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英  刘婉姝  高迪  翟庆慧  王会 《全科护理》2014,12(9):798-79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病人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肝衰竭病人在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术,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从中得到的护理经验。[结果]42例病人共进行血浆置换107次,治愈好转31例,治愈好转率为73.8%,病人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病人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观察、处理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结论]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马建英  徐宝花  冯莉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67-968
总结45例慢性肝衰竭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拉米夫定用药护理,使患者按医嘱服药;血浆置换前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完善各项准备,血浆置换治疗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管道护理及基础护理,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血浆置换成功救治急性爆发性肝衰竭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去除患者体内带病理性成分的血浆,同时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或其他代用品.PE旨在将患者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及致病的免疫复合物清除到体外,达到治疗目的[1,2].本院于1998年7月收治1例急性爆发性肝衰竭患者,笔者采用血细胞分离机(Cobe Spectra)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救治,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患者男性,19岁,体重80kg.于1998年6月左手不慎被玻璃刺破,并发产气杆菌感染.当时行急诊清创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海舒必3周停药(4g/d),10d后再次静脉输注海舒必(4g/d),患者出现高热(39~40℃),重度黄染,四肢无力,嗜睡,血清谷丙转氨酶高达2190U/L.并伴有急性爆发性肝衰竭和肝性脑病.为了尽快清除体内毒素,促进肝功能恢复,笔者对患者实施双针管道血浆置换术(表1).  相似文献   

4.
谢红燕  李冰  杨淑玲 《护理研究》2013,(23):2478-248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病人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148例肝衰竭病人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变态反应、低血压、出血等并发症。[结果]148例肝衰竭病人经血浆置换治疗后,62.16%的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提高,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降低;并发症得到控制。[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疗效明显,精心护理能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祝俏枝  叶荔妮  刘青 《全科护理》2014,(19):1781-1783
[目的]总结血浆置换治疗急性中毒性肝衰竭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2例中毒性肝衰竭病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做人工肝脏替代治疗,分析病人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总结治疗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结果]82例病人共接受血浆置换治疗273例次,好转78例,1例需行肝移植治疗,死亡3例;合并肝性脑病45例,经治疗后37例意识转清,5例意识改善;经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胆碱酯酶、凝血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出现变态反应、低血钙、低血压、穿刺局部渗血、导管堵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发生致命性并发症影响病人预后。[结论]加强血浆置换治疗急性中毒性肝衰竭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袁碧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8):2318-2318,F000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2例肝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总胆汁酸(TBA)。结果本组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早期肝衰竭患者有效率94.73%,中期肝衰竭患者有效率70.00%,晚期肝衰竭患者全部无效死亡。生化指标AST、ALT、ALB、TBil、DBil、PT、Cr、INR、TBA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效果较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52例肝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治疗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较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患者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8.
高景华 《山西护理杂志》2011,(12):3171-3171
肝衰竭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或功能丧失,导致严重肝功能不全,以肝性脑病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肝炎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肝衰竭病情重、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达70%~80%。肝衰竭在中医属"瘟黄"病范畴,主要分为4型:  相似文献   

9.
总结187例肝衰竭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联合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认为治疗前与患者沟通,治疗中密切观察、正确处理不良反应和有效护理干预,治疗后回访以及健康宣教,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经过治疗,187例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有改善,总胆红素较治疗前降低(136.9±39.2)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升高(4.5±1.1)%,肌酐较治疗前降低(114.1±28.1)μmol/L。  相似文献   

10.
高景华 《护理研究》2011,25(34):3171
肝衰竭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或功能丧失,导致严重肝功能不全,以肝性脑病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肝炎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种[1]。肝衰竭病情重、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达70%~80%。肝衰竭在中医属"瘟黄"病范畴,主要分为4型:毒邪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肝衰竭(L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重症L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接受DPMAS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P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炎症介质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ALT、DBil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PE治疗相比,DPMAS应用于重症LF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提高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比Bellco MICROPLAS MPS 05和AsahiKASEI OP-05W两种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2018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45名,分为3组。对照组47名患者,采取内科基础综合治疗;实验组1共53名患者,由血透室使用Bellco MICROPLAS MPS 05血浆分离器进行治疗;实验组2共45名患者,由感染科使用AsahiKASEI OP-05W血浆分离器进行治疗。评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个实验组治疗后患者ALT,AST,TBiL,D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TA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2较实验组1治疗后患者TBiL,DBiL水平显著降低,PTA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1治疗有效率(49.60%,26/53)显著低于实验组2(80.00%,36/45)(P<0.05);32组实验组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结果显示,血浆置换能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且未发生不良反应。且感染科采用AsahiKASEI OP-05W血浆分离器开展的血...  相似文献   

14.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肝衰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疗效及机制。方法:11例急性肝衰竭患者行PE联合CVVH治疗,治疗时间平均持续3.1d,于治疗前,PE后,CVVH6、12h,结束时分别抽血测肝肾功能、血氨、血清内毒素(ET)、TNF-α及IL-6的水平,并进行ICU监护。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后肝昏迷程度减轻,8例患者神志转清,清醒率为72.7%,SIRS积分从2.33分降到1.56分(P<0.05),器官衰竭数从2.73降到1.36(P<0.05),存活率为45.45%(5/11),肝脏病理检查发现能阻断肝细胞的进一步坏死。血浆置换后Bil-T、TBA、ET、TNF-α、IL-6明显下降(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P<0.01)。CVVH治疗后TNF-α、IL-6、血氨、BUN、Cr呈进行性下降,而Bi1-T、TBA、ET变化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E联合CVVH连续性治疗能有效清除急性肝衰竭ET和炎性介质TNF-α、IL-6水平,阻断肝细胞坏死,改善肝肾功能,在病程早期治疗能改善急性肝衰竭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盯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例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附组(13例)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置换组(12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500)m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X、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eukin-1,IL-1)的浓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存活率。结果吸附组及置换组治疗后,胆红素、TNF-α和IL-1β均明显降低(均P〈0.01),吸附组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X轻度下降,置换组凝血因子X无降低。吸附组无一例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置换组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发热,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与血浆置换比较,血浆胆红素吸附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用量限制,无输血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PBA)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PE)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100例严重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检测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和血氨(NH3)水平,观察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联合组ALT、AST、TBIL和NH3水平明显下降,PT明显缩短,ALB、PTA、T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15例,有效率为30.0%;PE组中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12.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PE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出现1例低血压、1例低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PE组治疗后出现5例低血压、6例不同程度出血、8例发热、7例寒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0%;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A联合小剂量PE治疗严重肝衰竭时血浆用量少且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4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行PE+HDF治疗182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间隔1-3天,每次历时3-4h。结果PE+HDF治疗后意识障碍好转,黄疸、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尿量增多,短期存活率(30d)为72.9%(35/48例);血压、血氧饱和度、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无显著变化(P〉0.05);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分别较治疗前下降28.8%、29.8%、44.8%、28.4%(尸值均〈0.01);单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的(23.70±0.56)秒缩短为(16.60±0.67)秒(P〈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减轻。4例急性肝衰竭患者(8.3%)治疗痊愈出院,10例(20.8%)成功过渡至肝移植,21例(43.8%)治疗后15-30天好转,13例(27.1%)在治疗2414天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内脏出血。结论PE+HDF治疗有助于抢救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名肝衰竭患者其中36名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另外4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出院时疗效的观察,判断PE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周TBIL、ALT、ALB、PTA指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出院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病情恶化,明显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是辅助治疗肝衰竭的另一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血浆置换并联或串联血液滤过治疗肝衰竭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PE)并联或串联血液滤过(HF)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2006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77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E组(39例)以及PE并联或串联HF组(PE+HF组,38例),并与同期住院未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患者(对照组,41例)进行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组和PE+HF组治疗后血白蛋白(Alb)、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活性(PTA)均升高,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下降(P<0.05或P<0.01),提示生化指标均改善明显.PE组存活率为48.7%(19/39),PE+HF组为68.4%(26/38),对照组为29.3%(12/41),其中PE+HF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1,P<0.01).且PE+HF组治疗后肝性脑病患者意识转清率明显高于PE组(42.8%比0,P<0.05).PE+HF组内环境紊乱纠正比例(19/23)较PE组(0/21)高(P<0.05).结论 PE并联或串联HF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用PE治疗.  相似文献   

20.
血浆置换是将病人体内的血浆通过一定的方法分离出来,同时输入正常血浆或白蛋白,从而将病人体内的有毒代谢产物及致病的免疫复台物清除到体外,达到解毒治疗之目的。1998年7月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