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究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脑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两组VEGF及CK-B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增加血流量,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运动、智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智力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发育商(DQ)、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总智商(FIQ)及认知评估系统(C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并智障患儿临床疗效,促进神经智力发育,改善运动及认知功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瘫患儿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脑血流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VP显著高于对照组,PI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增加血流量,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患儿则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法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时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有益,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粟愿学 《中外医疗》2015,(6):164-165
目的:观察研究穴位注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并确诊的84例痉挛性小儿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穴位注射、针刺治疗,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痉挛程度、以及步行能力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显著疗效(P<0.05)。结论穴位注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减少患儿痉挛发作,且增强患儿的步行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结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李教授给予针刺手法与小儿推拿及康复训练手法治疗相结合,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包括Vojta法、日常生活作业疗法及Bobath法等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安静休息20min,治疗时每次40min,每天1次,1周休息1天,20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用GMFM量表、Ashworth量表及综合功能改善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6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改善患儿肢体痉挛和运动及提高综合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并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 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 00%。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手法对缓解小儿痉挛型脑瘫降低肌张力、改善患儿肢体痉挛和运动及提高综合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71-174
目的 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症状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7 年6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流涎患儿50 例,收集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 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针刺和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大脑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及流涎等级。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个月后观察组患儿VP、PI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流涎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症状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积极改善患儿脑部血流,显著提高患者的流涎控制率,提高护理总有效率,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86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大幅度运动、适应行为、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精细控制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可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皮针联合健脑益智方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2015年4月—2017年8月选择我院诊断及治疗的脑瘫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用药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每次留针15 min,每天1次,每周6次)联合健脑益智方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中文版GMFM(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量表、改良Ashworth法及大脑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VP)、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GMFM量表分别为(43.26±12.69)分、(56.78±14.10)分,改良Ashworth量表分别为(1.64±0.42)分、(1.23±0.38)分,VP数值分别为(131.85±10.58)cm/s、(139.61±11.24)cm/s,PI数值分别为(1.04±0.26)%、(0.89±0.24)%,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因针刺出现2例皮下瘀青,热敷后消失,未对研究产生影响。结论:头皮针联合健脑益智方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确切,改善肢体运动和肌张力状态,改善脑微循环,且患儿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疗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治疗的7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功能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刺综合疗法(头针+体针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功能总疗效、儿童独立运动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Wee FIM评分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综合疗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能明显改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形态学分型困难的白血病24例免疫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慧  马东初  蔺迪  于卉影  时葆赋  陆岩 《医学争鸣》2006,27(13):1185-1187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4例临床形态学诊断困难的急慢性白血病进行快速、有效地免疫分型,以指导临床化疗. 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分型根据抗体积分系统,并与FAB分型进行比较. 结果: ① 9例临床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② 5例临床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的患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1例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且1例伴红系异常改变; 1例为未分化型白血病;1例为淋巴细胞白血病B,T双表达;③ 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2例为髓系白血病;3例为红白血病(M6);④ 1例MDS伴骨髓纤维化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M6;⑤ 4例疑似粒-淋双表型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粒-淋双表型白血病. 免疫分型与FAB分型的符合率为79.2%. 结论: 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弥补FAB分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白血病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吴庭安 《吉林医学》2010,31(15):2172-2173
目的:探讨对早期食道癌患者应用希罗达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对13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希罗达联合放射治疗,并与同期单存放疗患者比较。结果:联合组对患者完全缓解率有影响,能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声音嘶哑因为例数太小无法进行比较,患者吞咽困难改善率,联合组优于单纯放疗组,对胸痛影响无差异,且两组治疗患者均未见Ⅲ级以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希罗达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李春萍  姜凤鸣  麻海春 《吉林医学》2007,28(9):1074-1075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行人工流产术且无相关禁忌证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32岁,体重43kg~62kg。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20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年龄、体重和人流时间均无差异(P>0.05)。R组瑞芬太尼静脉滴注剂量为0.75μg/kg,丙泊酚静脉滴注剂量为2mg/kg,P组丙泊酚静脉滴注剂量为3mg/kg。两组待麻醉满意后开始行人工流产术,同时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手术结束时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苏醒时间,并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R组诱导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P组诱导后2min时Bp下降、HR减慢、SpO2降低比R组明显(P<0.05);R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麻醉镇痛效果确切,用药量小,起效快,呼吸、循环抑制较轻,患者术后苏醒快,此方法优于单纯用丙泊酚麻醉治疗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痨"的疗效。方法:对108例患者经过辨证分型,采用中医药内服外敷:内服瘰疬宁片(院内制剂)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外敷七味内消膏(院内制剂)行气活血,消肿散结;或丹剂(加味Ⅰ号丹,Ⅰ号丹,Ⅱ号丹,生肌散等院内制剂)祛腐提脓,生肌收口;同时配合西药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果:108例患者治愈率为97.22%。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博取了中西医之长,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复合Innovar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方法 :选择自愿人工流产孕妇 10 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5 0例。A组 :丙泊酚加Innovar(芬氟合剂 1∶5 0 )静脉注射 ;B组 :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对循环与呼吸影响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 (P <0 .0 0 1) ,无局部注射痛 ,术中BP、HR、SPO2 基本平稳 ,醒后无腹痛 ,安静舒适。结论 :丙泊酚复合Innovar静脉注射 ,镇痛确切 ,不良反应少 ,是门诊人工流产术较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轮状病毒肠炎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多见于秋冬季节,呈流行性,可导致胃肠道、肝脏等消化系统损害,还可并发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损害,重者可致死亡。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惊厥、昏迷、肢体瘫痪等症状,其中惊厥是最常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原因及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发惊厥相关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惊厥发生,减轻脑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住院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惊厥分为惊厥组(47例)与非惊厥组(87例),患儿入院后留取粪便样本,进行大便RV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生化、尿常规检测。记录患儿性别、年龄、呕吐次数、腹泻次数、发热发生率、脱水情况、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结果 惊厥组患儿腹泻次数、CK-MB高于非惊厥组患儿,发热发生率、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非惊厥组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OR=0.131,95%CI(0.045,0.383)〕、血钙〔OR=66.923,95%CI(5.630,795.468)〕、血糖〔OR=1.958,95%CI(1.316,2.915)〕、CK-MB〔OR=0.989,95%CI(0.979,1.000)〕为RV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腹泻次数、发热、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及CK-MB等指标,特别是发热、血钙、血糖及CK-MB变化可能影响惊厥发生。因此,仔细询问病史,及时完善生化检查,及早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对症治疗,可预防惊厥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钾,透析前血钠,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清晨透析前平卧位血清醛固酮浓度,记录应用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等和残尿量,糖尿病史等情况。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参数关系。结果102例患者中有36例发生高钾血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与患者高钾血症与饮食钾摄入量相关(r=0.66,P=0.000),与血清醛固酮水平、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糖尿病史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钾摄入量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钾饮食是引发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糖耐量减低(IGT)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糖脂代谢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IGT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结果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变化。结论IGT患者高血糖状态、胰岛素抵抗(IR)与炎症关系密切,吡格列酮治疗在改善糖脂代谢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使hsCRP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