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经后妇女糖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卵巢功能的丧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与绝经有关的脂质代谢的异常已被广大学者所证实〔1〕,但与绝经有关的糖代谢变化却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对绝经后妇女的糖代谢改变作一初步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对照组:8例,年龄34~39岁,平均36±2岁,月经正常,体重指数(BMI)=23.26±1.37kg/m2。(2)绝经组:15例,年龄49~63岁,平均为57±4岁,绝经5~16年,平均10±4年,BMI=23.98±1.34kg/m2。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早晨空腹及…  相似文献   

2.
甲亢治疗前后P波振幅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所致的房早、房颤、房扑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已受到普遍注意,但有关甲亢引起心电图P波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部分甲亢病人心电图P波测定结果,对P波振幅在甲亢病人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择具有甲亢临床表现,通过测定血清FT3、FT4确诊的甲亢患者70例,其中男18例,年龄33~54岁(37±8岁),病程1~5年;女52例,年龄25~56岁(32±12岁),病程2~6.5年。所有病人无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等心肺疾患。…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妇女尿脱氧吡啶酚和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尿脱氧吡啶酚(D-Pyr)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40例绝经早期健康妇女平均年龄50.95±2.86岁,平均绝经年限1.83±0.97年,39例老年妇女平均年龄70.64±4.12岁,平均绝经年限22.52±6.34年。留取空腹第二次晨尿10ml,采用酶免法测定尿脱氧吡啶酚,批内、批间差异分别为10%、15%。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2~4(L2~L4)和左髋骨BMD。结果老年组BMD明显低于绝经早期组,2组妇女尿D-Pyr水平均增高,且绝经早期组高于老年组,尿D-Pyr与腰椎BMD呈负相关,表明2组妇女骨吸收均增加,绝经早期妇女更明显。结论老年人骨量大量丢失,脊柱部位骨吸收活跃,脊柱BMD评价骨丢失优于股骨。  相似文献   

4.
一、资料与方法36例患者为1991年3月~1997年3月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伴不典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住院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60~70岁,平均644±26岁。冠心病史2~16年,平均71±38年。伴高血压18例,高脂...  相似文献   

5.
李济娜  蔡裴茜 《山东医药》1999,39(19):30-31
我们采用B超观察了178例绝经妇女的卵巢形态,并对其生殖激素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绝经与卵巢功能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自然绝经组(N组)43例,年龄48~55(52.7±3.9)岁,绝经1~10(4.5±3.0)年;人工绝经组(H组)63例,均为因子宫肌瘤而切除子宫者,年龄35~49(43.8±3.9)岁,术后1~9(4.1±2.5)年。正常对照组(C组)72例,均为查体健康、月经正常者,年龄35~49(42.5±4.8岁)。受检者膀胱充盈。采用日本东芝38AS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心肌酶谱显著增高12例治疗转归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收集我院1991年10月至1998年10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中致心肌酶谱显著增高1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心脏B型超声检查及血脂等改变及治疗作一探讨。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2例病人中,男4例,女8例,年龄(58.5±11.6)岁(49~70岁)。16~22年前疑诊为“桥本甲状腺炎”7例,男1例,女6例,其中2例做过病理检查而确诊。14~20年前因“甲亢”行131碘治疗后引起甲减3例,男1例,女2例。15~23年前因“甲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引起甲减的2例,均为男…  相似文献   

7.
老年女性血清白细胞介素6活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B9.9增殖反应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97例不同年龄组健康女性血清IL-6活性以及骨密度的水平。结果随年龄的增长,女性的IL-6活性逐渐升高(老年组、老年前期组分别为7.8±3.2及3.6±2.6U/ml,青中年组未达到2U/ml),骨密度值逐渐下降(3组分别为0.73±0.11、0.89±0.15及0.99±0.16g/cm2),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724,P<0.05);绝经后女性的IL-6活性较绝经前女性明显升高(分别为8.4±3.6及2.8±1.2U/ml,P<0.05),而骨密度值却明显降低(分别为0.69±0.18及1.02±0.16g/cm2,P<0.05)。结论IL-6活性的升高与绝经后女性的骨丢失有关,IL-6可能参与了OP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8.
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闭式分离术后平均13.9±6.5(4~24)年的1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男性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3±6(32~52)岁。结果:二尖瓣口面积由0.98±0.20cm2增加至1.91±0.49cm2(P<0.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1.58±1.08kPa(12±8mmHg)降至0.50±0.50kPa(4±4mmHg,P<0.01)。并发症:术后发生二尖瓣返流1例,返流加重1例;4例发生房间隔水平分流;3例扩张时球囊破裂。结果提示:对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病人(1)行PBMV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二尖瓣超声记分对其病例选择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记分≤10者疗效最佳;(3)操作中房间隔穿刺及二尖瓣口扩张有时将面临困难,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9.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30例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或抵抗的肾病综合征(NS)患者联合使用了(CsA,5mg·kg-1·d-1)和泼尼松(30mg/d)治疗,并测定了CsA治疗前后病人的血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结果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由治疗前的平均7.67±3.00g/24h降至治疗后第1、2、3个月的4.93±3.64g/24h、3.52±2.94g/24h、2.23±1.60g/24h;血浆白蛋白由治疗前27.3±6.4g/L升至30.9±8.8g/L、34.3±7.6g/L、36.0±7.2g/L;治疗前后血肌酐、BUN、尿酸、CD4/CD8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无明显变化,而治疗2个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血清IL2显著下降。治疗后激素抵抗组NS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分别为22.7%,50.0%和27.3%;在激素依赖组分别为57.1%,429%和0。有5例患者因肝肾功能损害或严重腹泻而停用CsA。结论本研究提示CsA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尤其是激素依赖的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M2组)80例,均为我院1997年1月至1998年2月收治的住院或门诊患者。男52例,女28例,年龄60~71岁,平均(63.9±4.8)岁。病程3个月至24年,单纯饮食和(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均未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纤溶因子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R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对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的血浆水平,从第一次PTCA后10天到第二次PTCA之间的6个月内共采静脉血8次进行测定。总病人23例,椐冠状动脉造影分两组:RS11人,单支病变2人,2支病变4人,3支病变4人;非再狭窄(WRS)12人,单支病变3人,2支病变5人,3支病变4人。狭窄程度两组在第一次JPTCA前后分别是84.7±14,85.8±13和38.2±11、37.4±1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PAI-1水平在RS与WRS的不同时间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提示PAI-1水平升高可预告RS。  相似文献   

12.
我们观察了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为1996年8月~1998年3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患者,共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9.3±6.9)岁,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0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1988年5月至1992年7月间以Inoue单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200例进行分析。本组中男63例,女137例,平均年龄36.5±8.8岁。经血液动力学及左室造影观察,取得良好效果。左房平均压自3.34±1.22kPa(25.08±9.13mmHg)下降至1.42±0.55kPa(10.64±4.10mmHg)(P<0.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3.40±1.36kPa(25.49±10.22mmHg)下降为0.89±0.65kPa(6.71±4.87mmHg),肺动脉收缩压由7.04±2.86kPa(52.78±21.42mmHg)下降为5.14±2.20kPa(38.56±16.47mmHg)(P<0.001);心输出量由3.84±0.11L/min上升为4.66±0.28L/min(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1.08±0.28cm2增大为2.20±0.47cm2(P<0.001)。50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本文对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适应证、方法、效果、并发症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心先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心先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2例(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9例、房室传导阻滞13例),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997年3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65例,均符合黄宛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第4版)中的诊断标准。65例随机分成两组:心先安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6~77(58.3±14.5)岁;病程15d~28年,平均(3.6±2.1)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9例,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16例…  相似文献   

15.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锌,铜,硒值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锌、铜、硒值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姚文华王清张建忠一、对象及方法1.对象:为1994年2月至1995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1)老年糖尿病(DM)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60~72岁,平均66±8岁;病程2~17年,其中并存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霉酚酸酯治疗顽固性Ⅳ型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43,自引:10,他引:43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顽固性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复发的17例Ⅳ型LN患者,改用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MMF剂量0.75~2.0g/d,治疗时间3~9(平均4.35±1.5)个月。结果:经MMF治疗后,5例肾功能不全(3例需透析)者3例血清肌酐恢复正常。82.4%患者尿蛋白减少半量以上,其中29.4%患者尿蛋白转阴。平均尿蛋白由3.59±1.39g/d降至1.12±0.97g/d,41.2%患者的血尿消失,血清自身抗体产生明显减少,血清冷球蛋白水平由609.9±433mg/L降至132.4±70.5mg/L。8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行重复肾活检,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显著减轻,活动性指数由6.5±1.5降至1.2±0.7,免疫荧光检查发现MMF治疗后肾小球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表达显著减少。副作用包括肺炎(11.8%)、带状疱疹(11.8%)、胃肠道反应(35.3%),未见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结论:MMF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重症、难治性Ⅳ型LN有独特的疗效。尽管MMF副作用小,但仍需注意感染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不同甲亢治疗方法对眼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对象与方法443例具有轻度或无眼病的Graves甲亢随机分成三组。组1(150例)接受131I治疗(量为4.4~5.6MBq);组2(145例)接受131I和强的松治疗,于放疗后2~3d开始用强的松0.4~...  相似文献   

18.
Inoue气囊经皮瓣膜成形术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2月至1994年8月,53例成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用Inoue气囊进行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PVD口压力阶差从90.9±45.9mmHg减至38.1±32.3mmHg(P<0.001)。PV口直径从8.9±3.6mm增至17.4±4.6mm(P<0.001)。在6.4±2.8(0.8至9.5)年的随访期,心功能保持在Ⅰ级至Ⅱ级,其中9例重行心导管术检查,术前术后及随访的PV压力阶差分别为106.9±47.7mmHg、50.1±29.2mmHg及29.6±16.0mmHg(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PV口径分别为8.26±1.4、17.2±2.05及18.7±1.3mm(P<0.001)(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认为Inoue气羹PBPV对PS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早期糖尿病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4例病人分为2组:依那普利组(10mg,2次/d,22例);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mg,1次/d,22例)。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UAER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1)及UAER,由90.2和86.0分别降至67.4和70.8,下降29.1%和2  相似文献   

20.
DeBakey Ⅲ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与总结我院收治的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患者35例的治疗经验与效果。方法:本组男性32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10∶1,年龄21~64岁,平均52.0±3.2岁。全部患者均经X线胸片,数子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诊断,动脉瘤的直径4.6~9.0cm,平均5.1±2.2cm。全组患者中2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组),其中17例行人造血管部分降主动脉替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及腹主动脉转流手术,2例行主动脉折叠手术。14例未行手术(非手术组)。结果:手术组死亡3例(术中出血1例,住院死亡2例)。非手术组8例在住院期间动脉瘤破裂(6例死亡,2例包裹后出院,半年后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2例随访3年存活;1例失访;3例自动出院。结论:目前对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尚存在不同意见,本组患者结果表明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