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 198 5~ 1995年共手术治疗乳腺癌病人 340例 ,术后发生肺部淋巴结转移 6 0例 ,对 6 0例转移病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31~ 6 3岁 ,中位年龄 47岁。原发肿瘤临床分期为 :Ⅱ期 5例 ,Ⅲ期 36例 ,Ⅳ期 19例。肿瘤位于右侧 32例 ,左侧 2 8例。外象限 19例 ,内象限 41例。原发肿瘤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 :乳腺癌扩大根治 2 8例 ,根治 18例 ,改良根治 12例 ,单纯乳房切除 2例。对雌激素受体 ( )绝经前病人用内分泌治疗并辅以化疗 ,对有腋淋巴及内乳淋巴结转移者加以放疗。对雌激素受体 ( )绝经后病人单纯用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绝经前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ER阳性HER2阴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及复发转移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4例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5岁(26~53岁),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52.4个月(6.1~329.1个月),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49.4%,76/154);非内脏转移较内脏转移多发(55.8% vs 44.2%);骨转移最多(52.6%,81/154),内脏转移以肺多见(26.6%,41/15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是DFS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主要为非内脏转移,骨转移最多;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DF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LRP16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iao DX  Han WD  Zhao YL  Pu YD  Mu YM  Luo CH  Li XH 《癌症》2006,25(7):866-870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表明雌激素通过其受体!直接上调LRP16的表达,LRP16基因的高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旨在探讨LRP16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乳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Northernblot与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22例和30例标本中LRP16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North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22例癌组织LRP16mRNA的表达较癌旁组织高2倍的有9例,高表达率为40.9%(9/22)。高表达LRP16的9例中有7例ER阳性,8例PR阳性;而非高表达13例中ER阳性6例,PR阳性5例,两组ER与PR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RP16高表达的9例中只有1例PR和ER同时阴性,而非高表达的13例中有7例。22例患者中,13例肿瘤直径3.0~4.5cm,其中LRP16基因高表达组占8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12例中8例LRP16高表达。8例高表达Ki-67患者中6例LRP16高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30例肿瘤标本中9例(30.0%)LRP16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9例LRP16高表达者ER、PR均阳性,Ki-67高表达,且瘤体直径均大于3.5cm,均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与非高表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RP16基因表达水平与ER/PR阳性率、细胞增殖活性、肿瘤直径、远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LRP16基因可能参与促进乳腺癌的增殖与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三阴性(ER、PR及HER-2均阴性)三种亚型。 结果90例患者中,ER和(或)PR阳性51例(56.7%)、HER-2阳性12例(13.3%)、三阴性27例(30.0%),中位无病生存期(30.9月、25.4月和16.0月,P=0.001)、无脑转移生存期(36.0月、38.0月和22.0月,P=0.00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生存期(52.0月、25.5月和36.0月,P=0.075)及确诊脑转移后的生存期(11.0月、5.5月和8.0月,P=0.829)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更易于早期发生脑转移,但总生存期及确诊脑转移以后的生存期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绝经前后c-erbB-2、ER、PR受体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432例乳腺癌的病理学资料,其中195例患者随访5年,c-erbB-2、ER、P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结果 (1)绝经前组,c-erbB-2阳性患者的ER阳性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03);绝经后组,c-erbB-2阳性患者的ER、PR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01,P=0.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前组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淋巴结转移、c-erbB-2,绝经后组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淋巴结转移、c-erbB-2和ER。 结论 绝经前与绝经后乳腺癌c-erbB-2、ER、PR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行腋窝清扫术后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病历资料和随访完整的T1-2N0-1M0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成2组,每组进一步按照阴性淋巴结数目进行分层。将阴性淋巴结数目纳入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病理学因素,并且比较不同阴性淋巴结数Et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乳腺癌术后生存的病理学因素包括阴性淋巴结数目和激素受体表达。在T1-2N0组,阴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枚,4枚~5枚,6枚~9枚,≥10枚时,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2.6±4.1)月、(101.5±1.3)月、(104.7±1.0)月、(110.5±0.9)月;在T1-2N1组,阴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6枚,7枚-8枚,9枚-10枚,≥11枚时,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5.4±1.9)月、(101.8±1.1)月、(104.9±1.0)月、(106.5±0.9)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行腋窝清扫术后的阴性淋巴结数目反映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是乳腺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能够评价乳腺癌术后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发生于男性较为罕见 ,约占乳腺癌患者的 1 % ,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晚 ,较女性高出 6~ 1 1岁 ,我院 1 992年 8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 1 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 ,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本组 1 0例男性患者 ,年龄 35~ 80岁 ,平均 5 8 6岁 ,均为原发性肿瘤。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 6例 ,单纯癌 2例 ,导管内癌 2例。其首发症状主要为乳晕下无痛性肿块 9例 (占 90 % ) ,1例为乳头凹陷 (占1 0 % )。发病部位 ,右侧 7例 ,左侧 3例 ,未发现男性双侧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 8例。雌激素受体测定阳性 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乙醛脱氢酶1(ALDH1)阳性表达及CD55高表达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随访5~8年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ALDHl和CD55表达检测,判定ALDH1阳性表达及CD55高表达标本,分析各临床疾病特征与CD55高表达及ALDH1阳性表达的关系。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其与CD55高表达、ALDH1阳性的相关性;分析5年生存率与临床疾病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ALDH1阳性表达占24.6%(16/65),CD55高表达占33.8%(22/65)。ALDH1阳性表达和CD55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绝经状况、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表达情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术后是否接受其他治疗均无关(P〉0.05),与肿瘤是否复发密切相关(氏0.01)。与ALDHI阴性、CD55低表达患者相比,ALDH1阳性表达、CD55高表达患者的5g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DH1阳性表达、CD55高表达、肿瘤直径(〉5cm)、组织学分级(III级)、Her2表达阴性、术后未接受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乳腺癌组织ALDH1阳性表达和CD55高表达可能是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16、p5 3和CD4 4V6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机理和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p16、p5 3和CD4 4V6在 93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93例胃癌中p16、p5 3和CD4 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9 8%、5 0 5 %、41 9%。p16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30 8% ,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6 0 7% (P <0 .0 1)。p5 3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5 4 9%、5 8 5 % ,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18 2 %、32 1% (P <0 .0 5 ,P <0 .0 5 )。CD4 4V6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43 .8%、5 2 .3 % ,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9 1%、17 9% (P <0 .0 5 ,P <0 .0 1)。结论 p16蛋白的缺失表达对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起重要作用。p5 3、CD4 4V6的高表达对胃癌的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 ,对分析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潜在关系。[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9例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7例,阴性2例;甲状腺癌ER阳性4例,阴性5例。4例ER阳性甲状腺癌均来自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骨髓转移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转移规律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女性乳腺癌骨髓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包括乳腺癌骨髓转移发生时间、激素受体状况等及不同治疗策略对预后的影响。24例联合化疗,25例单药化疗,13例未接受化疗。生存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用Log—rank方法进行生存曲线比较。结果62例患者中位年龄39岁(30~71岁),中位病程21个月(1~49个月)。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30例(48.4%),阴性19例(30.6%)。发热14例(22.6%)和(或)血象的一系或三系降低34例(62.9%)是乳腺癌骨髓转移的常见表现。联合化疗和单药化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和16个月(QPH=7.38,P=0.0335),未接受化疗者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骨髓转移发生偏晚,一般有多处转移尤其是骨转移的背景。结论骨髓穿刺有利于早期发现骨髓转移;骨髓转移晚期体质较弱,单药化疗可能是有效的治疗策略之一,与联合化疗组的患者相比具有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12.
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们对脑转移瘤全脑放疗两种不同分割方式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 ,将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 2 3例 ,其中来自肺癌 16例、乳腺癌 4例、消化道癌 3例 ;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3 4~ 70岁 ;KPS评分 3 0~ 80分 (中位数 60分 )。研究组 2 3例 ,其中来自肺癌 17例、乳腺癌 4例、消化道癌 2例 ;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2 9~ 68岁 ;KPS评分 :3 0~ 80分 (中位数 60分 )。全组病例原发灶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依西美坦治疗经他莫昔芬辅助治疗2~3年后的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妇女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妇女,这些患者均在接受2~3年他莫昔芬治疗后换用依西美坦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全部50例患者均未出现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的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也无患者因任何原因而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关节痛(8%),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依西美坦对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患者基本可耐受治疗。结论: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他莫昔芬转换依西美坦方案较为安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关节痛。  相似文献   

14.
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了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所有患者均经免疫组化证实ER、PR、Her-2为阴性。结果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乳腺癌患者(774例)的17.1%,绝经前患者(91例)占68.9%,53.8%的患者(71例)发病时肿块大小为T2,39.4%患者(52例)腋窝淋巴结阳性。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共有33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20例死亡,23例同时出现2个部位以上的转移,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73.8%,总生存率为85.7%。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较淋巴结阴性患者明显增加(P=0.00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大多在治疗后2—3年发生多发转移,仅淋巴结状况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临床分析的方法对199例转移性乳腺癌病例归纳总结,并采用COX模型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法对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转移的存在(比值比=4.26,95%,CI:1.9%~9.3%,P=0.0003)和激素受体阴性状态:(比值比=4.15,95%,CI:1.6%~10%,P=0.002),CerbB-2阳性(比值比=4.22,95%,CI:1.5%~11%,P=0.0006)是脑转移发生的预测因素.结论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肺转移是首发转移位置,激素受体阴性CerbB-2阳性是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应在这些患者中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对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 3~ 6d抽取外周静脉血 ,FCM检测CD 3总T淋巴细胞、CD 4 辅助T细胞、CD 8杀伤 /抑制T细胞、CD 4 /CD 8比值、CD 56 NK细胞、CD 19总B淋巴细胞、CD 2 5白介素 2 (IL 2 )受体细胞比例。结果 :乳腺癌T2 N1M0 组较T2 M0 M0 组CD 4 辅助T细胞显著增高 ,其他淋巴细胞无显著性变化 ;T1N0 1M0 和T2 N0 1M0 两组间、T1N0 M0 和T2 N0 M0 两组间比较 ,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及腋淋巴结转移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补测在激素受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观察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门诊随访及住院患者中补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PR的表达情况,所有标本(包括原发癌病灶及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由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检测中心进行,根据检测报告,原发病灶阴性而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或PR阳性者补加内分泌治疗。   结果   56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阳性8例(14.3%),PR阳性2例(3.6 %),ER和PR均阳性3例(5.4%),共13例(23.3%)因补查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或PR变阳性而在随访中加用内分泌治疗。肿瘤原发病灶与腋转移淋巴结ER和PR均阴性43例(76.7%),即肿瘤原发癌病灶与腋转移淋巴结ER和PR均为阴性表达的总符合率为76.7%,不一致率为23.3%。   结论   受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原发病灶与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PR表达具有一定的不一致性,对原发癌病灶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应检查其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受体的表达,可能筛查出原发病灶受体阴性而复发转移病灶受体阳性患者,及时加用内分泌治疗,提高该类患者的疗效,亦可解释部分激素受体阴性而内分泌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甲孕酮治疗乳腺癌骨髓转移复发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7岁。1997年行右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前分期为T2N1M0,术后病理为单纯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0/23,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术后曾行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CAF)辅助化疗2个周期,之后间断服用三苯氧胺1年余。2003年4月,患者出现发热、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认为 ,孕酮能下调激素受体 ,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对乳腺癌产生抗肿瘤作用。孕酮与其受体结合后 ,也对肿瘤细胞生长有着直接的抑制作用。大剂量醋酸甲孕酮 (HD MPA)导致下丘脑 垂体 性腺肾上腺轴的显著阻断。HD MPA对于绝经前妇女有去势及肾上腺抑制的作用。1982年始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 ,旨在评价HD MPA(≥ 5 0mg/d)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作用。 5 41例患者于 1982~ 1989年入组 ,可评价者 5 16例 ,其中腋窝淋巴结阴性 (NN)组 2 4 6例 ,腋窝淋巴结阳性 (NP)组 2 70例。年龄小于 70岁 ,Ⅰ期或Ⅱ期 ,…  相似文献   

20.
李军楠  刘晓东  佟仲生 《肿瘤》2011,31(11):1026-1030
目的:分析T1micN0M0、T1aN0M0和T1b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了解其生存状态,探讨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4487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376例T1micN0M0、T1aN0M0和T1bN0M0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和转移以及生存情况。结果:376例患者中,66例(17.6%)为T1mic(pT≤0.1cm),122例(32.4%)为T1a(0.1cm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