区分布100例LAE...  相似文献   

19.
100例肝泡球蚴病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自1985年起,我们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上海市特定人群中弓形虫抗体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对象包括:孕妇(286例)、习惯性流产者(59例)、精神病患者(180例)、新生婴儿(140例)、动物园工人(368例)、频繁接触家畜内脏、肉类者(151例)、献血员(152例),共计1336例,阳性数21例,阳性率1.57%。 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采用全虫抗原,制备较方便,虽经反复多次洗涤,绝大多数的虫体仍不脱落,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