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所见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冠脉病变和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11~2004-12收治并经冠脉造影检查ACS病人的临床资料238例,平均年龄(61.9±13.7)岁,按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对比两组心电图,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组成。结果在除右室导联组以外的各导联组,单支病变≥70岁组明显少于<70岁组;≥70岁组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明显增多,下后壁组虽有增多,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46.3%比53.1%,P>0.05;糖尿病比例≥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9.5%比58.26%,P<0.05;≥70岁组Tchol高于<70岁组(5.92±0.31)比(5.15±0.37),P<0.05;≥70岁组LDL低于<70岁组(5.31±0.22)mmol/L比(4.25±0.17)mmol/L,P<0.05;TG无明显差异(2.68±0.19)比(2.73±0.21),P>0.05;非致死性AMI在≥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35%比65.5%,P<0.05;ST段下移的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1.6)%比(43.8)%;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多见;ST段下移的急性心肌梗死更多见;高龄、糖尿病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预示多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组按年龄分组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增多,低于70岁组高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SARS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SARS患者的急性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70.4%)患者有明确的SARS接触史,潜伏期为1~16 d,平均(6±4)d。92.6%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氧合指数(PaO2/FiO2)≤200者14.8%(7/47),PaO2/FiO2介于200~300之间者42.6%(20/47)。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及血小板降低者分别为24.1%、46.2%和10.0%,心肌酶异常升高的患者占44.4%。CT影像以不规则实变融合病灶或伴支气管充气征(61.1%)及双肺弥散性磨玻璃影或碎石路样改变(53.7%)为主。病灶常累及双肺,以双下肺受累为主。重症SARS组应用激素和无创通气治疗的比例(100%、55.6%)均高于普通SARS组(77.8%、9.0%)(P<0.01和P<0.05)。营养支持及提高免疫力等治疗是有效的辅助措施。肺纤维化遗留组急性期的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与无肺纤维化遗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RS的发病与密切接触病人有关,肺CT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急性期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的SARS患者易遗留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治愈后患者的肺功能观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治愈后病人的肺功能变化。方法 对 12例已治愈并出院 1个月左右的SARS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例SARS治愈患者 ,男 3例 ,女 9例 ;年龄 2 1~ 62岁 ,平均 (3 1 0± 10 0 )岁 ;治愈出院时间 2 2~ 43d ,平均 (3 2 2±4 7)d ;肺功能结果 :肺活量 (VC) %预计值 (95 6± 19 0 ) % ;用力肺活量 (FVC) %预计值 (97 2±9 9) % ;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预计值 (97 5± 9 8) % ;FEV1/FVC(85 9± 5 6) % ;TLC %预计值 (10 2 4± 10 4) % ;RV/TLC(3 2 6± 5 0 ) % ;RV %预计值 (116 8± 2 5 0 ) % ;DLCO %预计值 (73 6±10 9) %。结论 SARS治愈后患者通气功能基本正常 ,弥散功能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焦祖伟  郝菊岩  杨春华 《吉林医学》2010,31(17):2628-2628
目的:了解通化地区不同年龄成年男子红细胞压积(Hct)与正常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毛细管法,将315例成年男性按年龄分为四组,对其Hct进行测定分析。结果:41~50年龄组为(0.492±0.049)L/L;51~60年龄组为(0.489±0.034)L/L;61~70年龄组为(0.466±0.048)L/L;71以上年龄组为(0.462±0.059)L/L。结论:不同年龄组成年男子红细胞压积测定值之间不同。  相似文献   

5.
自动血凝仪测定200例健康人PT、APTT、TT、FIB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T、APTT、TT、FIB正常参考范围,并对各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CA~50自动血凝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按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据年龄分成四组,每组50例进行测定.结果200例正常人PT、APTT、TT、FIB经正态D检验均呈正态分布(P》0.2),按95%可信区间其正常参考值分别为PT(秒)13.88±3.65;PT(INR)1.23±0.31;APTT(秒)33.78±12.86;TT(秒)16.48±4.72;FIB(g/L)2.96±1.63.经统计学t检验男、女无性别差异(P》0.05),四个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20~40岁组与40~60岁组PT有较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项目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PT、APTT、TT、FIB测定各年龄组有不同程度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归纳和探讨临床诊断SARS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X线胸片变化规律。方法 :对 5 6例临床诊断为SARS病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血氧饱和度和X线胸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以高热和全身不适、乏力和肌肉酸痛为主诉症状 ;2 0例有明确一次性接触史者的平均潜伏期为 ( 4 .70± 0 .92 )d(X±SD ) ;大部分病例有干咳 ( 71 .4% )、气短 ( 4 8.2 % ) ,少数病例在病程中有短暂的胸痛、头痛和鼻塞 ,但无 1例发生腹泻。血常规检查 ,1 0 0 %的患者有白细胞减少 ( <4× 1 0 9/L)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1 .5× 1 0 9/L) ,5 3.6%的病例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 ( <90 % )。X线胸片异常改变中双侧云雾状阴影占 62 .5 % ,单侧病变占 32 .1 % ,单一肺叶病变的仅占 5 .4%。结论 :本组SARS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与WHO提示的有关症状基本符合 ,但未见腹泻和血小板下降者 ;X线胸片单侧病变也占相当比例 ( 32 .1 + 5 .4) %。胸片病变局限可能与及时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激素治疗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糖代谢障碍的影响,对220例SARS患者中51例高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高血糖患者年龄18~86岁,平均(52.35±16.64)岁,男24例(47.1%),女27例(52.9%)。其中有糖尿病史10例(19.6%),无糖尿病史41例(80.4%)。所有病人均给予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发现随着激素用量的增加血糖升高病人增加(P<0.01)。提示使用激素治疗SARS有可能引起高血糖,此时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戴光华 《四川医学》2000,21(7):648-649
我院自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月 ,应用盐酸纳洛酮 ( naloxone hydrocholride,NL X)治疗急性乙醇中毒 35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按入院顺序将急性乙醇中毒患者 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5例 ,男 32例 ,女 3例 ,年龄17~ 4 8( 34 .3± 11.2 )岁 ,饮酒量 140~ 750 ( 34 2± 156)ml;对照组男 2 7例 ,女 3例 ,年龄 18~ 50 ( 35.5± 12 .6)岁 ,饮酒量为 140~ 70 0 ( 338± 149) ml。按急性乙醇中毒分期分为 3期。治疗组 :兴奋期 8例 ,共济失调期12例 ,昏睡及昏迷期 15例。对照组 :兴奋期 7例 ,共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我区人群正常血压水平 ,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国际通用血压测量方法和质控标准 ,对全区七个县人口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 ,2 2个居委会和 3 0个自然村入选 ,共调查1 5 3 84人 ,根据年龄分为 1 4组 ,5岁为一年龄段。血压按 1 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 1 0 1 %,标准化患病率 1 0 4%,血压正常者 89 9%,其中理想血压 5 2 9%,正常血压3 0 0 %,正常高限血压 1 8 1 %。各年龄组正常血压平均值为 :城市男性血压 (1 1 1 3± 2 5 )~ (1 2 5 7±1 0 7) / (72 1± 1 1 )~ (80 7± 6 7)mmHg ,女性血压 (1 0 7 2± 2 4)~ (1 2 5 3± 6 1 ) / (6 9 7± 0 5 )~ (78 1± 2 3 )mmHg ,农村男性血压 (1 1 5 0± 0 8)~ (1 3 3 9± 4 6 ) / (71 6± 1 5 )~ (80 7± 3 5 )mmHg ,女性血压 (1 1 0 1± 0 9)~ (1 2 8 1± 1 1 3 ) / (70 0± 1 0 ) (78 3± 5 4)mmHg 结论 男女人群正常血压均值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上升。地域不同 ,职业不同 ,人群血压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临床特点 ,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2 0 0 3年 4月至 2 0 0 3年 6月河南省收治的 1 5例SARS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男 :女为 1 :1 .5 ,年龄 2 0~ 5 3岁 , x±s(34.4± 9.9)岁。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 1 1例 (73.3% )。潜伏期 4~ 1 0d , x±s(6 .6± 1 .7)d。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 1 5例 (1 0 0 % ) ,乏力 1 3例 (87.6 % ) ,咳嗽 1 2例 (80 % ) ,呼吸困难 1 0例 (6 6 .7% ) ,畏寒或寒颤 5例 (33.3% ) ,咳痰 3例 (2 0 % )。体征包括 :呼吸增快 7例 (4 6 .7% ) ,紫绀 4例 (2 6 .7% )。WBC >1 0 .0× 1 0 9L-1 2例 (1 3.3% ) ,(4 .0~ 1 0 .0 )× 1 0 9L-1 1 1例 (73.4 % ) ,<4 .0× 1 0 9L-12例 (1 3.3% ) ,淋巴细胞计数≤ 1 .0× 1 0 9L-1 9例 (6 0 % ) ,(1 .0~ 2 .0 )× 1 0 9L-1 3例 (2 0 % ) ,>2 .0× 1 0 9L-1 3例(2 0 % )。首次胸部X线片示病变累及双侧肺叶 9例 (6 0 % )、单侧多叶 6例 (4 0 % ) ,病变发展到高峰时间 4~ 1 4d , x±s(7.7± 3.2 )d、病变开始吸收时间 6~ 2 1d , x±s(1 1 .3± 4 .1 )d、病变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 8~ 2 6d , x±s(1 6 .4± 5 .0 )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导致SAR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对 2 0 0 3年 3月至 6月在佑安医院死亡的 1 5例SARS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 5例患者年龄 2 3~ 81岁 ,平均 ( 5 0 .7± 1 8.8)岁 ,其中年龄大于 5 0岁的 7例。基础病 :合并糖尿病 5例 ,高血压病 5例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2例。T细胞亚群 :病程第 1周CD4 + 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 ,平均CD4 + ( 2 48± 82 )个 /μL ,第 2和第 3周继续下降 ,分别为 ( 1 81± 1 2 8)个 /μL和 ( 1 2 5± 46)个 /μL ,与痊愈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胸部影像学变化 :1 5例中 7例患者胸部影像学显示均在 7d内进展到双肺广泛磨玻璃样变或实变。CK及CK MB :平均CK( 2 69.3± 3 99.9)U/L ,CK MB( 3 1 .1± 2 6.1 )U/L。提示 :SARS患者若伴有高龄、多合并症、T细胞亚群进行性下降、快速进展的双肺广泛实变、CK及CKMB升高等情况时 ,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症状、心肌酶谱及免疫功能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收治的154例IM患儿临床资料,按否合并心肌损害筛查病例,将IM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33例和无心肌损害组121例。分析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心肌酶谱、免疫指标、肝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结果 心肌损害组患儿胸闷胸痛(21.21%比7.44%,P<0.05)、心动过速(33.33%比6.61%,P<0.001)、心电图异常情况发生率[ST改变:27.27%比5.79%,P<0.001;T波改变:12.12%比0.83%,P<0.05;ST-T改变:12.12%比3.31%,P<0.05;窦性心律不齐:15.15%比1.65%,P<0.05]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5.60±10.84) U/L比(18.22±4.98) U/L,P<0.001]、乳酸脱氢酶(LDH)[(464.27±165.03) U/L比(407.12±128.82) U/L,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14.43±70.72) U/L比(95.67±35.09) U/L,P<0.05]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心肌损害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M水平及CD3+、CD8+比率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IgA:(1.93±1.16) g/L比(1.32±0.73) g/L,P<0.001;IgM:(2.21±1.34) g/L比(1.88±0.59) g/L,P<0.05;CD3+:(84.79±4.82)%比(81.97±6.50)%,P<0.05;CD8+:(53.70±13.40)%比(46.63±14.67)%,P<0.05],CD4+/CD8+低于无心肌损害组[(0.32±0.17)比(0.57±0.49),P<0.01]。结论 IM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具有胸闷胸痛、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等临床表现,并且血清CK-MB、LDH、ALT、IgA、IgM水平及CD3+、CD8+比率升高,CD4+/CD8+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对33例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者6例(18.2%)。临床表现包括发热33例(100%)、咳嗽(其中干咳12例,咳白色黏痰11例,痰中带血1例)24例(72.7%)、畏寒20例(60.6%)、胸闷伴憋气11例(33.3%),伴有头痛6例、腹泻2例、呼吸困难2例、肺部有啰音2例。约1/2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SARS抗体阳性28例(84.9%)。胸部X光片出现渗出影的平均时间为(3.4±2.0)d,胸部病变吸收的平均时间为(19.8±9.8)d。激素应用后3天内体温均降至正常。2例患者呼吸困难较重应用BiPAP辅助呼吸。15例(45.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中药,收到了良好效果。17例(51.5%)出现心理异常。1名护士在护理SARS患者时被感染。结论 部分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临床初期以发热不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畏寒、咽痛、全身酸痛;极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可伴有肝脏、心肌的损伤。化验白细胞下降或不高。胸片可表现单侧(单叶或多叶)或双肺片状渗出影或网状阴影,病变多位于中下野外带,迅速进展;恢复期炎症可完全吸收,部分患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有适应证者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剂量应个体化。少数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61-163+168
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胸腔镜手术期间各组护理方式,对照组47例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47例给予传统护理+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 FEV1、FVC 以及 FEV1/FVC 分别为(1.73±0.45)L、(65.59±13.53)L 和(61.06±13.42)%,对照组分别为(1.36±0.29)L、(54.13±12.43)L 和(51.39±12.29)%,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生活状态评分分别为(31.55±0.61)分、(35.55±4.59)分、(47.61±1.53)分以及(19.59±0.76)分,对照组分别为(28.89±0.06)分、(25.69±4.06)分、(40.31±1.29)分以及(15.43±1.51)分,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实施胸腔镜手术期间,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采用,在肺功能改善、并发症减少以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效果确切,可对患者预后能力提升以及病情快速好转奠定基础,充分表明针对性护理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直接介入治疗的8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常规直接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另41例行直接介入术联合血栓抽吸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水平,治疗1周与治疗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情况以及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K-MB和肌钙蛋白水平分别为(162.4±32.5) ng/mL、(16.8±3.8) 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3±55.9) ng/mL、(27.9±4.2)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水平为(54.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心肌灌注3级人数占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46%,而0~1级人数占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介入治疗后的TIMI血流,且能改善6个月后LVEF,并能有效降低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35-37,41,封3
目的探讨间隙性低氧环境下,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通路(PI3K-Akte NOS)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6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6)、缺血/再灌注组(n=16)、缺血/再灌注组-间歇性低氧组(n=16)、间歇性低氧-缺血/再灌注-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n=16)。采用球囊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将老鼠暴露在低氧循环制作间隙性低氧动物模型,实验处理结束后,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AKT蛋白(p-Akt)、磷酸化e NOS(p-e NOS)蛋白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间歇性低氧+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为(21.73±4.56)%,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少,磷酸化AKt蛋白及磷酸化e NOS蛋白分别为(1.228±0.269)、(1.427±0.375),表达均升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间歇性低氧+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间歇性低氧-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大鼠心肌为(30.84±3.65),凋亡指数升高,磷酸化AKt蛋白及磷酸化e NOS蛋白分别为(0.624±0.146)、(0.842±0.246),表达均降低,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间歇性低氧状态下,PI3K-Akt-e NOS信号通路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新生儿血清CK-MB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因各种原因引起血清CK-MB异常的新生儿80例和血清CK-MB水平正常的新生儿20例,前者(实验组)随机分为4组各20例并分别予以不同干预方案:静脉小剂量左卡尼汀治疗组(小剂量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每日0.1g/kg静脉滴注;静脉大剂量左卡尼汀治疗组(大剂量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每日0.15g/kg静脉滴注;左卡尼汀及果糖治疗组(复合药物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每日0.1g/kg静脉滴注及果糖每日0.16g/kg静脉注射;果糖治疗组予果糖每日0.16g/kg静脉注射。后者(对照组)予以一般支持对症治疗。治疗以7d为1个疗程,所有新生儿自出生后即进入观察阶段。观察生后第1d用药前、第3d及第7d血清CK-MB的变化。 结果 ①各组1w内的血清CK-MB稳定下降率分别为小剂量组75%、大剂量组85%、果糖组45%、复合药物组85%、对照组85%(χ2=5.71,P<0.05);各实验组治愈率分别为小剂量组95%、大剂量组95%、果糖组75%、复合药物组95%(χ2=1.27,P>0.05)。②生后第3d,各组血清CK-MB水平较第1d均有下降,下降程度分别为小剂量组59±23%、大剂量组55±26%、果糖组67±19%、复合药物组58±29%、对照组18±12%(P<0.05)。③生后第7d,各组均有部分新生儿的血清CK-MB数值较第3d上升,各组上升例数占本组总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小剂量组25%、大剂量组 15%、果糖组55%、复合药物组15%、对照组15%(P<0.05)。④生后第7d,各组血清CK-MB较第3d下降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小剂量组48±21%、大剂量组36±18%、果糖组22±18%、复合药物组28±21%、对照组23±18%(P<0.05)。⑤生后第7d,各组患儿血清CK-MB水平分别为小剂量组34.25±14.2U/L,大剂量组34.95±18.6U/L,果糖组57.21±40.1U/L,复合药物组37.05±13.7U/L,对照组33.7±10.9U/L(P<0.05)。 结论 应用左卡尼汀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异常的血清CK-MB水平,且作用较应用果糖明显。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 6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发现 :发病 2周为疾病的高峰期。有明确SARS接触史者 47人 ( 77.1 % )。 5 6例 ( 91 .8% )静点甲泼尼龙 ,5 4例 ( 88.5 % )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用药后血红蛋白降低幅度达 2 0 g/L者占 44.4% ( 2 4/ 5 4) ,心动过速者占 40 .4% ( 2 3 / 5 7)。 6例死亡患者中 5例为老年人 ,均合并严重的基础病变 ,另 1位患者在住院期间自杀。所有患者在出现症状后 ( 8.6± 5 .9)d( 1~ 2 4d)胸片显示异常 ,胸片浸润性病灶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 ( 1 7.1± 6.2 )d( 5~ 3 5d)。提示 :对SARS患者 ,早期、持续一定时间的中等剂量的激素是必要的 ;治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大量激素和大量利巴韦林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死亡相关因素,对2003年5月6日至6月27日收治的220例SARS患者中19例死亡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临床治疗及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死亡SARS患者年龄24~86岁,平均(57.63±16.76)岁。大于45岁13例(68.4%)。男性15例(78.9%),女性4例(21.1%)。有明确接触史19例(100%)。并存基础病13例(68.4%)。死亡距发病时间14~54d,平均(35.37±11.66)d。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9例(100%),咳嗽12例(63.2%),畏寒5例(26.3%),气促10例(52.6%),胸闷11例(57.9%),肌痛5例(26.3%),腹泻6例(31.6%)。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降低。血气分析低氧血症16例(84.2%);心肌酶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进行性升高。T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值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进行性降低。胸部X线双侧、肺病变面积>1/3者19例(100%)。临床诊断继发混合感染(细菌、真菌)19例(100%)。采用综合治疗,其中激素18例(94.7%)、机械通气15例(78.9%)。死于呼吸衰竭18例(94.7%)。提示年龄、合并基础病、肺部病变程度、低氧血症、T细胞亚群CD3、CD4绝对值降低、激素剂量、混合感染等是影响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北京市第六医院呼吸科收治的IPF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奇霉素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功能指标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pred)、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pred)和治疗期间发生肺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与观察组的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为(78.47±9.07)mmHg,对照组为(68.43±8.40)mmHg,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肺功能参数比较,VC%pred[(64.67±9.87)%vs(70.43±10.38)%]、FEV1%pred[(62.87±10.32)%vs(66.19±13.58)%]、FVC%pred[(66.42±9.34)%vs(73.54±12.48)%]、DLCO/VA%pred[(72.90±9.74)%vs(80.47±12.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有48.8%的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而对照组为12.2%(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能明显改善IPF患者气血分析指标、肺功能以及预防肺感染发生,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