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膀胱癌中bFGF和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形成与膀胱癌的发病及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膀胱癌组织和21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和第VIII因子相关抗原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bF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均显高于正常膀胱胱组织,而且两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均密切相关。肿瘤复发的bFGF表达和MVD均显高于复发,bFGF强阳性表达的MVD值显高于阴性及弱阳性表达,结论:bFGF通过促进血管形成而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bFGF和MVD可作为膀胱癌生物行为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VEGF和bFGF共同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因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及8例正常膀胱组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检测。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VEGF和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和46.8%,共同表达率为33.9%。VEGF和bFGF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 VEGF和bF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VEGF和bFGF共同表达对于判定膀胱癌复发、转移和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4 8例膀胱癌存档标本和 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 :4 8例膀胱癌存档蜡块中有 2 3例阳性 ,浸润性癌显著高于浅表癌 (P <0 .0 1) ,除G1和G2 之间外各分级阳性率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阳性着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正常逼尿肌及肿瘤基质。结论 :bFGF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诱导膀胱癌血管生成 ,或通过胞内分泌作用刺激某些酶的产生 ,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bFGF高表达对预测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拮抗bFGF的作用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膀胱癌复发和转移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VEGF和 bFGF在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Guo ZH  Mei H  Huang J  Li SY 《癌症》2003,22(3):307-309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ior,bFGF)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诱导血管形成,是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物质,但它们在单发性和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差异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是探讨VEGF和bFGF在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0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VEGF和bFGF的检测,观察单发性和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bFGF表达的关系。结果: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VEGF阳性率为55.6%,bFGF阳性率为50.0%,以及VEGF和bFGF共同表达阳性率为50.0%。均明显高于单发者的水平,而高水平表达的多发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61.1%也明显高于单发组的复发率(单发组的复发率16.7%)。结论:VEGF和bFGF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FGF进行检测,并对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膀胱癌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4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预后有关(P〈0.05),与浸润性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bF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bFGF是膀胱癌血管形成过程中一个主要血管生成因子,bFGF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定量有可能成为预测膀胱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bFGF蛋白表达与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胶质瘤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vecellnuclearantigen ,PCNA)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方法 根据WHO标准进行分类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 35例胶质瘤和 7例正常脑组织石蜡标本中bFGF与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bFGF和PCNA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多 ,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少 ,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 ,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r=0 .74 ,P <0 .0 1)。结论 人脑胶质瘤bFGF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它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与膀胱癌发病之间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膀胱癌标本和2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Vl6/1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细胞周期蛋白(cycljn)D1和cyclin E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结果:膀胱癌中HPVl6/18阳性率为65.4%,显著高于正常的27.3%;而且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相关,但与肿瘤复发无相关。膀胱癌中HPVl6/18与bFGF及cyclin D1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但与cyclin E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PVl6/18感染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而且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中VEGF和bFGF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bFGF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和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和46.8%.VEGF和bFGF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VEGF和bF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VEGF和bFGF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膀胱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1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25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16.0%vs50.7%,P〈0.001)。PCNA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复发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本组104例浅表性膀胱癌(Ta~T1)随访2~95个月,其中复发64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和15.0%(P=0.001)。[结论]PCNA蛋白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v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eNORS)嗜报染色方法,研究了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活性。结果发现该癌的PCNA指数分别为:Ⅰ级11.7%(n=17.x±1.93),Ⅱ级21.95%(n=17.x±2.11),Ⅱ级48.63%(n=17,x±1.85),三组比较,经H检验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每核AgNORS平均数分别为:Ⅰ级4.56(n=17,x±0.06),Ⅱ级6.63(n=17,x±0.09).Ⅲ级9.73(n=17,x±0.34),三组比较,经H检验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51个膀胱癌标本的每核AgNORS平均数和PCNA指数作相关性分析,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r=0.646,p<0.005)。结果证明PCNA指数和每核AgNORS平均数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PCNA指数和每核AgNORS平均数越高。提示PCNA和AgNORS染色可提高膀胱癌组织学分级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中VEGF与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检测直肠癌中VEGF及PCNA的表达 ,探讨其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直肠癌中VEGF及PCNA的表达。结合组织学分类、淋巴结转移等分析。结果 正常结肠粘膜中VEGF及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 15 .4 %及 6 .7% ,直肠腺瘤中VEGF及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 16 %及 2 8% ,直肠癌中VEGF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5 .5 %及 84 .9%。结论 综合检测VEGF与PCNA ,对于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较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例正常膀胱组织及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bFGF进行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46.8%。低分化癌和浸润性癌中的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和浅表性癌(P〈0.05),复发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bFGF阳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14.
To correlate the frequency of p53 mutations, bcl-2 expression and the proliferation status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with cell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their clinico-pathologic findings.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from 39 superficial (T1G1-G3) and 23 invasive (T2-T4a G3 N0M0) primary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s (TCC) in the bladder were investiga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for p53, bcl-2 and PCNA. The median follow-up was 37 months; 24 had recurrences. The proliferation index (PI) was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CNA-positive cells in the tumor cells.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and the apoptotic index (AI) was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TUNEL-positive tumor cells. p53 mutation was identified in 50 patients (80.6%). The mutation was most common in tumors grade 3 (91.3%) as compared to grade 2 (78.5%) and grade 1 (72.7%, P<0.05). Stage pT2 tumors had a higher frequency of p53 mutation (95.7%) as compared to pTa-1 tumors (74.3%, P<0.01). Only 14 tumors (22.5%) expressed bcl-2; grade 3 tumors expressed bcl-2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P<0.05);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bcl-2 and tumor stage. There was no interrelation between p53 mutation and bcl-2 expression (P>0.05). The PI ranged from 17.2% to 41.8% (median 22.4%) and the AI from 1.9% to 3.5% (median 2.9%) in bladder cancer. Statistical analyses revealed a close associations between PI, AI and tumor grade and stage of bladder cancer. p53 mutation correlates with invasion. p53 and PCNA overexpression may offer valuable additional prognostic information in bladder tumors.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he tumor grade, cell proliferation may be accompanied by frequent apoptosis in bladder cancer, but the PI increased much more than the AI.  相似文献   

15.
庞健  徐钢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12):899-90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2便骨巨细胞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元原(PCNA)的检测分析,探讨PCNA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分布及与Jaffe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结果显示,PCNA的阳性反应只在骨巨细胞瘤波形蛋白阳性的单核基质细胞的胞核中出现,而多核巨细胞均无阳性表达;PCNA在骨巨细胞瘤中的增殖指数虽随Jaffe病理分级增高有呈递增趋势,但各级相互之间在交叉重叠现象;PCNA增殖指数低即低度增生的骨巨细胞瘤复发率低,PCNA增殖指数高即中度和重度增生者复发率明显增高。本文结果进一步支持单核基质细胞是骨巨细胞瘤的主要肿瘤细胞成份的观点,并提示PCNA的表达与Jaffe病理分级不完全一致,但PCNA是判断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L)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移植瘤的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实验,观察不同剂量TL对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研究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各实验组(TL0.125、0.25和0.5mg·^-1kg·day^-1)抑瘤率分别达到66.16%、78.14%和89.92%,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和各实验纽瘤组织MVD分别为36.25±8.64、22.75±6.67、17.65±7.11和9.87±3.34(P〈0.01);TL抑制移植瘤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且VEGF基因下调与MVD的减少具有相关性(r=0.7424,P〈0.01).结论:TL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移植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脑肿瘤细胞PCNA和Ki—67表达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45例(4组)原发性脑肿瘤的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Ki-67)阳性率均为100%,两种阳性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并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两种阳性细胞密度间也呈正相关,各肿瘤组PCNA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同组Ki-67阳性细胞密度。提示PCNA和Ki-67表达水平均能较客观地反应脑肿瘤的增殖速度和恶性程度。PCNA能用于石蜡切片是检测增殖期细胞更实用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增加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指标。[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采用SP 免疫组化方法和 AgNORs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有确切随访结果的 78例鼻咽鳞状细胞癌和 22例鼻咽粘膜组织标本进行了定量 研究。[结果]经PCNA阳性反应计算出的增殖指数(PI)和图像分析的AgNORs计数及其颗粒总面积均与NPC分化程度高度相关, 随NPC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少;PCNA阳性反应增殖指数与AgNORs计数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认为PCNA的 表达和 AgNORs图像分析技术有助于 NPC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