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安阳市眼科医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进行常规小粱切除术的202例(271眼)青光眼患者,观察术后浅前房的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37例(39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14.4%。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分级:Ⅰ级18眼,Ⅱ级20眼,Ⅲ级1眼。浅前房发生原因有:房水滤过过强37眼(94.9%),脉络膜脱离2眼(5.1%)。需手术恢复前房1眼(2.6%),其余均通过非手术方法即恢复前房。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7d。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分析浅前房形成与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36例(142眼)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36眼(25.35%),其中,术后滤过过强25眼(69.44%),结膜瓣渗漏6眼(16.67%),脉络膜脱离4眼(11.11%),恶性青光眼1眼(2.78%)。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滤过过强者为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平  李随  陈颖  梁兵  阁汉东 《中外医疗》2013,(24):41-4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126例(168眼)青光眼患者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不同程度的浅前房进行病因分析并予以相应处理。结果 168眼术后出现浅前房54眼,发生率32.1%;滤过过强和脉络膜脱离是浅前房的主要原因。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恢复,必要时需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各种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213例中39眼发生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措施.结果青光眼术后发生低眼压浅前房39眼占总数18.31%,观察时间为术后1-5天.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房水滤过过强者20眼(占51.28%);结膜瓣渗漏10眼(占25.65%);脉络膜脱离者9眼(占23.07%).36眼用保守治疗及3眼用手术治疗均恢复前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小梁切除术后241眼的临床资料。结果241眼中发生浅前房80眼,发生率为33.20%。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151眼中29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19.21%。浅前房原因中房水滤过过强62眼,占77.50%。浅前房78眼采用保守治疗,2眼施行手术治疗均恢复前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所致的房水滤过过强是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病例通过非手术方法可恢复前房,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分析与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98例(102眼)发生浅前房的情况. 结果 发生浅前房32眼(31.37%),术后滤过过强23眼(71.88%),结膜瓣渗漏5眼(15.63%),脉络膜脱离3眼(9.37%),恶性青光眼1眼(3.12%).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滤过过强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金海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116-11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与预后。方法:65例(71眼)均在显微镜下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对患者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底检查,对不同程度的浅前房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治疗结果的观察统计。结果:71眼中发生浅前房者25眼,发生率为35.2%,其中Ⅰ级19眼,Ⅱ级6眼。21眼为滤过过强,4眼为术后虹膜睫状体炎。经积极处理后2周内均恢复前房深度。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偏高。主要原因为滤过过强、结膜瓣伤口漏、虹膜睫状体炎等。注意术前的眼压控制,术中精细操作,减轻术前的炎性反应等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各类型青光眼50例62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8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眼压低而前房不恢复或极浅主要原因:有无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眼压高浅前房发生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针对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予药物保守治疗,前房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深度,必要时手术治疗。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易发生浅前房,术前将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术中坚持精细手术技巧:仔细缝合切口,可以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卫红  隆习军 《海南医学》2003,14(10):25-26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连续92例104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程度及原因。结果 本组发生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4%,其中结膜漏1眼(6.25%),滤过过强11眼(68.75%),脉络膜睫状体脱离4眼(25%)。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类型无关,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100例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眼发生浅前房27眼,发生率为24.5%,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到6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19眼,结膜瓣渗漏4眼,脉络膜脱离3眼,恶性青光眼1眼;手术治疗3眼,其余24眼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大多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298例314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45眼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14眼小梁切除术后有45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14.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为:滤过过强26眼(57.8%),结膜瓣渗漏8眼(17.8%),脉络膜脱离9眼(20%)和恶性青光眼2眼(4.4%)。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并发症,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可以预防或避免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迟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掌握其临床规律。 [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1 2 6例 1 5 1眼。术中在显微镜下做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 ,做约 5mm× 4mm长方形 1 / 2厚板层巩膜瓣。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 ,切除小梁组织约 3mm× 1mm ,剪除根部虹膜 ,缝合结膜瓣。庆大霉素 2万u +地塞米松 2mg结膜下注射。 [结果 ]前房形成迟缓共 32眼(2 9例 ) ;其中I度 2 3眼 ,II度 7眼 ,III度 2眼。发生率为 2 1 .2 %。 [结论 ]1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 ,多数 7d内自然形成前房 ,若迟缓形成 ,对于I度、II度浅前房先行保守治疗 ,减轻炎症的同时 ,前房多可自行恢复。对于III度浅前房 ,先行保守治疗 ,无效后行前房注气成形术或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可恢复前房。 2 )前房迟缓形成的最常见原因为引流过畅所至。  相似文献   

13.
何翠蓉  伍帆 《西部医学》2010,22(4):727-72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64例(76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64例(74只眼),在手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液。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12眼,占15.8%,对照组术后浅前房34眼,占45.9%,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眼压被控制在正常范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且眼压控制效果与前房内未注入透明质酸钠相近。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涵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65-66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对青光眼浅前房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例(140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50例(75眼);传统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50例(65眼),比较两组术后浅前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正常前房形成71眼(94.7%),4眼I度浅前房(5.3%)。对照组术后第1天正常前房形成50眼(76.9%),10眼Ⅰ度浅前房(13.3%),5眼Ⅱ度浅前房(7.7%).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58,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能减少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因素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间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65例(189眼),根据青光眼性质分别给予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类型与处理措施。结果本组189眼中,有63眼在滤过术后出现浅前房症状,发生率33.33%(63/189)。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引发浅前房的常见因素为脉络膜、结膜瓣渗漏、房水引流过畅等,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部分患者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掌握处理浅前房的时机。方法对147例179眼青光眼患者,就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的程度及眼数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在179眼发生浅前房47眼,占26.3%。结膜渗漏、引流过畅、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手术结束时前房重建、术后及时治疗浅前房是关键。结论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尽早明确病因及时合理治疗,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受青光眼滤过术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治疗体会。结果本组术后发生浅前房16眼,发生率为19.04%,其中房水滤过过强8眼(50.00%),脉络膜脱离4眼(25.00%),结膜瓣渗漏3眼(18.75%),恶性青光眼1眼(1.25%)。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所有患者视力及前房恢复良好,眼压得到控制。结论了解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掌握防治措施,能明显减少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郑敏 《四川医学》2009,30(10):1601-160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7例(6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患者随机被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25例(28眼),对照组22例(32眼)。手术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评价两组眼压变化、浅前房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眼压与治疗前比较下降(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眼压的下降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浅前房发生率(7.1%)显著低于对照组(12.5%),P〈0.05;手术组其它并发症发生率7.1%(2/28)显著高于对照组(18.8%),P〈0.05。结论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