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4例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抗凝血液透析治疗56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血液透析治疗39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观察组的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抗凝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无肝素血液透析(血透)是治疗高危出血尿毒症患者的一项新技术。常规血液透析为防止体外循环凝血需要用肝素抗凝。但肝素抗凝对有出血倾向者可加重出血或导至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自1989年以来,我院对8例高危出血的尿毒症患者进行了不伴生理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盐水加温冲洗法以改善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体外血路凝血堵管情况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加温盐水冲洗法,观察两组透析前后动静脉端凝血功能化验指标、透析完成情况及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透后动静脉端凝血风险降低,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应用盐水加温冲洗法无肝素透析可改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达到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析微量肝素法在尿毒症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我科接收的行血液透析治疗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116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无肝素透析法抗凝,观察组采取微量肝素法抗凝。对两组患者出血情况、体外循环凝血状况、血透充分性、每次透析维持时间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整体尿素清除率(KT/V)较对照组高(P0.05),每次透析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透析后凝血酶时间(TT)测量值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尿毒症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采用微量肝素法,既可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又不会使出血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抗凝技术和无肝素(hf)两种方法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RCA方法,对照组采用hf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因凝血原因导致透析提前结束发生率及连续透析时间。结果:观察组顺利完成透析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对照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1)。结论:RCA应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纯无肝素透析具有明显的抗凝效果,能够保障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无肝素吸附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HD)中的应用。方法:将69例维持性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透析联合盐水冲洗法。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超滤量情况、管路及透析器凝血程度、静脉端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及新出血情况等。结果:两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超滤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路及透析器凝血等级以0级、Ⅰ级为主,占69.41%,对照组以Ⅱ级、Ⅲ级为主,占6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新出血灶,动脉端、静脉端止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无肝素吸附法联合生理盐水冲洗不会影响高危出血倾向HD患者的凝血功能,但可以减少或减轻体外循环凝血程度,延长有效治疗时间,有利于溶质的清除,不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吴秀萍 《全科护理》2012,10(12):1068-1069
[目的]观察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病人应用改良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抗凝效果。[方法]选择有高危至极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病人23例,应用改良无肝素血液透析34例次,观察每例次透析时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结果]34例次改良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中,只有1例病人发生Ⅲ级凝血提前30min结束透析,其他病人经改良无肝素透析后病情稳定,无出血和出血倾向增加趋势。[结论]改良无肝素血液透析因局部抗凝,不影响病人的全身凝血机制,未增加高危出血病人出血的倾向,且治疗过程中无需用生理盐水冲管,尤其适合高度水肿、急性肺水肿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又合并高危出血倾向的透析病人,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法在无肝素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患者,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次,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透析法,观察2组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 实验组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运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于无肝素透析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目的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合并高危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法及临床护理。方法:对56例高危出血患者行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观察有无出血加重及透析器和管路凝血情况。结果: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无临床出血症状加重的现象,未发生透析器严重凝血。结论: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操作简便、安全,不影响患者的全身凝血机制。无加重高危出血患者出血倾向的危险,是血液透析中一种可选用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0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CVVH治疗的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抗凝治疗68例次,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治疗68例次。观察两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实际超滤量、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下降值、体外循环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实际超滤量、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下降值、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改良式无肝素CVVH治疗,同时做好无肝素抗凝的常规护理,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1.
戴菊英  金燕 《全科护理》2013,(29):2711-2712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持续滴注冲洗法行无肝素透析的有效性、实用性及护理。[方法]对12例有活动性出血或存在高危出血倾向的病人采用生理盐水持续滴注冲洗法进行44例次无肝素透析治疗。[结果]有1例次因病人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提前1h下机;其余43例次均顺利完成3h的无肝素血液透析,其中,发生凝血程度为0级的41例次,即无凝血,凝血程度为I级的有2例次,无Ⅱ级、Ⅲ级凝血发生。[结论]生理盐水持续滴注冲洗法是一种有效、简便、实用的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长期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28例,自身对照,分别先后行RCA方法(A组)、无肝素方法(B组)、低分子肝素方法(C组)抗凝透析.观察三组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充分性和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 A组透析28例,均顺利完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B组透析28例,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其中3例因透析中出现体外循环Ⅲ级凝血提前结束透析;C组透析23例,发生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3例.A组透析充分性(KT/V)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后的血Ca2+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HCO3-显著升高(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而透析前后的血Na+、pH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CA应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抗凝效果欠佳,影响透析顺利进行.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抗凝仍需谨慎,有一定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患者,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次,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透析法,观察2组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实验组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运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于无肝素透析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美玲 《现代护理》2004,10(10):954-955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在高危出血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2 7例高危出血的患者 ,通过自身交叉对照 ,按不同顺序 ,选用聚砜膜、血仿膜 2种透析器 ,行小剂量肝素透析共 138例次。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尿素氮清除下降率、透析过程中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两种透析膜材料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 :透析器凝血情况、尿素氮清除下降率无显著差异 ;透析过程中患者临床出血征象均未加重 ,2 6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 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对于高危出血的血透患者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在有出血倾向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方法 对22例合并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并分别于血液透析前、透析结束后测定凝血时间,观察管道及透析器凝血情况、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 22例患者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112例次均成功,测定凝血时间86次,出血情况未加重.结论 无肝素血液透析对合并活动性出血及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效果满意、安全、可靠,不加重患者的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在高危出血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7例高危出血的患者,通过自身交叉对照,按不同顺序,选用聚砜膜、血仿膜2种透析器,行小剂量肝素透析共138例次.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尿素氮清除下降率、透析过程中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种透析膜材料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透析器凝血情况、尿素氮清除下降率无显著差异;透析过程中患者临床出血征象均未加重,26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对于高危出血的血透患者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在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合并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法及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随机选择35例合并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164例次,观察临床出血症状,另选择32例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血透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全身肝素化血液透析160例次,监测两组透析前和透析后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观察两组每例次透析时透析器及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凝血程度评价标准以0~Ⅲ级表示。结果吸附法元肝素血液透析无临床出血症状加重的现象;透析前后凝血功能差异元显著性意义;两组间凝血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吸附法元肝素血液透析操作简便、安全,不影响患者的全身凝血机制,元加重高危出血患者出血倾向的危险,不失为血液透析中可选用的一种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肾衰合并高危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共行无肝素透析78次,未见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或数条纤维状凝血30例,部分或数条纤维状凝血7例,出现透析器严重凝血更换透析器或提前结束治疗3例,无一例出血加重或出现新的出血。结论通过实施无肝素透析护理,本组40例患者均能顺利接受透析并取得较满意的预期效果,表明对有出血倾向者采用无肝素透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无肝素抗凝方法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CVVH治疗的患者,共治疗128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法治疗,比较2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及净超滤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无一例诱发或加重出血。结论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法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CVVH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增加净超滤量,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安全性.方法:有出血倾向符合血液透析指征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42例,小剂量肝素纽40例,分别在透析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肝素抗凝,比较2纽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厦管路凝血情况,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潜血转阴时间,及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2组透析后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及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2组透析后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透析前延长(P<0.05),小剂量肝素组延长较低分子肝素钙组明显(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用于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较小剂量肝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