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脊髓损伤发病率较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目前脊髓损伤急性期和慢性期有多种康复方案,应针对患者所处时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的膀胱康复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52例SCI患者通过留置导尿、间断导尿及反射性排尿的训练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疗效。结果45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有6例病人需长期间断清洁导尿,1例伴有尿失禁,需配合使用假性导尿。结论科学的康复护理可避免长期留置导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如今交通事故、工矿事故、外伤、运动性损伤等增多,SCI患者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且SCI患者多为青壮年,这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打击.由于SCI 后的特殊性神经功能障碍及治疗难度,让医学工作者和大众一直持悲观态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对SCI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SCI的治疗和康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分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当今随着交通事故、外伤及运动性损伤的频发,SCI呈上升的趋势,且SCI患者多为青年人,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对于上肢骨与关节、神经和肌肉的损伤 ,无论是非手术或术后及早地进行康复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1995年 6月至1999年 6月 ,我们对 5 6例上肢损伤和术后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了综合性的康复治疗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6例患者 ,男 34例 ,女 2 2例 ,年龄 3~ 6 5岁。损伤类型有臂丛神经损伤 7例 ,肱骨骨折 5例 ,桡骨骨折 10例 ,尺骨骨折 2例 ,双骨折 3例 ,腕骨骨折 3例 ,掌指骨骨折 6例 ,肌腱、韧带损伤及疤痕挛缩 14例 ,双侧 1例 ,经手术治疗 41例 ,未做 15例。1.2 治疗方法 :一般在损伤和术后早期有肿胀…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致尿潴留容易引起膀胱及尿路感染,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现就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康复的护理体会作如下陈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发育商(DQ)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VP、PI和DQ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视觉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为分析2010年SCI数据库收录针刺文献的情况,以SCI源数据库为检索库进行网络检索,以acupuncture作为题目检索词,2010年为检索年限,对共检索出的405篇相关文献资料从国别、类型、出版来源、影响因子、学科类别、论文涉及病种及研究方法等8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针灸领域的医生及研究人员了解针刺发展的国际国内最新趋势与动态以及今后文献检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29-33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康复和针刺治疗相比较,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针推康复分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共59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基础组(n=20)、针刺组(n=19)和贴扎组(n=20)。基础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其余两组在基础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针刺治疗和肌内效贴治疗,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进行上肢功能评定,使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定痉挛,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三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针刺组、贴扎组的效果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三组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三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三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各组均有提高(P0.01),但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肌内效贴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效果与针刺治疗相似,优于基础康复治疗;肌内效贴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2组进行Portmann评分、H-B分级、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Portmann评分,H-B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Ⅵ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独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50-153
目的 探讨益智开窍针联合康复训练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08例患者按照1~108个数字进行编号,安排护士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益智开窍针治疗。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洛文斯顿认知评价箱(LOTCA)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采用ADL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于干预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oCA、LOTCA评分分别为(27.36±2.47)分、(61.88±7.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96±2.23)分、(56.69±5.72)分,且干预后MoCA、LOTC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智开窍针联合康复训练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其可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手部肿胀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实验组比对照组V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13分,肩关节疼痛减少2~3分,肩关节活动度中外展改善最显著,增加54分,手部肿胀减少10mL,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肩痛、手肿及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早期介入传统中医康复的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8):87-90
目的 观察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确实可行的、有效的综合康复疗法.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8例.A组为早期介入电针、推拿、中药泡脚配合现代康复训练组即治疗组,B组为单纯现代康复训练组即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将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程度、胫前肌肌力、足背屈的角度、步行能力、ADL评定进行两组比较;治疗3个月时,A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优于B组(P<0.01).结论 早期介入传统中医康复的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FD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联合组与单纯训练组,各62例,联合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单纯训练组仅应用盆腔肌肉康复锻炼治疗,疗程为4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前2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的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均较单纯训练组显著降低 (P<0.01).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PFD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及盆底电生理特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分期针刺规范化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恢复期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180名,随机分组为分期针刺+康复组(A组)、传统针刺+康复组(B组)、康复组(C组)。3组分别接受传统针刺的辨证取穴治疗和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分期针刺取穴治疗,并同时接受系统现代康复治疗。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巴氏指数(MBI)以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在总的临床疗效分期针刺+康复组(A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康复组(B组)和康复组(C组);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BI量表、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量表积分治疗后经完全随机方差分析检验,分期针刺+康复组(A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康复组和康复组(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分期针刺疗法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30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证候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40%,对照组65.12%(P <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2组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比较均有所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护理能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