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于1984年1月~1986年9月收治原发性脊柱侧凸15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5例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12~22岁;主弯部位在胸段者5例,胸腰段者10例;侧凸角度最大76°,最小45°;后凸角度最大50°,最小20°。手术指征脊柱侧凸进行性发展,处于非代偿期,脊柱牵拉试验弹性好;侧凸部位在胸段或胸腰段,侧凸角度大于40°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可  相似文献   

2.
程仁发  雷刚刚  戴闽 《江西医药》2003,38(4):259-260
近年来,胸腰椎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病时的年龄趋向成年人。我们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22例胸腰椎脊柱结核病人,采用前后入路术式一期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2例,病变在胸椎(T8~10)5例,胸腰段(T11~L2)9例,腰椎(L2~L4)8例,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17岁,平均45岁。18例患者脊柱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s角最大为42°最小13°,平均28.3°,22例患者均有病变部位疼痛不适,3例出现鞍区麻木,二便费力,12例有1侧肢体疼痛不适、麻木,7例患者双下肢均有麻木,…  相似文献   

3.
<正>脊柱侧凸(scoliosis)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出现了偏离脊柱中轴线的凹凸弧度,Cobb's角>10°;成人侧凸是对成年人(>20岁)脊柱侧凸的统称,包括20岁以前即发病但未治疗或治疗不佳以及20岁以后才发病两种情况。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泰安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收治98例脊柱侧凸患者,其中成人患者61例,经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致脊柱后凸畸形并髋关节强直并非罕见。我科自1985年5月至1992年6月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410例,均行脊柱后凸矫正术。其中合并髂关节强直者56例,共行全髋关节置换24例43个髋。经8~81个月随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手术方法及有关问题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2~57岁,平均42.3岁。病程7~35年,平均24.2年。患者均呈脊柱后凸外观,双侧髓关节强直19例。21例37个髋强直于屈曲内收位,3例6个髋强直于功能位。X 线片示:脊柱后凸畸形,竹节样改变,测 Cobb’s 角48~110°,平均76°;患侧髋关节间隙变窄,呈骨性强直。  相似文献   

5.
脊柱畸形行硬膜外麻醉常常感到棘手 ,我院自199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对 39例脊柱畸形患者实施了硬膜外麻醉 ,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脊柱畸形 2 9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80岁 ,体重 4 5~ 70kg。脊柱畸形类型胸椎侧凸 8例 ,胸腰椎侧凸 9例 ,腰椎侧凸 6例 ,腰椎前凸 2例 ,腰椎后凸 4例。手术种类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膀胱切开取石术 ,肾盂切开取石术 ,疝修补术 ,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本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间隙根据不同种类手术 ,尽量避开脊柱畸形段 ,选择靠近正常或脊柱畸形段近似正常的椎…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1年 5月~ 1998年 6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8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本组 18例中 ,男 2例 ,女 16例 ,年龄 5 1~ 6 2岁 ,平均 5 5 7岁。本组患者均为膝内翻畸形 ,术前负重位测量胫骨角 94°~ 112°,平均 98°。股骨角 (LDFA) 85°~ 92° ,平均 87°,解剖轴股胫角 (FTA) 181°~ 183°,平均 182 6°。术后测量胫骨角 87°~ 91° ,平均 89° ;股骨角 85°~ 92° ,平均 87°;解剖轴股胫角 (FTA) 16 9°~ 172°,平均 170°。二、手术指证 :(1)膝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骨性关…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截瘫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器(Dick、RF等)治疗脊柱骨折已取得良好效果。我院1996~1998年应用Steffee复位内固定装置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截瘫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平均31岁。塌方砸伤6例,车祸8例,坠落伤4例。T12 2例,L1 6 例,L2 5例,L3 4例,L4 1例,均为三柱伤。椎体压缩最小40%,最大80%, 向后脱位最小0.7cm,最大1.2cm,后凸畸形Cobb角,最小15°,最大45°。脊髓损伤 [1]:A级8例,B…  相似文献   

8.
1999-07开始采用多节段椎弓根固定器(Scofix器械)矫正脊柱侧凸是我院开展的一项新业务。为了提高麻醉配合水平,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30例均为先天性跛形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岁,平均11.1岁。体重14~52kg。侧凸Cobb角82~140°,平均102°。主弯顶椎位于T6~L1。手术时间4.5~6.0h,平均5h。全部按文献介绍的方法采用Scofix器械内固定[1,2]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地西伴0.1mg/kg,阿托品0.01…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1年1月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 ,经手术矫正治疗和良好的护理配合痊愈出院 ,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 ,15岁 ,腰背部畸形呈进行性加重13年。查体 :发育差 ,营养中等 ,心肺腹无异常发现 ;背部隆起呈“剃刀背”畸形 ,双上、下肢感觉运动正常。X线检查 :胸腰段脊柱侧凸畸形 ,Cobb角95° ,未见各椎体骨质改变。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型 )。在全麻下行凹侧挛缩组织松解 ,H—L棒内固定 ,脊柱植骨融合术。在缝合切口之前做病员唤醒试验 ,然后缝合切口 ,10天后行石膏背心外固定 ,住院30天痊愈出院。2术…  相似文献   

10.
Smith-Peterson腰椎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SP腰椎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驼背的效果。方法 自 1 96 3年至1 996年 ,采用SP腰椎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驼背者 46例。畸形角 40°~ 1 35° ,平均 6 7°。两处截骨 1 8例。内固定方法 :棘突钢丝 5例 ,棘突钢丝加棘突钢板 1 1例 ,哈氏棒加棘突钢丝 5例 ,Dick钉 1 0例。结果  36例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2~ 1 0年 ,平均 7年 ,矫正角 2 0°~ 90° ,平均 5 7°。 1例脊髓损伤 ,两年后不全恢复 ,自理生活。矫正角丧失 1°~ 1 5°,平均 6°。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感满意。结论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术中仔细操作和术后正确处理是该手术安全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或椎体截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3例患者,术后支具固定6~12个月,通过对比术前术后X线片评估患者躯干平衡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02°,术后为21°,3个月后为23°,所有患者外形正常,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对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或截骨椎弓根钉棒矫形可矫正和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  相似文献   

12.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263-264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的不稳定骨折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比较背侧手术入路或掌侧入路以及接骨板置于桡骨掌侧、背侧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新汶矿业集团禹村医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掌侧手术入路接骨板置于桡骨掌侧,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经背侧手术入路接骨板置于桡骨背侧。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掌屈35°~90°,平均66.5°;背伸24°~78°,平均59°;桡偏15°~35°,平均18.5°;尺偏20°~32°,平均26.5°,前臂旋前62°~95°,平均80°;旋后45°~92°,平均70°。两组患者经评估后发现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经掌侧入路同时置接骨板于桡骨掌侧,其治疗效果满意,手术并发症少,并能顺利恢复桡骨远端解剖结构,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诊治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28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8~42岁,平均28岁,踝关节前外侧和前侧有局限性压痛;关节背伸-20°~-5°,平均-10.7°;跖屈30°~40°,平均34.5°。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总分为(47.82±9.24)分,疼痛评分为(7.36±1.02)分。X线片检查示胫骨前缘和距骨均有骨赘增生,MRI显示20例有胫、距关节软骨面损伤。关节镜下行胫骨前缘或距骨骨赘磨削,刨削清理前外踝的瘢痕和增生滑膜组织,清除剥脱软骨。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22例踝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背伸达15°~25°,平均19.8°;跖屈35°~45°,平均41.7°。4例轻度受限,背伸5°~15°,平均7.3°;跖屈35°~45°,平均38.5°。2例持续行走3~4h后踝关节出现疼痛,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背伸0°~5°,平均2.6°;跖屈35°~40°,平均37.5°。AOFAS踝与后足评分总分为(88.75±9.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62,P=0.000);疼痛评分为(1.42±1.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62,P=0.000)。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征手术操作简便,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95-03~2004-09手术治疗48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35~58°,平均41.5°,截瘫Frankel级,A级2例,B级2例,C级7例,D级20例,E级17例。均采取后入路手术方法,围脊髓减压,截骨植骨,矫形内固定。结果随访18~60个月,平均42个月。疗效:Cobb角12°±(比术后丢失4°±);截瘫康复A~E级,加重2例,无变化32例,康复增加Ⅰ级14例;腰痛症状40例得到有效改善。结论由于对胸腰段骨折早期处理方法失误,术后过早负重下床活动等,导致后期发生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后入路手术方法,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平衡,促使患者进一步康复。  相似文献   

15.
评价颅盆环牵引-脊柱后路矫形术治疗颈胸段脊柱侧凸畸形的疗效。15例颈胸段脊柱侧凸患者,入院后均行颅盆环牵引,经牵引脊柱侧凸部分改善后二期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患者颈胸段脊柱侧弯Cobb角、身高及顶椎偏移距离,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15例患者均行颅盆环牵引术,术后持续牵引,二期行脊柱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85.9±10.4)?? 矫正至平均(25.2±10.3)??,矫正率73.3%;身高由牵引前平均135.7±15.4 cm增高至平均146.7±10.4 cm,顶椎偏移距离由术前的平均10.7±3.4 cm显著降低至平均3.7±1.4 cm(P<0.05);患者脊柱冠状面失平衡明显改善;身体外观、行走姿势及心肺功能均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年(1.5~4.0年),无内固定物断裂失效,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通过颅盆环牵引-脊柱后路矫形术可以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侧凸畸形,纠正患者冠状面失平衡,改善患者外观。其中颅盆环牵引术通过逐步调整牵引高度来减小脊柱侧凸畸形的程度,降低了二期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手术难度及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牵引下钉棒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牵引下,采用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4~18岁,平均15.6岁。脊柱弯曲度分类:COBB角40°~45°15例,COBB角45°~50°10例,COBB角大于50°~70°6例。按椎体旋转度分类:采用顶椎旋转度测量法(NASH-MOE法),0~Ⅰ度13例,Ⅰ~Ⅱ度11例,Ⅱ度以上7例。King分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7例,Ⅳ型8例,Ⅴ型5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9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COBB角40°~70°,平均59°,术后矫正率为90%,最大矫正率为98%;增高2~6 cm,平均4.1 cm。术后无截瘫,内植物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牵引下钉棒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AF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Cobb’s角由术前的平均22·3°矫正到术后约2·3°,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39例采用前路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除1例发生切口感染并经积极处理治愈的病例外,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中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局部腰背痛基本消失、血沉恢复正常、内固定位置良好、无结核局部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2.4°,骨性融合时间3~7个月,神经损伤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结核病灶修复、减少复发,可作为胸腰椎结核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的CTA、CTV在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至我院脊柱侧弯中心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7例,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31.8岁。术前术后均行CTA、CTV检查,检查时均行MSCT0.5×64模式薄层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容积数据的重建处理分析。结果 7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均成功完成脊柱畸形矫正手术,术前主弯平均160°,术后矫正至平均92°,平均矫正率为42.4%,术前平均后凸125°,术后矫正至平均62.4°,矫正率为47.1%,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CTA、CTV经MSCT的各种后处理技术处理后,均能清楚地观察到术前胸、腹主动静脉及肋间血管的形态走向及其与畸形脊柱的位置关系,术后顶椎区域肋间血管的损伤情况及紧张程度。结论术前CTA、CTV检查可清楚的观察脊柱和胸、腹主动静脉及肋间血管的位置关系及紧张程度,为临床医师制定术中截骨和畸形矫正方案提供影像学参考;术后CTA、CTV可观察到术后血管损伤情况及紧张程度,为判断截骨矫形是否存在脊髓缺血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6~2000年共收治胸腰椎结核并截瘫病人共26例,均在行椎管侧前方减压清除病灶的同时,采用A-F椎弓钉作内固定。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男17例,女3例。年龄18~48岁。病变椎体分布:T115例,T125例,L19例,L27例。截瘫情况:截瘫指数为2者10例,3者9例,4者6例,5者1例。9例合并椎旁脓肿,3例脓液流达腹股沟。截瘫持续时间最短5d,最长60d。术前X线测量后凸成角最小32°,最大58°,平均40°。截瘫发生前均经过抗结核药治疗,其中17例曾作过病灶清除或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