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的分布特点及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在回盲部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的分布特点和数量,探讨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测定类胰蛋白酶染色阳性的肥大细胞。结果:在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腹泻型IBS患者增加更加明显(P〈0.01)。而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没有看到肥大细胞明显增加,但可见明显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活动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患者在回盲部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均可见到肥大细胞的轻度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的增加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VEGF在前列腺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技术,对31例前列腺有和17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分布状况及其与肿瘤细胞分级的关系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痛和前列腺增生中均有表达;在前列腺上皮细胞浆,基质细胞和间质中呈弥散分布,血管上皮细胞及其周围基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强度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未发现其表达强度与前列腺癌细胞分级(或分化程度)有统计学关联,结论:该研究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分布广泛,并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phase,MCT)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MCT在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采集未经任何治疗的临床诊断为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手术切除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的MCT进行定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进行mRNA基因水平的半定量研究分析。结果MCT在增生性瘢痕中分布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多(P〈0.01),主要集中在各层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束之间,以真皮浅层分布较多;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中MCTmRNA有高表达,而且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中MCT在分布及基因水平半定量表达均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多,故有理由推论MCT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慢性炎症性疾病.肥大细胞是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具有以多种方式参与DN发生发展的潜在能力.但目前尚未见有较全面的对肥大细胞与DN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报道.文中研究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活化水平的变化,及探讨肥大细胞与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可能病理作用.方法 选取DN病例80例,其中早期19例、中期32例,晚期29例.同时选取正常供肾16例作为正常对照.以类胰蛋白酶作为肥大细胞标记分子,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肾穿刺组织标本中肥大细胞的数量.以CD3、CD20、CD68分别作为肾组织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标记分子,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肾穿刺组织标本中上述炎症细胞数量.根据肥大细胞周围的甲苯胺蓝异染颗粒及细胞内颗粒减少情况分析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据以分析肾织织肥大细胞的活化水平.以此为基础分析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与DN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正常对照和DN患者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小管间质,肾小球中极少发现肥大细胞.DN患者的肾组织中,还可见肥大细胞侵入肾小管壁.②正常对照肾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很少.在DN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随着病情发展而显著增加.③与正常对照相比,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的比例显著增高,且表现为随DN进展而逐渐增加的趋势.④相关性分析显示,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数量与肾功能损伤指标、小管间质损伤指标和炎症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肥大细胞参与DN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主要通过脱颗粒作用,释放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肥大细胞在DN的肾小管间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可望成为DN防治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5.
肥大细胞在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以往认为是罕见的口腔粘膜病,国内外对该病的报道较少见,对其临床病理分析虽有报道,但对浸润的肥大细胞的病理意义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10例BLOM,5例扁平苔藓及7例正常唇粘膜经酸性地依红-姬姆萨染色,光镜对观察,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IGF-1R在前列腺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GF-1R在前列腺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分布及其细胞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方法,对23例前列腺腺癌和1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GF-1R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 前列腺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GF-1R表达均呈阳性,IGF-1R主要分布于前列腺上皮细胞膜,基质细胞中亦有散在,少量的分布;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GF-1R表达(或染色)强度高于前列腺癌组织;IGF-1R表达强度与前列腺癌细胞分级呈负相关趋势,肿瘤细胞分级越高(或分化越差)IGF-1R表达越弱。结论 研究提示,IGF-1R(或IGFs系统)在前列腺上皮细胞转化和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肥大细胞与肾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代红  袁发焕 《重庆医学》2004,33(1):130-133
近年发现,肥大细胞除了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参与过敏反应外,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譬如慢性炎症、血管增生、组织重建、进行性纤维化等.因此,有必要对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重新认识.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关于肥大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与肾组织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以往认为是罕见的口腔粘膜病,国内外对该病的报道较少见,对其临床病理分析虽有报道,但对浸润的肥大细胞的病理意义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10例BLOM、5例扁平苔藓(LP)及7例正常唇粘膜经酸性地依红-姬姆萨染色、光镜对照观察,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BLOM固有层浅层及深层增生的MC数目及分布与另2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局部免疫反应的结果,支持临床上以夜间剧烈病痒为主诉的症状,为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组织胺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VEGF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与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对30例前列腺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6例正常前列腺标本进行原位杂交染色,然后行图像分析,观察VEGF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低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相关。结论VEGF在前列腺癌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5α-还原酶在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e LF  Zhang YF  Fang ZJ  Ding Q  Yao M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296-1299
目的 了解Ⅰ型与Ⅱ型 5α 还原酶在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为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 PCR方法对 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 2 5例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两型 5α 还原酶同工酶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存在两型 5α 还原酶的表达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增生前列腺组织中Ⅱ型 5α 还原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 (分别为 1 5 0±0 4 2及 0 98± 0 32 ,P <0 0 1) ,而Ⅰ型还原酶的表达相对较弱且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分别为 0 6 2± 0 31与 0 5 1± 0 2 4P >0 0 5 )。Ⅱ型 5α 还原酶在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腺体的体积及腺体所在的部位相关。结论 Ⅱ型 5α 还原酶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Ⅰ型还原酶在良性增生组织中表达的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鉴别前列腺外周区低回声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在TRUS检查发现前列腺外周区低回声并在超声引导下行"6+X"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例资料,分析低回声病变的形态特点,良恶性病变在不同形态特征的分布特点,计算不同形态低回声病变的穿刺活检阳性率。结果 1 74例患者中,良性30例,恶性44例,前列腺癌检出率为59.5%(44/74)。2恶性病变以肿块状(38.64%)、带状多见(45.45%),良性病变以小结节状多见(5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靶向穿刺活检阳性率肿块状为89.5%(17/19)、带状为69.0%(20/29),显著高于小结节状的[26.9%(7/26),(P<0.05)]。4将"肿块+带状"两种形态结合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特异度70.8%、阳性预测值84.1%。结论 TRUS表现为外周区肿块及带状的低回声病变可作为靶向性穿刺活检的"热点";将"肿块+带状"两种形态结合作为诊断前列腺癌声像图特征可提高TRUS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龙峰  王晨虹  徐波  刘植华  黄犁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2):26-28,F0003
目的研究卵巢腺癌、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及正常卵巢组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肥大细胞(MC)计数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3例卵巢腺癌、15例浆液性囊腺瘤、15例黏液性囊腺瘤和10例正常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TAM和MC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卵巢腺癌TAM和MC计数明显高于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及正常组织(P<0.01);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TAM、MC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组织学分级G1、临床分期Ⅰ Ⅱ,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腺癌病例TAM、MC计数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G3、临床分期Ⅲ Ⅳ、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P<0.05),卵巢腺癌TAM计数和MC计数呈密切正相关(r=0.42,P<0.01)。结论TAM和MC计数可能是反映卵巢腺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粘膜肥大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抗人肥大细胞类胰酶单克隆抗体、抗人雌激素单克隆抗体对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粘膜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及双标免疫染色。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与肥大细胞相似、位置相吻合。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粘膜中肥大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提示雌激素参与呼吸道变态反应以及炎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鱼精蛋白对人结肠肥大细胞IgE依赖性与非依赖性类胰蛋白酶释放的调节。方法 :人结肠组织经酶消化后 ,细胞成分用全HBSS重新悬浮。激发过程在LP4 试管中、 37°C条件下完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类胰蛋白酶水平。结果 :促分泌剂抗IgE抗体和离子载体钙 (CI)均可明显刺激人结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鱼精蛋白浓度在<10 μg mL时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抗IgE抗体和CI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 ,但是 ,浓度为 10 0 μg mL时 ,作用则相反。在 37°C条件下同结肠细胞预培养 2 0min ,1μg mL的鱼精蛋白可明显抑制抗IgE抗体和CI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 ,而 10 μg mL的鱼精蛋白则起相反的作用。结论 :小剂量鱼精蛋白可以抑制肥大细胞IgE依赖性与非依赖性类胰蛋白酶的释放 ,提示其可成为炎症性肠病或其它肥大细胞相关性疾病的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对哮喘小鼠肥大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哮喘组、SB203580干预组,每组10只.哮喘组、SB203580干预组分别予以鸡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每次激发前1 h,SB203580干预组予以SB203580(5 m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态磁共振增强(DCEMRI)联合三维氢质子波谱成像(3D1H-MRS)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80例,均接受DCEMRI和3D1H-MRS检测。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DCE-MRI和3D1H-MRS表现及相关参数,分析DCE-MRI和3D1H-MRS单一诊断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及RO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病变患者DCE-M检测RI-T曲线信号为逐渐增强或先上升后不变,恶性病变信号为先上升后下降;良性病变患者3D1H-MRS图上Cit峰上升,恶性病变患者Cit峰下降。DCE-MRI、3D1H-MRS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准确率分别为88.75%、85.00%和97.50%,3D1H-MRS和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恶性病变患者Kep、Ve、Ktrans、iAUC和(Cho+Cre)/Cit等参数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ROC结果显示DCE-MRI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4.44%、82.50%和88.16%,3D1H-MRS则分别为88.89%、67.50%和77.63%,两者联合则为97.22%、95.00%和96.05%。结论采用DCE-MRI和3D1H-MRS联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有助于提高恶性前列腺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 IGF- 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ree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f PSA)的水平 ,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 4 8例前列腺癌 (prostaticcarcinoma PCa)患者 ,5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患者和 35例健康男性 (正常对照组 )血清中 IGF- I、PSA和 f PSA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 IGF- I、PSA、f PSA的水平明显高于 BPH组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 ,IGF- I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有增高趋势 ,但各分期没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BPH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 IGF- I水平随前列腺体积 (PV)的增加而有所升高。结论 :IGF- I的高低与前列腺增生程度有关 ;IGF- I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了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IGF- I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 PCa高危人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四种生物素化的凝集素作为探针用ABC免疫组化法标记凝集素受体.高分化乳腺癌UEA_1和PNA受体的分布与良性病变相似,但低分化乳腺癌与良性病变不同.ConA受体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分布相似.UEA_1、PNA、ConA和LCA受体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染色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UEA_1,PNA在良恶性病变中不同部位的分布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展徐 光  吴蓉 《医学综述》2014,(3):507-509
前列腺组织处于异常病理状态时,相较于正常组织其弹性或硬度会发生改变。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可通过获取组织弹性定量信息反映前列腺形态和病变情况,具有方便、快捷和无创的优点。该文主要介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与肿瘤位置、大小、Gleason分级的关系,及其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动态增强及联合应用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60例血清PSA水平高于4.0ng/ml的男性(43~83岁,平均年龄71岁)分别行经直肠超声检查 (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transrectal real-time elastography,TRTE)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ynamic contrast material-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随后,对这些患者上述检查阳性征象部位针对性靶向活检,同时行常规6针活检,分别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 结果 60例患者中23例为前列腺癌 (23/60,38.3%)。TRTE、DCE-MRI及两者联合对于诊断前列腺周缘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 73.9%、78.3%、87.0%,80.1%、75.1%、89.2%及78.3%、76.7%、88.3%。与TRUS比较,TRTE及DCE-MRI引导下的靶向穿刺活检提高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P<0.05)。 结论 TRTE、DCE-MRI检查能够提高对血PSA升高患者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率,从而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强有力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