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匿性巩膜裂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恰当的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其危害性。方法:对我院2000-01/2008-02,8a间住院隐匿性巩膜裂伤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1例31眼在不同的就诊时间,进行手术探查,缝合伤口,抗感染,活血化瘀药物治疗,19眼行二期玻璃体切割手术。27眼保留眼球并有一定的视功能,3眼眼球萎缩,1眼全眼球脓炎行眼球摘除。结论:隐蔽、诊断困难、危害大是该病的特点,辅助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是关键,及早手术探查,密闭伤口,眼内结构重建,适时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处理并发症,可降低眼球摘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灌注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8眼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灌注抗生素治疗效果,分析对比眼内炎的治疗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68例68眼内炎症全部控制,61眼眼球保存并且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在0.05以上者占48.5%,7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灌注抗生素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理想的方法,及时手术,术中精心操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例严重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4例眼内异物摘除,硅油填充治疗,观察术后的感染控制情况及视功能。结果手术后6例炎症得到控制,5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例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配合眼内注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是内眼手术后或外伤后发生的眼内感染,其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功能丧失,甚至眼球萎缩[1,2].由于血眼屏障的影响,全身及局部应用药物治疗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较差.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该病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为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其的治疗效果,我们回顾分析了一组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靖  张红  田芳  李筱荣 《眼科研究》2007,25(5):387-389
目的分析外因性化脓性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注药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外因性化脓性眼内炎患者27例(2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眼球穿孔伤导致的眼内炎13眼,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12眼,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1眼。经玻璃体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炎症控制眼球外形结构完整20眼,占71.43%,其中功能成功(视力≥0.02)18眼,占64.29%,均达脱盲(视力≥0.05)标准。结论眼球穿孔伤和白内障手术是目前导致外因性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摘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注药对治疗眼球穿孔外伤引起的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眼球穿孔伤化脓性眼内容炎晶状体摘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注药,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抗真菌药治疗。结果 11例伤眼术后炎症控制,眼球保存,除3例术前无光感外,其余视力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注药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合理用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所致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36例(36眼)外伤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等手术.部分患者应用了暂时性人工角膜技术.结果 36例(100%)眼内炎术后均得到控制,眼球得以保存,视网膜复位良好.除4例幼儿视力检查不配合者外,1例术后仍无光感和1例术后仍为光感外,其余30例(93.75%,30/32)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眼内炎疗效可靠.早期诊断和选择适当手术时机,能挽救大多数眼球,保留有用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球壁异物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21例(21眼)眼球内壁异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异物取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21眼)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伴有角膜裂伤、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者,均得到治愈。术后视力较术前增加者6眼(占28.6%),不变者8眼(占38.1%)。术后1眼出现脉络膜脱离,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壁异物取出,异物取出成功率高,同时治疗并发症,是治疗眼球内壁异物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病原、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的临床选择.方法 对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眼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院治疗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91例(91只眼),其中男81例,女10例,对其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病原、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眼玻璃体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29.5%,葡萄球菌占44%;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91例患者视力有提高78例,占85.7%.视力≥0.05者54例,有效率59.3%.结论 眼球穿通伤是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及时玻璃体腔内应用敏感抗生素,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能够不同程度恢复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眼外伤的救治一直是眼科界研究的热点。眼病理学证实许多被摘除的受伤眼球仅部分受累 ,眼外伤的抢救概念更由于显微外科的引入、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的完善使得伤眼的保留及视功能重建的机率明显提高 ,但人们对视觉质量的需求不仅限于眼球外观的完整保留 ,还对保留住的眼球恢复最佳、尽可能好的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眼外伤一期急诊处理在视功能重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对照研究 ,探讨严重眼球穿通伤、破裂伤以及伴球内异物、眼内炎的一期急诊处理在视功能重建过程中对视功能存留和恢复程度的作用 ,认识眼内嵌顿组织游离的意义和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B型超声波检查的定位优势及注意事项,判断B超检查结果的可信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眼球无新鲜开放性伤口的眼内异物,术前行眼科A、B超检查,观察异物大小、性质、方位、异物与眼球壁的位置关系及玻璃体视网膜情况,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本组观察36例(36眼),手术中所见与术前B超检查结果对比异物假阳性2眼,误报视网膜脱离2眼,余结果一致。结论眼内异物B型超声检查能很好显示眼内异物及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能为眼内异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6例(7眼)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 共6例(7眼),均无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史,无全身侵入性操作史.本病的特点是易发生于老年、女性、糖尿病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早期临床表现与一般葡萄膜炎相似.3例(3眼)行眼球摘除术,1例(双眼患者)死亡,1例(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加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保存了部分视功能,1例失访.结论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并且与一般葡萄膜炎相鉴别,早期施行玻璃体切除加玻璃体腔抗真菌药物注射可以保存部分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眼内炎往往发病急,病情严重,视力预后差.眼内炎玻璃体切割研究(EVS)认为对于就诊时视力好于光感的手术后眼内炎患者,不需要立即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是外伤所致的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毒力强、视力预后差,因此,及时干预,包括玻璃体切割手术,可能改善感染性眼内炎的视功能预后[1].我们对一组急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以观察早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和总结眼球钝挫伤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对28 例29 眼钝挫伤有晶状体脱位半脱位合并孔源或牵引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主要为一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与处理方法。结果 这类疾病多有明显屈光间质混浊,眼内病变复杂,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成功率80% ,大部病例视功能改善或稳定。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可清除混浊之屈光介质,明确眼内病变。同时有效处理眼内病变,是治疗钝挫伤晶状体脱位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视功能的改善取决于眼内组织的受损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从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70例(71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l眼中69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摘出异物,成功率97.18%.1只眼因术后发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摘除眼球,其余70跟眼球得以保存.术后视力改善48只服(67.61%),无变化11只眼(15.49%),视力下降12只眼(16.90%).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9只眼;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眼内炎1只眼;硅油从贯通伤后巩膜伤口漏出至结膜下1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具有在直视下摘出眼内异物,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处理伴随病变,为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等优点,应尽早手术摘出眼内异物.早期手术和术中恰当的处理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从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70例(71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l眼中69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摘出异物,成功率97.18%.1只眼因术后发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摘除眼球,其余70跟眼球得以保存.术后视力改善48只服(67.61%),无变化11只眼(15.49%),视力下降12只眼(16.90%).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9只眼;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眼内炎1只眼;硅油从贯通伤后巩膜伤口漏出至结膜下1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具有在直视下摘出眼内异物,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处理伴随病变,为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等优点,应尽早手术摘出眼内异物.早期手术和术中恰当的处理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术后并发症.本文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致病菌、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总结,旨在提示临床医生对此并发症及时发现、积极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卢秀珍  毕宏生  王兴荣  崔彦  张建华 《眼科》2001,10(3):167-169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复杂眼球穿通伤伴眼内异物的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眼内异物取出术、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眼内光凝、眼内充填术,部分病例结合巩膜外加压术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眼球穿通伤伴眼内异物41只眼。结果:41只眼异物均一次手术取出,术后视力高于术前者36只眼(87.80%),等于术前者4只眼(9.76%),下降者1只眼(2.44%)。3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无一便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结论:复杂眼于穿通伤伴眼内异物常导致眼内多种组织的严重损伤。玻璃体切割、异物取出等联合手术是准确、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挽救患者一定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邹玲  曾键  翁宏 《眼科新进展》2000,20(1):56-5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28眼化脓性眼内炎经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眼内异物摘出,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玻质类固醇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 随访6~12mo,28例28眼内感染全部控制,26眼视力有没程度的提高,2眼眼球萎缩,无1眼眼球摘出。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月明  张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89-189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性质、部位的眼内异物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
  方法:对我院2010-06/2013-04住院治疗的眼内异物患者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前段异物直接切开取出或磁吸取出;后段定位准确的磁性浅表异物行眼内异物磁吸术,非磁性及视网膜异物行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成功并完整取出异物。保留眼球形态46例(100%),达到功能治愈者33例(72%),解剖治愈12例(26%),未愈1例(2%)。
  结论:手术旨在重建眼球结构,保留其完整性,尽可能保存及恢复视功能。根据异物性质及眼球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机将很大程度的影响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保全眼球及保留或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