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为了人民的健康,使HBsAg阳性检测更加准确,及早发现HBsAg阳性者.方法 现将2006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5179人先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阳性检测初筛,对检测出HBsAg阳性者再用HBsAg胶体金法诊断试剂进行复检.结果 ELISA法初筛HBsAg阳性率为1.52%;然后HBsAg胶体金法诊断试剂,对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者536人复检,阳性率为56.90%.结论 两种试剂检测HBsAg阳性结果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反复认真细致的多做几次,最终确定HBsAg阳性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人民的健康,使HBsAg阳性检测更加准确,及早发现HBsAg阳性者。方法现将2006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5179人先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阳性检测初筛,对检测出HBsAg阳性者再用HBsAg胶体金法诊断试剂进行复检。结果ELISA法初筛HBsAg阳性率为1.52%;然后HBsAg胶体金法诊断试剂,对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者536人复检,阳性率为56.90%。结论两种试剂检测HBsAg阳性结果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反复认真细致的多做几次,最终确定HBsAg阳性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标志物与肝组织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行快速经皮肝穿刺术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HBsAg,HBc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结果 血清HBsAg均阳性,血清HBeAg阳性者48例、HBeAg阴性者32例,血清HBV DNA阳性者50例、HBV DNA阴性者30例.肝组织HBsAg阳性者68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43例. 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标志物HBV DNA、HBeAg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更深入了解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抗HBc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利于今后的工作,我们对HBsAg阳性血清进行检测。方法:使用正中静脉采血,HBsAg测定,用反向被动血凝法,HBeAg,抗HBe、抗HBc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HBeAg阳性者中,HBsAg滴度≤1:128与滴度≥1:256阳性率之间差别具有显著性:抗HBe阳性者中.HBsAg滴度≤1:128与滴度≥1:256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抗HBc阳性者中,HBsAg滴度≤1:128与滴度≥1:256之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HBs他滴度越大,HBeAg阳性率越高,而抗HBe阳性率越低,反之HBsAg滴度越小,HBeAg阳性率越低,抗HBe阳性率越高,而HBsAg滴度不论大或小均影响抗HBc阳性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423例正常人 HBsAg 的携带状况。其中有42人为HBsAg 阳性,占9.92%;在这42人中,HBeAg 阳性5例,占 HBsAg 阳性者的11.9%。材料与方法一、检查对象本院职工、家属共423人,其中男性239人,女性184人。均无肝炎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二、试剂致敏红细胞及其稀释液(上海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6.
3260名新入校大学生HBsAg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新入校大学生HBsAg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减少或控制传播流行。方法:对新入校大学生入校两周内进行全面查体,同时采血检测HBsAg携带情况。对HBsAg阳性者用ESESA方法检测 乙肝五项指标。结果:在3260名受检者中HBsAg阳性者135人,HBsAg阳性率4.14%。在HBsAg阳性人群中,HBeAg阳性者54例(40%),抗-HBe阳性者75例(55.56%),抗-HBc阳性者120例(88.9%)。结论:新入校大学生HBsAg阳性率比一般人群较低,对HBsAg阳性者加强管理,对减少或控制传播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BsAg阳性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的关系。对象:我院2000年7月1日~2001年6月30日门诊及住院病人中HBsAg阳性者564例。方法:空腹采血3mL,离心分离血清,分别做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查。结果:564例HBsAg阳性者中大三阳195例(34.57%),小三阳261例(46.28%),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者74例(13.12%)。HBsAg和抗-HBe均为阳性者18例(3.19%),单纯HBsAg阳性者16例(2.84%)。HBV-DNA阳性者188例(33.33%),其中大三阳167例(88.83%),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者18例(9.57%),小三阳3例(1.6%)。结论:HBV-DNA阳性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与HBeAg阳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852名职工进行HBsAg检测,发现HBsAg阳性者59例,总检出率6.9%。各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工人组11%,医护组6.7%,血液接触组6.7%,职员组4.1%,医技组3.9%。HBsAg的RPHA滴度≤64~×者17例中无1例HBeAg阳性者,而HBsAg滴度>64~×者42例中HBeAg阳性者11例(26.2%)。HBsAg携带者中HBeAg阳性者的SGPT异常率(36.4%)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18.8%)。59例携带者中1年后HBsAg阴转者4例,2年后阴转者9例,年平均自然阴转率11%。HBsAg持续携带者中转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者16例(34.8%)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HBV感染模式分析。方法乙肝5项指标检测用酶标法。结果1000例HBsAg阳性者HBV感染模式共出现11种,其中HBsAg、HBcAb、HBcAb感染模式为34.0%,其次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g感染模式分别为30.1%和10.0%。结论HBsAg、HBeAg、HBcAb及HBsAg、HBeAg感染模式阳性率高,该群体有较强的传染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携带情况.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从业人员进行HBsAg检测. 结果 2006~2008年共检测47728人,HBsAg阳性者3767人,阳性率7.89%,HBeAg阳性者826人,阳性率1.73%;每年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服务行业HBsAg阳性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逐年下降,说明对从业人员实行乙肝体检可有效防止乙肝传播,还应同时采取其他有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龚涛  李洪  马晓燕  辜艳 《现代医学》2004,32(1):16-18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在铁路工人人群中的流行分布情况 ,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用ELISA法对重庆西站铁路地区 2 15名工人进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 ,计算并分析其阳性率。结果 HBsAg、HBeAg、抗 HBc、抗 HBe、抗 HBs阳性率分别 12 .0 9%、1.86%、15.3 5%、11.16%、56.2 8%。HBsAg阳性者中 ,“小三阳”和“大三阳”分别占 3 8.46%和 11.54%。HBsAg阳性者中有 15.3 9%的人HBeAg同时呈现阳性。在HBsAg阴性者中 ,产生抗 HBs的占 64.0 2 %。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男性HBsAg阳性率为 13 .40 %。结论 该人群HBsAg阳性者中约 15%具有较强传染性 ;HBsAg阴性者中 ,约 1/3的人未检出保护性的抗 HBs。应根据检测结果 ,对该人群采取乙肝疫苗注射、肝功能检查和临床观察治疗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南京市部分从业人员乙型肝炎感染情况,为制定从业人群免疫接种、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9年药检行业从业人员采用金标法等进行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丙氨酸转移酶及梅毒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有3406人体检,HBsAg阳性者有125人,阳性率为3.67%;HBeAg阳性者有30人,阳性率为0.88%;HBsAg、HBeAg同时双阳性者27人,阳性率为0.79%;抗-HBs阳性者1315人,阳性率为38.61%;抗-HBe阳性者有130人,阳性率为3.82%;抗-HBc阳性者有460人,阳性率为13.51%.乙肝感染模式有13种,其中十分之一有强传染性(10.28%),其余大多数进入恢复期或为既往感染(89.13%),极少数为非典型感染(0.59%).转氨酶阳性人数,两对半阳性者及两对半阴性者的转氨酶阳性率基本一致(1.91%,2.06%),未表现出乙肝感染人群比未感染人群转氨酶阳性率高的趋势.梅毒感染率为0.21%.结论 南京市药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乙肝感染率较低,梅毒感染率也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了16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105例HBsAg阴性而抗HBc和(或)抗HBs阳性者血清HBV-DNA,借以比较不同血清标志的传染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V-DNA检出率为58.3%,其中HBeAg阳性者为90.8%,抗HBe阳性者为14.7%:HBsAg阴性(抗HBc和/或抗HBs阳性)者中HBV-DNA检出率仅为1.9%.表明HBV-DNA与HBeAg关系最密切,HBV-DNA检出率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无性别差异,但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HBV-DNA检出率越高。大多数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中HBV—DNA阳性可持续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Vanoss及Bronson描述的液流泳法用于HBeAg的检测,在43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中检出HBeAg阳性者20例,检出率为46.5%,本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据作者所查国内外资料中,尚未见报导。对液流泳法的原理,HBeAg在HBsAg无症状携带者中检出的意义及与肝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鞍钢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HBeAg携带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2.65%,其中,食品行业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1.70%,低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3.18%,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25.44%,HBeAg阳性率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HBsAg、HBeAg阳性率集中于低年龄组,且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结论:HBsAg、HBeAg检测结果,对于研究HBV感染在从业人员中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提出预防对策提供重要的卫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指标,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传染性强。为了对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HBsAg携带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分析226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eAg检出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HBsAg和HBeAg为筛查指标监控经手术感染HBV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以HBsAg和HBeAg为筛查指标监控的经手术感染HBV的差别。方法: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3个方面比较以HBsAg和HBeAg为筛查指标的经手术感染HBV监控方法的差别。结果: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 l,HBsAg阳性者、HBeAg阴性者和HBeAg阳性者的传染性达感染阈值的比率分别为19.23%、3.20%和83.88%,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护人员有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8.5ID/m l,0.64% HBsAg阳性者的传染性超过感染阈值,超过者均为HBeAg阳性。结论:以HBsAg和HBeAg为筛查指标的两种监控方法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3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分析并解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时结果的一致性与矛盾性。方法分别对经ELISA法检查HBsAg阳性和阴性的的两组进行荧光PCR法HBV-DNA的检测。结果HBsAg阳性组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者,HBV-DNA阳性率100%;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者,HBV-DNA阳性率45.5%;HBsAg、抗-HBc两项阳性者HBV-DNA阳性率50%;HBs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8%。结论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在做判断时应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2005年饮服从业人员HBV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掌握我市饮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及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34950名饮服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1.13%,检出11种感染模式,以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为主,占45.58%,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为次,占33.49%。提示:对HBsAg及HBeAg阳性者及时调岗,是控制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前S1蛋白及HBV 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蛋白;采用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HBeAg阳性及阴性者Pre-SlAg的阳性率分别为83.7%和47.0%,HBsAg及HBeAg均是阳性者为88.5%;HBeAg阳性及阴性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2.0%和49.7%,HBsAg及HBeAg均是阳性者为95.7%;Pre-S1Ag和HBV DNA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0.8%,两者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 HBV DNA与乙型肝炎的复制状态极为密切,Pre-S1Ag测定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在不能检测HBV DNA的这些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