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普及献血知识,提高血液合格率,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选择我区2015年8-11月无偿献血者249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口头宣传,实验组采取全程规范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在献血反应发生率、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一次献血400毫升比例、脂肪血发生率、再次无偿献血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对两组无偿献血者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 :实验组一次献血400毫升和再次无偿献血比例有所增加,献血反应发生率、脂肪血发生率和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均有所减少.结论 :通过加强对献血者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献血者的献血意识,提升公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采血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为高校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血站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层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及以上的本科学生共420名。结果调查显示大三及以上献血率比大一、大二高,献血者与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差异性,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报刊杂志,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是无私奉献,回报社会,非献血者未参加献血主要原因是害怕传染疾病和担心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家人对无偿献血的支持态度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参与献血的行为,对无偿献血的建议主要为加强宣传力度及血液用途公开化。结论大学生对献血认知水平较高,但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深化无偿献血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方法,可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3.
陈宝葵 《广东医学》2007,28(8):1333-1334
目的 评价献血健康教育干预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4年实施单一、局限、泛化宣传教育时参加的献血者收回有效问卷753份作为对照组,自2005年实施了全程、规范化的献血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2006年参加的献血者收回有效问卷863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实施献血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知识常识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知晓、献血量、参加成分献血人数、献血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献血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掌握和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愿意再次献血、与亲友分享献血经历、一次献血400 ml、参加成分献血人数、献血反应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实施规范化的献血健康教育,不但可明显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使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安全固定献血者,而且可扩大和稳定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增加一次性献血400 ml的无偿献血者人数,发挥献血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增强人们无偿献血意识,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能力的同时也唤起人们的爱心奉献,切实保障献血者健康及用血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刘学东  代全胜  张英 《医学综述》2013,19(14):2669-2671
目的分析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认识途径和献血动机,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影响,探索自愿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形成的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5年共计7000份计划无偿献血者资料、2005~2010年8000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资料,采用统计软件分析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500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500名自愿无偿献血者,对其献血历程进行调查。结果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明显不同;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初步认识来源于血站和媒体的无偿献血宣传,通过献血者之间的献血信息沟通交流,认识成熟,最终加入献血者队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动机有明显的区别;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献血行为有重要意义。结论有目的、有策略地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对巩固现有无偿献血者,发展新的无偿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评价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献血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开展献血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及有关献血知识,激发人们对血液安全的关注,鼓励人们解放思想,自觉自愿地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积极参加或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切实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近年来,邢台市中心血站实施全程、规范的献血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无偿献血工作质量,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居民无偿献血动机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血液安全关系到病人的生命抢救,也是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重要举措。实施无偿献血是保证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的关键。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无偿献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三个城市无偿献血人群的调查,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心理行为,分析影响献血者心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无偿献血的策略提供依据。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省孝感市、荆州市和宜昌市对前来献血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调查献血者857名,回收问卷857份,经过检验,有效问卷855份,有效率99.8%…  相似文献   

7.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琳静  唐玉清 《中外医疗》2010,29(26):100-100
目的 探讨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方法 来自我站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无偿献血者21200人次.开始填写献血健康征询表时附加献血心态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无偿奉献心理占45.37%,健康体检心理占12.07%,储备用血心理占21.83%,防病治病心理占11.46%,尝试冲劝心理占5.18%,隐匿心理和不详心理占4.05%.结论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是以无偿奉献心理为主,是以中年、高知识水准人群为普遍性,进一步需要加强对知识水准较低人群的献血知识的教育,正确端正献血心态,使无偿献血心态合理化、促进以爱心献血.以奉献献血、达到和谐社会,和谐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减少血液浪费,探索如何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30259人的血液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 30259名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血液标本1932人,不合格率为6.36%。结论血站工作人员应积极宣传和普及无偿献血知识,使人们了解献血常识,同时加大献血前的筛查力度,保证血液安全,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1 招募目的 招募足够的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保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 2 招募范围 适用于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的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献血服务工作. 3 招募理念 负责无偿献血理念宣传、献血知识普及、献血者动员、招募和组织工作以及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确保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工作的实效性,招募和保留最安全的献血者,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经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ALT为主要不合格项,HbsAg次之。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全面开展献血前ALT、HbsAg快速筛查,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付军  林柱洲  庄立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63-63,67
目的 通过调查宁波地区公民的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探索促进无偿献血宣传的适宜办法.方法 分析1367人无偿献血知识知晓情况,内容涉及无偿献血的政策法规、献血知识、血液生理以及免费用血等.结果 多数市民知道献血制度并参加献血,对目前的献血制度、献血知识及免费用血的情况都较好,尤其是参加过献血的人明显好于未献血者;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以农民和高校学生最低;79.9%的人认为适量献血无损健康.结论 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是提高和扩大公民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 大量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少量献血无损健康,反而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因为无偿献血一次采集的血液量200毫升约占人体总血液量的5%,对人体不会有影响。但我站仍有极少数的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无偿献血者绝大多数都是初次献血,对血液知识了解不多和对献血有恐惧感,以致引起不良的献血反应,给采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梧州市献血者的各项指标,更好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宣传招募策略,使更多的低危献血者参与到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中,确保充足与安全的血源,并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统计分析梧州市2009~2010年期间68 263人次献血者的登记信息及血液检测记录,分别对献血者参加献血的方式、献血地点、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特性与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30岁年龄段的女性学生、医务人员、军人以及团体献血者为低危人群,而无偿献血的主力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的农民及社会其他职业者,但此群体的献血合格率均比其他人群低。结论今后我市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应在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外,还应持续加大对团体献血组织、无偿献血的主力群体在健康献血、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沈四清  曹晓莉  马静  朱坚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930-1931
自愿无偿献血者是开展安全献血工作的基础,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对安全供血十分重要,2001年起,西安市已完全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二次献血人数不断增加,了解此类人群分布状况,对建立全方位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开展安全献血,保证血液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两种献血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根据血液质量要求检测1 383例亲友互助献血者、13 809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献血方式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亲友互助献血组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率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组。结论: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亲友互助献血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时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者调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群体对于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无偿献血者调查问卷>,于2010年3月15日-4月5日期间在广州血液中心各流动献血点对12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1双人录入数据并质控,PASW ...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区二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愿无偿献血者是开展安全献血工作的基础 ,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对安全供血十分重要 ,2 0 0 1年起 ,西安市已完全实现临床用血 10 0 %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 ,二次献血人数不断增加 ,了解此类人群分布状况 ,对建立全方位固定无偿献血队伍 ,开展安全献血 ,保证血液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情况,探索适应的宣传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 总体上看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高于非献血者,除了"献血者年龄为18~55岁"、"献血后休息2小时"和"无偿献血是自愿行为"三项在献血者和非献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电视、流动采血车和报纸;42.0%的大学生曾无偿献血,男生献血率高于女生(P<0.05);未献血者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害怕献血会传播疾病、担心影响自己身体健康、认为自己身体不好、家人反对献血以及不知道在哪里献血等.结论 应继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力度,壮大大学生无偿献血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来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收集湘潭市中心血站2007年至2009年无偿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献血者不良反应记录和回告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影响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 通过改善献血环境,强化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解大学生的献血行为,及影响其献血行为的主要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方法 使用自制问卷,随机抽取莆田学院720名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大学生献血者与未献血者对于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男女生献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非献血者.②大学生了解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由他人得知".③献血者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未献血者认为自己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标准.结论 性别、文化程度、身体条件、宣传方式等因素均对大学生无偿献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相应针对措施,促进大学生无偿献血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