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取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鼻饲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鼻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胃潴留、腹胀、便秘等症状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观察组患儿呕吐、胃潴留、腹胀、便秘等症状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潘立酮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防治早产儿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鼻饲喂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质量日增长量、胃潴留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并统计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潴留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质量日增长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缩短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间,促进胃潴留消失,缩短早产儿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提高早产儿体质量日增长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莉 《临床医学》2009,29(10):94-95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排便刺激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早产儿51例,分为干预组26例在常规治疗同时施加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对照组25例,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100kCal/(kg·d)时间。结果干预组在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恢复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100kCal/(kg·d)时间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抚触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加抚触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结果]干预组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喂养耐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5例有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及微量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2次/d,非喂养性吸吮,每3h1次。结果: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达到经13全胃肠喂养时间、胃潴留小于前次喂养量1/3时间,与埘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配合新生儿抚触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根据早产儿体重调整喂养方案,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合理体位、腹部按摩及抚触。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结果干预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量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体重较对照组增长快(P〈0.05)。结论护理干预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2年4月1日~2014年5月31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48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采用鼻胃管进行喂养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存在感染时予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方法进行治疗,然对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为残留量减少,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短,胃内奶液量显著减少(起始奶量,喂养频率不变);对照组在治疗后1~3d时胃内残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或出现奶量不增,出现残存奶量滞留。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温箱遮光造成黑暗环境;鸟巢围拢患儿安置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生后5d内注射泵微量喂养,5~7d后重力鼻饲胃管喂养,适量加奶,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结果干预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腹胀消失时问短,胃内储留量少,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箱遮光、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会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毛英  张钢  陈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09-3610
目的 观察微量泵泵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洗胃、通便、防治感染、口服金双岐、静脉注射小剂量红霉素、非营养性吸吮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予微量泵持续均匀泵奶.对照组常规注奶,每2h1次.观察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奶量、残奶量、呕吐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奶量、残奶量、呕吐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微量泵泵奶,可减少胃潴留、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奶量增加较快,较早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效果优于胃管喂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极低体重早产儿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于生后12 h内给予单面光疗,开始后每天上午监测血清总胆红素,若光疗不能控制黄疸,可输白蛋白或血浆,直到血清总胆红素低于102.6μmol/L。应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乳经鼻饲管喂养,延迟于生后48 h开始喂养,每隔3 h 1次。采用静脉营养或部分静脉营养,保暖,且均采用相同的静脉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黄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喂养前15~30 min给予多潘立酮0.3 mg/kg,3次/d,并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生后第1,3,7,14天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消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在第1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第3,7,14天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腹胀、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呕吐、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窒息、坏死性小肠结膜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使用,能促进极低体重早产儿血清胆红素的下降,改善患儿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腹胀、、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呕吐、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极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运动等干预措施,同时按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实施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干预,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患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估后经口喂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量不增或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可以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并帮助早产儿尽早安全的经口喂养,降低早产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0):1775-1776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出生的66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抗感染、鼻饲等支持治疗,试验组加以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结局(经口喂养起始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腹胀消失时间、3个月后体质量),以及3周内早产儿口腔感染及喂养不耐受(呕吐、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早产儿3周内呕吐、腹泻、口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为早产儿的有效辅助喂养方式,可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吸吮功能,缩短鼻饲至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喂养不耐受的早产患儿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口胃管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刺激排便,对比两组患儿的胃残留量、喂养耐受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胃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同时观察组患儿在喂养耐受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刺激排便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促进患儿症状消失、促进喂养耐受以及利于预后,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初新  陈东芳  张婷婷 《全科护理》2021,19(12):1643-1646
目的:观察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产科出生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肠外营养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比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指标(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4周内每周体格发育相关指标(体重增加值、身长增加值、头围增加值),胃肠道发育情况(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后4周内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每日身长增长值、头围增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大于对照组,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呼吸暂停、NEC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对患儿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选取84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器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需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和肠道营养达418.4kJ/(kg·d)时间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俯卧位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有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分为观察1组28例、观察2组29例、观察3组32例,对照组35例;四组均接受氨基酸治疗,微量喂养持续2周;观察1组,在微量喂养前后给予NNS而喂养后不采用俯卧位;观察2组,在微量喂养前后不采用NNS,而于喂养后直接采取俯卧位;观察3组在微量喂养前后,采用NNS和喂养后俯卧位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微量喂养后采取仰卧位与左右侧卧位交替进行改变体位。观察并记录四组患儿腹胀、呕吐、腹泻、胃潴留、呼吸暂停的发生例数、喂奶量的恢复时间和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观察3组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腹胀、呕吐、腹泻、胃潴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暂停症状,采用俯卧位优于不采用俯卧位(P0.05)。结论:NNS、喂养后俯卧位二者联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优于单一的微量喂养、NNS或喂养后俯卧位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早期生长发育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予以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指标情况、开奶时间、开奶量、达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及生长发育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早产儿的腹胀以及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开奶时间及开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14天时体重增长以及头围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积极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助于促进其胃肠功能尽快成熟,对于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胃肠功能障碍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胃残留量和腹胀消失时间、体质量增长至正常时间、喂养耐受时间、停用静脉营养时间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胃残留量及腹胀消失时间、体质量增长至正常时间、喂养耐受时间、停用静脉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其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熊凤霞  李海香  杜佩珍  王霞 《妇幼护理》2022,2(21):4947-4949
目的 探析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对增加生理稳定性和体质发育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5 月至 10 月收治的 80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对照组 40 例给予常规护理,非营养性吸吮组 40 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 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喂养的并发症、临床指标和生长发育。结果 非营养性吸吮组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及腹胀的发生率均 低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排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胎粪排尽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 非营养性吸吮组鼻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住 院期间身长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体质量增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提高生 理稳定性,促进体质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过程中喂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80例接受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通便或灌肠和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体重变化情况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发生腹胀、胃残余量>30%及禁食>2次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对行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早期实施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通便或灌肠和腹部按摩等护理措施,可减少早产儿在接受N-CPAP过程中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