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陆建平  孔超美 《江苏医药》1999,25(10):778-778
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储留是胆石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胆囊结石,发病率为30%,高于正常人群发病率7.8%,肝硬化患者是否存在胆囊收缩功能障碍,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实时超声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胆囊收缩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象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6.67士13.86岁,Child-Pllgh分级A级3例,B级7例,C级5例。正常对照为同期健康体查者,共16例,男IO例,女6例,年龄4O.6士5.18岁。两组均无胆石症、糖尿病史,且末服任何影响胆囊收缩的药物。检查方法专人使用HP7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相关性,以及胆囊的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临床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胆囊改变与肝硬化后门静脉宽度呈正相关(X2=6.495,P〈0.05);与血清的蛋白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同时与肝硬化后胆汁成分改变、脾功能亢进、胆囊功能紊乱、肝功能等因素也有关。结论肝硬化后胆囊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和胆结石,年龄≥60岁,肝功能差,发病率高。合并胆囊壁增厚和胆囊结石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阳晖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65-2166
目的:分析肝硬化和肝炎患者的胆囊B超图像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及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慢性肝炎20例(A组)、重型肝炎35例(B组)、肝硬化25例(C组);另选取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胆囊B超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62例胆囊异常,占77.5%(62/80),对照组有7例胆囊异常,占17.5%(7/40),观察组胆囊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C组患者胆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胆囊异常率显著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各组(A、B、C 组)的胆总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的胆囊壁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多合并胆囊异常,通过观察胆囊B超图像改变,可为肝脏病变程度的判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氟哌利多、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120例ASA Ⅰ一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诱导前 5 min 静注氟哌利多 2.5 mg,B组在开始缝皮前静注格拉司琼3 mg、C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结果: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17.5%、B组15%,明显低于C组50%(P<0.05),A组与 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利多和格拉司琼均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胆囊超声图像改变,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62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和600例对照组(非肝炎者)进行彩色B超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胆囊检查异常率分别为63.5%、14.2%,二者间胆囊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发现胆囊壁增厚192例(34.2%),胆囊结石69例(12.3%)、胆囊息肉样变80例(14.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合并胆囊疾病,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是胆囊病变的危险因素,超声检查对临床诊断治疗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胆囊壁厚度、空腹和残留的胆囊体积,以及胆囊排泄物,评估有肝硬化腹水和恶性腹水病人的胆囊收缩功能.方法对24例有恶性腹水病人(男8例、女16例)与26例肝硬化腹水的病人(男12例、女14例),在空腹8h之后,用超声测量胆囊壁厚度、空腹的胆囊的体积和排泄物的数量,此测量是在进食一定标准的液体测试餐之后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70min,80min,90min进行.结果肝硬化腹水病人的胆囊壁厚度(5.5±1.5)mm,与恶性腹水病人胆囊壁厚度(3.1±0.6)m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腹水病人空腹胆囊体积(27.3±11.5)cm3大于恶性腹水病人(17.6±8.9)cm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腹水病人平均餐后胆囊体积和排泄物数量除了在餐后10min,其它所有的时间都显著高于恶性腹水病人(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病人的胆囊收缩能力大于有恶性腹水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按照肝功能分级,将其分为I组(肝功能A级,n=15)、Ⅱ组(肝功能B级,n=28)、Ⅲ组(肝功能C级,n=21)。随机抽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人25名,作为Ⅳ组。四组均分别实施超声检查,分析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变化。结果I组、Ⅱ组、Ⅲ组、Ⅳ组空腹胆囊壁增厚量均高于Ⅳ组(P <0.05);且I组、Ⅱ组、Ⅲ组水平递增;I组、Ⅱ组、Ⅲ组餐后1 h胆囊壁厚度高于Ⅳ组(P <0.05);且I组、Ⅱ组、Ⅲ组水平递减;I组、Ⅱ组、Ⅲ组空腹胆囊前后径缩短量递增;I组、Ⅱ组、Ⅲ组餐后1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均低于Ⅳ组(P <0.05);I组、Ⅱ组、Ⅲ组水平递减。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超声检查肝功能分级与空腹胆囊壁增厚度、餐后1 h胆囊壁增厚度呈正相关,与空腹胆囊前后径缩短量、餐后1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西沙必利提高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提高胆囊结石患胆囊收缩功能及其防石和排石作用。方法 应用B超对比研究口服西沙必利前后健康对照组(9例)及胆囊结石组(21例)胆囊大小,周长,面积和脂餐后60-120分钟间最大胆囊收缩率(PRGC)的差异。结果 结石组PRGC(28.6%±17.3%)明显低于对照组(54.7%±11.3%),P=0.0003。结石组空腹胆囊面积(18.3±11.8cm^2)大于对照组(12.12±2.14cm^2),P<0.05。口服西沙必利前后两组胆囊周长,面积的变化差异均无显性。结石组PRGC服药后(41.1%±14.7%)较服药前(27.5%±14.7%)有明显提高,P=0.0134,PRGC提高11/13(84.6%)。两组PRGC的提高幅度与服药前PRGC呈负相关,r=-0.5192,P=0.0272。结论 胆囊结石患的胆囊存在动力障碍,空腹胆囊面积大于正常人而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西沙必利对正常人和胆囊结石患均能明显提高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提高幅度与服药前PRGC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 例肝硬化患者及20 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1 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注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1 0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全麻病人,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氟哌定组(B组)和恩丹西酮组(C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维持PaCO2在30~35 mmHg之间.吸人异氟醚麻醉,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时A、B、C三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1、氟哌定3 mg、恩丹西酮8 mg.观察每个病人用药前、用药后5min和1 0min的血压和心率与术后24、48和72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时记录用药后口渴、眩晕、皮疹、腹部不适等并发症.结果三组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B组和C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三组病人在注药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无显著隆差异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静脉应用氟哌定与恩丹西酮对循环功能无影响,用药后口渴、眩晕、皮疹、腹部不适等并发症极少,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氟哌定与恩丹西酮均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ONV的发生率,但恩丹西酮的作用明显优于氟哌定.  相似文献   

11.
余浩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0):742-743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诊断及手术指征。方法:对B超和(或)病理诊断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腺瘤平均直径分别为(4±1)mm,(6±1)mm,90%的胆固醇性息肉直径<10 mm;肿瘤性息肉倾向于单发,耐超过60%的胆固醇性息肉表现为多发;4例腺瘤伴癌变。结论:B超是诊断PLG的最有效的方法,单发、年龄>50岁,直径>10 mm或合并胆石的PLG应行外科手术治疗。有明显临床症状者,经内科治疗无效,可手术,病变有增大趋势者可采取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威  石鑫  苗伏龙  陈虎  秦琦瑜  陈进军 《河北医药》2016,(13):1960-1962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胶囊干预对胆囊结石家兔模型保胆取石术后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胆囊结石模型后进行内镜下保胆取石术,根据术后处理方式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致石饮食,干预组给予致石饮食+熊去氧胆酸。检测3组家兔的胆囊运动情况以及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表达量。结果干预后3周、5周时,模型组家兔的胆囊空腹体积、胆囊残余体积、胆囊容积及压力均大于对照组,胆囊最大排空率均低于对照组( t =6>.083~17.540, P <0.05);干预组家兔的胆囊空腹体积、胆囊残余体积、胆囊容积及压力均小于模型组,胆囊最大排空率均高于模型组( t =3.378~10.286, P <0.05);模型组家兔胆囊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高于对照组,缩胆囊素含量低于对照组( t =9.508~17.595, P <0.05);干预组家兔胆囊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低于模型组,缩胆囊素的含量高于模型组( t =5.433~16.462, P <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干预有助于调节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的合成,改善保胆取石术后胆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胆囊结石形成之前有胆囊运动障碍。人胆囊壁和Oddi氏括约肌上有多肽性神经支配,这些多肽控制着胆囊和Oddi括约肌的运动,在胆囊结石形成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测定单纯胆囊结石病人血浆VIP、P物质和生长抑素,并与健康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别,这可能跟这些多肽的浓度主要分布在门静脉和胆囊组织内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汪智红  朱志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7):2600-2601,I000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筛查,寻找残余胆囊。结果超声探查发现残余胆囊18例,其中合并结石12例(66.7%)、息肉1例(5.6%);萎缩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术后发生残余胆囊概率较高,占83.0%。结论超声显像对残余胆囊的术前预防、术后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应常规复查超声。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effect of cisapride, a new non-antidopaminergic agent, on human gallbladder volume has been studied in nine normal subjects. In a double-blind crossover fashion, each subject was given a slow i.v. injection of cisapride and placebo after 12-h fasting. Gallbladder volume was monitored every 15 min for 90 min by real-time ultrasonography. After cisapride, gallbladder volume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with a mean reduction of 22.9±5%, observed 30 min after injection, wherea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noted after placebo. A cholinergic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effect of cisapride on gallbladder volume.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蛇胆的DNA分子标记鉴定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运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药材蛇胆的真伪,以克服目前仅依据形态、显微特征及理化性状进行鉴别的不足。方法 分别从药材蛇胆的胆衣和胆汁、原动物棕黑锦蛇的肌肉和胆汁中提取DNA,经PCR扩增得到约400bp的12SrRNA基因片段,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研究。结果 从少量药材蛇胆的胆衣和胆汁中可提得足够用于PCR扩增的DNA模板,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表明同一动物的胆衣和胆汁、肌肉和胆汁的碱基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DNA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中药材蛇胆和胆汁的鉴定,提示该技术也可用于其他动物分泌物类型药材的鉴别。目前市场上药材蛇胆来源较复杂,需加强质量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王晓勇  王尚透  朱宁 《江西医药》2004,39(3):164-16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与诊断。方法 对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巾男13例,女23例.男女之比为l:1.8.50岁以上者占75%(27/36),合并胆囊结石者^6l、l%(22/36),有”胆囊息肉”者占27.8%(10/36)。术前B超、CT、MR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9.4%(25/36)、75%(12/16)和88.9%(8/9)。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发病与胆囊结石、炎症、息肉有关。B超、CT、MRI均是重要的检查方法。须提高对该病认识.特别是50岁以上患者应行胆囊切除以防止其癌变。  相似文献   

18.
意外胆囊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发生的特点,探讨其术前漏诊原因、方法及预防转移复发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该院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的34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Nevein分期:Ⅰ期~Ⅱ期15例,Ⅲ期~Ⅴ期19例。术中发现10例,术后发现24例。26例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9%、53.8%、19.2%;仅行胆囊切除术的7例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为42.9%,无存活超过2年。1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对具有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详细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术中应仔细剖检胆囊;怀疑胆囊癌时应术中对标本行冰冻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胆囊癌后,应早期行根治性切除并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切口转移。  相似文献   

19.
吴清 《中国医药科学》2012,(19):160-161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胆囊癌3例,术后病理确诊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3例,胆囊癌根治术6例,2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获随访9例(81.8%),其中1例存活已超过5年,目前仍健在;2例存活超过2年;3例存活超过1年;存活1年以内3例,存活时间4~11个月。2例失访。结论意外胆囊癌术前诊断困难,重视高危因素、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是意外胆囊癌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并力求根治性切除是其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西沙必利提高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提高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其防石和排石作用。方法 应用B超对比研究口服西沙必利前后健康对照组(9例)及胆囊结石组(21例)胆囊大小,周长,面积和脂餐后60~120分钟间最大胆囊收缩率(PRGC)的差异。结果 结石组 PRGC(2.6%±17.3%)明显低于对照组(54.7%±11.3%),P=0.0003。结石组空腹胆囊面积(18.3±11.8 cm2)大于对照组(1.12±2.14 cm2),P< 0,05。口服西沙必利前后两组胆囊周长,面积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结石组PRGC服药后(41.1%±14.7%)较服药前(27 5%±14.7%)有明显提高,P=0 0134,PRGC提高者11/13(84.6%)。两组 PRGC的提高幅度与服药前 PRGC呈负相关,r=-0.5192,P=0.0272。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存在动力障碍,空腹胆囊面积大于正常人而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西沙必利对正常人和胆囊结石患者均能明显提高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提高幅度与服药前PRGC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