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2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了解黄疸程度,严密观察病情、换血疗法的护理、蓝光疗法的护理、榆注血制品输注的护理等。结果: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31例,死亡1例,治疗过程没有出现副反应。结论:全面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指由于母婴Rh或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μmol/L时,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发展成胆红素脑病,日后留下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对23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实施了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以Rh、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我科2006年6月-2007年3月除常规治疗外,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68例,男40例,女28例,体质量2 500~3 500 g,出生后18 h~7 d.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以Rh、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我科2006年6月-2007年3月除常规治疗外,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溶血病的新生儿接受换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重庆市计生医院接收治疗的78例溶血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换血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对溶血病新生儿接受换血治疗的过程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ABO溶血病蓝光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31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蓝光治疗中实施舒适护理。结果:31例ABO溶血病新生儿在蓝光治疗的过程中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和伤害发生,家长信任度和满意度高。结论:实行舒适护理有利安全有效进行新生儿蓝光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增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溶血病 (HDN) ,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其原因已被证实[1] ,为孕妇体内有特异性不完全抗体 (LgG)的存在 ,导致婴儿在宫内和出生后死亡 ,即可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为更好落实计划生育国策 ,优生、优育 ,笔者对 2 17名孕妇作了A ,B ,O血型系统鉴定和HDN血清学检测 ,现将实验结果分析如下。1 方  法1 1  2 17名孕妇及其丈夫血液做血型鉴定 ,夫妻不同血型者均做中和试验。1 2 抗大D诊断血清及多特异性抗球蛋白血清诊断试剂均为上海血液中心国家血型参比研究室提供。1 3 实验方法为国际抗人球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采用成分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行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对照组行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联合AB型血浆换血,比较2组换血前后血常规指标、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变化,总结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换血前相比,2组HTC、Hb、Plt、WBC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均0.05);研究组患儿换血后HTC、H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换血术前相比,2组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P均0.05);研究组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输血、二次换血治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蓝光治疗时长、术后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切实防止换血后贫血,降低二次溶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溶血三项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送检的248例母婴血样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脐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新生儿脐血采集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明确母婴血型不合HDN 230例,可疑3例,排除15例。溶血三项试验均阳性210例。溶血三项试验均阳性的患儿HDN发生率高于1项阳性的患儿,采血时间在3 d内者HDN检出率明显高于3 d后采集血样者。结论新生儿脐血的尽早采集对提高HDN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IVIG 1.0 g/(kg·d)静脉滴注,监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根据是否在产前对产妇进行AB0系统血清免疫抗体检测和患儿是否接收光疗分为4组:产妇进行产前AB0系统血清免疫抗体检测的新生儿,分为检测组22例和光疗检测组29例;未进行产前AB0系统血清免疫抗体检测的新生儿,分为未检测组31例和光疗未检测组22例。比较4组的性别、日龄、出生时体重、光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等治疗前的资料以及光疗后的TB、血红蛋白(Hb)水平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4组患儿在性别、日龄和出生时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检测组和光疗检测组的光疗前TB比未检测组和光疗未检测组低,有统计学意义;接受光疗后,光疗检测组和光疗未检测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检测组和未检测组短,血红蛋白水平上升,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产前产妇的AB0系统血清免疫抗体检测和新生儿的光疗能有效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5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2 1例 ,成功 2 0例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男 17例 ,女 4例 ,均为足月儿 ;ABO溶血 19例 ,Rh溶血 1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 1例 ;就诊时间 :生后 2 4小时内者 14例 ,2 5~ 72小时者 5例 ,5天者 1例 ,2 5天者 1例 ;总胆红素 177~ 35 6μmol/L,直接胆红素 3~2 5μmol/L。2 典型病例患儿 ,男 ,第 2胎第 2产 ,足月顺产 ,体质量 2 .4 5kg,生后 8小时发现面色发黄 ,进行性加重 ,于第 14小时入院。查体 :皮肤巩膜黄染 ,心肺 (- ) ,肝肋下 2 .5cm,剑突下 2 cm,脾不大 ,原始反射存在。血红蛋白10 0 g…  相似文献   

13.
O型人血清中除了IgM型的抗A(B)外,还含有IgG型的抗A(B),高效价的IgG抗A(B)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本室2001—2003年用微柱凝胶法测O型孕妇(本人为O型,其丈夫为非O型)IgG抗A(B),预防HDN试验中发现有的效价很高,但并没有发生HDN,为了了解正常O型未育女性本身存在的IgG抗A(B)分布情况及对孕后IgG抗体滴度的影响,以及高IgG抗体滴度与HDN之间的关系,笔者对34例O型未婚女性的IgG抗A(B)的效价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探讨采集标本时间与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选取596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溶血三项检测、同时对母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596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中阳性429例,阳性率71.98%;ABO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409例,占阳性标本的95.33%;Rh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18例,占4.20%;其它不规则抗体2例占0.47%;4天后采集标本检测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较低(P0.05)。结论:本市新生儿溶血病发生主要为ABO血型系统,高达95.33%,新生儿溶血病在患儿出生后4天内采集的标本检测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并比较临床路径组(n=45)和对照组(n=45)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的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和家长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临床路径组患儿住院日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路径对于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IVI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VIG,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动态变化,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的变化。结果IVIG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在治疗后24h、48 h7、2 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IVIG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IVIG组治疗后黄疸消退快(P<0.01),住院时间短(P<0.01)。结论IVIG具有免疫封闭作用,能阻止新生儿溶血病的溶血过程,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行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取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2,蓝光疗法)与观察组(n=42,蓝光疗法+免疫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更低,血糖值更高;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可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神经性行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还可保证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溶血三项、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开封市儿童医院出生的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20例,观察其溶血三项、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的结果,并分析不同方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非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溶血结果的患儿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结果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血三项、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三者单独诊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准确度高于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单独诊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溶血三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方法的特异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溶血三项、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联合检测,能够更好地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单胎高危孕妇400例,都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综合诊断与综合治疗。结果:微柱凝胶技术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63例,发病率为15.75%。经过确诊,微柱凝胶技术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8.5%。经过基于输血的综合治疗后无死亡新生儿,其中有效50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100.0%。结论:高危孕妇产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比较好,要积极进行微柱凝胶技术与血清学诊断,积极采用基于输血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