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19-10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收集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51例,28例行皮下盲袢Roux-en-Y型行胆肠吻合术,其中,13例联用胆道镜进一步治疗;5例行皮下盲袢间置空肠型胆肠吻合术,其中,2例联用胆道镜进一步治疗;13例行皮下盲袢间置空肠胆道腹壁型胆肠吻合术,其中,5例联用胆道镜进一步治疗;5例运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6~12月,26例单纯行皮下盲袢Rouxen-Y型胆肠吻合、皮下盲袢间置空肠型胆肠吻合以及皮下盲袢间置空肠胆道腹壁型胆肠吻合术优良率88.5%,20例联合胆道镜治疗优良率90.0%,5例运用腹腔镜进行治疗优良率100%。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应根据胆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状态选择相应皮下盲袢术式,拔除T管窦道愈合后发现胆道疾病者联用胆道镜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运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疗效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扩大病例证实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保留Oddis括约肌、空肠皮下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肝内胆管多发结石6例,采取保留Oddis括约肌、皮下盲袢型胆肠吻合.结果 术后未发生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1例为反流性慢性胆管炎,术后经皮下盲袢行胆道镜取石4例.结论 保留Oddis括约肌、空肠皮下盲袢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 盲袢型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近十余年来临床应用,在胆肠Y型吻合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皮下盲袢,主要是为了增加术后检查、治疗的一个通道,以备术后经此皮下盲袢进行胆系造影、减压、滴注抗生素或溶石药物,或经此途径进行残石或复发结石的取除,或取蛔虫或作  相似文献   

4.
Roux-Y式吻合术是胆道外科最常用术式之一。为客观评价及提高其长期疗效,我们对1985-1989年因良性胆道疾病施行胆一肠Roux-Y吻合术的病例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85年1月至1989年12月因良性胆道疾病共施行胆一肠Roux-Y吻合术者42例,因搬迁等原因失访11例,随访对例。其中信访回音23例,直接来院复诊8例,随访率对.8%。随访引例中,男14例,女问例,年龄29-ed岁。其手术适应证分别为胆一肠吻合口狭窄门例,残余或复发性肝、胆管结石4例,肝或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囊肿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总管下端…  相似文献   

5.
皮下盲袢套叠式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任怀今,秦国卫,葛文广(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21002)1984年12月~1992年12月采用皮下盲袢套叠式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的胆肠内引流术式,即在端侧侧盲袢胆空Roux—en—Y吻合术基础上,附加一胆肠支空肠与十二指肠降段的侧侧吻合。经对照的动物实验后临床运用,术后胆管内不存在高压状态,胆汁引流通畅,可避免肠胆返流,胆汁与食物接触时间接近正常。病人术后胃酸分泌量不增高。术后随访3月~3年,优良率95.53%。  相似文献   

7.
张漓 《华夏医学》2005,18(3):383-38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施行了以肝叶/段切除为主,术中辅以胆道镜取石,肝门部胆管狭窄时附加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残石率8.33%(3/36),并发症发生率13.89%(5/36).无手术死亡。结论:以肝叶/段切除为主.必要时附加肠胆吻合.术中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降低术后残石率、防止结石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错误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1980~2001年胆肠Roux—en—y吻合178例中19例因施行不当而致再手术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这19例中3例是因单纯胆囊切除误诊胆道,其余13例是因反复多次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炎手术后而实施Roux—en—y术。这19例再次手术的原因都是因长期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不能正常生活而手术。失败的原因是术式设计不当,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狭窄未解除。经再次手术行狭窄的胆管和吻合口整形。双环式空肠襻吻合抗返流,除1例术后因严重感染,肝衰而死亡外,其余随访2~7年未再发生胆管炎。结论 严格掌握胆肠Roux—en—y术式的适应症,尤其在胆道镜广泛开展的情况下,胆肠吻合术的设计应合理且具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结石需行胆肠吻合术者,如同时留置皮下空肠盲袢,将有助于对术后复发结石或残余结石行胆道镜取石治疗。我们2000年2月-2001年12月收治13例肝胆管泥沙样结石患者,均行皮下盲袢式Roux-en-Y胆肠吻合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90-1591
目的:分析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肝内胆管再发结石患者17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胆肠吻合术式、肝内胆管结构及结石分布以及结石再发时间,分析胆肠吻合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再发因素,及针对性进行手术治疗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行胆肠吻合术,其中胆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胆管小肠袢式吻合1例,胆管小肠Roux-en-Y吻合14例,联合左外叶切除5例。17例均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均再发,且伴有不同程度肝内胆管狭窄。针对性处理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1~3年均未有结石再发及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结论: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内结石的主要方法,依据结石发生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所致胆道损毁性病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和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对胆道造成的损伤。方法 报告4例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后引起黄疸、胆汁性肝脓肿及胆道损毁病变例,并用实验大鼠肝动脉内注射乙醇复制血管栓塞剂对肝脏的损伤。结果 其中3例胆汁性肝脓肿经皮引流后,进行肝内胆管U形管支撑及胆管内肠吻合,疗效较好。实验结果证实肝动脉注射血管栓塞剂无水乙醇后可以引起肝脏局部坏死,胆管坏死闭塞。结论 用血管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等作肝动脉的非超选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诊治胆囊管结石8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胆囊管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6例胆囊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结果:经B超、CT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30例,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管结石5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83例,3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结合CT检查可在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灵活运用LC的处理技巧是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胆囊管结石的关键。酌情中转开腹可减少不必要的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手术治疗后行超声诊断的患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110例患者,收集4天~4年的超声表现,依照其手术方法,分析结果。结果:63例(57.3%)患者肝胆管正常;肝外胆管扩张10例(9.1%);残留胆囊管扩张8例(7.3%);胆管积气5例(4.5%);胆道损伤10例(9.1%);再发结石或者胆管残留结石16例(14.5%),其中2例有肝外胆管扩张,2例肝有外胆囊管扩张。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行超声检查对并发症的发现、手术方法的评判以及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探讨不同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对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的影响.[病例报告]总结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给行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168例,其中左肝胆管结石为97例(57.7%),右肝胆管结石为33例(19.6%),左右肝胆管结石为38例(22.7%);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为145例(86.3%);均行常规胆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施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其中有37例行肝叶或肝段切除术.常规胆管切开探查取石后残留结石率为45.2%,肝切除术后残留结石率为18.9%,明显低于胆道探查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纤维胆道镜取石后最终残留结石率为7.14%.[讨论]肝切除术明显优于其他术式,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对于降低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胆总管部分梗阻加感染法建立模型,观察肝胆管结石成石情况、胆管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胆总管结扎至1.45mm粗细,注入动物标准致病菌O157K88大肠杆菌液2.5×104菌株/kg,术后3周、5周、7周取材,观察肝叶质量变化,肝胆管成石情况,做HE、VG染色。结果受累肝叶萎缩纤维化,未累及的肝右叶代偿肥大;建模3周胆管成石率为87.5%,胆囊成石率为75.0%,5周、7周成石率全部为100%,各兔形成结石数量多少不等。3周时胆管上皮坏死脱落,有黏膜下小脓肿形成,管壁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改变;5周时上皮细胞增生,壁内壁外见黏液细胞增生,胆管腔内见脱落上皮细胞和蓝染的结石,壁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仍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7周时胆管上皮增生增厚更加明显,壁内外黏液细胞增多,胆管壁纤维增生,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间隔增宽,肝细胞数目减少,肝小叶破坏,有假小叶形成,呈慢性增生性胆管炎改变。结论量化胆总管梗阻程度和细菌量建立模型成功率高,成石率高。肝内胆管结石是以慢性增生性胆管炎为病理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老年性胆总管结石症并胆管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86例手术的老年性胆总管结石症并胆管炎的病人。结果 86例患者中68例(79.1%)并存慢性内科疾病,术前影像学检查82例明确结石的数量和部位,4例为肝内外胆管扩张而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入院后1周内死于中毒性休克和全身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治疗84例,其中急诊手术34例,对症处理后择期手术50例。围手术期1例死于胆漏导致的胆汁性腹膜炎、脓毒败血症。83例术后患者均于2周胆道造影检查显示:68例(8119%)胆总管内未见结石,16例(18.1%)仍见胆总管内结石。手术后2年内症状再次发作24例(29.0%)。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纠治各种夹杂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采用有效而简单的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胆石症也同样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6个月内近期胆管结石的形成原因、与胆囊切除的关系、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1例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内胆管结石的病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保守治疗,5例保守治疗痊愈,16例保守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其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2例复发。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代谢异常、胆道运动障碍、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等多种因素相关,与胆囊切除存在相关性。临床治疗比较棘手,需根据病情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Mirizzi综合征诊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8年5月共收治16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诊断8例,逆行胆囊切除9例,胆囊部分切除7例,瘘口直接修补+T管引流3例,胆囊颈瓣修补+T管引流3例。术中胆道损伤2例,行端端吻合+T管引流1例,行肝胆管修补+T管引流1例。术后并发胆漏1例,经腹腔引流10 d痊愈;胆总管结石1例经胆道镜取石;胆管炎1例经抗感染痊愈;无胆道狭窄。结论:提高对Mirizzi综合征的认识,是有效预防胆道损伤的关键;根据病理类型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可取的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结石伴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我科自 1996 2 0 0 2年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 14 8例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右肝结石多分布在右后叶并多伴有右后叶萎缩 ,右肝管开口狭窄 ;左肝结石多分布在左外叶 ,常伴有左肝管开口部狭窄 ;两侧肝胆管结石病例数最多。手术方法分为 4类 ,以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 胆道探查术和 /或胆肠吻合术为主。结论 根据结石部位、肝脏病变程度及病理类型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唐浩  周亚龙  赵小彪  林云志 《海南医学》2007,18(7):24-25,37
目的 总结13年来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经验. 方法 分析近13年来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病例.在1125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A组,术中胆道镜取石者536例,B组,术后经胆道引流管窦道治疗者517例,C组,术后切开永久性皮下通道治疗者72例. 结果 A组配合肝段切除结石取尽率93.7%,B组结石取尽率84.1%,C组结石取尽率90.2%. 结论 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应强调外科手术相结合,争取在术中结合病灶切除等方法提高结石取尽率.手术建立永久性皮下通道,对复发结石的治疗和减少再次手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