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孤啡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内阿片肽,深入研究表明,孤啡肽广泛参与调节机体多种生理功能,如疼痛、感觉、记忆、应激、泌尿、免疫、激素调节等,并且参与到胃肠的植物性神经功能调节中。此文综述了孤啡肽与消化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孤啡肽是阿片肽家族的新成员.其结构与强啡肽相似.但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低。孤啡肽受体(OP4)与普通的阿片肽受体不同,具有多种功能,如进食调节、学习与记忆、心脏和肾脏功能调节、自主运动、胃肠活动、控制焦虑和应激.以及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等。 文章就孤啡肽系统的功能乃其与脑缺血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孤啡肽是阿片肽家族的新成员,其结构与强啡肽相似,但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低。孤啡肽受体(OP4)与普通的阿片肽受体不同,具有多种功能,如进食调节、学习与记忆、心脏和肾脏功能调节、自主运动、胃肠活动、控制焦虑和应激,以及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等。文章就孤啡肽系统的功能及其与脑缺血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孤啡肽及其受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阿片肽类受体-递质系统,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参与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听觉系统、生殖内分泌系统等多系统及痛觉的调节。现将近年来关于孤啡肽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研究表明,呱啡肽作为一种胃肠道内的活性肽类物质,对胃肠道运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促进结肠动力、治疗便秘人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本介绍孤啡肽的基本概况其在胃肠道的表达和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孤啡肽(Orphanin)是新发现的一种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对于孤啡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生理方面,动物实验提示具有拮抗吗啡镇痛效果的作用,其生物学效应尚未完全阐明[1,2],本文对消化系疾病患者血浆孤啡肽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正常对照选自本单位健康工作人员19例(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0.1岁(19~58岁)。消化系疾病患者76例,其中肝硬化18例,肝癌12例,慢性胆囊炎10例,慢性胃炎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急性胰腺炎8例,壶腹癌3例,食管癌3例(男42例,… 相似文献
8.
孤啡肽对大鼠体内外结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孤啡肽受体在结肠运动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大鼠离体结肠肌条张力测定法、在体结肠肌电测定、炭末推进试验等研究了孤啡肽受体的内源性配基——孤啡肽对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结果:孤啡肽(1-1000 nmol/L)剂量依赖性地引起离体结肠肌条的强直性收缩;孤啡肽(1 μg/ kg)iv诱导在体近端结肠的相位性收缩和基础张力的增加(t=2.41,P=0.02);孤啡肽(3 nmol/ kg)sc加速活性炭悬液通过结肠的转运(48.0± 1.24 vs 43.5±2.63,t=-4.5,P=0.008).结论:孤啡肽通过一个神经性的非阿片受体介导的机制加速大鼠结肠的收缩和转运,孤啡肽在结肠生理功能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孤啡肽OFQ含量的变化.方法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4岁~82岁,平均60岁.其中胃癌6例、结肠癌5例、食管癌4例.应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浆含量.结果血浆OFQ水平(ng/L)在消化道肿瘤组为66±10,对照组为9±1,两者相比,P<001;血浆OFQ水平在胃癌、结肠癌和食管癌分别为74±16,95±9和20±4,前两者分别与后者相比,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血浆OFQ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浆OFQ浓度可能参与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胃肠癌血浆OFQ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OFQ含量升高的幅度可能为判断病情恶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发现的内吗啡肽(EM)是μ-阿片受体(MOR)的高亲和力、高选择性的内源性配体。EM与MOR高亲和力结合后,通过激活G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离子通道的变化,从而广泛参与痛觉调制、摄食行为、感知、心血管、消化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此文重点就内吗啡肽在胃肠动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Fas/FasL与消化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梅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1,21(1):52-55
Fas/FasL系统是指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及其配体分子,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肝和胃肠道的许多细胞可表达Fas/FasL,且在多种肝脏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IL_2Rα与消化系统疾病王彩花钱可大唐训球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浙江省杭州市310009主题词受体,白细胞介素2消化系统疾病Subjectheadingsreceptors,interleukin_2digestivesystemdise... 相似文献
13.
瘦素(Leptin)是肥胖基因(Ob)的编码产物,Ob-R是其受体,在体内分布于多种组织器官。Leptin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具有促进多种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肿瘤相关。近来,学者们对Leptin及其受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Leptin及其受体在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幽门螺杆菌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报道了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黏膜中存在1种弯曲的细菌,我国也开始了研究这种细菌和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江绍基等1987年报告了209例胃镜检查中,弯曲样细菌阳性的有105例(69%)。此种细菌最初被命名为幽门弯曲菌,从1989年起,正式定名为幽门螺杆菌(Hp)。1流行病学:我国属于Hp高感染国家。在无症状人群中Hp感染率为60%~65%。上海市区Hp感染率为40%,郊区为61%。Hp感染者的家庭成员中Hp感染率为69%。2诊断方法:对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应是细菌培养的结果,但在临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生长抑素受体1~5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抑素受体(SSTR)作为与生长抑素(SST)及其类似物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在体内广泛分布,尤其是消化系统。SST发挥生理作用需要与其受体结合。SSTR主要有5种亚型(即SSTR1~5),在不同的种属和组织中分布与表达的亚型及量均不同。研究表明,SSTR在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SSTR各亚型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发现胃肠道存在味觉受体及相关信号分子之前,人们对它的理解局限在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随着舌味蕾中营养敏感机制的研究进展,出现了许多关于肠道化学感受细胞的相关研究。肠道化学感受机制与其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关,对肠道味觉信号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王小英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22(4):210-212
生长抑素受体(SSTR)作为一种脑肠肽的受体广泛分布于消化系统,发挥着多种功能。本就SSTR分子生物学特点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表达情况和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胃肠神经系统与胃肠动力药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学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6):465-467
体内胃肠道是唯一由中枢神经、肠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支配的系统,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胃肠动力与胃肠神经系统密切相关。1993年巴塞罗那第二届欧洲消化周专题会上估计因消化不良而就诊的病人占门诊病人的30%,与我国康信强统计发现人群中消化不良发病率达20%~40%吻合。李增然等调查发现消化不良病人中73%属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