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衰患者284例,分为脑啡肽酶抑制剂组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各142例,两组患者在规范应用倍他乐克、螺内酯等抗心衰基础治疗上,按分组分别予以脑啡肽酶抑制剂及...  相似文献   

2.
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的应用改善了心衰的疗效,但病死率仍高,其原因是现有常规治疗尚不能充分有效地阻止心衰患者的左室重构和预防心脏性猝死[1].我们选择8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螺内酯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比较其近期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 :入选 2 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入螺内酯组与对照组 ,各 10例 ,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 1个月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 Ⅱ与醛固酮。结果 :治疗 1个月后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 ,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螺内酯可明显抑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 ,降低肾素活性及醛固酮 ,这些改变有可能为螺内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 入选 32例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螺内酯组与对照组 ,各 16例 ,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 1个月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 螺内酯治疗 1个月的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明显低于治疗前 ,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螺内酯可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 ,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有多种因素参与。近年大量的研究显示 ,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神经、激素系统长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衰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 )是心衰治疗的关键。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 (又称安体舒通 ,spironolactone ,aldactone)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 β受体阻滞剂后第三个能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药物[1 ] 。本文就醛固酮对心衰的影响 ,及螺内酯…  相似文献   

6.
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入选3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入螺内酯组与对照组,各15例,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治疗1个月后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螺内酯可明显抑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肾素活性及醛固酮.  相似文献   

7.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对照组),贝那普利+螺内酯组(螺内酯组)。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醛固酮水平在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螺内酯组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只有与螺内酯长期联合治疗才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老年常见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衰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与认识,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慢性心衰中作用也不断受到关注。我们从2002年起观察伊贝沙坦与螺内脂联合使用对老年心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的醛固酮逃逸现象及螺内酯干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时 ,血浆醛固酮在短期下降 ,长期治疗时仍可增高 ,即出现醛固酮“逃逸”(escape)现象。本研究观察心衰患者在ACEI治疗过程中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发生以及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 (spironolactone)对该现象的干预。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连续入选 1998年 9月~ 1999年 10月期间住院的心衰患者 6 9例。1 纳入标准 :(1)心衰患者 ,符合Framingham诊断标准 ;病史 6个月以上 ,入选前未用过ACEI及螺内酯 ;(2 )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应用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长期应用ACEI后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因此,螺内酯(安体舒通)在CHF中独有的抗醛固酮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CHF,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贫血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其发病机制与血液稀释、铁缺乏、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疾病、炎症性免疫激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应用等因素有关。贫血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被认为是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因子。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性贫血的新靶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慢型克山病心衰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山病(Keshan disease,KD)是发生于我国病因不明的一种地方性心肌病,临床上主要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经过我国克山病防治工作者多年来的努力,目前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已经很少发生。潜在型克山病心功能代偿良好,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慢型克山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及不同程度心力衰竭,病死率高,预后差,是目前主要临床类型。改善慢型克山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是现阶段克山病防治的主要任务。近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慢型克山病心衰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国内报道慢型克山病的预后已有较大改观,但对其治疗仍然维持在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和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慢型克山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揭示慢型克山病心衰发生发展机制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心胸比例(CTL)。结果无进行心血管事件和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后显效3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3.3%,且治疗后的HR、SBP、LVEF及CTL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对比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组(A组)与卡托普利合用倍他乐克治疗组(B组)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A组血管紧张素Ⅱ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提示β受体阻滞剂降低CHF病人的血管紧张素Ⅱ升高的发生率,是其降低CHF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山东省立医院郭玲综述王克平审校近十余年来,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除了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它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及心脏保护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现将近几...  相似文献   

16.
报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治疗严重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12例。结果表明:全心衰伴低钠血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值显著升高,血清钠与肾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305,P<0.05),提示低钠血症是心衰病人肾素增高的指标。卡托普利对严重心力衰竭所致的低钠血症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但剂量宜小,并需加强血压,肾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李隆贵 《心脏杂志》2003,15(3):265-26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种程度的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都具有重要作用 ,剂量宜大 ,及早应用对心衰形成的干预作用更明显。重症心衰患者宜用螺旋内酯。β-阻滞剂已被列入中度心衰 (心功能 级 )患者标准的三联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60例,在常规接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小剂量螺内酯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20 mg;中剂量螺内酯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40mg。常规治疗组20例,不给予螺内酯治疗,余治疗同前。动态观察心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NYHA分级变化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中剂量螺内酯组、小剂量螺内酯组和常规治疗组1个月临床综合疗效分别为90.0%、90.0%和75.0%。螺内脂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NYHA分级均有所改善,但螺内酯组治疗后改善显著(P<0.05),治疗后小剂量、中剂量螺内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小剂量、中剂量螺内酯组血清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降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血清脑利钠肽水平可作为评价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12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心功能进行性减退,病程长短不等,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现的频率极高,预后不良,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移植术乃是其最终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螺内酯(安体舒通)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各种心肌疾病和/或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 笔者应用卡托普利对51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通过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和对心脏的直接作用,卡托普利可使肺动脉压降低,肺心病心力衰竭得到改善。结论 经治疗总有效率为88.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