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核糖体工程育种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方法处理产多杀菌素刺糖多孢菌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SIIA-1802,采用含蛋氨酸培养基筛选得到高产菌株。方法 首轮采用EMS诱变;第二轮采用链霉 素抗性育种;第三轮采用ARTP诱变育种进一步巩固育种成效;采用对照和添加蛋氨酸的发酵培养基考察突变菌株的发酵水 平。结果 出发株刺糖多孢菌SIIA-1802经过EMS诱变、链霉素抗性筛选和ARTP诱变得到的突变株ESA-611,发酵水平提高了 671.8%,采用含有蛋氨酸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发酵水平进一步提高了57.6%。在ARTP诱变过程中,筛选到一株多杀菌素A 显著下降,但产生较高水平多杀菌素J的菌株ESA-598。结论 本方法简单经济,突变效率高,能够快速获得传代稳定的多杀菌 素高产突变株。另外,通过诱变拓宽了代谢产物谱,得到了具有更高潜在价值的组分。  相似文献   

2.
被孢霉高产γ-亚麻酸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选育高产γ-亚麻酸被孢霉菌株。方法:以被孢霉(Mortierellasp.)为出发菌株经过UV诱变处理和甘草酸筛选,获得一株γ-亚麻酸(GLA)高产菌株A02变株。结果:变株摇瓶培养生物量达20.12g/L,较出发菌株提高25.50%,γ-亚麻酸的产量为0.96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1%。传代实验显示,变株A02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甘草酸筛选法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前育种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诱变方法选育高产G-418菌株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育抗生素G-418高产的棘孢小单孢菌突变株,以提高抗生素G-418的产量。方法 采用紫外诱变、NTG诱变、微波诱变、超声诱变的方法对棘孢小单孢菌进行诱变处理,结合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以发酵单位为主要评价标准进行筛选。结果 获得两株G-418高产菌株,其产量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02%和115%。结论 本研究表明紫外诱变可以显著提高G-418产生菌的正突变率,尤其是种子液衰亡期的正突变率最高,为选育G-418棘孢小单孢高产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达托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以及前体物补料发酵方式提高达托霉素的产量。方法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技术对玫瑰孢链霉菌进行诱变,以癸酸铵和甘氨酸耐受作为选择压力进行菌株筛选,在摇瓶和100L发酵罐上进行癸酸铵流加补料试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 经诱变选育获得1株突变株FIM-D1568摇瓶效价达到380mg/L,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7%;通过优化100L发酵罐流加补料癸酸铵溶液工艺,使达托霉素发酵效价达到2276mg/L。结论 以ARTP为诱变源,甘氨酸及癸酸铵耐受性为选择性压力,可以快速筛选获得达托霉素高产菌;高产突变菌株在流加补料发酵工艺上优良性状得以发挥,发酵效价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ZP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并结合普那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理化筛选,选育到一株高产突变菌株UN2056,其普那霉素产量达到1490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5.7%.传代试验表明该高产突变菌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高产突变株UN2056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试验,其平均发酵产量达到1645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0.8%.  相似文献   

6.
链霉菌702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微波诱变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 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建立链霉菌702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通过微波对链霉菌702菌株孢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的孢予悬液涂布于含致死浓度的庆大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分别挑取单个抗药性突变菌株进行摇瓶初筛和复筛.生物效价测定采用一剂量法.结果 微波处理30s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0.53%,抗药性突变率高达23.13%,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20-29-47菌株,产抗真菌活件物质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478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986μg/ml提高T49.9%.结论 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赖滨霞 《海峡药学》2011,(8):199-201
以中生菌素产生菌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UV-69自然分离获得的A3为出发菌株,经过5h培养制备和紫外诱变60s处理后,利用其自生代谢产物,筛选耐自生产物突变株,获得突变株NV-36,其摇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20%。传代试验表明,该突变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在20吨发酵罐上连续5批验证,平均发酵效价比原生产水平提高35%。  相似文献   

8.
多杀菌素产生菌的高通量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刺糖多孢菌诱变选育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方法 以ASAGF73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并利用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快速生物测定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 诱变剂量为2mg/mL,诱变时间50min时突变株多杀菌素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3轮复筛验证最终获得8株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3.94%、33.76%、29.41%、28.61%、27.40%、26.42%、25.59%和20.40%的突变株.结论 利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可以快速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9.
周剑  江红  林风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12):1352-1355
目的 获得rakicidin B1的高产突变菌株。方法 建立深孔板发酵rakicidin B1的方法,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RTP)及核糖体工程对rakicidin B1的产生菌进行高通量诱变选育。结果 获得一株高产突变菌株R36-2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490mg/L左右,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37.9%;经遗传稳定性考察验证了该菌株稳定性较好。结论 采用ARTP为诱变源,以庆大霉素抗性为选择压力,结合深孔板高通量筛选,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用葡萄糖为原料,以酿酒酵母 S—6和酒裂殖酵母 SP 为出发菌株,经单孢诱变选出稳定高产的 S—16及 SP—72菌株做为亲株,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融合子 F—82耐高温产量高,40℃以下15%葡萄糖发酵产量达9.2%,比原始菌株提高12%。经鉴定该菌株为酿酒酵母变异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提高辅酶Q10发酵生产水平。方法 对类球红细菌RQ17-296进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与对氨基苯甲酸和叠氮化钠复合处理。结果和结论 经大量筛选,得到了辅酶Q10高产突变株RQ18-211,其遗传性状稳定,发酵效价达2561μg/mL,比出发菌株RQ17-296(2000μg/mL)提高了28%。在5L发酵罐中,通过控制通气量、搅拌转速和物料的流加方式后,辅酶Q10的产量明显提高,达到3250μg/mL,将原始工艺的产量提高了26.9%。  相似文献   

12.
产腺苷蛋氨酸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产腺苷蛋氨酸(SAM)的酵母菌并进行诱变育种。方法以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酵母菌株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SAM。利用紫外线和γ-射线处理对菌株进行诱变。结果从34份土样中筛选到1株产SAM的酵母菌Q95菌株,经过5轮紫外线诱变和1轮γ-射线诱变,筛选到1株SAM产量显著提高的正突变株Q6-13。摇瓶发酵27 h后,其SAM产量达到1860μg/mL,与Q95相比提高了86.9%。在15 L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补料发酵22 h后,Q6-13的SAM产量达到2540μg/mL。结论通过筛选和诱变,得到了1株高产SAM的酵母菌突变株,为SAM的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霉素高产菌株F2-4的选育及摇瓶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选丙酸钠及红霉素抗性变株的方法。获得了一株红霉素高产菌株F2-4.其发酵术平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2%.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使得F2-4菌株的发酵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大鼠和健康志愿者,对月见草油乳剂,以其中主要有效成分γ-亚麻酸为指标,进行了生物利用度研究。大鼠灌胃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3.21%;幽门静脉注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9.91%;相对灌胃给予月见草油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6.6%.健康志愿者相对口服月见草油胶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3.5%. 实验结果说明,对于月见草油来说,乳剂是一种好剂型。  相似文献   

15.
以r-亚麻酸甲酯为原料可合成二高-r-亚麻酸,再经生物合成得前列腺素E_1。本文报道了由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种子油制备 r-亚麻酸甲酯的方法。所得产品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油状液体,含有 r-亚麻酸60%(GLC)以上。按月见草油计算,总收率约3%。  相似文献   

16.
γ-亚麻酸乙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合成γ 亚麻酸乙酯的最佳工艺路线。方法以黑加仑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和、柱色谱法、酸催化法等联合方法分离及合成γ 亚麻酸乙酯。结果确定黑加仑油经 2~ 3次尿素包和 ,反应温度 80℃ ,反应时间90min ,3%盐酸作酸性溶媒 ,乙醇和γ 亚麻酸比例为 3∶1的制备工艺。结论酸催化法合成γ 亚麻酸乙酯工艺简便 ,易于操作 ,产品收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组合抗性筛选法选育达托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组合抗性筛选法选育达托霉素高产菌株。方法以玫瑰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sporus ATCC 11379)为出发菌株,通过在不同浓度梯度的达托霉素和链霉素复合抗性平板上进行抗性筛选。结果筛选到一株高产达托霉素的突变株D1000-S3-2,经摇瓶发酵验证达托霉素发酵单位可达59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3.8%。结论实验证明组合抗性筛选是一种简单高效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麦考酚酸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麦考酚酸产生菌(Penicillium brevicomactum)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原生质体诱变筛选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处理麦考酚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经原生质体再生获得了A-S-8的菌株,该菌株比对照菌株生产能力提高28.2%,摇瓶和50L发酵实验的效价均可达到6000mg/L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获得阿维拉霉素A含量高的菌株,进一步提高绿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发酵阿维拉霉素的水平。方法 对绿色产色链霉菌AVL4(S. viridochromogene AVL4)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ARTP诱变系统对其原生质体进行了诱变研究。结果 S. viridochromogene AVL4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为:以活化斜面转接至种子摇瓶培养24h的菌丝体为出发菌丝体,以SMM溶液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采用12mg/mL的溶壁酶,30℃酶解反应60min。以原生质体为诱变对象,ARTP处理40s后的菌株经菌落形态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一株编号S251的菌株,其摇瓶发酵阿维拉霉素的生物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9.3%,其中,阿维拉霉素A占组分含量81%,较原始出发菌株AVL4含量提高6.4%,而且斜面连续转接五代遗传相对稳定。另外,成功实现变株S251的50L罐发酵验证,其产素水平最高达到4500U/mL,较对照菌株AVL4提高27.4%。结论 ARTP处理AVL4菌株原生质体,能够有效提高绿色产色链霉菌产阿维拉霉素的能力,获得的变株S251具有非常好的生产阿维拉霉素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以两条路线合成全顺式-8,11,14-廿碳三烯酸。实验证明,在小规模制备时均可获得满意结果。所用原料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混合物(含50~60%γ-亚麻酸)而不必使用γ-亚麻酸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