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高敏  李冬梅  程丽  武程程 《护理研究》2009,23(33):3098-3099
静脉血栓是指因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等原因致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的回流障碍[1].绝大多数深静脉血栓发生于下肢,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仅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2%[2].  相似文献   

2.
高敏  李冬梅  程丽  武程程 《护理研究》2009,(11):3098-3099
静脉血栓是指因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等原因致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的回流障碍。绝大多数深静脉血栓发生于下肢,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仅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2%嘲。  相似文献   

3.
邢俊华 《护理学报》2006,13(3):43-43
血液高凝、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流缓慢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危险因素。而对于年老卧床、肢体制动的患更易发生,一般急性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上肢少见。2005年1月我院有效治疗护理1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肿瘤患者应用彩超检查诊断PICC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128例肿瘤患者。患者均行PICC术治疗,并应用彩超检查对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诊断。回顾分析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探析其超声图像表现以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纳入128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上肢静脉,共检出48例上肢静脉血栓,13例为单发静脉血栓,21例为多发静脉血栓,余14例上肢静脉血栓管腔所属静脉不详。其中17例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14例发生腋静脉血栓、17例发生肱静脉血栓、7例发生贵要静脉血栓、1例发生肘正中静脉血栓、6例发生颈内静脉血栓。上肢深静脉发生率较高,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应得到重视。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术治疗后应用彩超检查可有效诊断是否存在上肢深静脉血栓,上肢深静脉血栓通常是指腋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血栓形成,不及时治疗后果与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样严重,包括:肺栓塞、血栓后综合症、血管闭塞、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等。文献报道约1/3上肢深静脉血栓可发生肺栓塞,少于1%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可发生致死性肺栓塞。而血管超声是诊断的首选方法,方便无创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4%,对照组发生率为17.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86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普勒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6.5%;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至筋脉累及、胫前与胫后静脉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96.9%、90.0%、100.0%、1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等均显著高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0.05)。结论:患者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产科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微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形成的血栓虽然会自行消失,但不利于早期恢复。严重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较易脱落形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为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本院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特作探究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404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04例患者仅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24%,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认为系统、有效的护理方法,对降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两种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选择理想的给药途径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将 1 1 2例确诊为下肢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上肢静脉输注组 5 4例 ,患肢静脉输注组 5 8例 ,记录经溶栓治疗 1 0~ 1 5d后 ,患侧肢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肢静脉输注组好转治愈率 ( 94 .8%)明显高于上肢静脉输注组 ( 85 .2 %) ,P <0 .0 1。结论 患肢静脉输注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升上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策略,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肢体静脉,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无血栓形成两组,观察骨折部位、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凝血功能。结果 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消失;1例发生颈内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5%(6/173)。深静脉血栓形成组(6例患者)与无血栓形成组(173例患者)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骨折部位为肩关节周围和肱骨干。结论上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也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多见于肩关节周围骨折,虽然发生率低,但是若未及时诊断干预,演变成为肺栓塞,则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患纠纷,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晶 《当代护士》2014,(4):143-144
总结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单在临床应用及效果。主要内容有:采用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单对2012年2月份手术的1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及时评估、及时给予皮肤护理和制定下肢深静脉血栓个体化预防方案,160例患者中只有一名患者出现了下肢静脉栓塞。认为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单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栓塞形成的主要因素。临床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较高,而该病人术后并发双上肢静脉血栓,临床少见。现将1例剖宫产术后双上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女,34岁,孕3产1,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DVT发生后主要采用溶栓治疗,常规经上肢浅静脉注入溶栓药物,以溶解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栓,但治疗效果欠佳。临床上为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采用经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及超声学检查心J。造影检查发现造影剂随着浅静脉迅速回流而很少到达深静脉,造影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7年2月-2008年1月244例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以此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39例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危险因素主要有体重指数、静脉血栓栓塞史、恶性肿瘤、年龄、卧床时间、手术部位等。结论 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因素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心理护理,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患肢运动,同时注意保护静脉血管,必要时采取药物预防,则可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骨科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将2014年7—12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骨科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比较2组患者在采用不同评分方法的适宜性、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创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的评分方法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有效提高了护士对下肢静脉血栓高危因素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DVT发生后主要采用溶栓治疗,常规经上肢浅静脉注入溶栓药物,以溶解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栓,但治疗效果欠佳.临床上为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采用经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及超声学检查[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置入腔静脉滤器,随访6~24个月,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36例静脉血栓完全消失,10例静脉血栓部分再通,静脉壁有附壁血栓,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等不良反应.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9.
包凌燕  李巧平  李璟   《护理与康复》2021,20(11):52-54
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脊柱骨折住院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组,分析相关资料,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具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的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P<0.05);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及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是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芳  刘艳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30-4730
目的介绍应用医用梯度压力袜来预防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方法回顾性介绍对76例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医用梯度压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 76例全髋置换术后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对全髋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医用梯度压力袜可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