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2.
克罗米芬(舒经酚Clomiphen,CC)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无排卵病例。而本文的两组研究对象则全部有正常排卵,其先在自然月经周期中分别接受“丈夫供精的人工授精术(artificial insemmination of husband's sperms,AIH)”和“供体供精的人工授精术(artificial insemmination of donor's sperms,AID)”,未获妊娠者服用CC再行AIH和AID,希望能增加妊娠机会。后虽因而获得数例受孕,但流产率达40%。认为在AIH和AID治疗同时用CC诱导周期有可能增加妊娠数,但需警惕和预防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丘映  莫凤媚  邓李文 《广西医学》2009,31(9):1249-1250
目的研究比较在自然排卵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中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1014个自然排卵周期和213个促排卵周期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自然排卵组年龄为(30.4±11.4)岁,不孕年限为(5.6±4.5)年;促排卵组年龄为(30.6±12.1)岁,不孕年限为(5.3±4.8)年。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21.89%,流产率为19.82%;促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6.43%,流产率为20%。两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下施行供精人工授精,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可以获得与自然排卵周期相同的临床妊娠率,若女方有自然排卵,不必进行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3种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法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的冻融胚胎移植共287个周期,其中自然周期组184例,激素替代周期组57例,促排卵周期组46例?比较周期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等指标?结果: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7.5%?38.6%?47.8%,流产率分别为8.7%?27.3%?18.2%,种植率分别为18.6%?21.8%?28.6%?促排卵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及激素替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相较于自然周期组,促排卵周期组的种植率显著增加(P < 0.05)?移植1?2?3枚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分别是27.8%?36.9%?43.9%和 0%?6.8%?14.2%?随着移植数目的增加,临床妊娠率有增加趋势?移植3枚胚胎的多胎率较移植1枚胚胎显著增加(P < 0.05)?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3种内膜准备的妊娠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但促排卵周期组的种植率较高?增加移植胚胎数目在提高妊娠率的同时,显著增加多胎率?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84-1087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CDC14)与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CDC25)是真核细胞生物中广泛表达的一类特殊的高度保守的双重特异性磷酸酶,在真核细胞中发挥稳定生物学作用。CDC14广泛参与有丝分裂、胞质分裂、减数分裂、DNA损伤修复等生理、病理过程,CDC25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发育有关。真核生物可通过CDC14/CDC25途径调控G2/M期转换从而控制细胞周期进程。目前我国关于CDC14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对CDC14的结构、功能以及与CDC25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交替性文氏周期(Alternating Wenckebach periodicity)是以房室间2∶1传导为基础,下传的激动呈文氏周期的心电图表现.交替性文氏周期于1973年由Halpern正式提出,同年Kosowky等[1]提出交替性文氏周期A型和B型,国内1978年孙瑞龙[2]报道交替性文氏周期A型2例,其后陆续有少量病例报道,1999年张念智等[3]提出并报道交替性文氏周期C型.今报告病例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与人工周期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的临床结局。方法:264个F-ET周期,其中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180周期,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84周期,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FSH、LH、E2)水平、移植日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级别、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分娩率等指标,并比较移植日不同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分别为:自然周期组29.4%、51.1%、82.1%、13.4%、16.4%;人工周期组31.3%、47.6%、80.0%、13.3%、16.7%,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方案在F-ET中的临床结局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hUVEC与K562细胞共培养为K562细胞组,以hUVEC加K562细胞上清液为K562细胞上清液组,以单独培养hUVEC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中hUVEC周期蛋白E(cyclinE)mRNA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K562细胞组、K562细胞上清液组中hUVEC cyclinE mRNA及CDK2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白血病肿瘤细胞K562上清液能够促进hUVEC的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11.
周期蛋白A、E在胃低分化腺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低分化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周期蛋白E(cyclin E)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0例胃癌组织中cyclin A、cyclin E的表达.结果 40例胃低分化腺癌组织中cyclin A、cyclin E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5%(15/40)、45%(18/40);cyclin 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cyclin E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Roukos分型相关.cyclin A与cyclin E具有正性相关性.两种周期蛋白协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cyclin A与cyclin E具有协同作用.cyclin E与胃低分化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两种周期蛋白的共同表达更促进低分化腺癌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2.
阴道超声监测不孕妇女卵泡发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正月空出血(SAH)发病的时间规律。寻求防治措施。方法:对101例SAH病人发病时间,日周期从零时计算每2小时为一时间段,年周期以月为计算单元,分析各时间段的发病,及发病时间与年龄、发病原因、血压、气候的关系。结果:将各时间段实际发病例数与期望发病例数进行比较,日周期节律最高峰8-10时,次高峰下午16-20时,最低谷0-4时,年周期两个峰分别为1-2月和9-10月。结论:SAH发病具有时间规律性,常与血压、气候、情绪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案对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95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探讨其与妊娠结果的关系。结果 3种方案中病人的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9.14%、29.55%和28.57%(P〉0.05),流产率为13.86%、14.77%和25%(P〉0.05),宫外孕发生率为2.90%、2.80%和0(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采用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准备内膜的妊娠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对于排卵正常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法更经济、简单。  相似文献   

15.
观察628例脑出血患者发病的昼夜周期,发现在24小时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平均发病高峰时间分别为9:47±2:56和18:09±2:30,尤以前者发病数为多。有两个发病低峰期即12:44~15:35和20:43~6:50。并发现本组患者发病的昼夜周期与成都地区绝大多数人的昼/夜,工作/休息的社会生活节律基本一致。 作者认为:已有病理改变的脑血管对内外环境周期变化的同步适应性降低可能是这些患者发病昼夜周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新想  张富青   《中国医学工程》2013,(2):63-63,65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PO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46例卵巢早衰患者,于卵泡期进行内分泌激素测定,给予人工周期(HRT)治疗,有生育要求的于月经恢复后行药物诱导排卵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46例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血清雌激素(E2)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15例有月经来潮,闭经1年以下的有12例,1年以上的3例,其中11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月经恢复3个月用促排卵后8例有排卵,其中2例妊娠是闭经在1年之内的患者。结论 POF患者应尽早、长期HRT治疗,以改善预后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行新鲜单囊胚移植与冻融单囊胚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采用新鲜周期或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的90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周期不同分为两组,新鲜单囊胚移植周期组(A组)693例,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组(B组)2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实验室及妊娠结局。将两组中满足临床妊娠条件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早期流产分为早期流产组69例和活产组483组,分析早期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 B组的获卵数及早期流产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年龄、冻融胚胎移植是早期流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年轻患者(≤35岁)中,冻融单囊胚移植可以获得与新鲜单囊胚移植同样满意的妊娠结局,但需要警惕的是,冻融胚胎移植使早期流产发生风险增加,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因和对策解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影响胚胎着床的相关因素.方法162个IVF-ET周期,按治疗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用阴道超声监测其自然周期和随后的超排周期卵泡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对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自然周期中各排卵类型并不影响超排周期的治疗结局.自然周期中有排卵型周期排卵日卵泡直径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17.65±1.72)mm,(16.83±2.52mm)],P<0.05.超排周期卵泡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前7d开始发动,并呈直线生长,且当这天卵泡直径<8mm时,周期妊娠率高(61.5%),但随后的各级次卵泡直径及生长速率不影响治疗结局.结论促排药物可促使多个卵泡发育,并有利于达到卵泡发育基本同步化.卵泡受体内激素调节生长情况较好的自然周期后的超排周期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膜厚度<7 mm、行自然周期或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卵裂期胚胎或囊胚移植的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方案和移植胚胎类型不同分为4组:N3组,自然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37例;N5组,自然周期,移植囊胚,39例;H3组,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44例;H5组,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囊胚,41例.比较各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周期取消率.结果 H3组周期取消率高于N3组(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5组周期取消率高于N5组(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5组与N3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5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H3组(P<0.05).结论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采取激素替代周期相对于自然周期并无优势;周期规律的选择自然周期更好;选择囊胚移植可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