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2.
目的:讨论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入院时间为2015年8月-2016 年9月.分为较早期组、早期组和迟早期组,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结果:再出血情况较早期组患者手术后与早期组、迟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率情况较早期组患者手术后显著低于早期组和迟早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迟早期组患者意识恢复率明显低于较早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迟早期组患者残疾率明显高于较早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迟早期组患者GOS 量表评分优良率同较早期组差距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机选择的越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越能起到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1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时机不同,将发病后<6 h、6~24 h(含24 h)、24~72 h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分为早期组(n=31)、中期组(n=31)、晚期组(n=29),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预后的影响。方法:按发病距手术时间将137例HICH患者分为超早期组(≤6h,n=46)、早期组(7~12h,n=48)和迟早期组(12~24h,n=43),比较3组的术后再出血率和近期疗效。结果:超早期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为28.26%,高于早期组和迟早期组的6.25%和9.30%(P<0.05),而早期组和迟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术后1个月的恢复良好率为63.04%和64.58%,高于迟早期组的41.86%(P<0.05),而超早期组的死亡率为15.22%,高于早期组和迟早期组的2.08%和4.65%(P<0.05)。结论:早期(6~12h)手术是治疗HICH患者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60例超早期手术(发病后6h内)和80例延迟期手术(发病6h以上)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早期手术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致残率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优于延迟手术者。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手术时机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时机,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其中实验组在出血后6h内接受手术,对照组接受手术的时间〉6h.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优良率为64.7%,好于对照组的41.2%,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和再开颅的情况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4月收入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根据治疗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超早期)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于出血后6h内手术,大于6h手术者作为对照组.GOS量表评定疗效,并对比两组再出血及再开颅情况.结果 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64.3%,对照组为4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6例,再次开颅手术3例,对照组再出血8例,再次开颅4例.两组患者再出血及再次开颅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129例HICH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n=43)、早期组(n=43)与晚期组(n=43),均给予相同的手术方案治疗,对比三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早期组再出血率为27.9%(12/43),显著高于早期组的7.0%(3/43)与晚期组的2.3%(1/43)(P<0.05或P<0.01),早期组与晚期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CH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术后再出血密切相关,超早期手术可增加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而影响预后,但对于出血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可能形成脑疝者,仍应尽早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时间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对比,分析最佳的手术时间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时间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的微创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 h以内,对照组的微创手术时间>6 h,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比两组的再出血和再开颅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再出血2例,再开颅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再出血1例,再开颅1例,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再开颅及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愈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3-115+119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9例,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A、B、C三组,三组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手术时间为出血后7 h,B组手术时间为出血后≥7 h且≤24 h,C组手术时间为出血后24 h,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率、术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及预后效果。结果 A组血肿清除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B组的83.3%与C组的78.4%;C组术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分别为(6.79±1.01)mL、(9.71±2.15)mL均大于A组(5.32±1.05)m L、(6.52±1.05)mL与B组(5.33±1.18)mL、(6.18±2.02)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2周后GOS评分与半年后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出血量在50~70ml 之间、生命体征稳定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所有患者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并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手术组(出血<6h),早期手术组(出血6~24h),延迟手术组(出血>24h)。术后随访3~6个月,参照ADL评分对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①超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ADLⅠ级比率明显高于早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ADLⅠ级比率明显高于延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超早期手术组和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ADLⅡ、Ⅲ级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延迟手术组(P<0.05)。③延迟手术组患者术后ADLⅣ级比率明显高于超早期手术组和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ADLⅣ级比率明显高于超早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超早期手术组无ADLⅤ级患者,无患者死亡,延迟手术组患者术后ADLⅤ级比率、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手术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是影响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3例拟行微创血肿穿刺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 h,28例)、早期组(7~24 h,28例)和延迟组(>24 h,27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变化、术后1个月意识恢复及和残率、并发症及再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超早期组ADL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患者意识恢复率及再出血率显著高于早期组及延迟组(P<0.05),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及延迟组(P<0.05)。结论超早期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2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按发病—手术间隔时间分为〈7 h、7~24 h和〉24 h 3组,分别进行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比较。结果 3组近期疗效(COS评分)及远期疗效(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h组中有37例(39.8%)术后血肿复发或增大,高于7~24h组(11.4%)和〉24h组(7.2%)(P〈0.05);〉24h组中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98.5%)高于〈7 h组(52.7%)和7~24h组(53.4%)(P〈0.05);3组近、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 h)是最佳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出血后24 h内进行手术,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出血后24 h外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对照组。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的A组和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的B组。对比术后GCS昏迷指数。结果观察组的GCS昏迷指数为(14.57±1.3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1.09±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术后GCS昏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为出血后24 h内,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术后再出血相关性。方法:240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h),早期组(6-24h)及晚期组(≥24h),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近期疗效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240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30例,发生率为12.5%,其中超早期组为20.83%,早期组为11.20%,晚期组为3.84%,再出血发生率超早期组明显高于早期组与晚期组(P<0.05),早期组与晚期组无明显差异(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方面三组间优良率及死亡率两两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与术后再出血有关,对于符合条件的HICH患者,早期手术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9.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病情严重,致残致死率较高,预后效果较差。导致HICH高致死率及致残率的原因是由于患者脑血肿导致脑神经组织受到压迫以及脑出血导致脑血管受损而引起的病理组织变化。目前HICH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HICH的临床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HICH的手术治疗报道,但关于高血压出血时机的选择国内外的研究则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0例,两组患者均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按照不同的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52例)和早期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早期组患者的死亡率(9.62%)显著低于早期组(17.24%),超早期组患者的GOS预后评分良好率及生存质量显著高于早期组(P均<0.01).结论 对于需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发病6h内行超早期手术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