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为FFA正常组与升高组,分别对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其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FA升高组对胰岛β细胞及α细胞功能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可能FFA不是一个独立的损害胰岛细胞功能的因素,以及同时存在一些保护胰岛细胞、抵消FFA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关。另外,FFA损害的可能是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 相似文献
2.
3.
游离脂肪酸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脂肪酸(FFAs)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的高FFAs可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首先,FFAs可通过使葡萄糖转运蛋白-2和葡萄糖激酶表达减少、胰岛素基因转录障碍和胰岛素原转化减少等使胰岛素生成减少。其次,FFAs还可通过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抑制β细胞有丝分裂等引起细胞数目的减少。研究其作用机制对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游离脂肪酸(FFAs)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的高FFAs可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首先,FFAs可通过使葡萄糖转运蛋白-2和葡萄糖激酶表达减少、胰岛素基因转录障碍和胰岛素原转化减少等使胰岛素生成减少。其次,FFAs还可通过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抑制β细胞有丝分裂等引起细胞数目的减少。研究其作用机制对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晓梅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5,26(5):669-671
2型糖尿病是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而发病增加的疾病,其发生是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代偿胰岛素抵抗的结果。肥胖者脂肪组织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FFA)明显增加,不仅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也证实有着损害β细胞功能,导致β细胞凋亡的作用。β细胞脂性凋亡学说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热点。了解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脂性凋亡的机制,对深入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过程,更好地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来研究显示,脂代谢紊乱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血浆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升高。脂毒性(lipotoxicity)是指血中FFA水平长期升高,超过脂肪组织储存能力和各组织对FFA的氧化能力,使过多的FFA以甘油三酯(TG)形式沉积在非脂肪组织而造成该组织的损伤。FFA不仅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β细胞胰岛素受体信号系统与β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β细胞存在胰岛素受体信号系统的表达。该信号系统可调节胰岛素合成、分泌与β细胞的增殖、生长、存活及葡萄糖代谢等,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异常均可以损害β细胞功能,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已证实,高血糖、高血脂都损害信号系统,加速β细胞功能减退和凋亡。通过干预受损信号系统以延缓β细胞凋亡进展、改善β细胞功能,将是2型糖尿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分为FFA正常组与升高组,分别对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其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FA升高组对胰岛β细胞及α细胞功能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可能FFA不是一个独立的损害胰岛细胞功能的因素,以及同时存在一些保护胰岛细胞、抵消FFA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关.另外,FFA损害的可能是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 相似文献
9.
HLA—Ⅱ基因与胰岛β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即使在同一类型糖尿病间,胰岛β细胞功能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简单概括了人白细胞抗原(HLA)-Ⅱ基因在1型糖尿病及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β细胞功能破坏的基因背景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特别是HLA-DQ基因对1型糖尿病的风险评估。由此探索一条途径来认识各型糖尿病的本质并预测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胰腺衍生因子(PANcreatic DERived factor,PANDER)是新发现的、由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分泌的一种分泌型细胞因子,与β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本文对PANDER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为1型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成景山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27(3):199-202
胰岛β细胞的数目减少和(或)分泌功能障碍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β细胞凋亡异常增多及β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障碍是导致β细胞数目减少的重要原因。有效抑制β细胞凋亡,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总量,将为2型糖尿病防治开辟新途径。因此,减少β细胞凋亡、促进β细胞的增生、分化,增加β细胞数量的治疗方法将成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点。近年研究发现胰升糖素样肽1(GLP-1)和Exendin-4(Ex-4)能够刺激β细胞新生和增生、抑制β细胞凋亡,从而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于是,GLP-1和Ex-4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就Ex-4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精氨酸与胰岛β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狭义的胰岛β细胞功能是指β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分泌胰岛素(Ins)以维持血糖稳定,而广义的功能是指其对葡萄糖、精氨酸(arginine,Arg)、胰高糖素(Glg)等刺激物的刺激所引起的Ins释放或分泌反应以及分泌其它多肽的能力。经典理论认为,只有β细胞功能低于正常15%以下才会发生糖尿病(DM)。非糖物质Arg对胰岛α及β细胞均具有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法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评价胰岛Ⅱ细胞功能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为接近于实际应用的有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释放曲线曲线下面积(St),Mathews等提出的稳态模型中的Homaβ细胞分泌指数(IS)和李光伟等提出地空腹血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FINS/FPG)。这些方法哪一种比较优越,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对365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上述方法的结果。试图选出较为符合实际工作中的使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型糖尿病(DM)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目前一般认为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由于遗传及环境因素作用出现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导致2型DM发病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一、2型DM不同阶段胰岛素分泌缺陷的状况对2型DM高危人群的研究发现,在出现糖耐量异常之前,有空腹及(或)葡萄糖刺激后的高胰岛素血症,提示已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胰岛素敏感性同样是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因子,此时已开始胰岛素分泌的代偿性改变,若胰岛素分泌不能适应血糖的变化,就会出现糖耐量减低(IGT)。在IGT阶段,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 相似文献
16.
胰岛β细胞凋亡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仁贤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7,17(2):83-86
细胞凋亡的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过程,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中,C-myc基因可诱导细胞凋亡,抑癌基因P53,其野生型诱导细胞凋亡,而突变型却抑制细胞凋亡;bcl-2基因是人体细胞长寿基因,该基因产物通过抵抗多种形式的细胞凋亡来延长细胞寿命。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β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胰岛淀粉样多肽能诱导β细胞凋亡,这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细胞因子在I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1β、INF-α、I 相似文献
17.
瘦素对游离脂肪酸致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瘦素对于游离脂肪酸(FFA)导致的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Wistar大鼠胰岛进行培养,根据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物质而分为4组:(1)对照组,(2)瘦素组,(3)FFA组,(4)FFA+瘦素组。培养72h后测定胰岛内甘油三酯(TG)含量,基础状态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情况,并用RT-PCR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内脂肪酸氧化酶-肉毒碱软脂酰转移酶Ⅰ(CPT-Ⅰ)、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以及过氧化质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PPARγ的mRNA表达情况 结果 (1)FFA使胰岛内TG含量增加(P<0.01),瘦素使胰岛内TG含量减少(P<0.01)。(2)瘦素抑制基础状态及高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均P<0.01);FFA使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而高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的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3)瘦素使CPT-Ⅰ和PPARα表达增加(分别P<0.01和P<0.05),ACC和PPARγ表达减少(均P<0.01);FFA使CPT-Ⅰ和ACC表达增加,PPARα和PPARγ表达减少(均P<0.01)。结论 FFA使胰岛内TC聚集增加,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增加而高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减少,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而瘦素可以通过PPARα和PPARγ途径使胰岛内脂肪酸氧化酶表达增加,脂肪酸合成酶表达减少,胰岛内TG聚集减少,同时抑制胰岛素分泌,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从而起到对于FFA导致的大鼠胰 相似文献
18.
β细胞凋亡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增加。首先β细胞内胰淀素沉积,通过细胞膜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其次高血糖通过调节β细胞Bcl家族水平、白介素(IL)-1β/核因子-κB和己糖胺介导的路径,游离脂肪酸通过神经酰胺、Caspase、Bcl-2、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介导的路径诱导8细胞凋亡。此外,高糖和游离脂肪酸还存在共同通路——氧化应激,且二者具有协同效应。了解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对深入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过程,更好地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β细胞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研究胰岛自身抗体与糖尿病(DM)临床表现,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733例住院DM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测定血清C肽,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水平。结果 58例速发型1型DM中34.5%,GADA阳性,22.4%ICA阳性,27.3%IA-2A阳性,在临床初诊为2型DM的675例患者中,13.5%有一种以上抗体阳性,其中10.1%GADA阳性,2.7%ICA阳性,8.7%IA-2A阳性,在不同病程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中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变化。而病程2年以上的1型DM患者中则呈降低趋势,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均有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降低,但下降的速度以1型DM最快,LADA次之,2型DM最慢,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GADA是导致空腹与餐后C肽水平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速发型1型DM和LADA患者中GADA,ICA和IA-2A阳性率不同,联合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LADA患者β细胞功能衰退较慢,保护残存β细胞可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减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目前研究证实IR存在于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其机理尚未完全明了。随着糖脂病(diabetes mellipidus)名称的提出,有人认为脂代谢异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原发性的病理生理过程,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