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膝关节炎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07/2004-0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科确诊为膝关节炎患者19例,在其肿痛膝关节内注射得宝松1mL(含二丙酸倍他米松5mg和倍他米松磷酸钠2mg)。在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观察以下指标: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压痛、彩超检测滑膜厚度、滑膜血流及髌上囊积液厚度。结果:膝关节自觉疼痛、压痛、髌上囊积液厚度和滑膜血流于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17,0.02,0.002,0.002,均<0.05);但滑膜厚度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566,>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髌上囊积液及滑膜血流可用于膝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45例JIA活动期患者76个患侧膝关节和22例缓解期患者34个膝关节,观察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①JIA活动期膝关节滑膜增厚显示率94.7%,髌上囊积液出现率89.5%,滑膜厚度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活动期滑膜厚度与关节积液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1);③增厚的滑膜内血流信号的显示率为31.9%,与滑膜厚度有关.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诊断指标,是临床诊断JIA和评估疗效敏感、客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滑膜囊穿刺注射^32P胶体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注射^32P胶体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52例,于治疗后1~2周及12~24个月对临床表现和高频超声改变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所有患者膝关节滑膜囊穿刺成功,1例注药时发生滑膜外皮下组织渗漏;2.治疗后1~2周,滑膜囊积液增加21例(40.38%)、减少3例(5.77%)、滑膜厚度增加19例(36.54%)、减少15例(28.85%);3.治疗后12~24个月,膝关节疼痛缓解38例(73.08%)、肿胀减轻45例(86.54%)、运动改善31例(59.62%),滑膜囊积液减少46例(88.46%),滑膜厚度减少39例(75.00%)。结论:高频超声引导滑膜囊内注射^32P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安全、有效,高频超声在同位素剂量选择、穿刺注药的精确引导及疗效的客观判定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在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医院收治的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诉的65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35例同期体检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超声观察并比较两组受检者膝关节内彩色血流分级、髌上囊积液分级、滑膜厚度分级等情况,研究组患者接受3个月的标准化治疗,用超声评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65例研究组患者的130个膝关节中,超声诊断出108个发生病变,诊出率为83.08%(108/130)。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内彩色血流分级、髌上囊积液分级、滑膜厚度分级等超声诊断情况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髌上囊液体厚度、滑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髁间软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髌上囊液体厚度、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变薄,滑膜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P<0.05),而髁间软骨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65例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5例自觉临床疼痛症状明显改善,13例有所缓解,7例无明显变化;停药后复发3例,经再次治疗后得到控制。结论:超声可早期诊断出老年RA患者的膝关节病变,并可用于评估老年RA患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超声对于膝骨关节炎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软骨及骨质破坏的声像图的变化特征.结果 药物治疗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滑膜厚度变薄,髌上囊积液量变少;膝关节滑膜的血流信号较治疗前减少;膝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超声可以清晰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髌上囊积液、滑膜、软骨及骨质破坏等改变,为临床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提供较好的影像学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超声观察髌上囊内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滑膜旁膝关节动脉网血流阻力指数(RI)情况,评价超声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滑膜炎的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价值.方法 通过超声对OA组与对照组及OA组治疗后髌上囊内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动脉网RI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OA组治疗前较对照组髌上囊内积液深度深、滑膜厚度厚、动脉网血流RI低.治疗后髌上囊液体减少、滑膜变薄、动脉网RI增高.结论 超声通过观察OA患者髌上囊内关节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滑膜旁膝关节动脉网RI的变化,可为临床辅助诊断滑膜炎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其中动脉网RI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超声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能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83例 (118个膝关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和 6 1例 (6 1个膝关节 )对照组均接受了临床、实验室、X线、超声和彩色多普勒以及能量多普勒的检查。【结果】①超声检出对照组和病例组在关节积液、滑膜厚度、血流信号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超声检测出 88.14 % (10 4 /10 8)关节积液 ,77.97% (92 /118)膝关节滑膜增厚 ,4 0 % (4 7/118)膝关节滑膜上增生血管的血流信号。②滑膜厚度与关节积液和滑膜上血管增生的程度呈显著正 相关 (P <0 .0 1)。【结论】①高频超声因可清晰地显示极少量的关节积液 ,可以作为检查关节积液非常敏感的方法 ;②能量 (彩色 )多普勒因对膝关节滑囊炎的检查既可定性又可半定量 ,所以能量 (彩色 )多普勒对诊断滑囊炎病变的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发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研究了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4个膝关节二维志趣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改变并与X线检查进行比较。结果:(1)关节囊积液62个(96.87%),间距2.9 ̄25.6mm;(2)61个关节囊滑膜增厚(95.31%);厚度2.2 ̄16.9mm,腔面毛糙不平,部分可见绒毛状突起;(3)滑膜血管增生,47个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不同病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活动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RA患者分为RA早期组(病程≤2年)和RA晚期组(病程〉2年),2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膝关节超声表现,比较髌上囊积液深度、髌上囊及膝内外侧区滑膜厚度及滑膜内血流情况。结果对照组、RA早期组、RA晚期组的内外侧滑膜厚度、髌上囊滑膜及髌上囊积液深度依次增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RA晚期组较RA早期组骨质破坏更明显,但血流信号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可显示不同病程的RA活动期膝关节病变,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膝关节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临床确诊为JIA并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患儿的膝关节X线和MRI,先分析双膝X线半片和MRI表现,再测量膝关节髌上囊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量,采用Person法分别分析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4例平片均见关节肿胀,但骨质未见异常;24例MRI平均见关节囊积液[积液最为(13.19±5.44)ml],伴软骨性关节面损伤、变性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腘窝淋巴结肿大4例,胫骨上段骨髓水肿5例;MRI增强17例均出现上囊滑膜增厚[厚度为(3.21±1.27)mm]、血管翳形成及髌上囊积液;髌上囊滑膜厚度与髌上囊积液量旱显著相关性(r=0.837,P〈0.05)。24例血类风湿因子(RF)为(4.32±2.92)U/ml,血沉(ESR)为(53.38±19.34)mm/h,C反心蛋白(CRP)为(60.96±45.52)mg/L。髌上囊滑膜厚度与RF和ESR之间均呈弱相关性(r值分别为0.684、0.507,P值均〈0.05),与CRP之间无相关性(r=0.213,P〉0.05)。髌上囊积液量与RF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837,P〈0.05),与ESR之间呈弱相关性(r=0.452,P〈0.05),与CRP之间无相关性(r=0.268,P〉0.05)。结论MRI能清晰显示活动性JIA患儿膝关节髌上囊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蛀、骨髓水肿等病变,可为JIA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滑膜囊穿刺注射 32 P胶体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注射 3 2 P胶体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 52例 ,于治疗后 1~ 2周及 12~ 2 4个月对临床表现和高频超声改变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所有患者膝关节滑膜囊穿刺成功 ,1例注药时发生滑膜外皮下组织渗漏 ;2 .治疗后1~ 2周 ,滑膜囊积液增加 2 1例 (40 .3 8% )、减少 3例 (5.77% )、滑膜厚度增加 19例 (3 6.54% )、减少 15例(2 8.85% ) ;3 .治疗后 12~ 2 4个月 ,膝关节疼痛缓解 3 8例 (73 .0 8% )、肿胀减轻 45例 (86.54% )、运动改善 3 1例 (59.62 % ) ,滑膜囊积液减少 46例 (88.46% ) ,滑膜厚度减少 3 9例 (75.0 0 % )。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滑膜囊内注射 32 P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安全、有效 ,高频超声在同位素剂量选择、穿刺注药的精确引导及疗效的客观判定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声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超声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膝关节滑膜的病变.方法通过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RA病例组(40例)与正常对照组(45例)的滑膜厚度进行对比观察,对RA组治疗前后滑膜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阻力指数(RI)进行对比观察,并选取实验室资料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滑膜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做相关分析.结果 RA组治疗前较对照组滑膜增厚[(5.25±2.36) mm vs (0.68±0.01) mm],RA组治疗后髌上囊液体及滑膜厚度较治疗前变薄[(2.17±0.92) mm vs (5.25±2.36) mm],滑膜动脉血流信号减少,RI增高[(0.92±0.09) vs (0.60±0.05)].对于RA病人,其CRP及ESR与滑膜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超声能较好地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滑膜的病变,帮助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病变活跃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引导髌上囊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注射准确率。方法:对2017年1月—7月我科门诊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予超声影像引导下髌上囊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mg,单次注射)联合玻璃酸钠(2.5ml,每周1次、连续注射5周)治疗,分别在患者注射前和注射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西部安大略省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Lysholm评分对膝痛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并对超声影像引导髌上囊注射的准确率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超声影像引导下髌上囊注射治疗患膝41例,注射准确率为100%。与注射前相比,注射后1周患者VAS评分即显著下降(P0.0083),1个月后VAS评分继续下降(P0.0083),注射后3个月VAS评分仍低于注射前(P0.0083);注射后1个月患者WOMAC评分(P0.0167)显著下降,Lysholm评分(P0.0167)显著上升;随访至注射后3个月,WOMAC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注射前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67);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注射治疗,复方倍他米松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能有效缓解膝痛并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采用超声影像引导髌上囊注射方式有助于精准定位,减少徒手注射带来的不必要损伤,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滑膜改变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RA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滑膜状态(包括滑膜厚度、关节积液程度、滑膜血流情况);应用CEUS观察膝关节滑膜微循环情况,并分析其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超声示,与正常人比较,RA患者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增多(P<0.01);CEUS更为清晰地显示滑膜内血管翳形成情况;滑膜厚度与CRP(r=0.36,P<0.001)及ESR(r=0.49,P<0.001)、膝关节髌上囊液体厚度与CRP(r=0.44,P<0.001)及ESR(r=0.52,P<0.001)、滑膜厚度与Anti-ccp均有一定相关性(r=0.44,P=0.033)。结论 RA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断R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性膝关节炎保守治疗一直以尽量减少膝关节负重及保持肌肉锻炼为主,急性发作时辅以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结合倍他米松痛点注射对骨性膝关节炎疼痛症状的缓解效应。 设计:开放性实验。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对象: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疼痛门诊2004-01/10就诊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45例,年龄40~85岁。 方法: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行患膝关节腔内注射,2.5mL/次,1次/周,5周为1个疗程。详细体格检查,寻找膝关节周围痛点。使用消炎镇痛液行痛点注射,每一痛点用药2.0~3.0mL。每周治疗前重复体格检查,若有痛点则继续行痛点注射,若经过治疗已经没有痛点则仅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①安静时、运动时疼痛评分。②疼痛消失时间和应用倍他米松治疗的次数。 结果:纳入的4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联合治疗1周后安静时疼痛和运动时疼痛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安静时疼痛较运动时疼痛缓解为著(P〈0.01)。②疼痛平均于治疗后(17.07&;#177;6.00)d消失,应用倍他米松治疗的次数平均为(2.42&;#177;0.78)次。③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注射后局部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 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倍他米松痛点注射可有效缓解骨性膝关节炎的疼痛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应用于骨骼肌系统检查已得到广泛的认识与认可。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人膝关节退行性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岁及以上连续就诊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02例,204个膝关节,根据膝关节退行性变临床诊断标准,分为2组:膝骨关节炎组167个膝关节,非膝骨关节炎组37个膝关节。行膝关节超声探查,观察膝关节髌上囊、内侧滑囊、外侧滑囊积液深度、滑膜、血管翳、软骨情况。结果与结论:204个膝关节中,发生膝关节退行性变的有167膝,原发性膝关节炎91膝,非原发性膝关节炎76膝,退变率82%,膝骨关节炎组膝关节腔髌上囊、内测滑囊、外侧滑囊积液量显著多于非膝骨关节炎组,滑膜增生59膝,伴有血管翳形成23膝,软骨表面毛糙167膝,软骨变薄或丧失117膝。非膝骨关节炎组滑膜增生5膝,软骨表面毛糙27膝,软骨变薄或丧失4膝。结果提示超声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评价老年人膝关节退行性变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髌上囊、滑膜、股骨髁软骨及软骨下皮质的情况,评价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RA组与对照组的膝关节髌上囊液体厚度、滑膜及股骨髁软骨厚度及软骨下骨皮质的回声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论:高频超声通过观察关节积液、滑膜、软骨及软骨下骨皮质的病变为临床辅助诊段RA及其疗效评价、鉴别诊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早期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效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以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2组对象均予以膝关节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统计2组对象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检测并统计2组对象实验室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同时,予以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滑膜厚度分级和滑膜血流信号分级,对比分析不同级别患者的Hs-CRP、ESR、RF指标值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滑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滑膜内动脉阻力指数、股骨内/外髁软骨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滑膜增生、骨侵蚀、膝关节髌上囊积液及滑膜彩色血流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Hs-CRP、ESR、RF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滑膜厚度与Hs-CRP、ESR、RF均呈正相关(r=0.512、0.405、0.427,P0.05),滑膜血流信号与Hs-CRP、ESR、RF均呈正相关(r=0.493、0.526、0.446,P0.05)。结论:予以早期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高频超声检查不仅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变特征,同时能够通过滑膜厚度及血流信号的监测间接反映患者膝关节的炎性病变程度和疾病的活动性、严重程度,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系炎膝关节滑膜及血管增殖的高频超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及血管增殖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二维、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了 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二维声像图、血流信号显示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① 83个膝关节滑膜增厚 (96 .5 1% ) ,厚度 2 .2~ 17.3mm ,平均为 (5 .79± 2 .2 8)mm ,腔面毛糙不平 ,大部分可见绒毛状突起。②滑膜血管增生 ,6 8个关节滑膜内显示低速血流信号 (81.92 % ) ,显示率与滑膜厚度有关。能量多普勒 (CDE)可提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为 0级的滑膜内血管显示率 ,并可显示更丰富的树支状或网状血流。③频谱多普勒检测 ,动脉Vmax=(11.76± 3 .6 8)cm /s ,Vmin=(4.6 8± 1.6 2 )cm/s ,RI =0 .6 3± 0 .0 5 ,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为 (4.37± 1.0 3)cm/s。结论 高频超声是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病变无创性敏感方法 ,可准确地显示关节滑膜增生及血管增殖等重要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超声检查对评估滑膜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超声检查技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 (RA)及骨性关节炎 (OA)患者的膝关节的滑膜病变情况 ,了解正常人群膝关节的滑膜情况。方法 超声检查 3 6例RA、3 3例OA共计 13 8个膝关节及 44例正常对照组的 88个膝关节的髌上囊进行横切面与纵切面探查 ,测量其滑膜厚度 ,观察关节腔积液的情况。结果 正常人膝关节滑膜厚约 (0 .10± 0 .0 2 )cm ,RA与OA患者膝关节滑膜均明显增厚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0 1) ,但RA与OA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RA膝关节积液发生率高于OA。结论 RA和OA患者双膝关节滑膜均明显增厚且表面不光滑、边缘不规则 ,RA膝关节受累后易发生关节积液 ;正常人的滑膜厚度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