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 )M RI表现与病理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FCD患者74例,根据 FCD的M RI表现,把FCD分为3种类型:放射带型、高信号型、轻微型。分析FCD的M RI分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74例患者中,放射带型12例,表现皮层和/或皮层下T2 WI/FLAIR上高信号,白质内三角形或带状异常信号从皮层向侧脑室方向延伸。高信号型32例,表现皮层和/或皮层下片状 T2 WI/FLAIR高信号,伴有皮层增厚,但是无放射带表现。轻微型30例,仅表现皮层T2 WI/FLAIR略高信号,伴有皮层增厚,但无皮层下高信号表现。放射带型FCD的病理类型多为ⅡB型,高信号型 FCD的病理多表现为ⅡA型及ⅡB型,轻微型FCD病理稍多见于ⅠA型和ⅠB型。结论了解FCD的M RI表现及分型有利于提高FCD的正确诊断,并有助于提示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2.
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CD患者的MRI表现.常规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垂直于海马长轴的斜冠状位扫描,获得T1 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结果 23例FCD病灶均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内局限性病变.病灶区域皮质增厚18例,灰白质分界模糊20例,皮层下白质异常信号22例,脑回、脑沟形态异常14例,邻近蛛网膜下腔局限性扩大4例.T1WI、T2WI及FLAIR显示灰白质分界模糊分别为6例、20例及18例;皮层下白质异常信号分别为3例、16例及19例;脑回、脑沟形态异常分别为12例、10例及11例.结论 FCD的MRI表现为皮质增厚、灰白质分界模糊、皮层下白质异常信号、脑回、脑沟形态异常及邻近蛛网膜下腔局限性扩大.T2WI及FLAIR显示灰白质界限、白质内异常信号较T1WI敏感,T1WI显示脑回、脑沟形态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病理分型的MRI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型的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行癫痫手术治疗后病理符合FC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检查。根据Palmini的FCD分型标准,分型后分别总结患者的MRI特点。结果共28例患者符合标准,其中FCDⅠ型与Ⅱ型各14例。FCDⅠ型患者中,9例病灶位于颞叶,6例合并海马硬化。其中MRI表现异常者8例,表现为灰白质交界不清,局部皮层增厚、形态异常等特征;FCDⅡ型患者中,病灶位于额叶7例,2例合并海马硬化。其中MRI表现异常者11例,多表现为脑回形态异常,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T2WI上白质信号增高,以及白质内条带状异常增高信号向脑室方向延伸等特点。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的FCD在MRI上表现的特点有所不同,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对手术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分型及其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FC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皮质厚度、灰白质界限、白质信号及脑回和脑沟形态。分析病变区信号变化和皮质厚度,对FCD的MRI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FCD的MR影像表现可分为3型:放射带型、高信号型及轻微型。放射带型10例,表现为皮质/皮质下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白质内异常信号从皮质向侧脑室延伸;高信号型25例,表现为皮质/皮质下片状T2WI/FLAIR高信号,皮质增厚,但无放射带;轻微型19例,表现为无皮质下高信号,皮质T2WI/FLAIR轻微高信号,皮质增厚。结论 FCD的病变表现多样,可分为放射带型、高信号型及轻微型3种类型,FCD的影像分型有助于其影像诊断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致痫性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分析FCD的发病特点,探讨最佳MR扫描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40个病灶)FCD患者的MR表现及扫描方法.根据Palmini病理分型,将FCD的病理结果分为FCD Ⅰ型及FCDⅡ型.观察各型病灶在脑内分布及合并海马硬化的比例,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FCD各型在脑内分布的差异性.将轴面FSE T2WI、SE 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定义为常规扫描,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增加斜冠状面FSE T2WI及FLAIR定义为优化扫描.患者均进行常规扫描和优化扫描,评价FCD主要征象在各扫描方位、序列的显示情况,应用McNemar检验比较2种扫描方法对不同部位FCD及海马硬化显示的差异性.结果 36例(40个病灶)FCD患者中,病变位于颞叶29个(72.5%),额叶9个(22.5%),顶叶2个(5.0%).FCD Ⅰ型27例(29个病灶),颞叶病灶25个;FCDⅡ型10例(11个病灶),颞叶病灶4个,2种类型在病灶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合并海马硬化者共14例,其中,FCD Ⅰ型13例,FCDⅡ型1例.优化扫描对于颞叶FCD、海马硬化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颞叶FCD的阳性率从44.8% (13/29)提高到65.5% (19/29),合并海马硬化FCD的阳性率从42.9%( 6/14)提高到85.7%(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颞叶FCD x2=4.167,P=0.031;海马硬化x2=4.167,P=0.031),对额叶FCD病灶的显示2种扫描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04,P=1.000).结论 FCD好发于颞叶,其次是额叶,FCDⅠ型好发于颞叶,且更容易合并海马硬化.垂直于海马长轴的全颞叶优化扫描是针对FCD发病特点的优化扫描序列组合,有助于病灶的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MRI特征性表现和分型。方法:采用1.5T MR,对50例HI行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必要时行MRA(42例)、增强扫描(4例)及T2*WI(27例)。结果:根据梗死、出血的形态、部位进行MRI分型。Ⅰ型:脑叶HI:22例(44.0%)脑回状、斑片状出血位于皮层和/或皮层下白质。Ⅱ型:脑深部(基底节及丘脑)HI:17例(34.0%);Ⅲ型:小脑HI:14例(28.0%);斑片状、线状出血位于梗塞区内、边缘。混合型(Ⅰ型+Ⅱ型):3例(6%)。T2*WI呈低信号。结论:HI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脑梗死部位、面积有密切关系。新的MRI分型有助于对HI发生机制的理解,从而指导临床治疗。T2*WI有助于HI的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FCD的110例患者的MR表现.按照Palmini分类,将其分为Ⅰ型及Ⅱ型.统计FCD的脑内分布及影像诊断阳性率.结果 FCD Ⅰ型81例,FCDⅡ型29例;单一合并海马硬化49例,单一合并占位性病变3例,有三重病理表现7例.病灶位于颞叶共86例.影像诊断FCD阳性17例,其中FCD Ⅰ型诊断率14.8%(12/81),FCDⅡ型17.2%(5/29);海马硬化诊断特异度90.7%,灵敏度42.9%.常规MR扫描,FCD Ⅰ型异常表现不明显,FLAIR序列可见稍高信号;FCDⅡ型可有典型的皮层增厚、灰白质分界模糊、压水高信号及局限性脑萎缩;多重病理者海马硬化或占位性病变周围见皮层的影像学异常.结论 FCD好发于颞叶,以Ⅰ型为多,可合并多重病理表现,虽然FLAIR序列对FCD较为敏感,但目前影像诊断率仍较低.海马硬化或占位性病变要注意病变相邻皮质的微小异常或占位周围的灰白质改变.  相似文献   

8.
软组织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组织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软组织IMT的MRI、手术及肿瘤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肿瘤的病理分型为Ⅰ型1例,Ⅱ型4例,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Ⅰ型3例,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Ⅲ型3例.4例原发肿瘤呈类圆形,边界清楚,有假包膜;2例胭窝原发肿瘤及5例复发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侵犯周围组织.肿瘤于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不同病理分型的肿瘤于T2WI信号强度不同:1例Ⅰ型肿瘤呈高信号;4例Ⅱ型肿瘤和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Ⅰ型的3例肿瘤均表现为稍高信号;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Ⅲ型的3例肿瘤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11例肿瘤于T2WI在高信号、稍高信号或等信号背景下均见散在的斑点、小片状相对低信号灶(称之为"火龙果切面征").增强扫描11例肿瘤均见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原发IMT中,4例术后复发,1例无复发,1例失访.5例复发IMT中,2例术后再次复发,3例失访.结论 软组织IM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T2WI瘤体的信号强度反映软组织IMT的病理学分型."火龙果切面征"可能为能够反映软组织IMT病理特征的MR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HCD)的脑部MRI表现特征,评价MRI对AH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临床确诊为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颅MRI扫描,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腹部MRI扫描,分析其MRI征象。结果:18例患者脑部MRI扫描均有阳性发现,主要显示基底节区信号强度对称性增高,双侧豆状核(18/18),中脑红核周围(16/18),垂体前叶(10/18)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均表现为高信号,FES T2WI信号正常17例,高信号1例。18例T2FLAIR信号正常。病变区脑结构的体积、形态无变化。结论:MRI T1WI双侧基底节、中脑等部位出现高信号影,是AHCD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I是发现这些病变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节性硬化症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C的MRI表现。方法  13例经临床证实的TSC病例 ,分析其头部MRI特征性改变。结果 MRI主要征象包括 :①室管膜下结节 :13例均发现病灶 ,T1WI发现 71个 ,T2 WI 39个 ,PDWI 5 6个 ;②皮层及皮层下结节 :11例有阳性发现 ,T2 WI和PDWI各发现 114个病灶 ,T1WI 72个 ;③脑白质异常信号 :5例发现白质病变 ,T2 WI和PDWI各发现 10个病灶 ,T1WI无明确显示 ;④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仅 1例发现。结论 MRI对TSC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敏感 ,是诊断此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中T1WI观察室管膜下结节敏感 ,T2 WI和PDWI观察皮层下及白质病变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TI技术诊断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FCD患者的临床、MRI及DTI等资料.DTI经过图像后处理,获得平均扩散系数(MD)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图及彩色编码张量图,于FCD的皮质下白质区及对侧相应皮质下白质区设置椭圆形ROI,测量每个ROI的MD及FA值.病灶侧与对侧MD、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以T_2 WI图像为参照,ROI设置同DTI,以ROI中的任一点作为种子点,获得通过该ROI区域的所有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像.结果 12例患者MR平扫均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增厚及灰白质界限不清,其中7例显示皮质下白质稍长T_1、稍长T_2信号,2例皮质下白质萎缩,3例皮质下白质无明显异常.DTI分析显示FCD邻近皮质下白质与对侧比较FA值明显下降(患侧0.31±0.05,对侧0.42±0.08,t=-3.995,P<0.01),MD值明显上升[患侧(1.02±0.16)×10~(-3)mm~2/s,对侧(0.86±0.13)×10~(-3) mm~2/s,t=2.65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TT显示10例FCD患者皮质下白质纤维束较对侧明确减少,2例较对侧可能减少,主要表现为皮质下白质纤维稀疏,与深部白质纤维间联系减少.结论 FCD除了导致脑皮质结构异常外,也影响局部皮质下白质纤维的发育,DTI是常规MR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局限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的影像改变,并与病理改变对比,以提高对FC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F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检查,其中14例患者行PET检查,将影像改变与病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FCD中MRI显示病灶24例(85.7%),4例未显示明显异常,局限性脑皮层增厚及灰、白质界限不清是FCD的主要MR改变,同时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可出现多种异常信号,其中皮层下白质内类三角形稍长T2信号指向侧脑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14例行PET检查,其中9例(64.3%)显示病灶局部葡萄糖代谢活性减低.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脑皮层细胞排列结构紊乱,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内异形神经元细胞及气泡状细胞,部分患者可见皮层下白质髓鞘形成障碍及海绵样坏死灶.结论 高质量的MR图像可以显示大部分FCD病灶,包括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的异常信号,是目前术前评价FCD的最佳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8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 MRA)检查,1例行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检查,6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 MRI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6例位于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2例累及脑干.T_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无明显异常对比强化,MRA未见明显异常,DWI显示病变扩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或为正常.7例经对症处理后多次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好转;1例因多系统衰竭死亡.结论 MRI对PRES的病变范围显示清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种MR检查方法并结合治疗后复查可以明确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 FLAIR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PVL脑瘫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PVL在MRI各序列的表现特点,记录病灶部位及数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92例均表现为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内斑片状、结节状、条状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其中57例囊变病灶在FLAIR上表现为中心低信号、周边高信号;FLAIR对脑室旁病灶、脑表面病灶、较小病灶、脑室壁边缘、室壁与相邻病灶关系的显示具有优势。FLAIR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与T2WI、T1W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侧脑室旁≤3mm病灶的显示,FLAIR与T2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侧脑室旁3mm病灶的显示,FLAIR与T2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LAIR与T1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LAIR序列对儿童PVL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母亲苯丙酮尿症(MPKU)后代脑MRI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报告2例生化及临床检查证实为MPKU双胞胎的.MRI改变,并复习文献。结果 文中2例表现与文献报道不一致.与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表现相似。常规T2WI及FLAIR均显示室周白质、侧脑室三角区、半卵圆中心条片状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除更清楚地显示上述改变外,尚显示双侧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信号增高。结论 常规T2WI及FIJAIR上可显示MPKU后代脑白质异常,DWI可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基础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MRI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深化对病毒性脑炎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的病毒性脑炎患者MRI影像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17例均行MRI平扫及FLAIR扫描,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病毒性脑炎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灰质及大脑皮层下灰质核团.16例为多发病灶,1例为单发.病灶边缘清晰,周边无明显水肿.平扫T_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FLA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变表现多样,2例无明显强化,15例表现为脑表面线样强化,其中6例伴脑实质病变内淡薄斑片状强化,2例呈脑回状强化.结论 MRI能够反映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表现,对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随访证实为PRES的MRI表现。将9例PRES病变区域的ADC值(病变组)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9例健康志愿者相对应部位的ADC值(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RI示双侧顶枕叶(7例)、颞叶(3例)、额叶(4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半球(2例),一侧额叶(2例),胼胝体压部(1例)多发异常信号,且发生于脑叶的病变主要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双侧基本对称,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或高信号,ADC图呈等或高信号。病变组ADC值为(0.725~1.530)×10-3 mm2/s,平均为1.135×10-3 mm2/s;对照组ADC值为(0.661~0.988)×10-3 mm2/s,平均为0.798×10-3mm2/s,病变组AD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图显示PRES患者病变呈等或高信号,ADC值测量为其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55例经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其中男31例。回顾分析其脑部MRI表现。结果:55例中共54例脑部MRI有异常表现。病灶单发或多发,可见于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大部分病灶不对称分布,少数累及基底节、丘脑病例可对称分布,病灶呈不规则片状或斑片状、点状,可局限于脑皮质或白质,亦可皮髓质同时累及,T1WI呈等、低信号,TWI呈高信号,大部病灶FLAIR呈高信号,部分病程较长者可见软化灶,FLAIR呈低信号。27例增强扫描见8例病灶无强化,19例增强病灶呈不规则片状、环形、结节状及半环形强化。结论:MR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敏感、准确的优点,结合临床可提高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