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抗衰老已成为全球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中医抗衰老有着两千多年的丰富经验,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追求延年益寿、永葆青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法和理论体系。文章通过收集国内外关于衰老机制的研究报道,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个角度对衰老机制的研究认识进行比较,并对近年来中药抗衰老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2.
衰老是生命发展中不可逆的过程,但延缓衰老却是可行的。中医衰老理论中以肾虚衰老为理论根本,现代医学也提出与肾脏相关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等,但衰老的机制仍不明确,所以延缓衰老更是无从谈起。本文通过研究中医衰老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提出肾阴、肾阳不足与衰老的关系,并从养肾阴、温肾阳、阴阳双补等方面对衰老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医衰老学说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衰老与抗衰老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最重要的医学课题之一。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人类衰老机制形成有许多独特的认识。近年来,有关中医衰老理论的文献不断增多,提出的有代表性的中医衰老学说就有七八种之多[1]。然而,这些学说对衰老的原因与机制未作明确区别,常将衰老与老年病混为一谈。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医衰老学说的研究和发展,有必要对上述几点进行讨论,以便于形成一个统一而完善的中医衰老理论。1 衰老与老年病的关系1.1 衰老与老年病有区别衰老(Senium,Senescence)与老化(Senescence,Aging)常相…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医学众多有关衰老的学说中自由基学说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是研究的热点,自80年代以来,中药抗衰老方剂的现代实验研究,已十分迅速且大量地开展起来,尤其自由基的研究特别活跃,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证明了许多中药合剂,单味中药直至中药有效成分单体都有显的抗自由基能力,为人类利用中药抗衰老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衰老与免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长武 《医学综述》1996,2(12):653-655
<正>衰老即机体逐渐丧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关衰老的机制有数种之多,主要包括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免疫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应激学说等.本文仅就衰老与免疫的关系及抗衰老的免疫学措施作如下评述.  相似文献   

6.
在人生、长、壮、老、死过程中,中医的肾精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中医对肾精描述与性激素作用很相似.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老龄化是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衰老尤其是血管老化备受医学研究者重视.为此,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发布了2013年的《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家共识》,呼吁国家加大对衰老与抗衰老研究的基金投入.近年来抗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加端粒酶活性方面,力求通过延缓端粒缩短,从而实现抗机体衰老的目的.本文就肾精、性激素、端粒酶三者的关系进行阐述,对衰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衰老本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衰老相关重要学说、衰老模型、衰老相关介质、目前研究方向及相关抗衰老药物等查阅文献、总结并综述,旨为抗衰老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衰老是由于多重因素造成的机体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发生的退行性变化。由衰老引发的多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抗衰老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传统中药在延缓衰老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就具有抗衰老作用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实验动物、给药途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具有抗衰老作用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总结发现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药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有效成分包括多糖、皂苷、黄酮、生物碱等;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功能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等。通过文章的综述将有助于研究者寻找更多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黄芪六一保健茶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六一保健茶抗衰老作用的机理.方法:从中医衰老学说和西医自由基学说出发,探讨黄芪六一保健茶的抗衰老机理及作用.结果:本品可提高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抗衰老目的.结论:为进一步研发功能食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中医抗衰老药物的应用是指望通过药物的帮助,调整人体内部阴阳气血、激活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某些老年病和延迟衰老发生为目的。我国的传统医药是个伟大宝库,用其“阴阳气血”学说和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观点,特别对有慢性病的老年虚证病人,运用抗衰老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充实体内的阴阳气血、精和津液等物质基础的不足,调整和改善某些生理功能,防止衰退。因此挖掘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寻找研究抗衰老药物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现将中医抗衰老诸方药的实验研究成果和临床治疗进展作下列简介。  相似文献   

11.
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当前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极为重视。据统计,曾经提出过的抗衰老假说和理论多达三百种以上,主要有自由基氧化学说,DNA变联说,免疫紊乱学说,大脑衰老中心学说,肠机能减退学说,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遗传及基因错乱学说等。这些学说是相互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抗衰老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国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也有一些城市已步人了老龄化行列。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探索延缓衰老的方法和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医学课题,经过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期望这一深奥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能有所突破。我国中西医药工作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手段,发挥祖国医药学的巨大潜力,防治老年性疾病并探索有关老年学抗衰老机制,已取得了很大成果。1有关衰老学说11现代医学有关衰老学说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环节生物学过程,它是生物界普…  相似文献   

13.
蒺藜皂苷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衰老及衰老引发的疾病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中药以其特有的疗效,在抗衰老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多年的研究认为蒺藜皂苷具有抗衰老作用,本文从现代衰老学说角度将蒺藜皂苷抗衰老作用及其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蒺藜皂苷抗衰老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国内外对抗衰老的研究,已成为老年医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衰老机制和防治老年常见病方面,已用分子学来探讨中医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丰富了抗衰老研究的内容。近二十多年来对衰老机制已提出了中毒、大脑伤害、内分泌、代谢、蛋白质变性、交联、自由基、免疫等主要学说。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来研究,认为老年各种虚证及血淤证造成衰老和死亡,与免疫学密切相关,近来研究内容也较丰富,本文结合个人认识,在这方面进行理论探索。胸腺分泌胸腺激素,促进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的产生,随着年龄增长,胸腺退化,  相似文献   

15.
针灸抗衰老的作用机制在于调节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损伤,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及衰老基因表达,干预细胞凋亡.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芯片技术的长足发展,新的衰老假说不断出现,如针灸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能与更新、更全面的假说(如端粒学说、线立体学说)相结合,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先贤们对衰老及抗衰老的机制研究有着丰富的认识,形成了众多衰老学说,如脾肾两虚学说,阴阳失调学说,痰瘀致衰学说等,但这些学说都侧重衰老已成后,故该文着眼于"人之衰老,肝为先导",尝试从肝的生理特质及病理特点,对衰老起始期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完善祖国医学对衰老的认识,更好地为预防衰老、延缓衰老拓展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谈抗衰老中的补肾学说与自由基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衰老是生命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尽管衰老过程不可抗拒,但是延缓衰老却是完全可能的。祖国医学认为肾气衰是衰老的根本,现代医学也阐释了自由基在衰老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现将近年来中医的有关衰老机理同西医的自由基学说加以对比,揭示了中医的补肾学说和西医的自由基理论有相关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瘀与衰老的相关性、抗衰汤抗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利中药抗衰老制剂的开发。[方法]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确定血瘀影响的衰老基因表达,并考核抗衰汤对血瘀证大鼠衰老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确定16个基因为与血瘀相关的衰老基因,但其表达水平受到抗衰汤用药的影响。[结论]抗衰汤对与血瘀相关的衰老基因有明显地调控作用,血瘀是导致衰老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清楚,常见的有自身免疫学说、精神与神经化学学说、遗传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及微量元素缺乏等5种.治疗效果不佳,药物治疗可用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氮介、苯丙氨酸、钙泊三醇、性液素-甲状腺素混合物及铜、锌制剂,还有光化学治疗,外科治疗及中医药物及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药作为一种毒副作用少的天然物质,在抗衰老研究领域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就近年来以秀丽隐杆线虫为动物模型,探索中药通过对多种信号通路及衰老相关基因的调控发挥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探索中药延缓衰老的生物活性和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