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2例拟行LC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引流组(n=158)术后未行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引流组(n=154)术后行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观察两组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非引流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引流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一般行LC治疗患者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96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术后两组切口感染、肠粘连发生率以及术后病人的住院天数.结果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9.0%和8.0%(P〈0.05);肠粘连发生率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分别为10.7%和4.5%(P〈0.05);腹、盆腔残余脓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1%和1.2%(P〉0.05);引流组与非引流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3±2.7)d和(5.1±1.9)d(P〈0.05),引流组还存在拔管恐惧、脱管等并发症,结论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更明显地降低术后并发症,且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是否置放腹腔引流以及其利弊.方法 总结了2006年5月~2008年10月所施605例LC术患者中96例置放腹腔引流管的优缺点.结果 LC术后置放腹腔引流指征应当放宽,尤其是在犹豫不决时应果断放置引流管,因为它有利于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LC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引流是观察LC术后并发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毅  郑建农  黄煜崧   《中国医学工程》2012,(1):41+43-41,4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1830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历。结果 1830例中未放置腹腔引流者1384例(75.6%),恢复顺利。余446例(24.4%)放置腹腔引流管,均有少量淡红、暗红或淡黄色液体,术后24~72h拔除,康复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刘碧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154-315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胆瘘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3年11月行LC患者627例,其中并发胆瘘9例(1.44%),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行剖腹探查,3例再次行腹腔镜探查,3例在B超定位下行腹腔引流;2例行经皮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治疗。结论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胆管梗阻等是LC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术后严密观察,早期发现,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胆囊切除术后是否腹腔放置引流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根据我院103例资料显示胆坐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效果较好,通过引流管可以观察和了解术后情况,防治胆瘘胆床出血也能及时处理。就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从1992—03~1997-03共行胆囊切除术158例。IO3例术后腹腔放置引流。55例术后没有放置引流。其中在腹腔放置引流的103例中,术后发生肥瘘2例,占1.9%,腹腔出血1例,占0.9%,经B超证实右上腹胆床周围积液1例,占0.9%,胆瘘2例和胆床出血1例均没有再次手术,保守治疗后痊愈。但在55例胆囊切除术后没有放置腹腔引流的病例中…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凝血酶联合顺铂对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腹腔穿刺,置入深静脉留置管引流,灌注凝血酶加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患者22例,观察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CR+PR)81.9%,无效率18.1%。结论凝血酶联合顺铂经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是一种有效、可行、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结石嵌顿于胆曩管引发急性胆囊炎时,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对67例胆囊管结石嵌顿并急性胆囊炎,实施LC手术。采用于嵌顿结石与胆总管之间耐心仔细解剖胆囊管,放置钛夹或缝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用加长型气腹针,自右锁骨中点的肋缘下穿刺孔,Trocar旁,进入腹腔,穿刺胆囊底部,接吸引器抽出胆囊内液体,达到减压目的。可钝性自胆囊床上剥离下胆囊。放置腹腔引流。结果67例病人LC均获得成功。术后1例并发现胆总管结石,行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治愈。67例术中均发现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管并胆囊颈部,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间40~140min,术中失血约20~100ml。术后腹腔引流管总量20~150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4~72h。术后平均住院日5.6d。结论挤压方法常不能推动胆囊管内的嵌顿结石。仔细耐心游离或辨认出嵌顿结石与胆总管之间的胆囊管部分,是该类LC手术成功的关键。长气腹针减压、放置腹腔引流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可行性。早期急性胆囊炎已不再是LC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穿刺并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白介素-2(IL-2)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38例老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后腹腔内使用药物,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IL-2;对照组19例,腹腔内单独使用IL-2。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腹腔穿刺并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IL-2是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结节性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风险因素.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常规LC的58例严重结节性肝硬化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成功52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术后出现胆漏2例,其中经腹腔引流痊愈1例,经超声介入治疗痊愈1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放置腹腔引流管16例;术后出现腹水10例;切口感染3例;12例输注血浆蛋白制品.手术时间平均60~120分钟,术中无胆总管损伤.患者均经综合支持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2天.结论 严重结节性肝硬化患者行LC是相对安全的,但常规剥离胆囊床的过程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术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的必要性。方法自我院2006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4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无腹腔引流组(74例)不放置腹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组(74例)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均采用胃癌D2根治术,使用相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无腹腔引流组与腹腔引流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停胃肠解压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术的应用没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徐建宏  刘修丽  柏爱华  陈兵 《中外医疗》2011,30(24):33+35-33,35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实施900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9例完成LC术,9例中转手术。12例术后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无术后出血、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经过严格培训,掌握LC的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合理放置引流管,适时中转开腹,基层医院开展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科引流在腹部外科及肥胖病人术后引流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5月-2009年9月施行腹腔手术850例,术中常规于腹腔及切口内放置多侧孔血浆引流管,术后经血浆引流管观察出血、感染引流等情况.结果 对所有行腹腔手术病例观察未出现因放置腹腔引流及皮下引流所致的再度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术后恢复优于未放置引流组病人.结论 腹腔手术施行外科引流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期.该技术应用安全,取材简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侯伟周 《中原医刊》2009,(22):65-6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近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经LC成功切除胆囊,手术成功率98.2%,中转开腹1例,占1.8%,2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17~160min,平均(56±5)min;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3.6d。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胆道损伤、切口感染各1例,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0例老年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72%)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和)糖尿病;5例(5.5%)有腹部手术史。Lc中转开腹2例(2.2%),LC平均手术时间25—110min,术中平均出血20—100ml,术中无损伤,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3.3%),其中肺部感染l例,局限性腹腔积液1例,泌尿系感染l例。90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4~13d。结论LC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胆囊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张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121-12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预防性置腹腔引流管对防治胆漏的意义。方法2006年1月-2010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0例,术后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胆漏10例,经引流后全部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对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60例平均手术时间(66.2±10.4)min,术中出血(44.5.±12.8)rnl,住院时间(4.2±1.3)d。60例中有34例胆囊三角粘连、胆囊水肿严重,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于2~4d后拔除。术后出现1例胆汁漏。术后随访3月,复查后无腹腔积液,肝功能异常等情况。结论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对于三角区粘连严重、胆囊管变异及Mirrizi胆囊等情况的处理较细致,拓宽了腹腔镜手术适应症,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干预对并发胆囊破裂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行LC并发术中胆囊破裂病例共196例,筛选出进行术中干预病例共122例为实验组,未行术中干预病例74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研究两组术后48h平均体温、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腹腔引流液总量及穿刺口感染率等术后恢复指标。[结果]实验组各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C术中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减轻因术中胆囊破裂而产生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e Enbolization,PSE)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Ⅲ级以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Seldinge法经脾动脉造影后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性栓塞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11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40min,患者术后24~48h即可进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及腹腔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方法:回顾分析LC治疗急性胆囊炎1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实施LC成功,1例中转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50min,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43例。结论:掌握手术适应征及准确操作,LC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