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睫状突定量的小梁切除术的设计及其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原发性青光眼设计了以睫状突定量的小梁切除术并施行102例(124眼),其疗效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进行对比.主要的手术改进是定量地切除小梁组织,其宽度为3个睫状突宽度,大小为1~2 mm×1.5~3.5 mm.结果 术后随访4~36月,平均19月,与对照组相比,眼压控制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以睫状突定量的小梁切除术是一种设计合理,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2.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及其效果。方法对10例(10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中的5眼行常规处理,另5眼常规处理无效,进行手术治疗。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10例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前房恢复,视力改善,眼压控制。结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常规处理疗效欠佳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6例(16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应用5-Fu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一般资料:本科1992年3月一1993年12月收治青光眼病例经小梁切除术后16例(16眼)出现高眼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562岁),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2例,无晶体性青光眼2例,滤过性手术(1次以上)失败青光眼4例。5-Fu应用方法:青光眼病例按常规方法在显微镜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检查结膜切口愈合情况,滤泡形成,角膜、前房、虹膜及晶体情况,并测量限压。根据检查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对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28例(28眼)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可调整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炎性反应、眼底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术后1周、1月、6月及1年的随访情况。结果28例中术后26例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2例无提高。随访1年成功控制眼压22眼。未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把握时机行可调整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注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可获得较高手术成功率,挽救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68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B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眼压变化、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A组平均眼压为(15.3±3.5)mmHg,B组平均眼压为(15.9±3.6)mmHg,(P〉0.05)。术后1周内低眼压浅前房,A组5.6%、B组9.4%;脉络膜脱离A组2.8%、B组6.3%;滤过泡渗漏A组5.6%、B组6.3%。结论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对于挫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4例(14眼)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采取晶状体粉碎、超声乳化、晶状体切除或整体摘出,并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及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合固定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眼内组织反应等情况。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52mmHg(1mmHg=0.133kPa)。术后1周平均眼压16mmHg。随诊平均5.9月,平均眼压19mmHg。术前视力≤0.1者11眼,术后视力≥0.3者11眼。未发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手术直观,定量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对于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有相当理想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改良小梁切除与传统小梁切除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不同缝合方式在术中术后的优缺点及远期效果。方法120例(156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4组:A组(传统术式组)30例(42眼);B组(可拆褥式缝线组)30例(40眼);C组(L形巩膜瓣小梁切除组)30例(34眼);D组(小切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术组)30例(40眼),B,C,D组为改良术式组。比较各组术后浅前房、眼压和滤过泡情况。结果浅前房发生率:A组26.19%(11/42),B组7.50%(3/40),C组2.94%(1/34),D组2.50%(1/40),改良术式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眼压:A组(14.65±4.30)mmHg,B组(13.87±3.60)mmHg,C组(15.58±3.20)mmHg,D组(14.50±3.15)mmHg,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功能性滤过泡A组76.19%(32/42),B组92.50%(37/40),C组97.05%(33/34),D组95.00%(38/40),传统小梁切除组与改良小梁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巩膜瓣可拆褥式缝线、L形巩膜瓣小梁切除、小切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可大大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并能理想地控制眼压,提高术后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 对30例(30只眼)NVG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纯睫状体冷凝术5例,单纯小梁切除术9例,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9例,睫状体冷凝、睫状前动脉结扎联合小梁切除术7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眼痛症状、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及视力变化情况。随访10~28个月。结果 单纯睫状体冷凝术,术后眼压仍高。单纯小梁切除术,术中玻璃体脱出及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各1例,术后6例眼压高,经结膜下注射5-Fu后,出院时仍有2例眼压稍高,随访后有3例眼压高。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睫状体冷凝、睫状前动脉结扎联合小梁切除术两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无明显差异,经随访后前者有1例眼压高,后者有4例发生眼球萎缩。以上各种手术术后眼痛症状明显缓解,视力无明显提高。结论 睫状体冷凝加睫状前动脉结扎联合小梁切除术,因术后低眼压发病率较高,远期可致眼球萎缩,故不主张联合行睫状前动脉结扎术。单纯睫状体冷凝术术后降眼压效果差。单纯小梁切除术术中并发症多,术后降眼压效果不理想。如将两者联合,术后降眼压效果显著,既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又可避免术后因局部应用5-Fu产生的并发症,故提倡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小梁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术方式.但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多,如浅前房、低眼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促进白内障发展等.社旗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伴有晶状体浑浊的闭角型青光眼64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3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加前房穿刺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月~1年,观察前房形成、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好,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Yu WH  Dong FT  Li JZ  Mao J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46-49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虹膜患者的l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1984年1月至2007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8例(16只眼)先天性无虹膜患者,均为双眼患病,矫正视力均低于1.0。8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白内障;其中5只眼伴青光眼,均为难治性青光眼;4只眼伴弱视;8只眼伴眼球水平震颤。根据病情不同分别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小梁切除术、睫状突激光光凝术、戴镜行弱视训练、配戴角膜接触镜等治疗。结果6只晶状体明显混浊眼行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无手术并发症。5只青光眼中,1只眼行小梁切除术,但术后眼压仍然不能控制于正常范围内,又行睫状突光凝术;3只眼仅行睫状突光凝术;1只眼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此5只青光眼中,3只眼眼压得到控制,另2只眼仍不能控制于正常范围内。4只弱视眼经配镜、弱视训练后视力均有一定提高,2只眼配戴角膜接触镜后畏光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先天性无虹膜患者眼部表现多种多样,虽治疗棘手,但经适当的治疗后可改善视力和临床症状。(中华眼科杂志.2008,44:46-49)  相似文献   

12.
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改进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3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同一隧道切口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占93.93%,术后1周眼压全部在正常范围;3周后有2眼眼压大于21mmHg,经局部按摩眼压降至正常。3月后仅3眼眼压高于正常。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视力恢复快、降压效果好的优点。可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相似文献   

13.
陆炯  邢茜  顾正 《临床眼科杂志》2010,18(2):142-144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节测量了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前节组织空间结构变化。方法对20例(21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UBM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结果术前与术后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角开放距离、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房角开放距离增加,瞳孔阻滞缓解,但睫状突前位没有改变。UBM是一种客观的、有效的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14.
复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住院确诊原发性青光眼需要行滤过手术的58例(76眼),随机分为A组实验组(复合小梁切除术)43眼和B组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33眼。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A组发生浅前房2眼,B组发生9眼。A组和B组平均眼压术后2周为12.7mmHg和13.6mmHg,术后6月为17.6mmHg和20.8mmHg;两组术后功能性滤泡分别为36眼和27眼;且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手法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3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6.5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mmHg者34眼(89.47%),4眼术后眼压在24mmHg左右波动,经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眼压可控制正常,术后功能性滤过泡30眼(78.95%),矫正视力〉0.3者26眼(68.42%)。并发症: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房水闪光,20例有纤维素性渗出及角膜水肿,经抗炎等治疗后逐渐消退。结论小切口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03年8月~2006年1月采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患者128例(149眼),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术后切口对合、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138眼(92.6%),浅Ⅰ级前房8眼(5.4%),浅Ⅱ级前房2眼(1.3%),浅Ⅲ级前房1眼(0.7%)。术后7~10天出院时眼压平均为13.2mmHg,6个月眼压平均为15.3mmHg,1年眼压平均为17.5mmHg。出院时滤过泡形态分微小囊状型(Ⅰ型)1眼,弥漫扁平型(Ⅱ型)145眼。可调线依据眼压、前房、滤过情况于术后1~2周时酌情拆除,必要时辅以眼球按摩辅助滤过形成,眼压可以下降2~8mmHg。结论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09/2011-1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6眼。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共5眼,0.1~0.2共11眼,0.3~0.5共53眼,0.6以上17眼。术后患者眼压均降到临床统计正常范围(10~21)mmHg。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的负担,临床有显著效果,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管状视野晚期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78例(93眼)晚期原发性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2mg/mL的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技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月(7~60月),术后6月眼压〈21mmHg者86眼(92.47%),眼压〈15mmHg者72眼(77.42%)(1mmHg=0.133kPa),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管状视野晚期青光眼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保存残存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直角切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通过2个直角形切口对23例青光眼患者(25眼)施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3~10mo,眼压全部降至正常,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双直角切口小梁切除术优于传统手术,类似于角膜切口小梁切除术,但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0眼)药物治疗24—48h后眼压控制不良,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放液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2-12月。术后1月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38眼(95.00%),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2眼(5.00%)。术后1月视力提高者21眼(52.50%),保持不变者15眼(37.50%),下降者4眼(10.00%),术中术后未发生脉络膜大出血、眼底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放液术是安全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府积极手术.可以擗龟视功能讲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