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进行治疗。其中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8例、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14例。单侧手术患者20例、双侧手术患者10例、半房坦手术患者2例。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事件发生,共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行2~48个月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心功能改善,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液流畅。结论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该项术式治疗需注意适应证及各项手术细节,以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法乐氏四联症是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占第三、四位;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1%;在紫绀型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30%左右。其外科治疗是在1944年Blalock医师第一个做了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吻合术后才开始的(1)。在50年代还完全限于姑息性的手术以增加紫绀小孩的肺血流量。1955年Lellehei首次在交叉循环下作了心内纠治术获得成功(2),近年来较多地进行了心内纠治术。现仅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非体外循环的微创技术在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自1999年1月~2004年7月,在胸部正中切口,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115例,其中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行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12例,通过上腔静脉-右心房插管临时旁路分流维持循环;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03例,通过牵引线、心包内纱垫和CTS固定器显露并降低靶血管的活动度,冠状动脉腔内分流塞防止靶血管出血,减轻局部心肌损伤.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辅助(6.6±4.3)h,住监护病房(26.7±9.3)h,95例不需输血,一过性心房纤颤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肺部感染2次气管插管1例,无其它并发症和手术死亡.随访1~60个月,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冠心病患者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尸检病理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详尽的病理学指导.方法:收集15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尸检病例,应用心脏节段分析法进行解剖形态学观察描述.结果:15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5例,法洛四联症5例,单心室3例,肺静脉畸形合并单心房1例,右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其中3例合并有永存左上腔静脉.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复杂性,详尽的尸检资料有助于临床术前诊断及手术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非体外循环右心旁路手术治疗9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27例),68例行双向格林术,26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3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结果双向格林术围手术期手术死亡2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4.3%)。结论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非体外循环右心旁路手术治疗9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27例),68例行双向格林术,26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3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结果 双向格林术围手术期手术死亡2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4.3%).结论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非紫绀型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前,术中,术后治疗上的经验与教训,结果 本组病人因术后肺动脉高太危象死亡1例(4%)24例围手术期经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增加心肌氧储备,术中加强对心功能及肺组织的保护,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压力,严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利用搏动性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Glenn手术)治疔难以一期手术矫治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作为Fontan手术的过渡手术,同时也是一些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的最终减状手术。2000年3月至2005年4月,作者对1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保留奇静脉的搏动性双向Glenn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唐秀杰  闫伟娜  郝宇欣  王廉一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98+100-98,100,F0003
法洛四联症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病变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紫绀型心脏病的50%,可同时合并其他系统如消化系统、骨骼系统等畸形,如先天性唇腭裂、肛门闭锁等,而合并先天性颅骨缺损的病例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法洛四联症合并先天性颅骨缺损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孕妇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产后对新生儿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与产后心脏超声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检出率较高;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与产后心脏超声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检查中,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在胎儿时期检出率低,且出生后可行手术根治,无引产必要,其临床应用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巧和疗效。方法:2例患儿分别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单心室与右室双出口(法洛四联症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1岁、4岁,体重31kg与15.5kg,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转流,完成上腔静脉-肺动脉端侧吻合。结果:2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SpO2上升至88%~96%。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简便、微创、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40例新生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和需排除生理性表现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共166例,其中以非紫绀型常见,156例,占93.98%;紫绀型10例,占6.02%。随访过程中44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自愈,8例死亡,死亡疾病类型多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期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可动态观察疾病的转归情况,为临床适时、合理治疗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采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24例(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8例)。19例行双向格林术,5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24中1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2例双向格林术术后再次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4.2%),乳糜胸及低氧血症各1例。结论①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②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较好;③技术达标后可尝试非体外下手术,但体外循环必须有良好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姑息手术治疗的39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超声心动图用于紫绀型先心病姑息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Glenn术后吻合口检查显示率为86.4%(19/22),B-T分流术和中央分流术术后吻合口检查显示率均为100%。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仅有助于评估左心室泵血功能以及心内畸形,还能对吻合口情况进行无创观察,是临床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术后首选复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丽骊 《浙江医学》2011,33(4):603-604
双向格林术即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治疗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姑息手术,也常用于二期行Fontan类手术的过渡手术。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格林手术克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伤,可获得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轻了体外循环后肺阻力增加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对上腔静脉回流的影响。我院近年来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配合术后护理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法乐氏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紫绀型心脏病,发生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4%,占紫绀型心脏病的50%以上:四种病变为右室流出道狭窄合并或不合并肺动脉细小或肺动脉瓣发育不良、狭窄,二瓣化、闭锁或缺如;较大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继发性右心室肥厚,还可能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我院成功为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再次行全腔静脉一肺动脉吻合术,其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法乐氏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首位。早年认为肺血管发育不良及左心室小(McGoon比小于1.2、肺动脉发育指数小于100mm~2/m~2、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小于32ml/m~2)的患儿不宜一期根治,近年我院对根治术的手术适应证明显放宽,自1993年1月~1995年9  相似文献   

19.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总结20例患危重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行急诊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植入人造血管的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的临床经验。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28d,平均9.8d,平均体重3.5kg(2.4-4.6kg)。结果:所有新生儿患者均获得理想的分流量,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升为70%-93%(平均86.1%),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11例二期手术前施行心导管检查,均证明人造血管通畅,没有发生人造血管和肺动脉的扭转。2例严重法乐氏四联症伴有肺动脉发育不良,分别在分流术后8和10个月紫绀加重,并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分流术后4d死于全身感染。结论: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是新生儿期为缓和危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情的可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院际转运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院际转运在患儿救治过程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院际转运的145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生命体征、转运期间检测指标、支持治疗等资料.结果 145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男105例,女40例,7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