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IVF-ET中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VF-ET助孕的110例不孕症妇女,根据有无输卵管积水分为积水组(n=48)和对照组(n=62),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组间子宫动脉血流、内膜形态、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及IVF-ET结局。结果:积水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水组hCG注射日A型血流(可检测到子宫内膜和内膜下均有血流通过)、三线型内膜比率及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形态的改变及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减少可能是输卵管积水患者在IVF-ET种植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在IVF-ET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第一次进行IVF/ICSI-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19例,根据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状况分为A组(n=8):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2支;B组(n=50):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3-4支;C组(n=61):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5支。各组患者均移植1-3个胚胎。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卵巢反应、内膜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各组的临床特征、卵巢反应、内膜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妊娠率低于B组(P<0.05)和C组(P<0.01)。A组着床率低于C组(P<0.01),B组和C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在IVF-ET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预测价值。IVF-ET周期中内膜和内膜下血流≤2支者建议当月不做胚胎移植,可待血流改善后再行胚胎移植术。  相似文献   

3.
陈骞  孙海翔  胡娅莉  王玢  张宁媛 《生殖与避孕》2008,28(12):730-733,719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COH)周期中注射hCG当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2个IVF/ICSI周期,根据注射hCG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5组,A组:内膜厚度≤9mm,38个周期;B组:内膜厚度10-11mm,111个周期;C组:内膜厚度12-13mm,169个周期;D组:内膜厚度14-15mm,118个周期;E组,内膜厚度≥16mm,66个周期。结果:C组和D组的临床妊娠率(65.68%,67.80%)和种植率(42.59%,43.76%)显著高于A组(65.68%,33.23%)、B组(50.45%,34.31%)和E组(53.03%,31.89%)。结论:注射hCG当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影响了IVF-ET的治疗结局,厚度处于12-15mm时,更适宜着床。  相似文献   

4.
王慧焱  孙海翔  王玢  陈华 《生殖与避孕》2009,29(11):759-763
目的:探讨促排卵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趋势对IVF结局的影响,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173个IVF-ET周期,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包括:长方案(568例)、口服避孕药(OC)+GnRHa方案(425例)、拮抗剂方案(107例)和超长方案(73例)。比较各种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包括Gn启动当日、启动后第5日、hCG注射日及子宫内膜差值1(=启动后第5日内膜厚度-启动当日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差值2(=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启动后第5日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差值3(=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启动当日内膜厚度)。结果: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组均较未妊娠组显著增加(P<0.05);Gn启动当日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第5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差值1、差值2、差值3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趋势不能预测IVF结果,不同的促排卵方案不影响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卵巢的三维超声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在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IVF-ET治疗的69例患者,其中妊娠组28例,未妊娠组41例,分别比较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临床特征以及子宫内膜、卵巢的三维超声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结果 (1)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基础卵泡刺激素(b FSH)、促排卵药物用量、黄体生成素(LH)峰日雌二醇(E2)值、平均移植胚胎数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及卵巢体积、卵巢F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巢VI、VFI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内膜VI、FI、VFI及卵巢FI不能作为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评价指标,卵巢的三维能量参数VI、VFI对妊娠结局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01-01—2015-12-31 8家生殖中心共3601个IVF-ET周期。在h CG注射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绘制子宫内膜厚度与助孕结局的分布表,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分为2组,A组(289个周期):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mm,B组(3312个周期):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mm。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妊娠丢失率、单胎妊娠持续时间、单胎出生体重。结果 A、、47.0%(P=0.000),妊娠丢失率分别为23.3%、15.8%(P=0.024)。两组单胎分娩胎儿妊娠持续时间和单胎分娩胎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女方年龄、BMI、移植胚胎数后,B组与A组比较,临床妊娠率(a OR=1.492,P=0.001)与活产率(a OR=1.621,P=0.000)均增加。结论 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影响IVF-ET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厚度8mm时,IVF-ET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较低,在患者进行移植策略决策时,应充分告知;但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单胎妊娠的妊娠持续时间和胎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CG注射日子宫内膜上段和中段2个测量点的厚度之差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初次接受IVF-ET治疗的256例患者,在hCG注射日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最大厚度、上段厚度(距宫底10 mm处)、中段厚度(距宫底20 mm处)、上中段内膜差(ETD,即上段厚度-中段厚度)。根据ETD将患者分为4组:A组(ETD0 mm);B组(ETD 0~2.0 mm);C组(ETD 2.1~4.0 mm);D组(ETD4.0 mm),然后以年龄35岁为界将患者分为2个亚组:≥35岁和35岁,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继续妊娠率。结果:年龄35岁患者总的临床妊娠率为59.16%,4组胚胎着床率分别是39.3%、38.3%、51.2%和27.5%,4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8 6)。4组的临床妊娠率为59.1%、60.6%、67.7%和45.0%(P=0.525);继续妊娠率为52.3%、50.0%、54.1%和30.0%,C组高于其余各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296)。年龄≥35岁患者临床妊娠率为43.8%,较35岁者低,且不同ETD组间各种观察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患者ETD在2.1~4.0 mm范围时可能预示更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滋阴补阳序贯法联合西药促排卵对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22个促排卵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促排卵前后使用滋阴补阳中药进行序贯治疗。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n=71),B组:来曲唑(LE)+Gn(n=30),C组:CC(n=14),D组:Gn(n=7),比较各组间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4组妊娠率比较:C组A组B组D组;Gn用量比较:D组B组A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A组D组B组C组,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促排天数A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比例CC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4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未启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OHSS发生。按妊娠结局分组比较:bE2及bLH水平妊娠组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未孕组,各组中A型内膜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内膜。结论:对PCOS患者选择滋阴补阳序贯法联合CC+Gn促排卵能减少Gn用量,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对1680例处于排卵期的不孕症患者,应用阴道超声检测卵泡大小、内膜厚度,并按照内膜超声图像分为A、B、C3型,将子宫内膜厚度、类型与妊娠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型内膜占66.07%,妊娠率12.61%;B型内膜占25.00%,妊娠率9.52%;C型内膜占8.93%,妊娠率6.67%。各组成功妊娠的内膜类型以A型为主,占73.68%(140/190)。不同子宫内膜类型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表明,A型妊娠率高于C型(χ2=4.4546,P=0.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型与B型及B型与C型的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及P值分别为2.8005、0.0942及2.2883、1.1275)。按A型子宫内膜厚度不同分为5组,其中厚度在8~10.9mm妊娠率最高,妊娠例数占总妊娠例数的92.86%(130/140),高于厚度<8mm组和>11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B型子宫内膜厚度不同分为5组,其中7~8.9mm组妊娠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适合着床的理想厚度是8~10.9mm,A型内膜更适合着床。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类型与厚度在评估内膜容受性、指导临床调整用药及自然受孕或人工助孕等方面有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姬萌霞  赵晓明  孙赟  洪燕  高敏芝  郑中 《生殖与避孕》2013,33(4):272-276,24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剥除与否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第1周期治疗的305例患者,分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组(A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未手术组(B组)和管性不孕对照组(C组),采用长、短方案进行超促排卵,比较3组的IVF结局。结果:无论刺激方案如何,A组平均获卵数低于B组与C组(P≤0.001),而FSH用量高于C组(P<0.001),A组妊娠率低于B组,B组妊娠率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相比,除FSH用量较高(P<0.001)外,获卵数、总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数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在A组中,手术侧卵巢平均获卵数低于健侧卵巢(P<0.01),且术侧卵巢未获卵的比例达24%。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IVF结局不良;手术剥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不能改善IVF结局,反而降低了卵巢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在评价移植前子宫内膜接受性的价值。方法:在本中心就诊的104例不孕症妇女,根据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妊娠与否将病人分组后,使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比较各参数在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hCG注射日子宫动脉PI和RI越高,子宫内膜越薄。妊娠组PI和RI显著低于非妊娠组。根据hCG注射日子宫动脉RI将病人分为0.61-0.80和0.81-0.93两组,比较两组妊娠率分别为48.08%和15.38%。结论: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对IVF璄T结局是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刺激子宫内膜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其自然月经周期卵泡晚期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不育患者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3)。研究组在胚胎移植前1~2周对子宫内膜行机械刺激,对照组未行机械刺激为,统计分析IVF-ET的临床结局。结果:Gn用量、hCG注射日P/E2值、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及移植优质胚胎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流产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机械刺激子宫内膜可能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lycodelin-A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诊的拟行IVF-ET治疗患者71例,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抽血检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Ⅰ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Ⅱ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I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II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搔刮术对子宫内膜形态不良患者IV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IVF-ET前自然周期阴式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卵泡晚期子宫内膜非三线征者共77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7例)在垂体降调节超促排卵周期月经第1~2天行子宫内膜搔刮术;对照组(30例)不做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两组的年龄、不孕因素及年限、用药量、移植胚胎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种植率(30.30%)及临床妊娠率(53.19%)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15%和30%)。观察组85.11%的患者搔刮术后卵泡晚期超声下子宫内膜形态得到改善。结论子宫内膜搔刮术能改善子宫内膜形态,提高周期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