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痔”的几个话题辽宁省金秋医院教授李殿古往今来,人们都知“痔”,也谈“痔”,只是由于该病部位特殊,不少患病者难于启齿就医,往往延误病情。其实,痔实质上是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的扩大、曲张形成的静脉结节,是一种特殊部位的血管病,并非什么脏...  相似文献   

2.
3.
“百善孝为先”,孝道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亘古不变。“孝”多指子女之于父母。然而,走进北京老年医院,除了满目渗透着绿色,每一个镜头都镌刻着“孝”字:不管是在晨曦微漾的早上,还是夕阳落幕的黄昏,那些白衣天使或是推着轮椅或是搀扶着拐杖,和老人们缓缓地漫步在似文物景点,又似天然公园的这片静土,这就是北京老年医院的一景。  相似文献   

4.
悟“孝”道     
古人造字,别有深意,一个“孝”字,上有“老”下有“子”,父子一体,孝道彰显无遗。古人领悟深透,一个“孝”字,透露出对孝道的含义以及大道通天理的内在依据。
  孝亦有道,不盲从,不盲乱,不是表面的服服帖帖,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合符伦理道德,合符昭昭天理,合符传统文化宣扬的人情世故。道在“孝”中作为一种制约,也作为一种调节,一种底线,让“孝”行恰到好处,不偏不倚。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升高的今天,人造美女、人造美丽闹得沸沸扬扬,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这种“风暴”的背后,有的女性却只注意外表的风光而忽略了“内涵”,忽略了基本的生殖健康。在妇科门诊,我们发现炎症性疾病、性传播性疾病有越来越增加的趋势,而这些炎症疾病中,又无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如果按照女性关注形象与容貌的热情,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同样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临床资料却一次又一次地显示,女性的生殖道感染率居高不下令人担忧,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女性的基本健康,还会影响她们的家庭和我们的社会、影响到整个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0~1岁的宝宝动作和认知发展决定了其生活起居多在家里,社会性参与极少。因此,意外伤害的发生,多和看护人疏忽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宣传儿童安全时,我们重点强调预防方法。而在0~1岁阶段,居家自检隐患就是重中之重。102意外,在视线之外104保护你的好奇宝宝106能力升级,安检也升级108家是安全的探索乐园  相似文献   

7.
正春日的暖阳下,阳台上的岳父正低着头小心翼翼给奶奶剪脚趾甲。他一边剪,一边与奶奶聊着家常。有邻居看到这温情一幕,对奶奶感叹道:"大娘,你好福气啊!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奶奶笑吟吟道:"老了,享儿子福了。"岳父回答道:"这是儿子应该做的,妈,我小时候,您也为我剪脚趾甲呀!""孝"是我们家的家风,而岳父则是我们"孝"的榜样。岳父常对我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一个懂得孝字之人,必定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最痛恨的是不孝之人,我们家没有这样的人。"岳父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8.
正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疑难病症,被视为不死的癌症。目前我国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醉倒的股骨头坏死33岁的黄强是某公司的销售主管,事业上春风得意的他近来却愁眉不展,原来经常膝关节疼痛的他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这让他颇受打击。医生询问病史后认为,长期饮酒是他患病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9.
10.
正仿佛一瞬间,曾经拉着我小手过马路的父母就老了,那个做我坚强后盾的父母,身躯不再挺拔。现在,他们蹒跚的脚步需要我们的搀扶,他们的冷暖我们应该挂在心上。父母已是古稀之年,虽然身体还算硬朗,日常生活不需要我们过多的照顾。但是,做儿女的应该明白,他们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在我忙碌得不能每天回家看望他们的时候,也记得打个电话回去,问问他们晚饭吃的什么。有时间就回家看看,买点他们爱吃的东西,不用多贵,一包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何许人首创“病从口入”一词?乃中国晋代傅玄。他在《口铭》里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见《全晋文》卷四十九),其意指许多病可因饮食不洁从口而入。 当然,早在傅玄之前,虽未见病从口入一词,但深谙其理的先贤颇多。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就主张“鱼馁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不得其酱不食”等数个不食;东汉医家张仲景也指出:“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王充则倡导:  相似文献   

12.
"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 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这是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参加"面向21世纪"为主题的会议,瑞典天体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即将结束时所提出的观点,当即便得到与会74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一致赞同. 西方科学界巨匠都提出要到孔于那里汲取智慧,更何况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我们? 经典,正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愈发璀璨."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它是中国人永恒的主题,也是亘古不变的美德追求.尤其在传统文化缺失的当代,回归经典,既是复礼,也是解决现在许多因沟通不良而产生的"孝"问题的最终利器.  相似文献   

13.
《健康》2008,(9)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遇到诸多矛盾,如夫妻不和、邻里不睦、同事不谐等。这时候,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把正在闪射的"火星"冷却。"冷处理",不仅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同时还是一种养生之道。1.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感叹过:"世  相似文献   

14.
楼下住着一对老年夫妇,我搬来时,他们已在此住了六七年。这对老夫妇无儿无女,平时也极少和楼上楼下的住户来往,只是在楼道里偶然碰到了,相互间点头致意,简单打声招呼。但我发现这对老夫妇待人很是热情。有一次,我出门忘了带钥匙,楼下电子门又锁着,家里还没人,我进不去屋,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按响了老夫妇家的门铃,结果这对老夫妇不但给我开了门,还让我到他家小坐。闲谈中得知,这对老夫妇并非无儿无女,而是子女  相似文献   

15.
张毅 《长寿》2007,(9):41-41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康奇胶囊从根本入手,增强免疫力效果显著。 一、什么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肌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肌体区分自己和非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对于医疗建筑设计师来说,他们似乎承担了更多公共建筑以外的精神负担,比如医疗功能、工艺流程、生态绿化、文化传承等等,因此在表达建筑时,有人想把所有理念都运用上去,甚至在设计中,将某些理念做到了极致,于是我们看到有些医疗建筑似乎中看不中用,还有点不伦不类,让人费解。建筑的表达中,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曾说:少就是多(Less is More)。阐述了建筑设计中少与多之间的辩证关系,给当代建筑师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17.
《长寿》2008,(1):58
什么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肌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肌体区分自己和非己的功能。免疫力已不单纯指人体抗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了,使人致病的各种病原体只是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其他如非致病性花粉、药物甚至食物,正常肌体内经常出现的衰残细胞以及偶尔突变出现的癌细胞也都属于非己的抗原性异物。由此可见,免疫力绝不是仅仅简单指出人是否容易生病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一位远在他乡的中年男人,给“福寿仙”写来一封感谢信,诉说其母亲为肝炎、贫血所困多年,他在国外看到华文杂志盛赞福寿仙多糖王口服液,能保肝护肝,增强免疫,延缓衰老。于是给母亲汇款,叮嘱家人为她买福寿仙。她母亲服用2个疗程后,乙肝阳性全部转阴,头发转黑,经常头晕,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等症状消失得无影无踪,居然拿起了搁置多年的画笔,为儿子画了一幅家乡风景的  相似文献   

19.
20.
正最近,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运动和节食可以让细胞的垃圾处理中心马力全开,清除废物。这项研究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再次证明,生命在于运动,少吃多动有益健康。细胞自我清洁为了保证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卫生。身体内的细胞也是一样。在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复杂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漏,如果这些错误折叠的畸形、有毒或者无用的垃圾蛋白质大量聚积,无疑会对机体的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