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硬变内毒素血症阳性患者的食管及胃粘膜变化.方法对同期收治住院的30例肝硬变失代偿患者,做内毒素血症(ETM)定性实验,分为ETM阳性组及ETM阴性组.分别观察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便潜血及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情况,胃粘膜病变发生率.结果ETM阳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便潜血阳性例数及食管静脉曲张,胃内粘膜糜烂出血例数均高于阴性组.结论内毒素血症提高了肝硬变患者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生率,促进了肝细胞的损害,增加了肝硬变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ET),内毒素(ETM)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致病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方法正常人20例,慢性肝炎20例,肝硬变48例.采用特异性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ET和TNF-α含量.用基质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ETM含量.结果①肝硬变组血浆ET,ETM,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慢性肝炎组(P<0.01).②肝硬变合并肝肾综合征和食管静脉曲张者血浆ET水平高于腹水和不伴腹水者(P<0.01).③ET水平的增高与ETM,TNF-α水平呈显著相关性(r=0.614,P<0.01).结论ET参与肝硬变发病,与门脉高压形成密切相关,ET的生物学效应与ETM,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内毒素在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期所起的作用.方法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32岁±10.82岁,分别检测血浆NO,ET和内毒素水平,并与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44.7岁±8.72岁)健康人作对照,并对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浆NO,ET和内毒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将36例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按Paugh-Child肝功能分级分为A,B,C三级,并对各级之间NO,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浆NO3/NO2,ET,内毒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79um/c±2.07um/c,99.89um/L±13.20um/L,0.476eu/mL±0.222e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87um/L±0.73um/L,42.34um/L±6.27um/L,0.142eu/mL±0.081eu/mL,P<0.01),还发现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浆NO和ET,ET和内毒素,内毒素和NO均呈正相关.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A,B,C各级问NO,ET有显著增高趋势.结论NO,ET和内毒素在肝炎后肝硬变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随肝功能减退,NO,ET水平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4.
肺部感染时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肺部感染患者于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前后进行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肺部感染组在抗感染治疗前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而革兰阳性球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革兰阴性杆菌组在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后血浆内毒素水平由(0.0658±0.0271)kEU/L降至(0.0254±0.0129)kEU/L,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革兰阳性球菌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以为革兰阴性杆菌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也助于判断感染的轻重以及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肝硬变血浆内毒素与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变患者血浆内毒素与一氧化氮水平改变及关系.方法应用鲎试剂定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肝硬变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25岁~73岁,平均504岁±110岁);ChildPughA级9例,B级20例,C级15例;其中有腹水者27例及健康对照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4岁~63岁,平均468岁±124岁)血浆内毒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肝硬变血浆内毒素及一氧化氮水平(2371EU/L±823EU/L,38717ng/ml±1064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67EU/L±246EU/L,29230ng/ml±5449ng/ml,P<001).腹水患者内毒素与一氧化氮水平(2369EU/L±536EU/L,41467ng/ml±10705ng/ml)明显高于无腹水者(1969EU/L±452EU/L,32717ng/ml±7020ng/ml,P<005,P<001).一氧化氮与内毒素呈直线正相关(P<001,r=0782).结论肝硬变患者血浆内毒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皆升高,且两者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42例(男36,女6)肝硬化并腹水和33例(男23,女10)肝硬化无腹水患者经鲎试验证实的内毒素血症,并研究了在腹水组,内毒素血症与腹水比重、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之间的关系。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经肝活检证实,其中25例(59.5%)鲎试验阳性(A 组,其中12例≥2 ,为A_1组;余13例1 ,为 A_2组);17例阴性(B 组)。A 组与 B 组肝功能试验与凝血试验无显著差异,两组的腹水和血培养均阴性。33例肝硬化无腹水者仅12例(36.4%)鲎试验阳性(C 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序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86例)采用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序贯治疗配合传统内科药物治疗,血浆置换纽(80例)采用血浆置换序贯治疗配合传统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内科药物治疗。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肝功能、血氨等生化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其预后。结果:联合治疗组内毒素、血氨下降的幅度,肝功能、症状的改善及生存率的提高均明显好于血浆置换组及对照组。结论: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序贯疗法能有效地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7,自引:14,他引:43  
目的探讨四种肝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7-02/1998-06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急、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症肝炎患者320例采用基质显色法鲨试验定量检测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水平,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含量,采用速率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结果肝病患者血浆ET,ALH,TN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在肝炎肝硬变、重症肝炎组Fn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变、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endotoxemia,IETM)发生率分别为93.3%,84.3%,79.0%与75.0%.结论肝病患者长期持续存在的IETM可加剧肝细胞损伤,在急性肝炎重症化与慢性化中均具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中外合资蓝波公司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的肝癌检测试剂盒(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法)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生产的甲胎蛋白放射免疫测定盒,检测原发性肝癌43例,判断标准根据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制定的标准判定,其中男36例,女7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51.6岁.对照组:肝硬变46例,男38例,女8例,年龄19岁~72岁,平均45.1岁;良性胃疾病(经内镜证实胃溃疡36例,慢性胃炎21例)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龄17岁~76岁,平均45.3岁.统计学处理.X2检验结果测定值根据试剂盒的推荐值确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以>200nkat/L为阳性,≤200nkat/L为阴性;甲胎蛋白以>400ng/mL为阳性,<400ng/mL为阴性,结果阳性检出率,原发性肝癌组:血清α-L岩藻糖苷酶65.1%,甲胎蛋白62.6%;肝硬变组:血清α-L岩藻糖苷酶15.2%,甲胎蛋白全部阴性;良性胃疾病级:血清α-L岩藻糖苷酶3.5%,甲胎蛋白阴性.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与甲胎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原发性肝癌中,甲胎蛋白≥400ng/mL组的α-L岩藻糖苷酶阳性率为55.6%(15/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晚期腹水形成与TNFα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探讨肝硬变腹水形成的机制.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硬变对照组(n=12)和肝硬变伴腹水组(n=18).实验组采用复合因子复制肝硬变动物模型.各组均测定腹主动脉血中TNFα和内毒素水平,肝硬变组还测定了腹水量.结果随着肝硬变形成,大鼠血中TNFα水平(μg/L)增高,各组含量分别为908±107和958±128(肝硬变组和肝硬变伴腹水组).相关分析表明肝硬变组腹水量与血中TNFα成正相关(r=086,P<005,内毒素水平增高,并与TNFα的浓度成正相关(r=075,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形成与血中TNFα升高相关,而TNFα的升高则源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血清CA125诊断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研究血清CA125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肝癌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岁±25岁;肝硬变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42岁±23岁;正常对照组40例.全部受测对象均静脉采血,分离血清,-20℃贮存备测.采用IRMA法测定血清CA125含量.结果肝癌患者血清CA125含量218U/L±130U/L,显著高于肝硬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U/L±11U/L,10U/L±8U/L,P<001).肝硬变组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显著低于肝癌组(P<001).以26U/L为界限值,肝癌阳性检出率为687%,其中AFP阳性(AFP>400μg/L)的肝癌中血清CA125的阳性检出率为760%,AFP阴性(AFP<20μg/L)的肝癌中血清CA125的阳性检出率为429%.结论血清CA125是诊断肝癌较好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层的脂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肝脏在内毒素的清除与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肝硬化患者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或出现门脉高压时,肠源性内毒素可导致内毒素血症(ETM),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文用鲎血细胞溶解物试验(LLT)对104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和腹水中的内毒素进行了检测,并分析探讨其与肝硬化的各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特点及非侵入性方法诊断ALD的依据.方法将16例每日饮酒精量>40g,持续10a以上的肝病患者(重度饮酒组)与22例不或偶尔少量饮酒的肝病患者(对照组)的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HV)、ALT,AST/ALT,r-谷氨酰转肽酶(TGT)、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清蛋白(Alb)、是否合并黄疸、腹水、脂肪肝、肝硬变及肝癌等12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度饮酒组HV阳性者4例(25.0%),对照组22例HV全部阳性(100%),对照组全部为病毒性肝损害病例.重度饮酒组ASL/ALT>1者13例(81.2%)r-GT为374U/L±170U/L,合并肝癌者2例(HV都阳性);对照组这3项指标分别为10例(45.5%),116U/L±U/L及10例(45.5%)(P<0.05).重度饮酒组合并脂肪肝者4例(25.0%),多于对照组1例(4.5%),但统计学未见显著差异其他7项临床指标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每日饮酒精量>40g,持续10a以上,AST/ALT>1,r-GT明显升高、合并脂肪肝及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部分患者可合并病毒性肝炎)有助于ALD的诊断.酒精性肝损害肝癌的发生率比病毒性肝损害低.  相似文献   

14.
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肝硬变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504岁±110岁),其中腹水患者27例及健康对照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68岁±124岁)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结果肝硬变组血浆ET及NO水平(570ng/L±254ng/L,3872μg/L±106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330ng/L±109ng/L,2923μg/L±545μg/L,P<001).腹水患者血浆ET及NO水平(675ng/L±247ng/L,4147μg/L±1071μg/L),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459ng/L±183ng/L,3272μg/L±702μg/L,P<001).NO与ET呈直线正相关(r=0772,P<001).结论肝硬变患者ET与NO水平升高,且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更升高;两者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肝毒消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素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乙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0例以肝毒清颗粒配合西药治疗作为治疗组,56例以乙肝宁冲剂配合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肝功能,内毒素和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53.6%,P<0.05)。且在清除血浆内毒素,改善肝功能,降低TNF-α、IL-6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内毒系血症疗效显著,其主要机制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M)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各型肝病共167例,均为本院患者,其中男126例,女41例,平均年龄38.4岁,167例肝病患者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轻度40例,中度30例,重度25例,肝炎后肝硬变48例,正常对照组50例,为我院健康献血员,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8岁.受检者清晨静脉采血3mL,置-2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放兔测定,由我院同位素室完成.结果经方差分析及t检验等统计处理.结果各型肝病组血清三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依肝脏受损程度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表现为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变依次升高.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除慢性肝炎重度与肝硬变之间外,各型肝炎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血清HA与ALT高低呈正相关,与A/G呈负相关(P<0.01),PCⅢ及LN与ALT、清蛋白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HA,PCⅢ,LN联合检测能很好地反映肝脏损伤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肝脏纤维化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7.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硫代乙酰胺所致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所致肝损伤模型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N)及结肠切除(C)对照组;TAA损伤组(T)和结肠切除+TAA组(C+T)。采用生化检测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和ALT活性。结果单纯给予TAA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和ALT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三个组;而结肠切除+TAA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结肠切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升高,ALT活性结肠切除组+TA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但比TAA组却明显减低。T组与C+T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ALT活性变化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85,P<0.01)。结论TAA所导致的内毒素血症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TAA本身有直接致肝细胞损伤的作用,但其所形成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造成的肝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变及肝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变及肝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变(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晚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例为80岁,男,临床诊断为肝硬变(失代偿期),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B超示肝硬变并大量腹水、肝缩小.AFP20ng/mL.另1例69岁,男,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晚期),B超为肝硬变癌变并腹水AFP593.4ng/mL.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用C14呼气试验来检查这两例患者的Hp并进行分析.结果以上2例患者经C14呼气试验检测Hp,其结果均为阳性,并且Hp阳性的肝硬变、肝癌患者易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及肝昏迷.结论根据以上结果证明,Hp与肝癌、肝硬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化学试剂靛青绿在正常人和肝硬变人血中滞留情况.方法选择无急慢性肝病即肝脏形态、大小、功能均正常者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岁,选择患者组经B超、化验、CT以及临床表现均证实为肝硬变的38例,其中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6.2岁,其中有8例已脾切除,12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二组人群做空腹皮试.选用正规沈阳生物研究所研制的吲哚靛青绿,对人体无害,阳性者静脉采血3mL做空白对照.后按0.5mg/kg体重自该静脉注入靛青绿,15min后从对侧肘静脉再采血3mL,测定靛青绿的滞留含量.结果肝硬变组1例8%,6例30%,10例45%,16例55%,5例65%;正常人组4例为0,2例2%,12例3%,5例4%,12例5%.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肝硬变组的靛青绿显著高于正常人组.结论测定吲哚靛青绿的滞留情况对判断肝硬变人肝细胞排泄功能,所剩健康肝细胞工作情况及对判定肝病患者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评估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13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测cTnI水平,根据肌钙蛋白水平测定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存率及病死率、左室收缩功能等。结果入院时cTnI阳性组病死率为17.2%高于cTnI阴性组3.9%,生存率为82.8%则低于cTnI阴性组的96.1%(P〈0.05)。结论cTnI阳性可以作为急性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